書名:《考拉吃桉樹葉》
作者:[澳]蘿拉·班丁
繪畫:菲利普·班丁
出版社:湖南美術出版社
從寶貝走到戶外那天開始,是不是就經常問,這是什麼?那是什麼?蝸牛為什麼爬的那麼慢,螞蟻為什麼要扎堆?夏天一直叫的知了吃什麼?國外的動物會有不一樣的嗎?
自然科普啟蒙從孩子聽得懂就可以正式開始了。在孩子問出問題的時候,家長以為都是生活常識,卻不知道如何去解釋。
寶貝有十萬個為什麼,爸媽就有十萬個不知道。
那就跟著小編一起來看看這本書。在童趣中,給孩子自然科普。
共讀之前,先了解下這些吧
《考拉吃桉樹葉》就是這樣的一本萌趣動物行為養成繪本,作者菲利普·班丁是澳大利亞知名的藝術家和繪本作家。他在藝術設計領域深耕十多年,也為雜誌、書籍、網頁與應用程式擔任藝術設計。
除了這本以考拉為主角的書,還有由笨笨鳥、笑翠鳥這些澳洲特有的動物為主角,形成一套《萌趣動物行為養成繪本》,會慢慢在後面兩個星期介紹給大家。
因為形象萌趣,文字幽默,自出版後,這套《萌趣動物行為養成繪本》不僅獲得《衛報》年度最佳童書、德國白烏鴉年度圖書、澳大利亞圖書獎年度最佳繪本等多項國際大獎,更是受到英國、日本、德國等世界各地的小朋友的喜愛。
我們在給孩子講這本書的時候,可以先自行了解下關於考拉的一些知識。
世界上,賣萌為生的動物,一個是熊貓,另一個就是考拉了。它們不僅長得討喜可愛,行為習慣也相當獨特。生活在澳大利亞的它們,幾乎一生不喝水,只吃有毒的桉樹葉,20個小時用來睡,4個小時用來吃。除了吃,就是睡的生活是不是讓大家很羨慕?
考拉為什麼可以吃有毒的桉樹葉呢?
考拉的肝臟以及基因裡特殊的轉化酶,能夠分解桉樹葉的毒素,但除了桉樹葉以外,其他有毒樹葉會使考拉中毒。
考拉的黑鼻子還是個有點特別的導航。
考拉的鼻子雖然嗅覺不那麼靈敏,但是能夠分辨桉樹油的味道,並判斷其中是否存在其他危險毒素,所以考拉只吃桉樹葉,就能最大限度的降低中毒的風險。
考拉的鼻子由於黑色素沉著,形成黑色的長方形凸起 ,觸感很柔軟。對於考拉來說,黑鼻子與生俱來,這是它們認識、區分同類,尋找食物的工具。剛出生的考拉,雖然只有5克左右,但它們已經能夠聞到母乳的味道了。
而且,考拉鼻子中的酶可以分解某些有毒分子,還能保持對毒素的高度敏感度,從而保護它們的中樞神經系統。與不靈敏的嗅覺相比,考拉的味覺受體基因很發達,它們能以此判斷一片葉子的安全與否。
鼻子、嘴、肝臟的組合讓考拉有得吃,滿足了它們的生存需要。
不一樣的考拉,想吃點別的
知道了考拉的正確科普知識後,可以帶著寶貝一起看看這本書了。
有一隻小考拉,天天吃桉樹葉,後來吃膩了,想吃點別的,它怎麼做呢?
溜到了樹下,吃冰激凌。它一直吃啊一直吃,終於有一天,冰淇淋一口也吃不下了。它回到了樹上,重新吃上了桉樹葉。
我們都想給孩子最好的科學教育,但是說教肯定不是最好的方法,我們不妨和孩子一起成長,從共讀一本繪本開始,了解生命的秘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