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張弋 攝影 吳國強
▲在共享自習室埋頭苦讀的備考族
清晨五點,入冬後的鄭州天還沒亮,在鄭州大學南校區上學的大四學生陳星就早早出了門,騎著單車來到了河南省圖書館,不為別的,就為提前佔個座。
「8點半開門的省圖,必須提前3個小時來排隊,否則就沒位置了。」作為2020年考研大軍中的一員,陳星已然總結出了一套理論。距離12月21日研究生入學考試的時間越來越近,搶不到一個能安靜學習的位置,就幾乎等於浪費了一天時間,這是絕對不能允許的。
▲窗外的霧霾顯得室內格外溫馨
陳星的同學李慶然也是備考大軍的一份子,但與陳星不同的是,他沒有一大早跟著他去省圖排隊。上午九點,李慶然來到了位於學校附近的一家「共享自習室」,這是一個無人打擾的靜謐小空間,在這裡,他有一個固定座位,所有備考書籍和真題都在書架上,即便人離開,東西也不用帶走。
聽說過共享單車,共享充電寶,可從來沒見過自習室也能共享的,究竟是怎麼個共享法?共享自習室裡都有什麼?高校也有自習室,為什麼這些備考族要花錢購買學習空間?帶著問題,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對鄭州幾家共享自習室進行了走訪。
為什麼要花錢在上自習,在家備考不香嗎?
12月8日下午,大河報記者依照李慶然的指引,來到了位於鄭州大學北路的壹研自習室。
還沒進門,就看到門外有兩位女生在背單詞,細問之下才知道,她們都是附近高校的學生,來這裡備戰考研的。「在家或宿舍裡不能學習嗎?」面對記者的問題,兩位姑娘笑了,「沒人監督,也沒學習氛圍,再加上自制力不太好,不來共享自習室的話學習效率太低了。」
簡潔大方的房屋布局、獨立隔斷式座椅、LED護眼燈、免費提供的小零食和WIFI,這便是共享自習室能為考生提供的一切。當記者走進自習室後,儘管有二三十人之多,但除了沙沙的翻書聲外絲毫聽不到一點雜音,每個人都在專心學習,沒有一個人抬頭看記者一眼,身處這樣的環境,記者也不由得放輕腳步。
自習室創業者路曼曼告訴記者,來這裡學習的人基本都是備考族,當下以考研大軍為主,平時也有備考公務員、教師資格證、法考以及託福雅思等等的考生。她說,大家都是為了想在鬧市中尋求一個有學習氛圍的空間,當周圍人都在學習的時候,你也不好意思玩手機刷劇了,學習效率自然高。與記者同行的攝影記者打趣道,「剛才想給相機換個電池,羽絨服摩擦發出了聲音,儘管不大,但在安靜的空間裡卻格外刺耳,搞得我都有點尷尬。」
在鄭州市農業路與文化路交叉口附近的一家共享自習室,記者見到了在鄭州某高校讀博士的劉盈怡,用她的話說,她是為了躲避家裡的「神獸」,才選擇了來共享自習室學習。
▲無遮擋,光線更好
「讀博期間大部分時間都是用來寫論文,但是家裡孩子太鬧騰了,一會兒讓你陪她玩,一會兒又要看電視,根本沒辦法集中精力。」劉盈怡坦言,共享自習室的出現讓她在這個喧鬧的世界裡尋到了一絲靜謐,大家坐在一起,專注學習,仿佛夢回高中時代。
其實,在鬧市中希望尋得片刻清淨的的不僅只有備考的考生們,在鄭州街頭的咖啡館,就有許多人點上一杯咖啡,抱著筆記本電腦一坐就是一晌,或辦公,或學習。「倆娃,都在學齡上下,家裡如同菜市場,也希望能找個地方躲清淨。」一位鄭州市民告訴記者。
在走訪中,大河報記者了解到,除了濃厚的自習氛圍外,吸引備考學子的另一大優勢就是「單人單座」,這對有著大量備考資料的考生來說無疑是一大利好。在鄭州絕大部分共享自習室,只要是月卡以上的會員,都可以擁有自己的專屬座位,相較於背著沉重的書包在省圖提前排隊的學子而言,已經格外幸福了。「有的同學在固定座位時間久了,還產生了歸屬感,讓他換個座位都不願意。」
鄭州絕大多數的共享自習室,創業者都是90後
在走訪中,大河報記者意外地發現,許多共享自習室的創業者都是90後,甚至95後,他們當中絕大部分人,都有「不堪回首」的考研佔座經歷。
「追光24小時共享自習室」創業者張凱今年24歲,自今年8月他的共享自習室開張以來,已經經營了4個月時間。談及開店初衷,他說,在他上學的時候,就發現同學之間有很大的自習室需求,然而校內圖書館的自習室供不應求,為了佔座,還經常發生口角。此外,校內圖書館自習室也有著明確規定,必須持有應屆學生證才能進入,二戰考研的同學大多已經畢業,圖書館自習室不讓進,如果在家備考,效率也比較低。
▲背單詞不打擾他人,這位小哥選擇坐在外面
在張凱看來,如果沒有深刻的自身佔座感受和需求的話,是很難察覺到共享自習室這個商機的,目前市場上大部分共享自習室的老闆,大部分都是本科畢業兩到三年。「讓咱開店估計也就能想到開個飯館。」同行的攝影記者笑言。
26歲的路曼曼在鄭州某事業單位工作,共享自習室只是她的副業,儘管已經畢業數年,但對於排隊佔座,她感觸頗深。
她告訴大河報記者,她愛人當年辭職備考,也曾是凌晨5點省圖排隊佔座大軍中的一員,去年成功考上了研究生。然而在公共圖書館,即便能佔上座,也經常有人接打電話或竊竊私語,並不能稱得上是一個很好的學習環境。「正好我工作也不是很忙,同時基於愛人的體驗,就開了這家共享自習室。」路曼曼說。
▲正在背英語的備考族
「無聲館24小時自習室」的創業者呂瑞聰則是共享自習室的深刻體驗者,在創辦自習室之前,呂瑞聰是一所烘焙線上培訓平臺的負責人。有一次他想找個地方寫工作計劃,無意中搜到了一個共享自習室,去了之後,體驗很好,「當時就覺得是新鮮事物,還在窗口期。」於是當場他就和合作夥伴商議,烘焙平臺不做了,改做共享自習室。據他介紹,目前共享自習室的創業者以90後為主,他們有考研佔座的感受,工作了幾年也有一定的經濟基礎支持創業。
兩年新增200多家,現在開自習室還能掙錢嗎?
作為共享經濟的一員,共享自習室因其滿滿的儀式感受到網友的追捧,甚至一度成為了網紅打卡地。
大河報記者了解到,鄭州第一家共享自習室誕生於2019年3月,截至2020年12月,也不過1年零9個月光景。有觀點認為,如此短的時間,對於其他行業而言,或許還在風口上,入行還能掙錢,如果現在開一家共享自習室,一定也能掙錢。然而,事實並非如此,「能保住本就知足了」這八個字,不止一次地出現在共享自習室經營者們的口中。
令人感到吃驚的是,兩年不到的時間裡,鄭州的共享自習室已激增至200多家。入行較早的經營者們為了追求營造更屬實的學習環境,走的是高端路線,將共享自習室開在寫字樓裡,由於環境好,收費也相對較高,因此收益還算可觀。而後入行的經營者們,為了降低成本,大多將自習室開在了居民區。「這一行門檻很低,租個房子簡單裝修下就OK了,這也是數量激增的一大原因。」
呂瑞聰告訴記者,早一批的共享自習室都是2019年8月前開的,由於疫情的緣故,高校延遲開學,學生沒地方學習,家裡學不進去,因此共享自習室的熱度就被推到了高峰。到了今年9月高校開學後,熱度就降了不少,「後知後覺型的,10個裡面9個賠錢。」
▲自己的座位,不用把書帶走
「起初,辦一張月卡差不多要600-700元,現在只需400元左右。」呂瑞聰坦言,很多人以為現在的學生都很有錢,學生的錢最好掙,其實這是一個偽命題。「想做學生的生意,靠定價和品質是不行的,主要得走量,就像學校裡的小賣部一樣。」
路曼曼的「壹研自習室」創辦於2019年,在當時,這棟寫字樓裡只有她一家共享自習室,也是全鄭州第三家。現如今,光是一棟樓裡就有4家,方圓一公裡內有10家,競爭非常激烈。「所以價格就下來了,現在租了200平的寫字樓,租金還是挺貴的,能維持就行。」
當下,各大高校均已開學,近幾個月呈現「野蠻生長」態勢的共享自習室已逐漸趨於穩定,單純靠降低成本打價格戰已經很難脫穎而出,如何能從同質化的自習室中脫穎而出是每個經營者都要面對的問題。在可見的將來,一場不可避免的行業洗牌或將到來,品牌化、連鎖化的共享自習室或將出現。
備考座位壓力大,高校也在想辦法。日前,鄭州西亞斯學院「神仙自習室」上了熱搜,據了解,在學校圖書館的13層,校方特意開設了約800個座位的考研專區,每個位置都有USB插口,還配備了熱水、冰箱和微波爐。申請條件也比較嚴格,只有已成功報名2021年全國研究生考試的同學並提供全國研究生報名成功的截圖複印件等證件資料,才能進入考研專區。「學弟學妹們很幸福了,硬體學校都提供好了,剩下的靠自己努力了。」一位已畢業的校友如是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