歷代璽印名稱的變遷

2020-12-22 騰訊網

秦以前,無論官,私印都稱「璽」,秦統一六國後,規定皇帝的印獨稱「璽」,臣民只稱「印」。漢代也有諸侯王、王太后稱為「璽」的。唐武則天時因覺得「璽」與「死」近音(也有說法是與「息」同音),遂改稱為「寶」。唐至清沿舊制而「璽」「寶」並用。漢將軍印稱「章」。之後,印章根據歷代人民的習慣有:「印章」、「印信」、「記」、「朱記」、「合同」、「關防」、「圖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種稱呼。

古代印章的起源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鐘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璽印即包括在「金石」裡。璽印的起源或說商代,或說殷代,至今尚無定論。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已出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範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

印章亦稱「圖章」。古稱「璽」。秦統一六國後,皇帝所用的專稱「璽」,以玉為之,故後世有「玉璽」之稱;官、私所用的均改稱「印」。至漢代,官印中始有「章」及「印章」之稱。唐以後,皇帝所用或稱「寶」,官、私所用又有「記」、「未記」、「關防」、「圖章」、「花押」等名稱。文字形制隨時代變遷,風格各異。印章的出現和使用,一般認為始於春秋戰國之間;先秦及秦漢的印章多用作封發對象、簡牘之用,把印蓋於封泥之上,以防私拆,並作信驗。而官印又像徵權力。後筒簡牘易為紙帛,封泥之用漸廢。印章用朱色鈐蓋,除日常應用外,又多用於書畫題識,遂成為我國特有的藝術品之一。古代多用銅、銀、金、玉、琉璃等為印材,後有牙、角、木、水晶等,元代以後盛行石章。

傳世的古代璽印,多數出於古城廢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戰爭中戰敗者流亡時所遺棄,也有在戰爭中殉職者遺棄在戰場上的,而當時 發動機慣例,凡在戰場上虜獲的印章必須上交,而官吏遷職、死後也須脫解印綬上交。其它有不少如官職連姓名的,以及吉語印、肖形印等一般是殉葬之物,而不是實品。其它在戰國時代的陶器和標準量器上,以及有些諸侯國的金幣上,都用印章蓋上名稱和記錄上製造工匠的名姓或圖記性質的符號,也被流傳下來。戰國古璽

古璽是先秦印章的通稱。我們現在所能看到的最早的印章大多是戰國古璽。這些古璽的許多文字,現在我們還下認識。朱文古璽大都配上寬邊。印文筆劃細如毫髮,都出於鑄造。白文古璽大多加邊欄,或在中間加一豎界格,文字有鑄有鑿。官璽的印文內容有「司馬」、「司徒」等名稱外,還有各種不規則的形狀,內容還刻有吉語和生動的物圖案。

秦印指的是戰國未期到西漢初流行的印章,使用的文字叫秦篆。看其書體和秦漢量,秦石刻等文字極相近,所有較戰國古文容易認識。秦印多為白文鑿印,印面常有「田」字格,以正方為多,低級職官使用的官印大小約為一般正方官印的一半,呈長方形,作「日」字格,稱「半通印」。私印一般也喜作長方形,此外還有圓和橢圓的形式,內容除官名、姓名、吉語外還有「敬事」、「和眾「等格言成語入印, 風格蒼秀。與漢印並為後世篆刻家所學習。

漢官印廣義地說是漢至魏晉時期的官印的統稱。印文與秦篆相比,更為整齊,結夠構平直方正,風格雄渾莊重。西漢末手工業甚為發達,所以新莽時代,(「新「為王莽的朝代名)的官印尤為精美生動,漢代的印章藝術登峰造極,因而成為後世篆刻家學習的典範。兩漢官印以白文為多,皆為鑄造。只有少數軍中急用和給兄弟民族的官印鑿而不鑄。

漢私印

漢私印即為漢代的私人用印,是古印中數量最多、形式最為豐富的一類。不僅形狀各異,朱白皆備,更有朱白合為一印,或加四靈等圖案作為裝飾的,進而有多面印、套印(子母印)、帶鉤印等。印文除了姓名之外,往往還加上吉語、籍貫、表字以及「之印「、」私印「、」信印「等輔助文字,鈕制極為多樣,充分顯示了漢代工匠的巧思。兩漢私印仍以白文為多,西漢以鑿印為主,東漢則有鑄有鑿。

漢玉印

兩漢玉印在古印中是十分珍貴稀少的一類。「佩玉「在古代也是名公貴卿和士大夫的一種高雅風尚。一般玉印製作精良、章法嚴謹、筆勢婉轉,粗看筆劃平方正直,卻全無板滯之意。由於玉質堅硬,不易受刀,也就產生了特殊的篆刻技法,即所謂的「平刀直下」的「切刀法」。又由於玉質的不易腐蝕受損,使傳世下印得以比較好地保留了它的本來面目。

官印

官方所用的印章。先秦時用印通稱「璽」。秦統一六國後,始有「璽」(帝、王專用)與「印」(官、私均用)之分。歷代官印,各有制度,以別官階和顯示爵秩"一般比私印大,謹嚴穩重,多四方形,有鼻鈕,印文布局自然舒展不亂。秦多用斯篆入印,字數不定為纖細白文,以田字日字為界格,疏密有致,自然生動。承秦制,帝、後及諸侯王所用稱「璽」,列侯、承相、太尉、前後左右將軍、鄉亭侯,將軍部屬、郡邑令長等所用皆稱「印」,將軍所用稱「章」。武則天嫌璽音不祥遂改稱「寶」,宋元明清多沿用;印大逾4寸,印鈕改為直柄,從長寸許至長約一握,居印當中,所謂「印把子」,以示權力。元用蒙文入印。明沿用九迭篆入印,又有關防、長方形官印,多潤邊粗朱文。清多合用篆文、滿文。

魏晉南北朝印

魏晉的官私印形式和鈕制都沿襲漢代,但鑄造上不及漢印精美。傳世的給兄弟民族的官印,文字較多,用刀如刻如鑿,書法風格表現為舒放自然,從而成為一個時期篆刻風格的代表。南北朝各國傳世印章不多,官印尺寸稍大,文字鑿款比較草率,官印未見鑄印。

隋唐以來的官印

官印到了隋唐時代,印面開始加大。隨著紙的普遍應用,朱文逐漸替了白文。許多官印印背上開始有年號鑿款。在文字上隋印多用小篆,並開始運用屈曲的「九迭文」入印(古代的「九」為數的終極,故有此名,並不一定要九迭,可以隨筆劃的繁簡而變化)以便填滿印面。唐宋時代開始以隸楷入印,清代官印滿文,漢文兩體兼用,同刻於一印之中。無明清代各代農民政權留下的官印,也是值得我們珍視的文物。

宋元圓朱文印

魏晉以來,紙帛逐漸代替竹木簡札,到了隋唐,印章的使用已直接用印色鈐蓋於紙帛,到文人畫全盛時期的元代,由文人篆寫,印工攜刻的印章已詩文書畫合為一體,起到了鮮豔的點綴作用,為書畫家所喜愛。在這個階段,首先是宋末無初的書畫家趙孟頫對篆刻藝術大力提倡,由於書法上受李陽冰篆書的影響,印文筆勢流暢,婉轉流麗,產生了一種風格獨特的印章——「圓朱文」的印,為後世的篆刻家所取法。

兄弟民族文字的印章宋以來的兄弟民族在漢民族文化的影響下,曾依據漢字書法創造了本民族文字,並把他們的文字仿效漢字篆體用於官印,傳世較少,所見的印文有金國(女真)書和元代八思巴文及西夏文篆書,其中有許多文字還不認識。

半通印

印章形式之一。秦漢時期下級官員所用之印,其形為直長方,約為正方官印即之半,故名。私印亦有長方形的。

封泥

我國古代公私簡牘大都寫在竹簡、木札上,封癸時用繩縛,在繩端或交又處加以檢木,封以黏土,上蓋印章,作為信驗,以防私拆現象。封泥又叫做「泥封」,它不是印章,而是古代用印的遺蹟──蓋有古代印章的乾燥堅硬的泥團。由於原印是陰文,鈐在泥上便成了陽文,其邊為泥面,所以形成四周不等的寬邊。封泥的使用自戰國直至漢魏,直到晉以後紙張、絹帛逐漸代替了竹木簡書信的來往,才有可能不使用封泥。後世的篆刻家從這些珍貴的封泥拓片中得到借鑑,用以入印,從而擴大了篆刻藝術取法的範圍。

私印

私印是官印以外印章的總稱。體制繁雜,以形制而言,有一面印、二面印(即穿帶印、子母印、帶鉤印、六面印、聯珠、套印等;以文字而言,有姓名印、臣妾印、齋堂館閣印、詩詞印、收藏印、吉語印、花押印、象形印、回文印朱白相間印等。

吉語印

吉語印既以吉祥的詞語為印文的印章。常以大利、大幸、長榮、長富、宜千金、宜子孫一類的言語入印。秦有小璽作:「疾除,永康休,萬壽寧。」也有姓名上下加附吉語的。多見於漢代的兩面印中。

穿帶印(又名「兩面印」)

私印的一種。印體左右有孔,可以穿帶,故名。印的上下兩面都刻有印文,大都一面刻姓名,一面刻字號,故又稱「兩面印」。盛行於漢代。

朱白相間印

私印的一種。以朱、白印文相組合的印多見於漢代之兩面印中,有一朱一白、一朱二白、二朱一白、二朱二白、三朱一白等。一般左右分朱白,也有上下分朱白的;筆畫少者作朱文,筆畫多者為白文,並把白文列成滿白,使朱白之間,各適其宜,致整方印融洽調和。朱白的原則大致根據筆劃多少而定,朱文大多筆劃較少,白文則相反,從而達到朱如白,白如朱的和諧效果,這類印大多用於私印,未見用於官印。

子母印

子母印又稱「璽印」,是大小兩方或三方印套合而成的印章。印文多作朱文。始於東漢,盛於魏晉六朝。一般鑄有獸、龜等鈕,外大印為母,鈕作母獸,內小印為子,鈕作子獸,可套入大印內,合成母抱子狀,因稱「子母印」。有母印鈕作獸身,子印鈕作獸首,套合成為完整獸形者,故也稱套印。有一母一子的套印、一母三子的二套印等。在一方印章的體積中,兼備了幾方印的使用價值,古代印匠的工藝水平由此可見。

套印

由大小數印套合而成的印章。漢代之「子母印」即套印之一。套印分若干層,有多至五六層者,每層(即被套的每方印)五面都可刻印。最末一層為小方印,可刻六面。明清以後,為便於攜帶,套印多以銅、石、牙等製成。

象形印

亦稱「圖案印」、「肖形印」,是刻有圖案印章的統稱。古代象形印,一般刻鑄有人物、動物等圖像,取材寬廣,渾厚古樸,簡練生動。多白文,一為純圖畫,一為圖畫中附有文字,今所見者以漢代居多。

圖案印

圖畫入印自戰國到漢魏都有,以漢代為最多。又稱肖形印或象形印。形式多樣,簡練生動,除了人物、鳥獸、車騎、吉羊、魚雁等圖案外,常見以吉祥的四靈(龍、虎、雀、鳳)入印的,這類印又稱為「四靈印」。

鑿印(又名「急就章」)

一般鑿印是指刻印的一種方法——在預製的金屬印胚上鑿刻印文;也指用此法刻成的印章。其印紋文字錯落有致,大都為將軍印和頒發給少數民族的官印,流行於漢魏晉南北朝。相傳其起源是因軍中官職往往急於任命,印信大都倉促鑿成,故別稱「急就章」。此法為後世篆刻家所仿效。

鑄印

製作金屬印章的方法。通常先刻蠟模,用黏土作範於模之四周,熔金屬澆注入泥範而成,故也有將鑄印稱為「撥蠟」的。古代鑄印,有隻鑄印胚,後刻鑿印文的;有印胚印文同時澆鑄的。印文精巧工整,別具一格,為後世篆刻家所取法。

如需參與古籍相關交流,請回復【善本古籍】公眾號消息:群聊

相關焦點

  • 「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璽印
    秦以前,無論官、私,「印」都稱「璽」,為格言璽。秦統一六國後,規定皇帝的印獨稱「璽」,臣民只稱「印」。漢代也有諸侯王、王太后稱為「璽」的。玉璽漢將軍印稱「章」。之後,印章根據歷代人民的習慣有:「印章」、「印信」、「記」、「朱記」、「合同」、「關防」、「圖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種稱呼。
  • 對歷代帝後璽寶的那些傳說感興趣?那千萬別錯過這期上博講壇
    歷代帝、後璽寶體制在中國歷史上,印章是深入參與社會政治、經濟活動的一種制度之器。北周「 天元皇太后璽」麟鈕金印陝西省博物館藏這些特點,在歷代帝、後璽寶體制上體現最為顯著。帝璽和歷史上相傳的「傳國璽」是最高統治者地位與社稷存廢的象徵之器。
  • 國之重器:方寸之間,氣象萬千,談談古代璽印的保密防偽手法
    古代璽印的神聖地位和多重魅力璽印是古代社會政治、經濟、文化發展的產物,是中華民族傳統文化中的一枝奇葩,是集雕塑、書法、鐫刻、鑄造於一身的文化精萃。其一,璽印的起源--做為器物的銘記符號。中國古代璽印起源於勞動工具—印模。
  • 什麼是印、章、璽?不能亂用的!
    並且在北京奧運會時候因為採用中國印,還被入選成為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近年來收藏印章的人也是越來越多了關於它的起源至今還有很多的說法,有的認為是商代,有的也說不是,到現在也還未找到確切的說法。但是根據史書,證明它至少也是在春秋時候出現的,到了戰國已經是普遍使用的物件了。先秦的時候把它叫做古璽,最開始也只是用它來作為商業買賣的憑證而已。
  • 細節見真章:LG SIGNATURE璽印洗衣機
    LG SIGNATURE 璽印洗衣機憑藉創新獨特的外觀設計和卓越的產品品質斬獲艾普蘭「金獎」。此次LG SIGNATURE 璽印洗衣機獲得了艾普蘭「金獎」,不僅是對其產品的極大認可,也充分顯示了LG SIGNATURE 璽印品牌高端的領導地位。獲得如此高讚賞的LG SIGNATURE 璽印洗衣機究竟有哪些過人之處呢?
  • 對歷代帝後璽寶的那些傳說感興趣?那千萬別錯過這期上博講壇!
    長期致力於中國印史及鑑定研究,對於歷代璽印、封泥、篆刻文物的斷代辨偽與資料整理頗多創穫。在利用印章文字展開古代官制、歷史地理與藝術研究方面,形成中外專業領域內具有突出影響的學術體系。出版研究專著、編著及作品集有《孫慰祖印稿》、《印中歲月——可齋憶事印記》、《兩漢官印匯考》、《上海博物館藏品研究大系——中國古代封泥》、《唐宋元私印押記集存》、《可齋論印四集》、《鄧石如篆刻》、《中國印章——歷史與藝術》、《隋唐官印研究》(合作)、《孫慰祖璽印封泥與篆刻研究文選》等三十八部。
  • 為何古代皇帝專用印章被稱為璽?而普通人的印章只能稱為印或章?
    歷朝歷代以來,章印變化無窮,頗為廣用秦朝傳國玉璽(傳國璽):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秦朝還未建立時,人們可以普遍使用章印、稱其為璽,尤其是在春秋戰國時期,所有的印章都是被稱為「璽」,有官璽和私璽之分。官璽後來演變成了歷代官員任職的官印,而私璽演變成了私人專用的印章或是喜愛書法、書畫的提名方式。在秦統一六國之後,秦始皇下令,「璽」只能受到皇帝一人的使用,其他人只能使用「印」。這或許是君主專制,同樣也是為了加強中央集權,自古以來,哪一位皇帝不是想要把所有的權力集中在自己一人身上?璽的發展過程——一帆風順?
  • 奢華之旅,LG SIGNATURE璽印與中國的不期而遇
    LG旗下超高端品牌「LG SIGNATURE璽印」給了最佳的解決方案。12月14日,LG SIGNATURE璽印在北京鳳凰中心舉辦了以「本質美學」為主題新品發布會。一直憑藉領先的創新地位,秉承客戶為中心為核心理念的LG又給大家帶來哪些無與倫比的產品呢?又是怎樣的產品能讓時尚集團掌門人蘇芒、著名歌手及美食家林依輪、資深媒體人楊瀾、攝影大師顏志雄四位不同領域的大咖都對其讚不絕口呢?
  • 寶璽真相 武則天忌諧音改"璽"為「寶」
    加上現存寶璽只有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代二十五寶,清以前的寶璽全無蹤影,只有一些印拓流傳至今,使現代人對歷代寶璽知之甚少。但即使如此,我們也可以從點點滴滴的歷史記載中探究歷代寶璽的真相,知道它們大概的面貌,並從中了解到圍繞寶璽而發生的一連串歷史事件。
  • 武則天忌諧音改「璽」為「寶」 傳國玉璽歷盡滄桑(組圖)
    「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璽印拓。  宋代「定命寶」印拓。  明代「凝命神寶」印拓。  唐以前皇帝印皆稱「璽」因「璽」與「死」諧音武則天認為不吉利  本版文字:鍾葵(除署名外)  寶璽,是皇權的象徵,既神聖又神秘。歷史上對寶璽的記載大多十分簡略,語焉不詳,且不同時期的記載常有互相矛盾之處。
  • 感受為真:LG SIGNATURE璽印洗衣機
    2016年12月14日,LG高端家電品牌LG SIGNATURE璽印在北京鳳凰國際傳媒中心耀世登場,並正式宣布登入中國市場。  作為本場發布會的主角,LGSIGNATURE璽印共發布了電視、冰箱、洗衣機、空氣淨化器四款產品。其中,LG SIGNATURE璽印洗衣機極致簡約的設計外觀以及科技智能的操控,更是詮釋出了藝術品般本質之美的深邃魅力。
  • 漢族的印璽文化:只因武則天忌諱便將璽改了名
    這個歷時只有24年的短命朝代倒是流傳下一方金質瑞獸鈕的「天元皇太后璽」,是謂奇珍。這枚金印,是北周武帝皇后阿史那氏的用印。阿史那氏是突厥可汗的女兒,569年周武帝將突厥公主迎至長安,封為皇后,自有通過聯姻結好強大突厥汗國的意圖。578年,周武帝去世,周宣帝即位,尊阿史那氏為皇太后。次年周宣帝自稱天元皇帝,阿史那氏遂晉位「天元皇太后」,金印就是這一時期鑄造的。
  • LG 璽印洗衣機 WDRH657A0PW 測評
    LG SIGNATURE璽印系列全套家電,國內僅引進的為OLED電視、十字開門冰箱、波輪滾輪二合一洗衣機和空氣淨化器。同時,LG SIGNATURE璽印洗衣機還支持變頻熱泵烘乾技術,讓洗衣和烘乾都在一臺滾筒洗衣機中完成,更加人性化,能夠在60~70℃的低溫將衣物烘乾,有效除菌的同時給衣物提供精細的護理!LG SIGNATURE璽印洗衣機還具有蒸汽除菌和熱泵烘乾的功能,普通洗衣機只能清洗汙漬和一些灰塵髒東西,達不到深層清潔,而LG的蒸洗技術,通過蒸汽滲透衣物纖維,能有效去除異味、塵蟎、過敏原,除菌率達99%。
  • 售價1790美元 LG V35璽印版即將推出
    據韓媒報導,LG計劃發售一部超級旗艦手機,名為V35 Signature edition(璽印版)。璽印是LG旗下家電/數碼產品高端版本的專用品牌,去年12月,LG曾在韓國推出了V30 Signature edition,鋯陶瓷後殼,驍龍835+6+256的配置,價格198萬韓元,只生產了300臺。
  • 鑑定小能手之教你如何辨偽璽印——牧心印社
    近年來璽印的價值不斷提高,也越來越多人開始收藏璽印,但很多朋友不懂如何甄別真正的古璽印和偽璽印,今天小牧便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辨偽璽印。在古玩攤鋪,常常看到有覆鬥鈕或各種動物鈕的仿漢「軍司馬印」「別部司馬」「部曲將印」的玉印。這些玉質粗劣,甚至還有各種作舊的斑點汙漬,事實這類中下級軍官佩印的真品應該都是銅質鼻鈕,用玉質或鼻鈕或其他鈕式的,都必定是假無疑。還有一個就是與先秦時期不同,秦漢時期對玉印有著極其嚴格的規定。西漢時皇帝六璽和後之璽都是白玉。
  • 武則天忌諧音改「璽」為「寶」 傳國玉璽歷盡滄桑
    清代「天子行寶」及印拓。(本版圖片均為資料圖片)秦始皇武則天金代「禮信之寶」印拓,印文採用九疊篆。「受命於天,既壽永昌」璽印拓。宋代「定命寶」印拓。明代「凝命神寶」印拓。  唐以前皇帝印皆稱「璽」 因「璽」與「死」諧音 武則天認為不吉利  本版文字:鍾葵(除署名外)  寶璽,是皇權的象徵,既神聖又神秘。
  • 我國春節日期的變遷和名稱由來:日期歷朝不一,名稱來自民國
    我國春節日期的變遷和名稱由來:我國春節日期的變遷:我國的星象文化源遠流長、博大精深,古人很早開始就探索宇宙的奧秘,並由此演繹出了一套完整深奧的觀星文化。中國歷代的新年,設定日期並不一致:1、上古時代歲起攝提紀元法,即幹支紀元法,寅月為正月,立春為歲首。簡化後的天幹地支,十天幹曰: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曰: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子、醜。十天幹和十二地支依次相配,形成六十循環的紀元法。
  • 武則天把「璽」更名為「寶」 - 現代快報多媒體數字報刊平臺
    加上現存玉璽只有存放在北京故宮博物院的清代二十五寶,清以前的玉璽全無蹤影,只有一些印拓流傳至今,使現代人對歷代玉璽知之甚少。但即使如此,我們也可以從點點滴滴的歷史記載中探究歷代玉璽的真相,知道它們大概的面貌,並從中了解到圍繞玉璽而發生的一連串歷史事件。
  • 中國歷代古印章發展特點詳解
    二、印章的分類印章的種類甚多,一般分為官印和私印兩大類。官印:官方所用的印章。歷朝歷代的官印,名稱、大小、形狀、印文等各有不同。官印由皇家頒發,是權力的象徵,通常也比私印大,風格大方而莊重。金.銅印五、歷代印章介紹長期以來,人們習慣把「璽印」稱之為「印章」。古時璽印,人人通用,並無等級之分。
  • 古代的印、章、璽?為何不能亂用?
    古代的印、章、璽?為何不能亂用?說起古代的時候,人們是怎麼樣辨別對方的身份是不是尊貴的呢?以前的時候,印,章,還有璽這三個東西可不是誰想用就可以用的,是有規定的,為何不能亂用?今天,小編就來給大家說說他們三個的區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