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秋時節走進秦皇島,寒意甚濃,但位於該市海港區的一棟建築內卻溫暖如春。
與常見建築不同的是,這棟建築內部並未安裝任何傳統的採暖或製冷裝置,室內溫度卻可以長年保持在19~26℃之間。「在屋內吃一次火鍋,產生的熱量就可以保留好幾天。」相關負責人介紹稱,這其實得益於被動式建築良好的保溫隔熱性能。
什麼是被動式建築?對於很大一部分人來說,或許至今還是一個很陌生的名詞,但隨著這些年在全世界範圍內普及力度的加大,它越來越被更多的人們所了解、熟悉,其所帶來的「主動革命」因深得人心並成為建築行業發展主流趨勢,也正在帶動一個朝陽產業的加速崛起。
被動式建築起源於德國,通過採用各種節能技術構造最佳的建築圍護結構,能最大限度地提高建築保溫隔熱性能和氣密性,使建築物對採暖和製冷需求降到最低。在此基礎上,不需要使用傳統建築的空調和暖氣設備,而是依靠自身優越的保溫性能及氣密性,從建築技術層面利用太陽、照明、人體、電器散熱等所有自然得熱方式,來實現恆溫、恆溼、恆氧、防霧霾,健康環保,進而最大限度降低或取消了對主動式的機械採暖和製冷系統的使用。
踐行節能減排,建築領域尤為關鍵,大力推廣被動式建築勢在必行。據統計,在社會總能耗中,工業能耗約佔36%,交通能耗約佔24%,建築能耗約佔40%。我國北方地區城鄉建築燃煤取暖面積約為171億平方米,年供暖消耗標準煤約4億噸,據測算,如果全部採用超低能耗被動式建築技術,年供暖可節約標準煤3.45億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約9億噸。
既然在節能減排領域的作用這麼大,那麼被動式建築低能耗的秘密究竟在哪?據專家介紹,相對使用電、煤、氣等「主動」採暖/製冷技術的建築,被動式建築主要依靠不耗能的「被動」保溫技術,來保持房屋內部適宜的居住溫度。例如在冬天,熱從哪裡來?太陽光;家裡的電視、冰箱、洗衣機、電燈、電腦散的熱;做頓飯、洗個澡、包括人類身體散的熱等等,這些都是熱源。在嚴密的隔熱、密封情況下,屋裡所有的零星的熱源被回收,回收率超過75%。被動式建築不僅適用於住宅,還適用於辦公建築、學校、幼兒園、體育館等。
隨著經濟的快速發展和居民生活品質的提升,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因其健康、節能、可持續、綠色等特性,已經發展成為朝陽產業並迎來了爆發式增長。在我國政府的大力倡導下,目前國內大部分省市對於發展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築實施了立法加獎勵雙管齊下的大力推動,越來越多的新建地產項目及既有建築改造都以被動式超低能耗綠色建築標準來打造。
據統計,到目前為止,我國有23個省市近200個被動房示範項目;建築類型包括住宅、工業廠房、辦公樓、幼兒園、教學樓、紀念館、學生宿舍等;已建造被動房的省市有河北、山東、遼寧、青海、黑龍江、福建、內蒙古、湖南、浙江、江蘇、四川、北京等省區市;氣候區涉及到嚴寒、寒冷、夏熱冬冷、夏熱冬暖、青藏高原等氣候區;北京、天津、河北、山東、河南、寧夏等省區市,石家莊、保定、張家口、衡水、海門、青島、鄭州、開封等市,都已分別出臺了省級和市級的地方政策,大力支持被動式建築的發展。
在此背景下,被動式建築迅速迎來廣泛關注。10月9日~11日,第23屆國際被動房大會暨第五屆中國國際門窗博覽會在河北省高碑店市舉辦,這是國際被動房大會走出歐洲,首次在中國舉辦,來自52個國家的近800位外賓、30餘個國際團體,以及200餘個國內團體參會,大會期間舉辦了30餘場論壇,150餘名專家進行演講,千餘家展商展出近萬種產品。足見這個朝陽產業在當今建築業界的熱度。企業實踐層面,奧潤順達集團通過不斷加深與國際知名的被動房研究機構和企業合作,組建了由國內外科學家、高端科技人才和高水平專業技術人員組成的科研創新團隊,穩步形成了「一園四中心三基地」的被動式建築產業發展格局。
從更大的範圍來看,探索更加綠色、更加低碳、更可持續的發展模式一直以來都是政府大力倡導的方向,發展被動式建築產業,不僅是建築行業轉型升級的重要方向,也是推動綠色發展的重要手段,更是不可低估的朝陽產業。中國被動式超低能耗建築聯盟理事長徐偉預測,2020年~2050年,我國城鎮化率將從60%提升至85%,建築總面積將從640億平方米增加至900億平方米,到2050年將有超低能耗建築80億~260億平方米的產業容量,按照600元~900元/平方米的增量成本,估計將會有5萬~20萬億元的市場總容量。
市場前景雖然很廣闊,但被動式建築的門檻很高,是一個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專業化的隊伍保障實施,對設計、選材、施工、運營一體化等有特殊要求,需要全過程管理保障才能實現規劃設計標準。為此,專家建議,在推動被動式建築發展過程中,應堅持以全過程管理推進被動式建築產業的綠色化,應採用綠色金融來助力被動式建築可持續發展的實現,讓綠色成為價值鏈的驅動,使「綠色」成為生產力,既能盈利,又能創造社會價值。同時,相關產業要精益求精,比如建築的精細化設計、建造過程的精細施工等,並進行全過程的質量監控。
從成本上看,短期內被動式建築建設成本要高於傳統建築,但長遠來看,被動式建築的綜合成本要遠低於傳統建築。這就需要在被動式建築還未大規模普及之前,未雨綢繆,抓緊做好各項工作,尤其是加大在這方面的人才培養力度,充分鼓勵開拓創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