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記者從新區城鄉建設局了解到,前不久,我市首家被動式建築——新區建設工程質量中心試驗室正式投入使用。建築因為獨特的設計、施工工藝和節能材料等,在使用過程中明顯節能降耗。同時,建築還具備優質保溫、隔熱、隔音功效,能明顯提升人體在室內的舒適度。
「被動式建築」一詞翻譯自英文「passive house」,是指通過保溫隔熱性能和氣密性更高的圍護結構,最大程度地降低建築供暖供冷的需求,充分利用可再生能源,以更少的能耗提供更舒適的室內環境,滿足綠色建築基本要求的建築。相較於普通建築中人們主動通過消耗電、天然氣等能源獲取熱能所需,「被動式建築」是依靠被動收集來的熱量(如太陽光、家電及熱回收裝置等帶來的熱能)來使房屋本身保持一個舒適的溫度。
新區建設工程質量中心試驗室,總建築面積8650平方米,包含東區辦公樓和西區實驗樓兩部分,整體按照國家綠色建築最高級——三星級標準設計。其中,東區辦公樓2322平方米為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築。「被動式改變了一般的傳統建築需要人為主動操控電器,來調節室內溫度、照明等的情況,這種能效的發揮,外牆保溫層是關鍵。」新區建設工程質量中心試驗室檢測一科副科長陳盛介紹,新區建設工程質量中心試驗室外牆保溫層比普通建築厚10釐米,是普通外牆保溫層厚度的3倍,與在施工中無熱橋處理一起增強了保溫效果。
「超低能耗的圍護機構體系,配合太陽能光伏、新風熱回收等建築節能技術,可實現建築綜合節能率85.2%,有效減少煤、天然氣、電等能源的消耗,推廣建設可有效緩解能源短缺壓力,實現人、建築和環境的友好共生。」新區城鄉建設局副局長徐梅花介紹,建築外立面和頂部結構,安裝有80套光導管系統,可不斷地收集陽光傳導到室內,用於改善室內天然採光效果和地下車庫照明,24小時開燈辦公就不再是必需的了。在建築全部投用的情況下,節能技術每年預計可節約電費2萬多元。
2017年,《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發展「十三五」規劃》中提出,要使綠色建築發展規模實現倍增,到2020年,全國城鎮綠色建築佔新建建築比例超過50%,新增綠色建築面積20億平方米以上。新區響應政策號召,持續推進綠色建築和建築產業現代化工作。近年來,省級建築節能與綠色建築示範區——新區中心商貿區,先後獲評住建部綠色園區示範工程、江蘇人居環境範例獎,對於區域綠色建築和節約型城鄉建設形成激勵和引領。截至目前,新區累計取得綠色建築標識33項、總建築面積238萬平方米,獲江蘇省綠色建築創新獎4項,省級建築產業現代化示範項目和基地稱號3項,國家裝配式建築產業基地1項。
「前期的探索成績,為綠色建築發展和進一步提升建築節能水平積累了經驗,也為節約型城鎮的打造做好了鋪墊。」徐梅花介紹。目前,新區正加快航空教育小鎮、心湖高級中學等項目申報設計標識,力爭在全年取得二星級設計標識面積35萬平方米的基礎上,繼續推進省級綠色建築和生態城區區域集成示範建設落地實施。 (顧宗俠 李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