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明年給太空通網。網友:通往太空的電梯啥時候能建?答案來了!

2020-12-16 騰訊網

本文綜合自《知識就是力量》雜誌、央視新聞

中國明年給太空通網!

據央視新聞報導,

我國首個天基網際網路系統——

「虹雲工程」將於明年投入示範應用。

央視新聞:我國首個天基網際網路系統明年投入應用

消息一出,

不少網友紛紛點讚:厲害了我的國

也有網友發問:

太空都能上網了,人什麼時候能搬上去?

那怎麼去太空呢?

你的第一反應是不是搭火箭?

在未來,也許會有更快捷的方式。

那時你只需走進電梯,按下按鈕,

就可以直接升入太空了!

那麼問題來了,把電梯送上太空需要幾步?

Step 1

擁有一個太空旅行夢

早在1895年,太空電梯的概念就由蘇聯科學家,航天學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Konstantin Tsiolkovsky)提出。他受當時新建的艾菲爾鐵塔的啟發,開始認為,如果該塔能夠建造到3.6萬千米的高度,那麼它將直接進入地球靜止軌道,因此不需要火箭就可將宇宙飛船送入太空。

雖然太空電梯造價昂貴,但建成之後的運行費用會比運載火箭低兩個量級,且可以24小時連續運轉。英國的一項測算顯示,用太空電梯運送1個人和貨物的費用相當於太空梭運費的0.25%。齊奧爾科夫斯基提議在地球靜止軌道上建設一個太空城堡,和地面用一根纜繩連接起來,然後便可以像電梯一樣向太空運輸人和物。

Step 2

設計電梯的構造

要組裝一個往來於宇宙間的電梯都需要什麼零件呢?其實我們可以以普通的電梯為範例來考慮,那麼太空電梯主要由4個部分組成,即地面基座、纜繩軌道、載人艙和空間站,布局也與普通電梯相似。

太空電梯組成示意圖

基座

基座基本上是在赤道上,前文我們提到過,對於太空電梯最初的設想就是將電梯的另一端設置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因為這樣的話,以地球同步衛星(同步衛星都必須在赤道上空)為電梯另一端時,垂下的距離最短,這種叫「固定式」。此外還有人提出「飄移式」,這樣基座就無須在赤道上了。

纜繩

纜繩,或許稱之為纜帶更為合適,因為如今的設計都傾向於使用一條扁長的「纜繩」。由於考慮到受力和節省重量等原因,這條纜帶的粗細也會是變化的——在地球同步軌道處,纜帶所承受的拉力是最強的,因此纜繩在這裡最粗,然後向兩端變細。目前大家公認阻撓太空電梯發展的最大因素是纜帶的材質問題。

載人艙

載人艙也就是相當於電梯轎廂的部分。太空電梯畢竟不是傳統電梯,從天上垂一根超長的繩子下來把電梯吊上去是不太可能的,因此需要電梯自已想辦法爬上去。目前,對於「爬上去」有兩種想法:一是在載人艙上裝上電動機,但是需要電力,這也會增加載人艙的重量;二是利用光能推動載人艙上升,但這不會是普通的光能夠實現的,恐怕需要開發更強的光能。

太空天梯的載人艙類似普通的電梯轎廂

空間站

空間站是必須的,就像你如果只旋轉一條繩子的話很難轉起來,但在末端加一個小球就很容易了。事實上,理想的太空站不是放在同步衛星軌道上,而是更高一點的位置,這樣可以使整條纜繩和太空站的重心正好在地球同步軌道上,因此才不會發生偏離。

Step 3

克服這些物理難關

太空電梯原理的關鍵是離心力,實際應用的關鍵是材料強度。

離心力問題

想想過山車,過山車上升到最高點時,裡面的乘客是頭朝下的,但不會掉下來,為什麼?因為離心力抵消了你受到的重力!

相似的還有一個有趣而形象的例子:一個人抓住繩子的一端,繩子另一端繫著一顆球,他使繩子擺動成一個圓圈(好似投擲鏈球的前奏)。在繩子靠近他手心的一端,一隻螞蟻沿著繩子爬向系球的一端,只要它不斷向前爬,就可以到達那個小球上,而不需要火箭一樣的助推力。這就是太空升降機的原理。

如果太空電梯的頂端離地球夠遠,轉動的線速度夠快,那麼天梯的頂端就不會掉下來,反而有可能會被甩出去。我們的太空電梯系統由纜繩連接空間站,然後整個系統通過地球的自轉甩起來,在3.6萬千米外的太空艙的切向線速度幾乎是26.7萬千米/天。只要甩得夠快,纜繩就會是繃直的,當然此時的纜繩要受到巨大的剪切應力和沿繩的拉伸力。比較理想的情況,就如前面說的,是找到一個合適的高度,使電梯系統受到的離心力略大於重力,這樣既可以維持纜繩垂直,又不至於因為離心力太大將電梯甩出去。

纜繩材料問題

建造太空電梯最大的挑戰,在於找到製造電梯纜繩的材料。一根普通的鋼絲從9千米的高空中垂下來會被自重拉斷。3.6萬千米外的太空艙的切向線速度約為26.7萬千米/天。假使太空艙和20名乘客的質量為12000千克,那麼忽略掉纜繩的質量,纜繩的拉力估計有25萬牛頓的力。此外由於高速運動的物體在通過大氣層時會由於摩擦生熱,所以在設計太空電梯的過程中,還要充分考慮到使用耐高溫、高強度的材料。

而碳納米管的發現,讓人們燃起了希望。碳納米管的柔韌性強、質量輕,細小且強度可與金剛石媲美,並且可製成纖維。據測算,一根寬1米、薄如紙的納米管纜帶,能支撐13噸的重量。

碳納米管可能是太空電梯成為現實的關鍵

2018年,清華大學的研究團隊研發了一種高強度的纖維。他們用僅1立方釐米的碳納米管制成的纖維就能承受160頭大象(超過 800 噸)的重量且不會斷裂,而這根小小的纜繩僅重1.6克。碳納米管是由碳原子組成的圓柱形分子,這些碳原子連接成六邊形,直徑僅為1 納米。其抗拉強度是已知任何材料中最高的,理論上高達 300千兆帕斯卡。

希望未來通過科學家和工程師們的設想、論證和實踐,隨著太空電梯這一技術的完善,我們能夠安全地進入外太空。回望一眼藍色的星球,這應該是一種令人興奮不已的體驗!

想了解更多科學知識

想探索更多有趣內容

相關焦點

  • 上萬公裡的太空電梯,能不能圓了普通人的「上天夢」?
    但無論哪種方案,都離不開NASA提出的太空電梯的四大部分:地球基站、纜繩、升降機和平衡錘。也就是說,在地面有一個可以保證電梯相對穩固的「錨」,使其不能隨便移動;然後要有一根足夠長、足夠結實的纜繩運送升降機到平衡錘。這個平衡錘可以由空間站來充當。
  • 中國也在開發科幻小說裡面才會存在的「太空電梯」
    正如今天人們普遍設想的那樣,太空電梯將由機動升降艙組成,這些升降艙由地對空纜繩驅動。纜繩將從赤道的太空站延伸到地球同步軌道上的太空站。地球自轉所產生的離心力會把繫繩拉得很高。總部位於東京的全球建築公司大林公司(Obayashi Corp.)說,它將在2050年之前建造一艘這樣的船,而中國希望最快在2045年就能建造一艘。
  • 高3600公裡的太空電梯——如何建造和運轉?
    ——康斯坦丁從巴別塔和雅各的梯子到20世紀的太空競賽,我們一直在努力達到太空。人類仰望星空,夢想徵服宇宙。但是要進入太空是很困難的。無論我們多麼希望能輕鬆、廉價地飄出太空,在茫茫的黑暗中看到我們小小的藍色大寶石,現在做到這一點的唯一途徑就是成為一名太空人或億萬富翁。然而,並不是所有人都能有這樣的機會。
  • 太空電梯,或將成為未來空間時代的革命
    試想如果你想建造一個通往太空的電梯,很顯然,你不會把電梯掛在什麼塔上,而是把它掛在天空。圖解:太空電梯的基本設置。在地球同步軌道上方約42,000公裡高空,繫繩擺動速度足夠快以使其「向外甩」,使整個系統保持豎直立起。
  • NASA收穫史上首批太空蘿蔔 網友好奇:啥味兒啊?
    NASA收穫史上首批太空蘿蔔 網友好奇:啥味兒啊?時間:2020-12-09 19:08   來源:今日頭條   責任編輯:毛青青 川北在線核心提示:原標題:NASA收穫史上首批太空蘿蔔 網友好奇:啥味兒啊?
  • 太空天鉤(2)——以數學計算解釋「太空電梯·改」的可行性
    太空電梯歷來都是熱門話題,昨天的文章也不例外,評論區異常熱鬧,疑問也很多。
  • 太空電梯最快2050年實現?美國和日本投入研究,它的原理是什麼?
    太空電梯太空電梯是早期人類構想的一種通往太空的設備。與普通電梯類似,不同的是,它的作用並不是讓乘客往返於樓層之間,而是將他們送入距地球約3.6萬公裡的一座空間站。而全世界各地的科技公司也都在努力讓這件事情變成現實。
  • NASA收穫史上首批太空蘿蔔 明年將送回地球 網友好奇:啥味兒啊?
    據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近日報導,美國國家航空航天局(NASA)飛行工程師成功收穫了國際空間站高級植物培養環境中種植的20根蘿蔔,並用錫紙包裹好,以便冷藏至明年送回地球。報導稱,NASA之所以選擇種蘿蔔,是因為科學家對它們的屬性已相當了解,且不需要特別照顧,只要27天就能發育成熟。
  • 通向太空的「天梯」
    自古以來,人類建造了無數令人震驚的建築,比如古埃及的金字塔、中國的萬裡長城和目前最高的人類建築杜拜的哈裡法塔(828米)都是極限工程的體現。隨著建築的越來越高,人們已經不滿足於只在地面上發展,通過巨型建築走向太空似乎是另一條通往未來的道路。
  • 講述太空授課背後的「科學張力」
    能看到UFO嗎?」「這真是個奇妙的問題。」王亞平微笑著說,他們沒有看到過UFO,由於太空飛行器脫離了大氣層,沒有光的散射,所以看到的星星格外明亮,但是不會閃爍。「告訴大家一件奇妙的事情,我們每天可以看到16次日出,因為我們每90分鐘繞地球轉一圈。」同學們聽到亞平老師的描述,非常震驚。 時針指向10:50,王亞平以一句「飛天夢永不失重,科學夢張力無限」結束了首次太空授課。
  • 太空郵局開張真能寫信上太空嗎?
    記者 鄭建芳    11月3日凌晨,神舟八號飛船與天宮一號飛行器成功對接後,中國郵政集團也宣布了一個重大消息——開通中國郵政太空郵局,局長是航天英雄楊利偉。有專門的郵編901001,還有專用的郵戳,能看到「太空」字樣。除了在北京航天城郵局設有實體郵局外,還有虛擬郵局設在載人航天飛行器裡。
  • 美國的瘋狂太空計劃!
    答案:只要點擊標題下 敖評 關注即可即以地球為出發點,把公路延伸到太空。宇宙公路是除了太空梯之外通往宇宙既安全又便宜的另一運輸手段。迄今為止,這些公路的出入口僅限於美國的卡納維拉爾角和前蘇聯的拜科努爾等幾個地點,而且費用高得驚人。如果人類想要更好地控制太空,就必須開發更便宜的並且從任何地方都能起飛的運輸手段。
  • SpaceX即將完成太空旅行!但中國這個省早就直通太空!
    隨著技術的逐漸成熟,SpaceX也將增加太空飛行的頻率和每次的人數。本次的飛行人數將是今年早些時候試飛行人數的一倍,同時,在接下來的14個月中,應該會有7班「太空直通車」。 另外,SpaceX的私人Private Passenger也計劃將於明年後者2022年初,將兩名純私人旅行者送入宇宙。
  • 《深巖銀河》太空艙格局分布介紹
    《深巖銀河》中太空艙的格局是很重要的,新手還是需要了解一下的,但是這個格局到底怎麼分布的玩家們就不太清楚了,今天小編就給大家帶來玩家「黎明森林」分享的太空艙格局分布介紹,希望能對大家有所幫助。太空艙格局分布介紹遊戲內休息處總共有3層,分別是底層的休息層,2樓的紀念堂,3樓的禁地底層共有5處設施。
  • 日本實證試驗太空電梯建設項目 未來的宇宙將不再遙遠—新聞—科學網
  • 中國太空人在太空能吃100種美食 外國吃「牙膏」
    作為吃貨的小編表示:心塞塞的……  航天員的幸福太空生活  中國航天員最近又紅了一把,因為他們在太空的夥食實在太!好!了!別不信,  來看看中國人首次在太空中泡茶!  新華社太空特約記者、航天員景海鵬介紹,  太空茶葉包分為紅茶和綠茶兩種。
  • 中國在太空敞開一扇門,意味著什麼?
    來幹啥?先一起做做實驗唄實驗些什麼呢?廣袤太空,穿針引線從此,中國的飛天夢,與世界共享!(圖:「神七」太空漫步,中國航天員出艙的瞬間被歷史永久銘記。)《地心引力》的情節設計仿佛一種對未來的隱喻面對外太空的探索「封閉」與「開放」兩種態度正在導向不同的效果當外國網友為「天宮」的開放點讚時美國可能會發現自己面臨著被未來的太空多邊合作排除在外的風險近幾年,NASA已嘗試「突圍」表示中美正開展探月合作
  • 坐電梯上太空?大約一百年前,蘇聯航天之父提出了這個先進理念
    (這一個系列已經準備了好久,不過為了讓大家看到嚴謹的文章,我最近翻閱了一些資料,今天終於正式推出了,歡迎大家關注~)20世紀70年代,前蘇聯的航天學專家、被譽為航天之父齊奧爾科夫斯基,在1895年參觀艾菲爾鐵塔的時候,突然萌生了一個想法:要是我們建一座足夠高的電梯,是不是可以直接衝出大氣層,升入太空?
  • 太空人穿太空服能在太空活多久?大約 6.5-8 個小時
    人類的思維被宇宙空間的錯綜複雜和神秘感所迷惑,並致力於揭曉其中的謎團,從相信以 「地心說」為中心的扁平地球理論到現今拍攝到的黑洞陰影,以及幻想太空電梯和親眼目睹商業公司執行載人軌道飛行,伴隨著人類科技發展,我們在天文領域取得了巨大進步
  • 神秘太空有意思,藉助科學主題拼裝玩具和孩子來一次探索之旅
    雄心壯志的阿貴先生和高分爸爸組成男團,「我們一起做個飛船,探索太空「,」到了重啟太空計劃的時候了」。直接開箱?No, No, No, 我們先確認研發目標和關鍵技術點,簡單的思維導圖是很好的工具。既往屢建奇功的神器收納盒也沒用上。按照慣例,接下來就是常規的拼搭了,我們不這樣玩。我們將圍繞目標總圖中的關鍵任務,引導孩子「發現問題 -> 解決問題」,不僅讓孩子願意提問,更要引導孩子追問探究,學習並理解方法途徑可以有多種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