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落實惠臺31條 湘臺青年做中國合伙人成現實

2020-12-19 人民日報海外網

湘臺經貿文化交流合作會現場。(湖南省臺辦供圖)

說起湖南與臺灣的淵源,在大多數人腦海中,恐怕印象最深的就是上世紀90年代開始在湖南電視臺播放的瓊瑤影視劇了。「從1989年開始,湖南電視臺就與瓊瑤女士以及臺灣相關影視公司合作,拍攝了《三朵花》《六個夢》《還珠格格》等500多部(集)電視劇,以影視合作為先導,翻開了湘臺文化交流合作的新篇章。」湖南省臺辦主任肖祥清自豪地說,這其中無數鮮活的故事還只是湘臺交流大潮中的一朵美麗水花,湘臺兩地淵源很深,緣分很深,情誼很深,最近這些年更是熱潮湧動,故事說不完。

經貿合作強勁

肖祥清是在日前於湖南長沙舉行的第十四屆湘臺經貿文化交流合作會上作出上述表述的。本屆「湘臺會」的主題是「深化創新合作 促進融合發展」,由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共同主辦。開幕當天現場籤約項目14個,總投資134.65億元。14個項目中,籤約合同項目11個、合作協議3個,全部投產後總產值可達275.1億元。

臺商一直以來都支持湖南發展。兩岸開啟交流30多年來,有越來越多的臺企在湖南生根、開花、結果,並悄然影響和改變著湖南人的日常生活:在「上島咖啡」休閒,喝「旺仔」牛奶,吃「羅莎蛋糕」……這些成為湘臺兩地人民「兩岸一家親」的生動寫照。

兩地都希望把這份情誼持續下去。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介紹,目前湖南已經建立9家省級臺灣工業園,1家臺灣農民創業園和1家湘臺文化創意產業園。臺資已連續多年穩居湖南省境外引資的第二位。最近湖南又出臺了《關於深化湘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59條惠臺政策措施,希望廣大臺企臺胞支持和參與湖南發展,深耕厚植。

據湖南省委臺辦介紹,湖南已累計批准臺資企業和項目2618家,實際到位臺資600億元,成為中部地區吸引臺資最為活躍的省份之一。本次「湘臺會」還舉辦了湘臺科技交流與產業合作對接會和「湖南常德經貿推介會」「魅力嶽陽經貿推介會」兩場分活動,反響熱烈。

文化交流熱絡

說起湖南衛視最火的綜藝節目之一《爸爸去哪兒》,不僅大陸觀眾愛看,臺灣觀眾也是「每集必追」,很多臺灣嘉賓甚至攜家帶口來參加節目。《歌手》《爸爸去哪兒》等湖南衛視的綜藝節目在臺灣播出時,創下大陸綜藝節目入臺效益和收視率雙第一紀錄。

藉助這份「娛樂」優勢,湖南和臺灣在文化交流領域往來頻繁。在臺灣舉辦「湘臺文化創意產業合作周」「臺灣湖南周」「芒果握手會」,臺灣高校新聞傳播專業學生暑期來湖南參加「愛·在芒果」實習交流,海峽兩岸媒體到湖南聯合採訪……2009年,湖南長沙至臺北直航開通,此後相繼開通長沙—高雄、臺中,張家界—臺北航班,湘臺融入「一日經濟生活圈」。到目前為止,湘臺雙向旅遊的人數累計達500萬人次,臺灣成為湖南入境旅遊第三大客源地,平均每天有近千人往來於湘臺兩地,近萬名臺灣同胞在湖南學習、工作和生活。兩地人民的交流熱絡可見一斑。

對於湘臺兩地人民走得更近、更親,臺灣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劉兆玄表示欣慰。他對於臺當局目前「去中國化」的動作非常憂心,期待借著本屆湘臺經貿文化交流,加強兩岸文化的連接。「兩岸要增加交流和合作,從文化的根本到文創的事業都有很大的空間可以合作,兩岸中華文化不是輕易能夠割斷的。」他說。

「兩岸同胞是休戚與共的命運共同體,始終心心相印、守望相助。兩岸關係好,臺灣同胞才會好。」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在「湘臺會」開幕式上也表達了相同的期盼,希望繼續擴大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實現互利互惠,促進兩岸心靈契合。

落實同等待遇

中央出臺「31條惠臺措施」後,湖南也立足實際,提出了涵蓋經貿合作、科技創新、就業創業、文化交流和學習生活等5方面內容的59條措施。「這些措施回應了廣大在湘臺胞臺企的訴求和期盼,突出了同等待遇、融合發展、心靈契合和湖南特色四大特點。」肖祥清說。

在優化學習生活環境方面,常住湖南的臺灣同胞子女到幼兒園、小學、初中、高中就讀,享有當地學生同等待遇;辦理居住證的臺灣同胞可在湖南辦理機動車登記、申領駕照、購買商品房、參加社會保險、繳存住房公積金、享受同等就醫待遇。

在暢通就業創業渠道方面,支持臺資企業在湘創辦科技企業孵化器、眾創空間等創業孵化平臺,同等享受政策支持;在湘臺灣同胞可申報湖南省基金項目和各類獎項;有資質的臺灣社會力量可在湘創辦醫療機構;臺灣教師在職稱評審等方面享有同等待遇。

在提升湘臺經貿合作方面,該實施意見鼓勵臺資企業參與製造強省12大重點產業和20個工業新興優勢產業鏈建設;在長株潭自主創新示範區內,給予頂尖人才創新團隊最高1億元、傑出人才創新團隊最高3000萬元的支持。

「如今,湘臺青年一代既可以成為『同桌的你』,也可以成為『愛人眷侶』,更可以成為『中國合伙人』,他們共同生活、共享機遇、共同打拼,點燃了湘臺交流的新亮點。」對湘臺交流合作前景,肖祥清充滿期待。(本報記者 汪靈犀)

原標題:湘臺交流故事說不完

《 人民日報海外版 》( 2018年11月07日 第 04 版)

相關焦點

  • 湘臺交流故事說不完
    湖南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介紹,目前湖南已經建立9家省級臺灣工業園,1家臺灣農民創業園和1家湘臺文化創意產業園。臺資已連續多年穩居湖南省境外引資的第二位。最近湖南又出臺了《關於深化湘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實施意見》,明確了59條惠臺政策措施,希望廣大臺企臺胞支持和參與湖南發展,深耕厚植。
  • 各大媒體聚焦報導2020湘臺青年文化交流節啟動儀式
    9月28日,我省舉辦「雲月寄相思·瀟湘中秋情」2020湘臺青年文化交流節啟動儀式暨庚子年兩岸大學生瀟湘中秋夜活動,人民網、人民日報海外版
  • 「恵臺31條」持續釋放利好 大陸成臺灣青年創業熱土
    「恵臺31條」持續釋放利好 大陸成臺灣青年創業熱土 2018-08活動中,來自大陸、臺灣以及東南亞等地的上百名青年協調合作、發揮創意,制定出一個個令人耳目一新的創業項目。據了解,自今年2月底《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簡稱「恵臺31條」)推出後,臺灣青年赴大陸創業的熱情愈發高漲,到訪蘇州的臺青數量成倍增長。  「以前臺青在大陸的創業項目會面臨股權投資等諸多困難,項目的生存率也很低。」
  • 當好專屬服務員 湖南助力「臺企11條」在行動
    中新社長沙8月17日電 題:當好專屬服務員 湖南助力「臺企11條」在行動作者 付敬懿「過去,由於對大陸土地政策不熟悉,企業走了不少彎路。今年,企業因新冠肺炎疫情耽擱及項目推進存在的困難,在湖南「助力臺企11條」行動中正被加速解決。「各項惠臺措施就像是開了一個小灶,我們就是要當好臺企臺胞的專屬服務員。」湖南省委臺辦主任肖祥清說,新冠肺炎疫情和複雜嚴峻的兩岸關係形勢,給兩岸交流和臺企臺胞的生產生活帶來不利影響。「他們面臨困難和問題,我們感同身受十分心焦。」
  • 落實落細中央惠臺政策 促進湘臺經濟融合發展
    面對當前複雜多變的臺海形勢和兩岸關係,在湘發展的臺資企業受到比較大的影響和衝擊。全省對臺部門做為臺胞之家,多年來持續為深化湘臺經貿交流作出努力。本次舉辦涉臺經濟工作政策業務培訓班,目的是交流有關情況、學習有關政策、研究今後發展,主要體現了三個特點:一是培訓班主體以臺企臺幹負責人與服務臺企的臺辦幹部組成,充分體現培訓班別具一格的特色;二是國臺辦經濟局領導和省直單位有關負責同志為培訓班講課,充分體現在湘臺資企業發展所受關心和重視;三是所有講課內容經精心設計和安排,充分體現省臺辦落實落細惠臺政策,著力打通「最後一公裡」的務實要求。
  • 臺媒:惠臺31條獲7成臺網民支持 讓臺灣青年看到希望
    【觀察者網綜合】據臺媒3月9日報導,國臺辦今日公布惠臺31條,落實臺灣同胞與大陸居民相同的「國民待遇」。據臺媒民調顯示,此次惠臺31條的措施,高達72.2%臺灣網民表示認同及非常認同。臺灣青年 圖片來自臺媒張明睿指出,惠臺31條極具「政治性」,顯示大陸對臺灣社會、經濟狀況相當了解。大陸有很多人在做研究,目的就是了解臺灣社會脈動。
  • 第十四屆湘臺經貿文化交流合作會在長開幕 許達哲劉結一劉兆玄等...
    長沙晚報掌上長沙10月31日訊(湖南日報記者 冒蕞 蘇莉 劉笑雪 長沙晚報記者 黎鐵橋)昨日,第十四屆湘臺經貿文化交流合作會在長沙開幕。省委副書記、省長許達哲,中共中央臺辦、國務院臺辦主任劉結一,臺灣中華文化永續發展基金會董事長劉兆玄等在開幕式上致辭。
  • ...唱響「契合」主旋律——代表委員聚焦落細落實惠臺利民措施
    正在北京參加全國兩會的多位臺籍代表委員接受新華社記者採訪表示,從「31條」「26條」到最新出臺的「11條」,一系列惠臺措施無不體現大陸為臺企臺胞提供同等待遇、分享發展機遇的真誠善意。期待各方面共同努力,不斷落細落實,做好兩岸融合發展大文章,唱響兩岸同胞心靈契合主旋律。
  • [31條落地]福建省各市相繼推出惠臺政策
    平潭對臺灣高校學生有不少優惠紅利,在國家最近出臺的31條惠臺措施中,平潭先行先試走在前列,有學生表示,這裡發展機會多,優惠政策也多,有機會會考慮來這裡發展。漳州市有6家臺企申報省級企業技術中心,其中5家通過省經信委認定。    更加實惠的是,在漳臺資企業與大陸企業一樣,同等享受高新技術企業稅收減免政策。 >>詳細
  • 臺灣青年企業家:「惠臺31條」為臺商紮根大陸增加信心
    此後半年多來,各省市陸續針對「31條惠臺措施」出臺專門的落地辦法,在原基礎上更進一步為臺胞提供有力保障。  【解說】9月3日至7日,海南省臺協組織74名臺灣青年企業家在瓊進行為期5天的考察,尋找投資新機遇。在考察過程中,記者採訪了幾名臺灣青年企業家代表,他們對各項惠臺措施均有不同感受。
  • 玉林市落實惠臺措施促進玉臺交流合作
    玉林新聞網-玉林日報訊(記者 陸小青 通訊員 曾玉紅)今年以來,玉林市、縣兩級共組織召開臺商、臺企代表座談會15場,組織學習宣傳惠臺措施,傾聽臺商心聲,解決臺商困難,幫助臺商增強在玉林市發展的信心。這是玉林市通過「六個一」,即走訪慰問一批臺資企業、解決一批臺資企業發展問題、召開一次臺胞臺企代表座談會、制定出臺一份惠臺利民政策措施、跟蹤落實一批玉臺合作項目、調處化解一批投訴信訪糾紛活動的一個舉措,進一步支持臺資企業應對疫情、復工復產和投資發展,持續促進玉臺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不斷提高玉臺融合發展水平。
  • 惠臺31條措施,臺生GET到了什麼?
    惠臺31條措施,臺生GET到了什麼?日前,大陸國臺辦公布了《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的 31條惠臺具體措施,在大陸和島內讀書的臺灣學生紛紛「對號入座」,他們究竟GET到了什麼?「31條」惠臺措施中的第31條「為方便臺灣同胞在大陸應聘工作,推動各類人事人才網站和企業線上招聘做好系統升級,支援使用臺胞證註冊登錄。」許晉銘說:「有了這條新措施,我們就可以放心的投簡歷,因為我們知道哪些職缺是釋放給臺灣學生的。」
  • 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盼「打通最後一公裡」
    (兩會特稿)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促落實盼「打通最後一公裡」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促落實盼「打通最後一公裡」中新社記者 龍敏「參評榮譽稱號,臺胞的推薦單位是誰?推薦主體是誰?材料誰來做?誰來蓋這個章?」
  • 「放浪清德」與「說謊小英」們為何如此懼怕「31條惠臺措施」?
    相對於臺當局的「嘴上強壯」、幹話連篇,大陸此次給予臺灣同胞的實惠卻是實實在在、「真金白銀」。「31條」一經發布,各省市隨即全面鋪開落實工作。其中福建、上海、江蘇等地率先出臺具體措施,讓各類符合標準的臺資企業享受稅收優惠、地方獎勵、農企補貼、銀團貸款、高新技術企業減稅,甚至參與到大陸市政工程建設中來;廈門為在陸就業臺灣青年提供公租房服務,石家莊醫療機構引進臺灣人才就業,武漢女臺胞獲評「三八紅旗手」……正當臺當局仍在口號震天響時,大陸惠及臺企、為臺胞提供同等待遇的成果早已立竿見影,實實在在呈現在臺灣同胞的現實生活中。
  • 從31條到26條 惠臺政策「進一步」
    這個含金量就少不了一些惠臺利民的措施。比如說去年2月份包括國臺辦發改委在內的多個部門出臺了一份措施文件,簡稱是「31條措施」,這個措施被看作是近年來對臺胞臺商影響最大、功效最深的政策,在島內應該說引發了強烈的反響。而就在今天,一份類似的政策再次出臺,那就是對臺「26條措施」,這也再次成為媒體關注的焦點。
  • 31條惠臺措施出臺後 臺青首獲福建青年五四獎章
    範姜鋒:「福建青年五四獎章」獲得者  廈門網訊(海西晨報記者陳翠仙潘薇)近日,共青團福建省委、福建省青年聯合會公布了《共青團福建省委福建青年聯合會關於表彰第十五屆「福建青年五四獎章」集體和個人的決定》,廈門啟達海峽雙創基地負責人範姜鋒出現在這份榮譽名單中,他是首位獲得「福建青年五四獎章」的臺青。
  • 上海臺商點讚31條惠臺措施:比過年還開心
    近日,在上海臺商們的手機中流傳著一條信息,它不是新春的祝福卻更加實惠——國務院臺辦、國家發展改革委經商中央組織部等29個部門發布的《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筆者的手機也被許多臺商朋友的這條信息頻頻刷新。
  • 國臺辦就「31條惠臺措施」落實情況等答問
    要在對臺工作中貫徹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要對臺灣同胞一視同仁,像為大陸百姓服務那樣去造福臺灣同胞。我們推出「31條惠臺措施」,取得了顯著成效,廣大臺灣同胞都是受益者。我們要把這些措施落實到位,而且要聽取臺灣同胞的呼聲,去研究還可以推出哪些惠臺利民的政策措施,凡是可以做到的,都要盡力去做。
  • 國臺辦:惠臺「31條」實施近1年 千家臺企享稅收優惠
    來源:中國新聞網中新網12月26日電國臺辦發言人馬曉光26日表示,迄今為止,大陸已經有22個省區市60個地方分別制定了落實惠臺「31條措施」的具體辦法,為廣大臺胞在大陸實現更大更好的發展帶來了實實在在的便利。
  • 臺灣商品進社區 浙江玉環積極落實惠臺「11條措施」
    「我不用出門,就可以買到又正宗又實惠的臺灣商品了。」社區工作人員送貨入戶(浙臺(玉環)經貿合作區供圖)  近年來,「網購」已經成為民眾重要的消費方式。此次臺寶我家推出的「線上社區團購」,還為不會使用網絡的部分老年人提供了「特別服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