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這個世界上,總有一些話,想說出來,卻不知給誰講;總有一些回憶,不知跟誰分享……還好,在微博上,有各種各樣的bot(英文「robot」的縮寫,指的是運營者如機器人般,搜集著關於某個主題內容的集合,在分享時不做主觀判斷和情感表達),這些微博帳號以主題+bot的形式命名,徵集生活中的小美好,以及情感深處的秘密,受到眾多人歡迎,被譽為「人間溫情儲藏室」。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看到,無論是分享1990-2010年代記憶的「千禧bot」還是詩人bot、以及人間心事bot等,都有幾十萬甚至上百萬粉絲,網友們在各種各樣的bot中找到了與自己有相同愛好的人。
一句話,一張圖片,
千禧bot微博充滿時代記憶
「周二設備檢修,暫停接受稿件與分享內容。投稿通道與分享功能將在次日早間恢復。」配圖是2000年左右,很多電視臺在周二下午停播、進行設備檢修的經典畫面。現在,每周二,微博「千禧bot」都會發布一款這樣的文字與配圖,增強時代感。
「千禧bot」微博帳號是分享1990-2010年代記憶的。目前,該帳號擁有近50萬粉絲,是微博上最受歡迎的bot之一。在展現的微博內容中,有二十年前的電視劇、明星或者電影展示,有當時出現在身邊的習以為常的小物件。大家爭相分享——童年乳酸菌飲品飲必美、諾基亞翻蓋手機遊戲《米奇的世界》、康師傅家族裡「水晶葡萄」的姐妹款「紫晶葡萄」、QQ空間養花藤、《大草原上的小老鼠》、上世紀90年代初家人在地攤上買的流沙畫……充滿懷舊感。
不少網友在別人的分享中找到了共鳴。而「千禧bot」的運營者,幾乎不做主觀判斷和情感表達,只將大家的投稿展現出來給更多的人看到。運營者會對每條投稿進行編號,發到第2000條,就重新從1開始編號,如此循環。發布內容直接引用投稿人原話原圖,不加任何表情。
據運營者介紹,是在2018年萌生出了做「千禧bot」的想法,因為想到千禧年時,處於世紀之交的人們,對未來的一切都充滿希望和憧憬。最初的博文寫道:本bot開放投稿,歡迎各位懷舊人士、土酷愛好者來玩耍。設定的頭像是Windows98的圖標。「最初看到投稿,會因為懷舊哭很久,但現在好多了。」運營者說。
網友評論稱,很喜歡「千禧bot」的感覺,因為裡面既能看到一代人的童年回憶,還能跟老物件、歌曲一起,沉浸在千禧年的氛圍中。
網友在「千禧bot」中分享關於千禧年的記憶
除了懷舊,詩人、心事等多款機器人也流行
近些年來,微博bot如雨後春筍般冒了出來,主要是以「某某bot」命名,由人工運營模仿機器人的帳號。他們或是自主收集,或是向讀者徵集,其中不乏讓人意想不到的有趣存在。如今,在微博搜索ID裡含「bot」的帳號,有接近28萬條結果。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看到,在這些bot中,有專注於分享職場故事和煩惱的「社畜茶水間」(原名「社畜bot」),做廣大打工人的樹洞;有收集分享人們偶然間聽到他人溫暖對話的「偷聽bot」,以及能挖出各種情節離奇的家暴判決書的「不要和陌生人說話bot」,甚至也有最嚴格的「機器人」詩人bot,博主跟粉絲沒有任何互動,投稿在每天的各個整點準時發布,頁面乾淨,只有文字,還有嚴格的投稿細則,每月1號為投稿日,其餘時間投稿不予接收。投稿提前發完後,會抽取已發稿件「復讀」。不過2019年,詩人bot停止運營。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看到,「偷聽bot」不僅在微博很火,在知乎上也有不少的關注度。一位網友分享了自己在「偷聽bot」裡看到的一個場景:「今天我們這兒的雲朵非常好看,聽到旁邊一對母女在討論。媽媽問,你覺得哪片雲最好看?女兒說,你怎麼能當著它們的面比較它們!」網友稱,bot中很多關於家庭和小孩的投稿,讓人感到溫暖,瞬間被治癒。
Bot帳號被網友看作「人間溫情的儲藏室」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看到,近些年來,號稱機器人的bot帳號幾乎包羅萬象,承載的內容越來越豐富,所覆蓋的範圍也越來越寬泛。有關於某個人群,某一領域,有關於某一種情緒或愛好以及追求情緒上的共鳴等。各種互不相識的人們聚集在不同的bot之下,在虛擬的網絡世界裡分享著真實的故事和情緒。甚至,各類營銷號也紛紛穿上了「bot」的外衣。
有流量的地方,就有資本的跟隨。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看到,一些MCN機構已開始了「圈地」:比如,社畜bot偶爾接一些與自身內容契合的商業推廣,而千禧bot也會接一些與千禧主題相關的推廣。
現在,Bot成為一股新風潮,並迅速收穫了大量關注。很多人在總結bot的特點時,將其描述為「人間溫情的儲藏室」。一位網友表示,bot將可能一閃而過甚至當事人自己都沒有注意到的一些東西記錄下來,這些觀察、留意,讓更多人看到bot存在的價值。許多人在隻言片語中,找到自己生活的投射,或感心酸,或得以安慰。
也有網友表示,bot傳遞的富有魅力的生活氣息和美好,讓自己深受觸動,也激勵自己更留心去觀察生活,很幸運的是,現在,自己也能從平淡的生活中發現了很多細碎的美好和小小幸福。
(揚子晚報/紫牛新聞記者 李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