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鑑賞」上海博物館的館藏精品——璽印

2020-12-22 博古致知

秦以前,無論官、私,「印」都稱「璽」,為格言璽。

秦統一六國後,規定皇帝的印獨稱「璽」,臣民只稱「印」。漢代也有諸侯王、王太后稱為「璽」的。

唐武則天時期,因覺得「璽」與「死」近音(也有說法是與「息」同音),遂改稱為「寶」。

唐至清,沿舊制,而「璽」、「寶」並用。

玉璽

漢將軍印稱「章」。之後,印章根據歷代人民的習慣有:「印章」、「印信」、「記」、「朱記」、「合同」、「關防」、「圖章」、「符」、「契」、「押」、「戳子」等各種稱呼。

金印

中國的雕刻文字,最古的有殷的甲骨文,周的鐘鼎文,秦的刻石等,凡在金銅玉石等素材上雕刻的文字通稱「金石」。璽印即包括在「金石」裡。

璽印的起源,或說商代,或說殷代,至今尚無定論。根據遺物和歷史記載,至少在春秋戰國時已出現,戰國時代已普遍使用。起初只是作為商業上交流貨物時的憑證。

秦始皇統一中國後,印章範圍擴大為證明當權者權益的法物,為當權者掌握,作為統治人民的工具。文字形制隨時代變遷,風格各異。印章的出現和使用,一般認為始於春秋戰國之間;先秦及秦漢的印章多用作封發對象、簡牘之用,把印蓋於封泥之上,以防私拆,並作信驗。

而官印又象徵權力。後筒簡牘易為紙帛,封泥之用漸廢。

傳世的古代璽印,多數出於古城廢墟、河流和古墓中。有的是戰爭中戰敗者流亡時所遺棄,也有在戰爭中殉職者遺棄在戰場上的。

上海博物館的中國歷代璽印館,是中國第一個專題陳列璽印篆刻的藝術館。展廳面積380平方米,展出璽印篆刻500餘件。

整個陳列以印章藝術的發展歷史為線索,上自西周,下迄清末,是從館藏一萬餘枚印章文物中遴選出來的具有代表性、藝術性的精品。展館內藉助高低錯落的展櫃,應用多種技術手段,使實物與輔助陳列相互配合。

那麼,上海博物館所藏的璽印精品都有哪些呢?您了解嗎?

1、宋朝玉押

宋朝玉押是一款上海博物館的北宋某一位皇帝所使用的宋朝玉璽印器。

名稱:玉押

類型:璽印

年代:宋

館藏地:上海博物館

宋朝玉押

這是一件北宋花押印。「花押」又稱押字或籤押,是古人按照各自的喜好,設計的代表個人信用標誌的符號。花押印主要流行於宋金元時期,為各個階層人士所普遍採用。

傳世宋元時代的私印中,奇異神秘的花押印是一個重要特色。據史料記載,宋代皇帝都有自己的押字,這件花押印為玉質夔(kuí)龍鈕,根據形制和鈕式推斷,應為北宋某一位皇帝所使用。

2、生肖群俑

十二生肖俑是古代人們用來闢邪的鎮墓明器,材質上有陶質、鐵質、石質、瓷質等。中國早在商代已用十天幹、十二地支記日,漢代把12種動物與十二地支相配,稱「十二生肖」,即子鼠、醜牛、寅虎、卯兔、辰龍、巳蛇、午馬、未羊、申猴、酉雞、戌狗、亥豬。

十二生肖

其後,生肖與人的命相結合,逐漸神秘化。至南北朝時,民間始用生肖俑隨葬,以壓勝避邪。到唐代,銅鏡、金銀器及墓碑上常有十二生肖形象,墓葬中出土的生肖俑也是非常多的。

生肖群俑

上海博物館所收藏的生肖群俑,為一組十二件,造型有數種:或生肖攀爬於人身上;或是人捧生肖;這七件作品是人身與生肖頭相結合。各俑雖高不盈尺,但鼠、牛、虎、龍、蛇、猴、雞首的形象刻畫得惟妙惟肖,既生動又含蓄。俑身穿廣袖長服,雙手相拱,作站立凝目狀。俑身與生肖首結合自然,比例恰當,給人以渾然一體之感。

近期熱文:

紀大才子紀曉嵐的狐仙情節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西夏時期錢幣

盜墓賊必用的盜墓工具都有哪些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後蜀時期錢幣

「文物鑑賞」中國古錢「五十名珍」之後梁錢幣

相關焦點

  • 上海博物館是世界聞名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之一
    上海博物館是世界聞名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之一,始建於1952年,位於人民廣場的新館,建成於1996年 。 新館建築有方體基座,巨型圓頂及拱形出挑組成,形如銅鼎,暗合中國天圓地方的宇宙觀,南門兩側八尊漢白玉雕塑,極具莊嚴雄渾之氣 。上海博物館館藏文物近百萬件,其中珍貴文物13萬件 。
  • 甘谷縣博物館館藏精品文物圖片展在大像山景區舉辦
    中國甘肅網5月21日訊5月15日上午,在第44個「世界博物館日」來臨之際,甘谷縣博物館在大像山景區舉辦了館藏精品文物圖片展。此次展覽精選了陶器、石造像、玉器、銅器等館藏精品文物圖片展板共計30張,來到甘谷縣大像山景區,結合廣場LED顯示屏播放的紀錄片《中國影像方志——甘肅甘谷篇》,為廣大市民和遊客朋友呈現了一場精彩的文化盛宴。講解員為大家詳細介紹了每件文物的文化內涵及其形成的歷史背景,現場講解甘谷縣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大像山石窟和毛家坪遺址。
  • 濟南市博物館簡介以及館藏精品鑑賞
    濟南市博物館是一座地方綜合性博物館,隸屬濟南市文化廣電新聞出版局(濟南市文物局)。創建於1958年12月,原館址在趵突泉公園內,現館址坐落於風景名勝旅遊景點千佛山公園西側(濟南市經十一路30號)。1998年被濟南市正式公布並授牌為濟南市首批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5年被山東省正式公布並授牌為山東省愛國主義教育基地。2009年被評定為國家二級博物館。
  • 加點創意,上海博物館「10大國寶級館藏文物」從「藏品」變「產品」
    本次大賽以「當過去遇見未來」為設計主題,以上海博物館提供的「10大國寶級館藏文物」為元素,通過新生代和品牌職業設計師的創新思維,讓文博授權與時尚童裝、孕嬰童產品生動結合,發掘文物活化的新道路。,上海市歷史博物館、中共一大會址紀念館、上海中國航海博物館、劉海粟美術館等八家上海文化文物單位暨文化部文博文創試點單位共同參與,探索「版權+設計」模式,把文化文物單位的「藏品」和「展品」變成「商品」和「產品」。
  • 上海博物館: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有各朝各代的文物
    上海是一個國際化大都市,這裡經濟發達,交通便利,有著豐富的旅遊資源,比如外灘、東方明珠塔等,今天小編給大家介紹的是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是一座大型的中國古代藝術博物館,開設12個專題陳列室,擁有12萬餘件精品館藏。
  • 上海齊白石藝術研究會會長-湯發周解讀張大千的精品書畫!速藏!
    「血戰古人——張大千繪畫」,史密森國家博物館薩克勒美術館,美國華盛頓。2.「血戰古人——張大千繪畫」,亞洲協會美術館,美國紐約。3.「血戰古人——張大千繪畫」,聖路易藝術館,美國密蘇裡州。【著錄】1.(一)」,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10月-11月16日,北京。
  • 「國寶解密」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文物到底值多少錢?
    在陝西西安大雁塔的西北側,有一座舉世聞名的博物館,陝西歷史博物館。三秦大地是中華民族生息、繁衍,華夏文明誕生、發展的重要地區之一,中國歷史上最為輝煌的周、秦、漢、唐等十三個王朝曾在這裡建都。看過陝西歷史博物館,其他博物館都是浮雲,陝西歷史博物館的文物都很值錢,可是具體值多少錢,大家都還是很好奇的吧……先給大家看一個小Young覺得最值錢的,傳說能值半個香港。
  • 潮州市博物館首設潮州手拉壺精品展,這把壺以館藏文物為原型
    關注「文化潮州」 搶先了解潮州文化旅遊資訊 關注 即日起,喜歡潮州手拉壺的朋友可以走進潮州市博物館去看看。
  • 上海齊白石書畫院院長-湯發周解味中國書畫夜場京津畫派書畫精品
    《畫苑集珍》,第40頁,上海書店出版社,2006年。3.《銀座美術館館藏作品選集》,第15頁,銀座美術館編,2007年。【說明】上款「登雲」即王登雲,別字宗山。陝西醴泉人。《四絕—齊白石詩書畫印精品》,第1頁,保利藝術博物館,2010年。2.《齊白石作品珍藏卷》,第193頁,湖南美術出版社,2010年。
  • 黑龍江省博物館「招撫副使之印」特展開展
    為進一步提升青少年學科學、愛科學的興趣,激發他們探索自然奧秘的熱情,並宣傳和弘揚祖國傳統文化,以博物館優美的展示環境和良好的藝術氛圍為依託,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現一件件珍貴的館藏精品,8月28日,「每月一星」之一百二十七期「招撫副使之印」特展正式在黑龍江省博物館展出。
  • 上海博物館2020年展覽計劃調整,兩大特展延期至2021年
    3春風千裡——江南文化藝術展時間:2020年5月26日-8月23日地點:上海博物館一樓第一展廳本展覽以上海博物館館藏品為主,兼向故宮博物院、遼寧省博物館、浙江省博物館、南京博物院、安徽博物院等17家文博單位借展,精選珍貴文物約200件,在呈現江南藝術、講述江南歷史的基礎上
  • 「津門網」國內各大博物館的館藏玉器欣賞
    中國各大博物館館藏的玉器品種齊全,工藝精湛,全面地反映了中國玉器的製造、使用和文化內涵。如果沒看過就太可惜了。▲碧玉鏤雕牡丹紋盒在元代以前玉器中,有當代考古發掘的精品及傳世古玉中的珍品,包括了新石器時代至元代各歷史時期的典型作品,其中一些精品原為清代宮廷珍藏,世所罕見;明代玉器多數為明宮遺存及清代宮廷的收藏,是研究明玉最重要的材料;大量的清代玉器主要為清代宮廷用玉及各級官吏進貢的玉器珍玩,囊括了清代玉器的方方面面,全面地反映了清代玉器的製造
  • 參觀陝西歷史博物館,一定不要錯過的重要文物有哪些?
    文物數量在全國也是屬於領先,是中國的博物館大省。陝西歷史博物館是陝西地面上最重要的博物館,它是中國第一座大型現代化國家級博物館,國家一級博物館,位於大雁塔西北側。館藏文物171.795萬件(組) ,其中,一級文物762件(組),國寶級文物18件(組),居中國博物館前列。
  • 給我一天,還你千年:60 張照片帶你遊陝西歷史博物館
    建築面積55600平方米,文物庫區面積8000平方米,展廳面積11000平方米,館藏文物1717950件(組)。上起遠古人類初始階段使用的簡單石器,下至1840年前社會生活中的各類器物,時間跨度長達一百多萬年。文物不僅數量多、種類全,而且品位高、價值廣,其中的商周青銅器精美絕倫,歷代陶俑千姿百態,漢唐金銀器獨步全國,唐墓壁 畫舉世無雙。可謂琳琅滿目、精品薈萃。
  • 跨越時空天津博物館看館藏文物
    「5G智能互動體驗展」在天津博物館開幕。「5G智能互動體驗展」契合2020年國際博物館日「致力於平等的博物館:多元和包容」的主題,以天津博物館5G網絡全覆蓋為支撐,通過5G+混合現實(AR+VR)、CG等數字互動技術,對天津多元而包容的歷史文化進行全新展示,讓文物和歷史生動「復活」。
  • 「阿拉善蒙古族民族民俗文物精品展」 在安徽省懷寧博物館開展
    2021年1月12日,由阿拉善盟文化旅遊廣電局主辦,阿拉善博物館、懷寧博物館承辦,北京華錄樂動旅遊有限公司懷寧分公司協辦的「阿拉善蒙古族民族民俗文物精品展」在安徽省懷寧博物館開展,展期三個月。此次展覽共展出阿拉善博物館139件(套)具有代表性的館藏民族民俗精品文物,內容涵蓋阿拉善蒙古族的生活習俗、生產習俗、文化藝術、遊藝競技和宗教信仰等多個方面,多角度地呈現了阿拉善蒙古族悠久的民族民俗文化以及同其他各族人民一道守疆固土、共建美好家園的多彩畫卷。通過此次展覽,有力地促進了阿拉善和懷寧兩地的文化交流。
  • 今年上海博物館有哪些好展覽
    醍醐寺   今年,觀眾可以在上海博物館看到來自日本醍醐寺的60件文物、古埃及文物、徐州博物館藏金縷玉衣以及清代竹刻大師周顥的竹雕作品。   一財網 孫行之     1月26日,上海博物館公布了今年的展覽計劃,已經確定的5個展覽包括: 日本醍醐寺藏佛教文物展、芷巖風流——周顥的藝術世界、中國與埃及——兩個文明的源流、明代吳門書畫家手札墨跡展以及孫煜峰家族捐贈書畫精品展。觀眾可以在上海博物館看到來自日本醍醐寺的60件文物、古埃及文物、徐州博物館藏金縷玉衣以及清代竹刻大師周顥的竹雕作品。
  • 智慧博物館先鋒:上海博物館的數位化建設
    上海博物館館長楊志剛表示,「上博數位化管理平臺的搭建也是為上海博物館東館建設所做的先期試驗,將為未來多點辦公一體化數字管理打下相應的基礎,推動國內博物館信息化建設,探索讓文物『活起來』新路徑。」它們有的「顏值高」,有的「內涵深」,也有的以各種關聯構築起系統的知識圖譜,共同形成博物館對於歷史與世界的獨特解讀。如何利用好每一件文物的價值,體現出博物館藏品「一個也不能少」的系統性、多樣性,是博物館發展能否歷久彌新的基礎。上海博物館擁有結構完善、數據豐富的藏品資料庫,十四餘萬件文物的基本數據和研究、保管、動態利用數據齊全,提供了充分的智慧化分析基礎。
  • 「2019年度博物館主題優選童書」重磅發布!
    「2019博物館主題優選童書」的評選活動已經正式完結了,這是由首都博物館、中國出版傳媒商報社聯合主辦,耳朵裡的博物館和首博文化共同承辦的「首屆博物館童書閱讀推廣系列活動」中的重要啟動環節。面對童書千千萬的市場情況,到底什麼樣的博物館童書適合孩子呢?博物館教育到底怎樣普及更多的孩子?
  • 《國家寶藏》——上海博物館打卡一日遊
    看過《國家寶藏》,慕名而來上海博物館。上海博物館在人民廣場附近,離南京路步行街也很近。樓主是元月份去的,因為前一天小夥伴在迪士尼玩的太累了,所以這一天就只有樓主一人去了上博。前言上海博物館,不能網上預約門票,然後散客也無法電話預約。下午五點鐘的時候就閉館了。行李過安檢入門,門票免費,之前說要刷身份證,結果去的時候也沒要身份證來著,行李可以寄存,也是免費的。樓主去的那天其實是非節假日,但是人也不算少,還看到了不少外國遊客,估計都是慕名而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