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好聲音》海選來進賢啦!
想和大明星面對面接觸嗎?
想成為下一個家喻戶曉的明星嗎?
快點擊下方圖片報名吧!
為充分展示公民道德建設的豐碩成果,弘揚中華傳統美德,進一步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全縣上下掀起學習道德模範,爭當身邊好人的新熱潮,為迎接新中國成立70周年營造熱烈喜慶、文明和諧的社會氛圍。2019年9月,進賢縣文明辦深入貫徹落實中央、省、市「我推薦、我評議身邊好人」精神,按照從嚴把關、優中選優的原則,經過嚴格規範的評選程序,授予胡樂平等10位同志第一屆「進賢好人」榮譽稱號。
參與本屆「進賢好人」活動點讚評議、留言互動的網友超過298062人次。有網友留言,用網絡形式講述身邊好人故事,觸動心靈、感動社會,涵育了良好民風,展現了時代新風。
參與本屆「進賢好人」活動點讚評議、
留言互動的網友超過298062人次
有網友留言
用網絡形式講述身邊好人故事
觸動心靈、感動社會
涵育了良好民風,展現了時代新風
回顧↓↓↓
經過大家的你一票 我一票
終於名單出來了!
姓名:胡樂平
事跡:創業26年,積極回報社會
類別:助人為樂
鄉鎮:二塘鄉
胡樂平,男,生於1962年7月,二塘鄉新民村人,中共黨員,南昌市人大代表。
1993年胡樂平創建了江西響亮實業有限公司,很快躍成為了江西省的著名飼料企業。2010年6月12日,榮獲第九屆全國「創業之星」稱號,受到了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國務院副總理 回 良玉的接見和表彰。
他酷愛讀書、生活簡樸,富裕之後積極回報社會:1999年12月,捐資150萬元設立「胡樂平扶貧助學金」,每年在全省範圍內免費招收20名家庭貧困的優秀學生來南昌現代外國語學校就讀。2003年,在非典時期,捐款捐物折合人民幣10餘萬元。2005年,九江、瑞昌遭遇地震,一次性捐物20餘萬元。2007年5月,再次捐贈2000萬元設立「平安地產金榜助學慈善基金」,幫助更多的貧困孩子讀書就業。他捐資150萬元人民幣在二塘鄉新民村委會修建文化活動中心。每年拿出5萬元支持村黨支部建設,2018年為打造秀美二塘,為鄉政府捐助一輛20多萬元的垃圾壓縮運輸車。集團先後獲得「江西省省科技型民營企業」、「江西優秀民營企業」、「全國獸藥製劑二十三強」、「AAA級企業」、「江西科技成果新產品交易會金獎」、「江西省免檢產品」、「南昌市價格信得過單位」、「民辦教育質量評估一等獎」、「現代教育技術裝備一類學校」、「恢復高考30周年招生考試先進集體」、「社會滿意學校」等一系列光榮稱號。
胡樂平同志先後榮獲南昌市中小學德育工作先進個人、南昌市教育系統優秀黨員、南昌市民辦教育先進個人、南昌市社會力量辦學先進工作者等多個榮譽稱號。
胡樂平同志的事跡相繼被江西電視臺、南昌電視臺報導。
姓名:林文華
事跡:哪怕只有一個學生也要堅守崗位
類別:敬業奉獻
鄉鎮:民和鎮
林文華,男,生於1962年7月,進賢縣民和鎮人,現任南臺鄉石坑小學校長。
林文華於1979年9月參加工作便在南臺鄉赤嶺小學,至今已在農村教師崗位紮根四十年整。由於城鎮化的發展,南臺年輕人都外出打工,村裡只剩下老人和孩子,條件好的就把孩子帶出去上學了,漸漸地,在村裡讀書的孩子越來越少,2018年石坑小學僅有2名學生,2019年更是僅剩1名學生。南臺鄉地處偏遠,來回縣城與鄉鎮之間路程較遠,別的年輕老師不願意來,林文華卻把這個簡陋的學校當家。他多次婉拒調往中心小學,「四十年如一日」堅守在農村,一刻沒有忘記老師的天職,即使面對的是只有一個學生的三尺講臺。林文華從沒有因學生少而放鬆自己。每天的作息時間、課程安排都以正規小學為標準,按時上課,按時放學。語文、數學、寫字、思想與生活、體育、美術、音樂等,林文華沒有缺少下任何一門課程。不管寒冬還是酷暑,從不給孩子缺下一課。他心系學生,盡全力把自己所學傳授解惑,有一種「春蠶到死絲方盡,蠟炬成灰淚始幹」的情懷。
林文華於1995年被授予南昌市勞動模範,2018年被南昌市廣播電視臺新聞說報欄目前後兩次專題報導,分別為《遠方的守候》和《四人食堂》。
姓名:謝黨
事跡:凡人善舉 兄弟情深
類別:孝老愛親
鄉鎮:民和鎮
謝黨,男,生於1965年10月,進賢縣民和鎮人。
謝黨的弟弟謝亮自2001年身患肺結核,身體狀態每況日下,相繼出現視力、聽力下降、四肢無力狀況,現生活已不能自理。弟弟的病情,謝黨看在眼裡,急在心上。雖多方尋求醫治辦法,效果始終不理想。但還是激勵他要有戰勝疾病的決心,鼓起生活的勇氣。告訴弟弟:「不管出現什麼困難,都有哥哥幫你頂著,只要有哥哥在,就不會丟下你不管。」
幾年來,謝黨花費了大量精力照顧弟弟,心力交瘁,50多歲的人,頭髮都白了。朋友不知道都說,謝黨怎麼都變得這麼憔悴,像個老頭子。他放棄了自己的平時業餘生活時間,也極少參加朋友的聚會活動。朋友們都責怪,謝黨這個人怎麼變了,原來是多麼熱情、多麼開朗、多麼喜歡和大家一起相聚的一個人,現在除了工作時間外,很少看到他了,簡直就像是消失了。可是不知道,只要有一點點時間,他都要照顧不能自理的弟弟啊。面對弟弟的身體狀況,每天都要幫他洗臉,協助他吃飯,扶他起來活動,適當鍛鍊。身體也要適當按摩、以避免肌肉萎縮的出現。另外還要給他增加營養,單純只是吃飯身體是受不了的,還要買些奶粉、水果等給他吃。每天都要進行房間打掃、洗衣做飯是必做的功課。天氣好的時候,還要用輪椅推出去呼吸新鮮空氣,增加點好心情。日復一日,年復一年的堅守、照顧,說實話,確實很難、很辛苦。謝黨告訴我們:「我的父母已去世,弟弟又沒有老婆、又沒有孩子,我們不照顧他,還有誰照顧他呢?這是我責無旁貸的義務。我也會長期堅持下去的,照顧好弟弟。當然,我能堅持下來的原因之一,還有妻子的理解和支持。就是我工作忙的時候,也要加班加點才能完成任務。照顧弟弟的任務就落到了妻子身上,她照樣無怨無悔的照顧,甚至比我做的更好。」
謝黨的事跡先後被南昌電視臺、進賢電視臺相繼報導。
姓名:王雪武
事跡:寒冷冬天傳遞溫暖正能量
類別:見義勇為
鄉鎮:民和鎮
王雪武,男,生於1970年12月,進賢縣民和鎮人。
2018年12月12日上午9時許,進賢縣北門橋邊有兩位老太太驚聲疾呼,人們循著呼聲望去,只見寬闊的河面上有一個紅色的漂浮物,原來是一個穿著紅色棉襖的人漂在河面。雖然有人立即撥打了110報警電話和120急救電話,但時間一點一滴流逝,河中的人越飄越遠,岸上的人焦急萬分,但無人會遊泳下河施救。
這時,王雪武正好買菜路過看到這個情景,立刻丟下手中的菜,脫下厚重的大衣,毫不猶豫地跳入河中,向落水者遊去。不一會兒,就到了落水者身邊。天氣非常寒冷,河水冰冷刺骨,站在岸上的人們,都緊張得摒住了呼吸。終於,河中的身影由小變大,由遠及近,到達了岸邊。岸上立即伸出了一雙雙溫暖的手,把他倆都拉上了岸。落水者是個中年男子,隨後被趕來的120急救醫護人員送到醫院。
當所有的人的注意力都集中在上岸的落水者時,王雪武卻默默的穿上了脫在岸邊的衣服,撿起丟下的菜默默的回家了。
王雪武寒冷冬天勇於救人的事跡被南昌日報報導。
姓名:譚翠蘭
事跡:用生命譜寫「紅色情懷」
類別:敬業奉獻
鄉鎮:二塘鄉
譚翠蘭,女,生於1945年11月,中共黨員,二塘鄉中譚村村民。南昌慈善義工協會愛心義工,紅色物品收藏家。
從小時候起,譚翠蘭父親就教育她要愛黨、愛國,告訴她沒有共產黨就沒有新中國。出嫁時父親給她的唯一嫁妝,就是幾本紅「寶書」。只有小學文化的她,憑著對革命歷史的一腔熱愛,在閒暇之餘,一邊自學紅色文化,一邊收藏紅色物品。為了紅色收藏,她遠赴革命聖地延安做義工、當保姆,為了紅色收藏她省吃儉用,捨不得亂花一分錢,為了紅色收藏,她賣掉了自己唯一棲身的住房。
40多年的收藏,把她50多平方米的兩居室塞得滿滿當當。臥室裡除了一張床鋪,其他地方全被紅色物品佔據。牆上掛著偉人的絲織畫像,陳列櫃裡裡外外擺滿了革命史料和物品,就連窗臺上也陳列了各種收藏。
作為一名義工,她經常去醫院、孤兒院、社區照顧孤寡老人、護理癱瘓病人……做一系列她自己能夠做的;作為一名黨員,她用實際行動踐行自己的信念和宗旨;她對紅色文化情有獨鍾,立志一生致力於紅色收藏、紅色文化傳播事業。為此,她堅持不懈、樂在其中。她把人生最美的青春奉獻給了紅色事業,她把一腔熱血奉獻給了紅色事業。她不忘初心,用生命詮釋入黨誓言。
曾為龍捲風遇難者徐善狗、徐國防的家屬們排憂解難,幫助她們倆家人家建立新的幸福家園;曾幫助孤兒徐舊城找愛人成了家。曾把撿到的鑽石戒指重找失主鄧毛老闆;還為無兒無女的蘇碧霞孤寡老人接屎接尿,24小跟蹤護理,兩年零兩個月。
江西電視臺、南昌電視臺,南昌日報、中華婦女報等多家媒體對譚翠蘭事跡進行了報導。
姓名:舒龍崗
事跡:帶領村民脫貧致富
類別:敬業奉獻
鄉鎮:張公鎮
舒龍崗,男,生於1983年3月, 進賢縣張公鎮人。
作為80後的舒龍崗用極具前瞻性的慧眼看準蚯蚓養殖業的廣闊前景,毅然放棄光鮮體面的鋼結構工程,返鄉創業養蚯蚓。從一個工程老闆轉變為成天與糞汙打交道的農民養殖戶,帶領村民細心打造、用責任堅守,苦學鑽研蚯蚓養殖技術在精準扶貧中,他無償為貧困戶傳授養殖技術、提供蚓種,幫助他們脫貧致富。在村兩委換屆選舉中,他深得村民擁護,被選為村委委員,擔任村團支部書記。現在的舒龍崗正以「產業振興、人才振興、生態振興」助力鄉村振興,用他的小蚯蚓完成他振興鄉村的大夢想。
舒龍崗先後被評為「南昌市感動大使」、進賢縣第三屆「十大傑出青年」榮譽稱號,他的事跡被南昌電視臺報導。
姓名:鄭明
事跡:溫暖「公益路」
類別:助人為樂
鄉鎮:民和鎮
鄭明,男,生於1967年6月,現任白圩鄉中心學校初中部高級教師。
2015年助殘日前夕,鄭明在朋友圈看到關於季藝力團隊助殘的事跡,禁不住內心的衝動,來到位於街心花園的季藝力造型,報名參加志願者團隊。從此,不間斷地參加活動,到如今已經四年有餘。
鄭明為資助困難兒童熊文杰,幫助他辦理轉學,輔導學習,在金錢、物資上資助,使得熊文杰的學習提高很快;積極參加團隊活動,在工作之餘,身先士卒參加活動,參加快樂廚房、陽光家園、扶貧基地等項目,用骨幹志願者的要求對待自己;親力親為,主持團隊秘書處工作,每次活動前做好準備工作,包括PPT製作,調試音響、投影儀,活動後搞好善後工作,物資等全部整理完畢才離開;積極開展團隊文化建設,組織制定志願者培訓制度,主持團隊公眾號宣傳達兩年之久,編寫團隊各類材料若干,組織制定團隊財務制度,使得財務規範化等等。
鄭明先後被評為「南昌市紅十字優秀志願者」、「進賢縣優秀志願者」榮譽稱號,他的事跡被南昌電視臺報導。
姓名:吳燕
事跡:至誠善舉 樂於奉獻
類別:助人為樂
鄉鎮:溫圳鎮
吳燕,女,生於1989年2月,進賢縣溫圳鎮人。
2016年10月,溫圳鎮成立溫心志願者服務協會。吳燕積極主動參與到志願服務活動當中;她猶如一股春風,全身心地投入到社會公益事業,熱心為居民群眾服務工作。她家所在的利民路社區,誰家有事,她要問一問,何人有難,她要幫一幫,從不厭煩。
在政府機關崗位工作中,吳燕既任醫保所幹事,又兼溫圳鎮敬老院副院長。為了把醫保所工作做好,敬老院工作做實,她像雷鋒同志那樣,發揚螺絲釘精神,幹一行,愛一行,專一行,絕不鬆動。在醫保工作方面,她熱情及時與群眾辦理醫保報銷事宜,讓群眾高興滿意。為把敬老院工作做實,她積極協助領導訂好敬老院規劃,並時常深入敬老院老人身邊,同老人們促膝談心,不時地與老人講些故事或是唱歌,給老人們送上快樂,使老人們非常開心。
傾情關注貧困弱勢群體,積極參與志願公益服務活動。主動帶頭募捐善款,為貧困家庭排憂解難。2016年以來,吳燕先後參與組織溫心志願者服務活動20餘次,協助募集善款及物資總計80餘萬元,與本鎮貧困群眾解決了許多生活和生產上的難題,贏得了廣泛的社會讚譽。
吳燕被評為南昌市「最美志願者」榮譽稱號。
姓名:陶結秀
事跡:平凡善舉 義務掃地十一年
類別:助人為樂
鄉鎮:民和鎮
陶結秀,女,生於1953年5月,進賢縣民和鎮人。
陶結秀居住在進賢縣民和鎮體育公園附近,地處鍾陵轄區內,她所居住的房屋門前的小巷,經常因為垃圾清理不及時,導致環境衛生境況差,尤其是夏天,整條巷路臭氣燻天、蚊蠅亂飛,周邊居民反映強烈。看到這一情況,陶結秀老人決定,「自己的家園由自己守護」。每天晨起洗漱後,陶結秀老人的第一件事就是拿起自備的竹掃把和簸箕,從家門口開始,向路口一寸寸清掃乾淨。有時是每天清掃一次,垃圾多時甚至需要一天清掃多次,但陶結秀老人從無怨言,總是默默無聞得彎著腰,將路清掃乾淨。
已年過68的陶結秀老人,為社區義務掃地、清潔的時間就佔了其已過人生的六分之一,而讓她一堅持就是十一年的不凡之舉,動力僅來源於她所認為的「誰不想家門口乾乾淨淨的呢」淳樸想法。自她2008年搬至鍾陵社區後,社區衛生環境明顯改善,居民環保理念顯著增強,周邊居民親切地給她封了「衛生部長」稱號!
陶結秀的平凡善舉被南昌電視臺報導。
姓名:萬萍
事跡:堅持幫扶貧困孩子
類別:助人為樂
鄉鎮:民和鎮
萬萍,女,生於1984年9月,進賢縣民和鎮人。
萬萍十幾年來始終堅持對貧困孩子的支教幫扶,鑄就貧困孩子的舞蹈夢,到目前為止,在進賢縣城、泉嶺鄉前溪村、山西武鄉等支教幫扶2000多位孩子,孩子們稱呼她「漂亮媽媽」。
2003年,萬萍毅然辭去舞蹈機構私教工作,主動申請到進賢縣二塘鄉中心小學支教。雖然每個月拿著300元不到的生活補貼,還要負擔來去車費、生活開支,萬萍還拿出積蓄,給那些貧困的孩子買舞蹈服,每天的生活充實快樂。可是,好景不長,很快便入不敷出,經濟上陷入了困境。親戚朋友不理解,罵她傻、說她怪,現實似乎又一次無情的撕裂她的夢想……她冷靜的思考未來該怎麼走。看著那些孩子稚嫩的小臉,她下決心要把「助困築夢」工程當做她一生的事業。於是她到處接演出、排練、編舞,賺取費用補貼在孩子們身上。在「助困築夢」的路上,除了資金,身體負擔也是難以承受。一次,萬萍幫母親下地幹農活的時候,不小心弄傷了眼睛,住院治療了一個多月。出院後,不顧醫生的叮囑,第二天就趕去上班,當她趕到學校,看到孩子們臉上的抓痕時,感到心痛不已,決定還是由自己來給他們上課,由於勞累過度,不久又再次病倒,並且導致視力直線下降。很多次,在身心疲憊時,想起孩子們親切地呼喚「漂亮媽媽」,萬萍就不斷地告訴自己不能放棄,一定要堅持下去!只有堅定信念的支撐,才能成為孩子們的參天大樹。
萬萍給自己定了一個計劃,每年義務為200多位留守兒童上舞蹈課,去貧困小學支教,每年到全國各地參加全國大型公益支教,並為他們捐款、籌款,為鄉村藝術教育貢獻一點綿薄之力。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說過「愛是一種偉大的力量,沒有愛便沒有教育」。萬萍說:這是我一直在踐行,並將繼續踐行的名言。我深深愛著這一份事業,更深深的愛著這群孩子。我一定會努力做得更好,讓孩子們放飛夢想、健康成長,做他們心目中最合格的「漂亮媽媽」!
每一個人的事例都足夠感人
感謝這些進賢好人!
也希望下一次有更多的人進入到
進賢好人的行列~
來源:進賢縣文明辦
編輯:小萬
審閱:萬朝暉 吳建忠
喜歡小編的內容
請下方點一個「在看」
生活愉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