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村土灶用的大鐵鍋,有六印八印,多大為一印?

2020-12-18 張蛋家常事

農村土灶用的太鐵鍋,有六印八印的,這印我們宿松叫「張」,叫六張鍋八張鍋,「印」也好,「張」也好,都是代表鍋口內經長度的。

一、最小的鍋。我們家鄉土灶上最小的鐵鍋是4張,4張鐵鍋鍋口內經是48cm。但並不是48cm除以4等於12,就是每1張的長度。這48是一個基數,是最小鐵鍋的基數。以後每增張1張,並不是12cm。

二、一印(或一張)是多少。農村大鐵鍋,規格從4印(張)開始,5印、6印、7印、8印、9印、10印等等,還有單位食堂用的特大鐵鍋。

從4印48cm基數開始,再往大每增加1印,鍋口直徑增加4cm。1印的長度就是4cm。

就是說5印的鐵鍋鍋口直徑是52cm,6印鐵鍋鍋口直徑是56cm,7印鐵鍋鍋口直徑是60cm,8印鐵鍋鍋口直徑是64cm,9印鐵鍋鍋口直徑是68cm,10印鐵鍋鍋口直徑是72cm。

以前許多單位如學校等等用的大鐵鍋都超過10印。鍋的口徑越大,分量越重。口徑越小,分量越輕。三、新鐵鍋的挑選方法。鐵鍋雖也是模子倒地,但它的生產精度遠遠比不上現代化工廠生產產品那樣精密。鍋體的厚度不是件件都均勻一致,少數鍋體上還有不易發現的沙眼,所以買鍋時,要手託鍋底,用力拍打鍋體,細聽鍋體發出的聲音,看鍋體顫抖的樣子,用以來確定鍋煮飯炒菜是否來得快。從暗處朝亮處看,這樣來發現鍋是否有沙眼。

四、新鐵鍋的使用方法。買來的新鐵鍋,並不是用水洗一下就可以用燒飯燒菜的,買回來要先沾上油,用沙子、土布鞋底等東西多摩擦幾次,把鍋底摩擦平滑,這樣飯菜就不沾鍋了。

五、有關鐵鍋方面的生活趣事。一般買鍋,農村人即使只買一口鍋,都會用一個石頭作拼頭挑回家,絕對不會用頭頂回家的。因為那樣被看成是很窮的預兆:「頭頂鍋兒賣,人情急於債」,做人情的錢都沒有,要靠把鍋舉在頭頂來賣。

還有人家總說,「就是砸鍋賣鐵也要把債還上」,那就是說到了盡頭了,無法生活了,所以千萬別砸人家的鍋灶。

相關焦點

  • 農村老人常說的「8印」鐵鍋是多大,印指的是多大?看完有數了!
    在農村,家家戶戶都有一口大鐵鍋,以前家裡人多在,做飯都是用大鐵鍋來,現在由於家裡的人沒有那麼多了,所以人們已經不用大鐵鍋來做飯。細心的朋友會發現,人們在說的大鐵鍋的大小時,並不會說多少鐵鍋的直徑是多少公分,而是用印來形容,比如村子裡的大鐵鍋一般都是八印的,那麼八印的鍋具體是多大呢?印指的是什麼呢?相信很多人都聽過家裡的老人說起家裡的鐵鍋是幾印大,一般家中的鐵鍋多是六印、七印或八印,雖然我們經常能聽到這樣的詞語,但是很多人卻不知道印是多大,我們在其他地方也沒有聽過幾印的說法。
  • 在農村,土灶用的大鐵鍋,有「六印八印」的,這個印是啥意思?
    在農村,土灶用的大鐵鍋,有「六印八印」的,這個印是啥意思?農民過日子,從古至今,你可以家中缺吃少穿,你可以饑荒債務一屁股,但家裡決不能少一樣物件,哪怕是家徒四壁,只要是有個家,無論什麼樣的家,家中必須有一口大鐵鍋。
  • 過去農村用的大鐵鍋有六印八印,一印具體是多少?印是什麼意思
    在過去的農村,沒有什麼煤氣灶,更沒有天然氣,做飯一律都是土鍋灶,使用大鐵鍋燒柴火。我們北方農村那時候,基本上家家戶戶用的都是八印的大鍋,十印和六印的鍋,只有極少數人家用。那種家裡人口特別多的,就用十印的鍋,而家裡人口少的就用六印的鍋。
  • 農村土灶上的大鐵鍋的6印、8印、10印,是什麼意思,印指的是什麼
    以前農村人在蓋房子時,都會在家裡廚房建兩個土灶,土灶分為一大小小,修完土灶後便將大鐵鍋也固定到土灶上,大土灶上的鐵鍋多是固定的,幾乎不會搬動,小土灶上的鐵鍋可以根據需要換成鐵鍋或者是鋁鍋。以前人們區分大鐵鍋的大小時會用到印,比如常見的6印,8印,10印,那麼這個一「印」指的是什麼呢?我家在蓋現在住的這個房子時也在廚房建了兩個土灶,其中有一個很大的土灶,主要在過年煮肉或者是端午節煮粽子時會用到,如果家裡來了特別多的親戚,偶爾也會用到,那個鍋就是十印的。
  • 農村家家都有大鐵鍋,在農村買鍋尺寸論印,知道為啥嗎
    雖然現在農村人們家中都有電器、煤氣,但是更多人還是喜歡用土灶燒火做飯,這樣做出來的飯菜才香。不過農村飯菜香不止是因為土灶的原因,鐵鍋也有很大的功勞。基本上農村家家戶戶都有幾口大鐵鍋。不過農村的鐵鍋大小尺寸,不是論多大的口徑,而是用多少印來表示。
  • 農村以前大鐵鍋6印、8印、10印,你可知這「印」具體是多少?
    農村鐵鍋的「印」在農村並不是精準的計量單位,也沒有官方認證,過去農村製造某些東西,並沒有太多專業設備,精準的尺寸,大鐵鍋多數也都是農村手藝人手工鑄造,生鐵鑄造,特別厚重,可以使用很多很多年。而農村手藝人做東西,往往「眼是尺子,手是秤」,不需要專業測量工具,照樣做出順手的大鐵鍋來。
  • 山東做羊肉湯的大鍋,所謂六印鍋、八印鍋,都是多大的鍋?
    照此算來,以八印鍋為例,就會有一個數字為12米~14米。這個數字,無論是鍋的深淺、直徑還是周長,都相差太過懸殊。第二種說法是,印是「人」的轉音誤讀。第三種說法是,印是「飲」的轉音誤讀。「飲」是喝的意思。按照這種說法,一印就是一飲,也就是可以供一個人喝,八印鍋就是八飲鍋,就是一次性燒出來的水、大約可滿足八人的飲用需求。
  • 農村大鐵鍋的尺寸,你家用的是幾「印」鍋
    農村大鐵鍋的尺寸,你家用的是幾「印」鍋 農村現在的電器都很普遍,不過燒火做飯的習慣卻很改變。
  • 鐵鍋土灶熬煮的歲月
    灶門小了,要不斷續柴火,麻煩;灶門大了,會燎煙。灶門的大小沒有統一標準,粗糙的爺們難以做精細的活,粗豪的娘們也不喜歡小灶門。定下灶門的位置,用兩塊相對平整的石頭砌在兩側,估量一個高度,兩石之間橫上一塊厚鐵板做支撐,「有之以為利,無之以為用」——那一方空白就是灶門。土灶做得怎麼樣,主要看灶坑門臉,灶坑門大小合適,門臉的泥抹得平整,燒火時既能加入足夠的柴火又不會燎煙,便是上乘之作。
  • 毛筆書法:用印篇——印有印法,亂用會鬧笑話
    用印在書法作品中具有重要地位,發展到今天,用印已經作為一種獨特的文化存在,擁有著其獨特的魅力,當然就自有其講究。一、書法用印的作用1、印章在書法作品中是書者的憑信,具有防偽的作用。2、紅色的印章還對白紙黑字的書法作品具有裝飾和襯託的作用。
  • 美術研究|3·15打假鑑真,八大山人「真賞」印
    八大山人一生書畫用印甚多,其中「真賞」一印的出現和使用,與他晚年的諸多真跡、精品有很大的關係。八大山人用印繁多據統計,八大山人一生書畫用印多達90餘枚,早期的刃庵、釋傳綮印、個山、法堀、耕香、燈社、一笑而已、淨土人,中期的八還、八大山人、個相如吃、驢、可得神仙、浪得名耳、夫閒、白畫、禊堂、涉事、口如扁擔、畫渚、在芙山房、黃竹園,晚年的真賞、遙屬、何園、拾得,這些不同時期的書畫常用印,對鑑別八大山人作品的分期,起到了不小的作用。
  • 篆刻初學:齋館印的極簡史
    (李泌的「端居室」)這是一方白文印,玉印,既然是玉印,當然是工匠所為,這顯然還是一方標準的漢白文印,三個字端端正正,印面文字用繆篆。而且,齋館印常常用於鈐蓋信箋、圖書,藏品(替代鑑藏印),宋代米芾曾認為,細朱文印「印文須細,圈須與文等」,因為線條粗了「多損於書畫」(見米芾《書史》),所以吾丘衍認為朱文印更適合於齋館印,趙孟就有松雪齋一印,細朱,小篆,邊框與文字等粗(這實際上就是「元朱文」印了)這應當就是最早的細朱文齋館印了。如圖:
  • 「三千石印富翁」張大千
    齊白石、陳半丁、陳巨來、方介堪、王雪民、張越丞、壽石工、王福庵、于非闇、簡經綸、曾紹傑、穆壽山、趙鶴琴、王壯為、頓立夫、張祥凝、臺靜農等篆刻高手均為大千先生刻過大量印章。印章是書畫作品的重要組成部分。印章的形狀、篆刻的風格、印文的內容、鈐蓋的位置、印泥的顏色均不可忽視。大千先生對書畫的用印有獨到的見解。他認為:人名印的形狀以方形為好,圓形還可,腰圓天然形不可用。
  • 細讀《篆刻學》:魏晉六朝印
    魏印 魏黃初三年,印章改制,黃初是曹丕的年號。封王之庶子為鄉公,嗣王庶子為鄉侯,公之庶子為亭伯。這實際上解決了庶子的地位問題,使魏初的政權更加穩定了。在此之前,庶子地位無法保證,往往跳出來爭奪繼承權,這就導致了變亂,但這也給以後的諸王變亂埋下了隱患。
  • 書法創作中「用印」的一般常識
    印或印章,古人又叫印信或圖章。《說文解字》說:「印,執政所持信也。清朝段玉裁註解:「凡有官守者皆曰執政,其所持之節信曰印。」後世印章之用多有流變,但作為代表個人身份信物的作用,卻一直相沿未變。印章,雖然看上去小小一枚,可是其中學問卻大。
  • 農村年味越來越淡,專家不理解,農民痛斥:鞭炮和土灶缺一不可
    ,可是對於目前農村年味變淡的因素來說,不單單只有這些因素影響著這個傳統民俗變淡,還有其他因素,而農民對於專家的不理解也表示痛斥,因為有兩個問題對於農民來說才是最重要的因素,這就是有關專家所提出的「禁炮令」和禁止使用土灶,而這兩樣物品在春節中承載的意義絕非一般。
  • 歷代璽印名稱的變遷
    漢私印即為漢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數量最多、形式最為豐富的一類。不僅形狀各異,朱白皆備,更有朱白合為一印,或加四靈等圖案作為裝飾的,進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帶鉤印等。
  • 周末去鄉下,農村婆婆用大鐵鍋燉了一鍋雞,光聞那味就直咽口水
    孩子大了,婆婆的身體卻一日不如一日,腿腳不如以前了,也不能天天來了。這不,今天周末,一早打電話過來,問我們去不去,我知道她是想孩子了,於是帶著孩子去玩一玩。還沒走進婆婆家的院子,便聞到了一陣雞肉的香味,走進去一看,婆婆正彎著腰在燒柴火呢,敢情今天用大鐵鍋燉雞呢!
  • 婚喪喜慶照書走 臺灣最暢銷書黃曆一年印600萬本
    《聯合報》披露,根據研究,千年以來,農民曆(或稱「黃曆」)一直是民間最暢銷的書籍;曆書研究者陳俊榕更大膽推估,臺灣地區每一年印行的各式農民曆約在五、六百萬本以上,還年年翻新,外銷華人圈,無書能出其右。  多能賣:版稅年收九十億元新臺幣  「中央研究院」院士黃一農指出,農民曆的暢銷,在過去一千多年間並無太大變化。
  • 印學小講堂——期一
    吾丘衍《學古編 三十五舉》中第十八舉曰:「漢有摹印篆,其法只是方正,篆法與隸相通,後人不識古印,妄意盤屈,且以為法,大可笑也。多見故家藏得漢印,字皆方正,近乎隸書,此即摹印篆也。王俅《嘯堂集古錄》所載古印,正與相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