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濰坊市委教育工委舉辦的慶祝建黨99周年「入黨為了什麼,為黨做了什麼」演講比賽。
(資料圖片)
編者按
2019年9月5日,市委、市政府召開全市教育大會,印發了《關於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加快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市的實施意見》,擘畫了加快建設現代化教育強市、辦好人民滿意教育的宏偉藍圖,開啟了新時代全面推進教育現代化的新徵程。大會召開以來,全市教育行政部門、各學校、廣大教師和教育工作者以實際行動深入貫徹落實大會精神,鑄魂育人質量顯著提升,教育綜合改革蹄疾步穩,優質均衡發展紮實有力,校長教師隊伍活力迸發,人民群眾教育獲得感持續增強。又是一年教師節,本報推出特別報導,聚焦濰坊總體教育亮點和濰坊名校。
中共濰坊市委教育工委認真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和全國、省、市教育大會精神,牢記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的初心使命,通過「四抓四化四融入」凝黨心、聚合力、強基礎、抓落實,不斷提升學校黨組織政治功能和組織力,推動全市教育工作創先爭優,走在前列的黨建動力機制發揮作用明顯。
突出「四抓」強基固本
抓陣地建設。紮實推進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進教材、進課堂、進頭腦,組織廣大師生同上「思政大課」,以大討論形式學思踐悟、融會貫通。採取「眾籌」機制,打造設施配套好、管理服務好、文化內涵好、培訓效果好、黨員反響好的「五好」市委教育工委黨校,建立常態化培訓制度、菜單式培訓課程,每年黨員進黨校輪訓2000人次以上。2019年7月12日,教育部主要領導參觀我市教育工委黨校之後強調:辦好教育黨校十分必要!
抓制度創新。將目標管理、清單管理等「七項管理」理念融入指導學校黨建,重構黨組織書記和校長「一人兼」、學校黨組織研究重大事項前置等30項制度機制流程;高校重點規範院系黨組織會議和黨政聯席會議制度,保證黨的路線方針政策及上級黨組織決定的貫徹執行。健全把骨幹教師和優秀青年教師培養成黨員、把黨員教師培養成教學和管理骨幹的「雙培養」機制,經常性開展黨員教書育人大比武等活動,建成2批次青年黨員教師先鋒崗121個,推介劉玉蘋、張興芬、姜勇、王金琴4個重大典型,認定30處黨員名師工作室、70個黨員育人先鋒。
抓思政鑄魂。制定提升新時代思政課鑄魂育人質量意見,評選思政十大亮點項目和品牌課程、十佳思政課教師和輔導員,認定10名思政課教師年度人物,推選思政「金課」,推出30個市級思政課教學改革示範點項目、40門「課程思政」精品課,認定1處思政工作創新先行區,在社科優秀成果評選中設立思政課專項,1人獲首屆全國高校思政課教學展示特等獎,10個項目入選省思政課教學改革項目(其中重點項目2個)、1人入選省思政課教學名師工作室。重構思政課授課模式,把思政小課堂同社會大課堂有機結合,推出「十大思政課教師」話戰「疫」等8個主題活動,推動「思政課程」和「課程思政」同向同行、協同育人。率先制定教育系統新時代愛國主義教育實施意見,推進愛國主義教育經常化、制度化、實效化。
抓底線防控。每年修訂完善黨建工作底線清單,明確不可為的底線。落實黨管教材機制,建立學校黨組織書記負責制的教材審核把關制度。建立師德負面清單36項,引導學校在崗位職責、職稱評聘、評先樹優等方面注重教書育人「一崗雙責」,發現問題的「一票否優」。強化正面宣傳教育引導,推出「精神的力量」「共抗疫情、愛國力行」等主題活動,開設戰疫育人先鋒頌專欄宣傳黨組織和黨員事跡19期,編印《戰「疫」黨旗紅》宣傳畫冊。
著力「四化」規範推進
著力推進上下聯動一體化。市、縣全部成立教育工委、教育工作領導小組,制定議事規則和工作要點,定期召開聯合會議。中小學校43個黨委、56個黨總支、924個黨支部、31823名黨員全部劃歸縣級黨委教育工委統一管理。建立學校黨建百分制量化考核評價機制,制定「底線+創新+認可度」的黨建考核辦法,組織高校黨委書記、縣市區教育工委書記抓基層黨建述職評議會,中小學校黨建納入教育綜合督導,進一步壓緊壓實責任。
著力推進黨建工作標準化。每年制定黨建工作要點,明確黨建統領教育現代化的目標、路線、重點和保障。圍繞「抓什麼、誰來抓、怎麼抓、如何評價」,確定學校黨建標準化4大方面56項重點任務。制定學校黨支部標準化規範化建設意見,建立經常性工作清單14項,推進黨支部進學生社區、進公寓、進社團,黨建與師生學習、工作、生活有機結合,黨的組織和工作有效覆蓋。組織開展基層黨組織規範設置及運行情況問題排查,建立工作檯帳,一月一調度,銷號管理。10個支部入選全國黨建樣板支部,居全省前列。
著力推進黨建工作品牌化。實施大中小學黨建品牌創建工程,確定書記品牌項目39個、研究課題9個、黨建品牌示範校100所。組織首屆十大黨建品牌學校、品牌項目、品牌教師、品牌課程評選,挖掘培育奎文黨建課程化、壽光市「四制工作法」、臨朐縣「沂紅」黨建、昌樂縣「三紅」工程等特色品牌,縣縣有品牌、校校有亮點、支部有特色、黨員有作為的黨建品牌「四有格局」初步形成。建成教育系統黨建創新成果展廳,連續舉辦3屆大中小學校黨建創新成果展。
著力推進黨建隊伍專業化。建立黨組織書記、校長「一人兼」基礎上的任職資格制度,按照「四強一高」標準,選配中小學黨組織書記169名。推進高校二級學院(系部)黨員院長(系主任)兼任院(系)黨組織副書記,深入開展教師黨支部「雙帶頭人」培育工程。建立專職副書記臺帳,開展專職副書記抓黨建能力提升行動。落實學校黨務幹部與業務幹部在崗位等級確定、考核獎勵、待遇落實等方面同等對待機制。創新設置黨建管理崗位,推動中小學校專設管理崗位等政策落到實處。
聚焦「四融入」全面提升
融入立德樹人全過程。深刻把握「為誰培養人」新要求,深化「三全育人」改革。以「三紅工程」傳承紅色基因,制定學校「四史」教育指導綱要10條意見,推動黨史國史進校園、紅色教育進課堂、「五老」志願者進學校、師生全員進黨性教育基地、紅色文化進家庭等活動。發揮學科育人作用,加強學生生活實踐、勞動技術和職業體驗教育,豐富完善黨史國史為主題的校園文化長廊,強化校歌、校訓以及校史館、榮譽室的育人功能,支持共青團、學生組織依法開展主題鮮明、健康有益、豐富多彩的課外活動,營造人人育人、時時育人、處處育人的良好環境。
融入教育改革發展全過程。以黨建凝聚攻堅克難深化改革的持續動力。市教育局黨組成員牽頭組建學校黨建等重點項目團隊,強力推進。深化黨組織領導下的校長職級制改革,提升校長治校育人能力。把黨建貫穿於深化教師職稱制度改革全過程,按黨員討論在先、黨委研究前置後提交教代會表決,「一校一方案」,把黨的領導與民主參與有機結合。深化校內去行政化改革,推進扁平化管理,出臺教師減負意見,開展績效工資改革「一包兩自」試點,以教育綜合改革破「五唯」做法得到教育部主要領導批示肯定。
融入構建現代教育治理體系全過程。堅持「放管服」結合,「管辦評」分離,加快完善「黨委全面領導、政府依法管理、學校自主辦學、社會廣泛參與、各方共同推進」的現代教育治理體系。深入推進學校依法自主辦學,以黨組織為核心的「四會一章程一核心」的現代學校治理結構運行更加規範。制定創新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指導綱要,堅持和完善黨委全面領導制度,黨的領導在推進教育治理體系和治理能力現代化中作用更加突出。
融入辦好人民滿意教育全過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充分發揮各級黨組織、全體黨員辦好人民滿意教育中的作用。梳理「一次辦好」事項31項,建立義務教育招生「網上辦、零跑腿」等12項教育惠民制度,全力辦好惠民服務中心,群眾教育訴求「件件有回音、事事有落實」。建立黨的政策、傳統文化和革命文化、家庭教育、音體美活動、職業技能進社區「五結合、兩學習、雙報到」制度,放大教育惠民服務優勢和影響力。做好教育精準扶貧,建檔立卡學生實現黨員教師「一對一」結對關懷。學校黨組織建立為教師辦實事清單89項,黨員教職工全員參與,把為師生、家長解決問題,作為每學年一次的黨建專項考核和學校黨組織書記述職評議的主要內容。以黨建統籌推進疫情防控和教育教學,各級黨組織戰鬥堡壘、領導幹部示範表率、廣大黨員先鋒模範作用充分發揮。
記者 王葉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