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兩會特稿)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促落實盼「打通最後一公裡」
中新社北京3月10日電 題:31條惠臺措施獲臺籍代表點讚 促落實盼「打通最後一公裡」
中新社記者 龍敏
「參評榮譽稱號,臺胞的推薦單位是誰?推薦主體是誰?材料誰來做?誰來蓋這個章?」
日前出臺的31條惠臺措施規定臺灣同胞能夠參加評選「五一」勞動獎章、「三八」紅旗手等榮譽稱號,對此,全國人大代表、臺盟中央常委陳軍盼早日落實具體細節。她說,31條惠臺措施句句真、字字實,暖心政策更要用心落實,才會有稱心效果。
陳軍建議,全國臺聯,各地臺辦、臺聯、臺盟可以承擔起這個責任,在認定臺灣同胞是否可以參評榮譽稱號上作為認定單位之一。
2月28日,國務院臺灣事務辦公室、國家發展和改革委員會經商中央組織部等部門,發布實施《關於促進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的若干措施》,共出臺31條具體惠臺措施。
31條惠臺措施,受到臺資企業和臺胞廣泛好評,也是十三屆全國人大一次會議臺灣團最熱話題。全國人大代表、全國臺聯會長黃志賢指出,31條惠臺措施是近年來涉及面最廣、開放力度最大的惠臺措施,體現了大陸為臺灣同胞辦實事、辦好事的決心和誠意,有利於持續深化兩岸經濟社會融合發展,有利於不斷增進兩岸同胞親情和福祉,切實擴大臺灣同胞特別是基層民眾的受益面和獲得感。
全國人大代表、全國臺聯副會長、海南省臺聯會長符之冠也說,作為「臺胞之家」,臺聯將做好惠臺政策的「宣傳員」、臺灣青年來大陸發展的「參謀人」和臺灣同胞生活的「貼心人」,深化兩岸經濟文化交流合作、促進兩岸同胞心靈契合、推動兩岸關係和平發展。
在全國人大代表、全國臺聯理事、富麗國際集團董事長蔡培輝眼中,對於臺灣青年,31條惠臺措施就是「及時雨」。他說,越來越多臺灣青年願意去認識了解大陸,進而尋夢大陸。31條惠臺措施將進一步推動兩岸青年交流,推動兩岸青年相互了解和理解,增進兩岸民眾情感,對兩岸關係發展將有深遠正面的影響。
但含金量如此高的政策紅利如何進一步落實到位?多位臺籍人大代表均認為,在政策出臺後更應加快落實,走好「最後一公裡」才能更好地把溫暖送到臺灣同胞的心坎裡。
全國人大代表、中國教育科學研究院研究員陳雲英就認為,好政策更要早日落地具體執行,應該要讓相關部門每個工作人員都能夠了解政策精神、解答相關問題,相關部門要在網上公布惠臺政策落實措施和辦理流程,儘量做到「網上辦」,不能「網上辦」的,力爭做到「只進一扇門」「最多跑一次」。
今年兩會,陳雲英就提出了「抓落實」的建議,內容包括如何落實同城同等待遇、同單位同等待遇、同職業同等待遇等。
黃志賢表示,全國臺聯將以泡功夫茶、煲佛跳牆的耐心去落實31條惠臺措施,踏踏實實做好每一項工作,把服務工作做到臺胞鄉親的心坎上。
「我作為臺胞,又從事服務臺胞的工作,非常期待臺灣鄉親能夠抓住機遇,在祖國大陸更好地發揮聰明才智,實現人生抱負。」黃志賢說,大陸持續發展,會給臺胞帶來更多機遇。希望臺胞鄉親們多來大陸走走看看,了解一個真實的大陸,尋找放飛夢想的機會。(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