大朋友小朋友們,考拉這種澳大利亞特有的有袋動物你們應該都認識。考拉嘛,四大萌物之一。
不過,你可能只知道考拉的萌,但卻不知道它的呆。你知道考拉是地球上最呆的哺乳動物之一嗎?今天我們就來列舉一下呆貨考拉的幾項罪證。
呆貨罪證1:幾乎只吃天然消毒劑
桉樹葉含有一種桉樹油,桉樹油是天然的消毒劑和殺蟲劑。此外,桉樹葉子非常粗糙沒有營養。很明顯桉樹產生這種桉樹油的目的就是告訴各位動物先生女士:「大家好,我有毒,不好吃」。但是考拉偏不信邪,一定要吃桉樹葉。
一種桉樹的葉子
好吧,吃消毒劑,你開心就好,但是你為啥還這麼挑食?全世界大概有600種桉樹,但是考拉只吃裡面的30種。不是平常吃慣的就死活不碰。
考拉的消化系統為了對付這種沒有營養又難消化的桉樹葉,學會了一種特殊的消化技巧,就是「慢」。考拉的消化速度非常慢,在野外,食物在它們的肚子裡可以呆100個小時並不停發酵;在人工飼養的環境中,它們的消化時間可以達到200個小時。
想像一下,你周一早上吃的韭菜餅直到周四晚上還呆在你肚子裡,打出的嗝還帶著韭菜味的畫面。當然,這也是自然選擇的結果。如果考拉當初以別的食物作為主食,完全就可以避免這一點。
也不是不吃別的,就是不吃桉樹葉的話感覺沒吃飽
呆貨罪證2:摘下來的桉樹葉子,它居然就不認識了!
在哺乳動物界,考拉的腦部身體質量比是出了名的低。換句話說,考拉的腦子相對身體來說特別小。我們人類的腦部身體質量比是1.6%,也就是說,一個50千克的人一般具有一個0.8千克的大腦。喵星人的是0.91%,而考拉的,就只有0.2%,簡直是賣萌界的恥辱。一些人認為,考拉的大腦為了適應低卡路裡的飲食,在進化的過程中逐漸縮小了。吃貨是不是又找到了一個饕餮的理由?
一些動物大腦的相對大小
既然考拉腦子很小,那為什麼腦袋看起來這麼大?
實際上考拉的顱腔——也就是它的腦殼裡,只有61%是真正的腦子,剩下的大部分都是用來緩衝震動的腦脊液。為啥需要這麼多緩衝液?因為考拉經常睡 high 了從桉樹上掉下來。多虧了這壺腦脊液的緩衝,才能拍拍屁股爬回樹上繼續睡。
所以我們可以毫不誇張地說,考拉的腦袋裡都是水啊!
這還沒完,考拉大腦表面比較光滑,和人不一樣,溝回比較少。這說明,考拉的腦子比較原始。從一方面講,考拉的心眼可能會比寵物汪、寵物喵少一點,但是從另一方面講,考拉真是太呆了。這對考拉有什麼壞處呢?
同屬有袋類的考拉和塔斯馬尼亞的大腦和小腦比較。可以明顯地看出,考拉的大腦幾乎沒有溝回。
壞處就是,如果你摘一片桉樹葉子丟到一隻考拉面前,它只會呆呆地盯著看,卻不會撿起來吃。
因為這和考拉平時吃飯的方式不一樣,它根本不知道應該用什麼方式面對這片樹葉啊!
呆貨罪證3:小考拉吃媽媽的「便便」
小考拉出生的時候只有0.5克,差不多等於4、5粒米粒那麼重吧。
出生不久的小考拉,差不多等於4、5粒米飯的重量
而且吃桉樹葉子的考拉媽媽的奶水沒有什麼營養。小考拉在6個月大的時候就差不多就要開始學習吃樹葉了。不過因為桉樹葉子有毒,小考拉弱小的消化系統還不適應這種食物,熊孩子吃啥拉啥。考拉媽媽怒了,「看來你只能吃屎了!」
考拉媽媽並沒有開玩笑,小考拉真的是靠考拉媽媽一把屎一把尿地拉扯大的。
正在吃考拉媽媽特殊便便的小考拉
考拉媽媽的盲腸會排出一種特殊的綠色流質便便,這種黏糊糊、溼嗒嗒的流質便便裡有大量幫助消化桉樹葉子的細菌,小考拉就是靠吃考拉媽媽的便便,獲得消化桉樹葉的能力。
這不科學,考拉不應該感到吃驚才對
呆貨罪證4:小考拉每天伸出頭看到的第一個東西,是媽媽的屁屁
小考拉6個月大的時候會從育兒袋裡出來活動,一直長到一歲才會離開媽媽。不過有一件事你可能不知道——考拉的育兒袋有特殊的開口方向。這樣說你可能不理解,比如袋鼠育兒袋的開口是向上的,不然袋鼠一跳一跳的時候小孩就被蹦出來了。然而考拉,還有袋熊的育兒袋的開口是朝下的,正對著媽媽的屁屁。
小考拉每天早上探出頭時看到的風景
想像一下,小考拉第一次從媽媽育兒袋裡探出頭,以及每天早上探出頭的時候看到的風景,居然不是媽媽的臉,而是…不過以考拉的智商,應該不會留下什麼陰影。
呆貨罪證5:許多考拉不是生病死的,而是餓死的
包括考拉在內,所有有袋類動物的食物基本都是粗糙的、不太好消化的葉子。為了咀嚼這些粗糙的葉子,同樣是有袋動物的袋鼠,就進化出了4對臼齒,而且後排的臼齒會隨著袋鼠年紀變大慢慢往前移動,補充因為磨損而失去功能的前排牙齒。▲ 這是年輕考拉沒有磨損的牙齒,上面有許多尖尖的突起,可以磨碎食物
▲ 這是年老的考拉磨損的牙齒,牙齒表面尖尖的突起已經磨平了
袋熊也有妙招。它們的牙齒和齧齒動物一樣,沒有齒根,可以一直長。不過考拉不太一樣。它們在這方面比較呆,如果牙齒磨壞了,它們也不會長出新牙。所以考拉如果長到6歲左右,就會因為牙齒磨損太厲害不能進食而餓死。心疼...
呆貨罪證6:不去社交,每天就知道睡睡睡
考拉的食物沒有什麼營養、不好消化、卡路裡含量又低。不過在考拉眼裡,這些都不是事兒,因為它會降低代謝率,然後一睡而過。考拉的存在向我們證明:學習、社交和睡眠的確是不能共存的。為了在吃「節食」餐的同時保存體力,考拉放棄了學習和社交,一心撲在了睡覺上。一隻考拉平均每天要睡20個小時。
小鳥們會上「推特」樹,嘰嘰喳喳地嘮嗑。
但是考拉不是社會性的動物,考拉之間基本沒有什麼友情,什麼考拉微信、考拉扣扣就更別提了。這很好理解啊,你要是每天20個小時宅在家裡睡覺,你能交到什麼朋友呢?
因此,考拉的社會關係就是直線式的——媽媽和小孩。
那麼他們怎麼找對象呢?基本靠吼。沒錯,雄考拉的嗓門很大。如果「男」考拉想要找女朋友了,它們就會用吼的。另外一個犯懶的動物——樹懶,也是靠這一招。
七君想起小時候消化不良,飯是被老媽嚼一遍再餵給自己。看完小考拉的故事後,瞬間覺得自己的待遇很不錯呢。
感謝天!感謝地!感謝老媽嚼(fànɡ)飯(ɡuò)之恩!
另外我還想說...
文章轉載自:把科學帶回家 ID:bringscience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