崇尚暴力美學,外表五大三粗,猶如超現代藝術品,這些一直是俄羅斯武器的代名詞,這種特色同樣帶入了蘇聯時代的防空武器中。但隨著後蘇聯時代的到來,俄羅斯軍工部門在20世紀末推出了一款別樣的充滿了「民主自由氣息」的防空武器,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看客們對俄式武器的古板看法。是什麼武器如此吸引大家的眼球?
本文摘要
本文主要介紹「鎧甲」彈炮合一防空系統家族的研製,改進和實戰歷程。第一部分將介紹「鎧甲」系統產生的背景和過程,第二部分將介紹「鎧甲」系統家族中的主要成員「鎧甲」-S1的武器裝備,第三部分將介紹「鎧甲」雷達系統的發展,第四部分將介紹「鎧甲」系統的出口狀況和實戰經歷,並分析作戰效率背後的影響因素,最後部分將介紹「鎧甲」系統的最新型號「鎧甲」-SM。
「鎧甲」系統的誕生
Pantsir(俄語:Панцирь ,中文:「鎧甲」)飛彈系統是一款自行中程地對空彈炮合一系統。彈炮合一系統概念主要來自於前蘇聯於1970年的一項報告,報告中蘇聯軍方肯定了23毫米機炮的巨大威力,並提出發展更強威力的30毫米機炮。根據這項報告,著名的自行高炮ZSU-23-4將逐漸被配備30毫米高炮的防空系統所取代,以擊敗美國同期的A-10「雷電」攻擊機。隨著項目的進展,以「通古斯卡」為代表的防空系統面世並開始列裝部隊。
圖:早期配置的2S6M1 通古斯卡M1防空系統
20世紀末期,隨著後蘇聯時代的到來,俄羅斯推出的S-300等機動防空系統逐漸取代了蘇聯時代的固定戰略防空飛彈系統,相比於沙包環繞,守衛森嚴的固定戰略飛彈系統,野戰防空系統更容易受到直升機等空中目標的威脅,急需一款能拱衛在野戰防空系統周邊執行防衛任務的防空利器。
圖:「鎧甲「系統的使用效果圖
在當時,俄羅斯能拿得出手的只有「通古斯卡 M1」自行防空飛彈系統(北約代號:SA-19),但在1991年海灣戰爭中,美國空軍每出動3000架次才有可能被擊落一架,伊拉克防空系統的效率幾乎為0.,俄式防空武器頓時「淪為笑談」。如此費拉不堪的「蒼蠅拍」固然無法保衛寶貴的野戰防空系統;另一方面,S-300等防空系統擁有較強的機動性,傳統的履帶式車輛並不合適,需要一款使用輪式底盤,造價相對低廉,越野能力適合的替代品。因此,「鎧甲」防空飛彈系統的研製便被擺上了日程。
圖:後期配置的2S6M1 通古斯卡 M1防空系統
1990年,KBP圖拉武器設計局開始研究「鎧甲」防空系統,由Arkady Shipunov領銜負責該系統的工程設計。1994年,KBP完成原型車的設計製造,於1995年在MAKS展覽會展出。根據KBP時任設計委員希波諾夫介紹,KBP在「鎧甲」系統使用了一款高速雙程防空飛彈,並引用了「通古斯卡 M1」的原有武器裝備和布局,大大加快了研製進度。
但俄羅斯當時窘迫的經濟情況和葉爾欽的「妥協」政策讓項目舉步維艱,軍方中這款武器嗤之以鼻的大有人在,項目的資金也所剩無幾,只能借用公司內部的資金才能勉強維持研製進度。2000年左右,中東土豪購買了一批「鎧甲」系統,成為了該武器的首位國外客戶,於此同時,希波諾夫也成功說服俄羅斯軍方,讓「鎧甲」系統得以成功交付俄羅斯陸軍部隊,以此解決了資金問題。
圖:「鎧甲」系統原型車側視圖,其使用了與通古斯卡同款的武器設備
圖:「鎧甲」早期型號,注意其早期的9M355飛彈和1L36-1交戰雷達
獨當一面的Pantsir-S12006年,」鎧甲「-S防空系統在俄羅斯阿斯特拉罕地區進行了防空射擊測試。.2007年5月,在完成250公裡強行軍等考核測試後,」鎧甲「-S1系統首次交付給俄羅斯軍隊。從2008年到-2013年,」鎧甲「-S1是」鎧甲「家族中產量最大,出口範圍最廣的一個型號。
Pantsier-S1主要有3種底盤可以選擇,一是早期版本安裝10噸級別的Ural-5323卡車底盤,採用單輪四軸8×8全輪驅動.。二是卡瑪茲 6560 8x8底盤,基於這種底盤的「鎧甲」S1系統大多服役於俄羅斯軍隊。
圖:基於Ural-5323卡車底盤的早期版本「鎧甲」
圖:基於Kamaz-6560底盤的「鎧甲」-S1」
在出口方面,交付給阿拉伯聯合大公國陸軍的Pantsier-S1安裝在MAN SX 45 8×8卡車底盤上,但交付給俄羅斯高緯度作戰單位的則採用了白俄羅斯「明斯克拖拉機廠」生產的GM-352M1E型履帶底盤。
圖:基於MAN SX458卡車底盤的「鎧甲」-S1
了解「鎧甲」S1,首先要了解他的三板斧,作為一款有名的彈炮合一防空系統,防空飛彈,對空機炮和搜索雷達是我們研究的主要內容。
「鎧甲」-S1的主要武器是12枚57E6/57E6-E防空飛彈。57E6-E飛彈使用雙體串聯結構,就像發射火箭一樣,助推器點火將57E6飛彈推離發射筒,並在1.5秒內快速加速到1220米/秒,將其送到合適的高度並脫離,與此同時,第二級火箭點火完成最後的機動攔截(助推器分離後的速度會降低至1100米/秒左右)。
註:出口型57E6-E加裝了燃燒增強器,最高速度可以達到1300米/秒,總重也達到了75.7公斤。
飛彈發射時重71公斤,最大速度1300米/秒,射程從1200米到20000米不等,最高可攻擊位於15000米處的空中目標。57E6彈頭使用了高爆彈頭,採用了聚能裝藥模式,在戰鬥部安裝47根直徑5毫米,長度770毫米的炸藥棒,重量達到20公斤。爆炸時,戰鬥部會產生約700個2.8克的破片和約2300片0.9克的破片,可以在6米半徑內徹底摧毀目標,最大殺傷半徑達到了9米,即便飛彈沒有命中來襲的目標,其爆炸產生的破片傷害也能對目標造成致命性損失。
圖:57E6防空飛彈攻擊效果圖
由於採用了雙級串聯裝置和聚能裝藥原理,57E6防空飛彈可以像被發射出去的一枚炮彈一樣,從不同方位(0-70度)接近並摧毀目標,根據俄羅斯KBP公司的技術報告,這款飛彈的命中概率為70%-95%,戰鬥實力在實戰中已經得到了有效的證明,例如在敘利亞戰爭中,短短7個月,鎧甲-S1系統便擊落了130架敘利亞反對派武裝的無人機,拱衛了俄羅斯空軍基地的安全。
並不是所有的「鎧甲」-S1系統都採用57E6防空飛彈。根據維基百科的資料,一共有4種彈藥可供」鎧甲「-S1選擇。一是俄羅斯自用版本的95Ya6系列飛彈,二是95Ya6的升級版飛彈95Ya6-2,三是23Ya6防空飛彈(俄羅斯自用)。只有57E6和57E6-E(增強版本)作為出口用途(不清楚俄軍是否自用該款飛彈),根據俄羅斯武器的出口特色,57E6防空飛彈的技術水平應略微低於俄羅斯國內自用版本。
這些飛彈都衍生自兩級串聯的9M311防空飛彈,其特點是使用低煙發動機減少光學/紅外特徵。57E6飛彈和9M311的主要區別在於,57E6使用了更大的助推器和複合機殼,而俄羅斯陸軍現今使用的23Y6相比於57E6,使用了更大直徑(從170毫米擴大至210毫米)的助推器,最高速度提升至1850米/秒,擁有更強的機動攔截能力。
圖:57E6飛彈分解圖
除了57E6防空飛彈,2門2A38M 30毫米高射炮也是「鎧甲」-S1的獨門利器。2A38M機炮由雙管GSH-30機炮改進而成,主要使用HE-T和HE-I彈藥,併集裝A-670延時撞擊引信。採用交替發射的方式,每分鐘最多可發射4800發子彈,在0.2公裡-4公裡的範圍,3公裡的高度內形成一個巨大的鐵幕。
圖:2A38M機炮,其前端有計數器
圖:2A38M高炮發射瞬間
「鎧甲」-S1的高炮系統主要使用兩款彈藥,一款是30毫米(165倍徑)高爆曳光彈(HE-T),延時引信可以在7.5秒至14.5秒引爆戰鬥部,另一款是30毫米(165倍徑)高爆燃燒彈(HT-I)。這兩款彈頭會採用「4+1」或「5+1」的安裝模式進行安裝(「4+1」指的是4枚高爆燃燒彈和1枚高爆曳光彈交替排列裝入彈鏈)。
圖:高爆曳光彈
圖:高爆燃燒彈
圖:「鎧甲」-S1系統內部彈鏈,可以注意到採取了「5+1「的排列方式
在這兩個利器的加持下,「鎧甲「-S1系統擁有了強悍的戰鬥力。」鎧甲「-S1可以在雷達系統的引導下,可以在20公裡的距離和10公裡的高度內同時向2個目標開火,並在1分鐘內攻擊最多12個目標。作為俄羅斯時期防空系統的經典力作。除了火力強勁,信息化程度高外,」鎧甲「-S1系統的布局高度模塊化,前端模塊中安裝了乘員艙,需要3名乘員操作設備,車輛中部安裝了ECS模塊和武器模塊,發動機組件則安裝在卡車的後部,模塊化的設計能增強戰場上的損壞更換效率,只要更換受損的模塊,」鎧甲「系統便可以」滿血復活「投入到戰鬥中去。020年3月,在敘利亞西北部地區,土耳其無人機使用MAM-C飛彈擊中了敘利亞政府軍的2套「鎧甲」-S1系統,但一個星期後,位於塔爾圖斯的俄羅斯維修隊便更換好了受損的設備。
圖:「鎧甲「系統的動力模塊
擦亮眼睛:「鎧甲」系統雷達觀測系統的發展
隨著「鎧甲」系統的不斷研製,其使用的雷達系統也在不斷更新。最初的「鎧甲」防空系統採用了與通古斯卡系統相似的雙重拋物面截面搜索天線和橢圓形單脈衝跟蹤天線組成的火控雷達系統(圖一)。
圖一:早期「鎧甲」的雷達系統
隨著系統的更新,由VNIIRT開發的無源相控陣雷達取代了前一代搜索雷達安裝在「鎧甲」-S1上,這也是正式生產版本所使用的搜索雷達系統。VNIIRT在「鎧甲」-S1上使用的基於PESA技術的2RL80追蹤雷達可以提供60度(改進版本達到80度)的仰角探測角度,最大可探測50公裡外的目標,雷達可以在4秒內進行一個全域掃描,並在2秒內啟動跟蹤。根據技術數據,「鎧甲」-S1可以在26公裡處發現截面積(RCS)為0.1平方米的物體(如飛彈)。
這款搜索雷達並非沒有缺點。由於搜索方位角只有80度,頂部存在視野盲區,無人機等空中飛行物可以通過攻頂方式成功將「鎧甲-S1」擊毀。
圖:2RL80追蹤雷達
圖:2RL80搜索雷達對不同雷達截面積物體的最大探測距離
2011年7月,俄羅斯無人機製造商ENIKS展出了適用於「鎧甲」防空系統新型S波段搜索雷達RLM SOC,安裝這款搜索雷達的「鎧甲」系統也被稱作「鎧甲」-S2,主要用於出口。RLM SOC 搜索雷達由兩個相控陣面背靠背布置在一個金字塔型的雷達座上,相控陣面上安裝了長方形的電子對抗天線和敵我識別天線。
圖:RLM SOC搜索雷達
相比於「鎧甲」-S1的搜索雷達,「鎧甲」-S2的搜索雷達探測範圍從36公裡提升到了40公裡,可以追蹤超過40個目標,最重要的是,該款搜索雷達的搜索方位角達到90度,實現了全角度搜索,徹底解決了原先的「鎧甲」版本的正上方盲區問題。根據俄羅斯航空局的文件,這款雷達主要用於替換俄羅斯自用的搜索雷達,出口給敘利亞,埃及和阿爾及利亞等中東/北非國家的「鎧甲」系統都採用了這款搜索雷達。
圖:兩款不同的搜索雷達(上圖:「鎧甲」-S1/下圖:「鎧甲」-S2)
儘管該型雷達研製時間為2011年,但敘利亞政府軍近年來才逐步換裝「鎧甲」-S2系統,根據俄羅斯塔斯社的消息,由於「鎧甲」-S1系統的搜索雷達存在致命性問題,導致防空系統多次被以色列空軍襲擊,因此俄羅斯軍工部門吸取了敘利亞戰爭的經驗,更換了搜索雷達(更換新的雷達的「鎧甲」命名為「鎧甲」-S2),並於2016年開始逐步在敘利亞部署。
圖:敘利亞政府軍裝備的「鎧甲」-S2,注意其上方的八面形搜索雷達
相比搜索雷達,交戰雷達的發展種類更多,「鎧甲」系統一共安裝了三款不同的交戰雷達。早期型號的「鎧甲」(主要是「鎧甲」-S)使用的是MMW波段單脈衝追蹤雷達IL36-01 Roman,其特徵是具有圓錐形的天線罩。後期的生產型號「鎧甲」-S1系統則選用了和IRS2 Shlem都卜勒雷達。
圖:1L36-01「羅馬人「交戰雷達主要安裝在」鎧甲「-S系統上,其擁有獨特的圓錐形天線罩,可以在X波段和Ku波段通道上工作,在雷達罩上方的是飛彈命令連接天線,負責指揮」鎧甲「系統的對空飛彈
圖:早期的操作員站,看起來就是密集恐懼症患者的噩夢
IRS2交戰雷達也採用了X波段和Ku波段,其中X波段主要用於目標跟蹤,飛彈的機動指令通過上行鏈路傳達給目標追蹤和飛彈信號追蹤的Ku波段上,通過這兩個波段的合作,「鎧甲「-S1系統可以引導兩枚飛彈擊中同個目標。
圖:IRS2雷達構成圖
圖:安裝IRS2交戰雷達的「鎧甲「-S1防空系統
2003年伊拉克戰爭後,美國空軍的表現引起了俄羅斯軍工部門的關注,美國大量使用了GBU-31/32.35/38聯合制導炸彈,可以同時向一個目標扔下幾枚炸彈「送他上天「,特別是GBU-39/B型炸彈,一次便可以發射8枚,這對於只能同時追蹤打擊4個空中目標的「鎧甲「-S1系統無異於是毀滅性的打擊,面對這些新型彈藥,」鎧甲「-S1的雷達系統顯得脆弱不堪,因此俄羅斯國防部向研製交戰雷達的部門提出新的要求,包括增加同時追蹤和打擊的目標數量,並擴大雷達搜索範圍。
圖:GBU-39聯合制導炸彈
這款新型號的交戰雷達名為1RL123-E,可以跟蹤掃描9個不同的目標,並摧毀其中最具有危險性的4個目標,最大探測距離達到了50公裡。由於這款雷達體積較大,俄軍工部門便專門搞了一輛卡車裝載該型雷達,作為「鎧甲「-S1系統的輔助用車。
圖:1RL123-E雷達車
圖:IRS2-1和2RL80在不同雷達截面積(RCS)情況下的最遠探測距離
除了雷達系統之外,「鎧甲」系統還安裝了光學傳感器,可以在幹擾環境中提供角度跟蹤,光電跟蹤系統包括了用於目標捕獲和跟蹤的長波(8-14μm波段)熱像儀和雙波段短(3~5μm)/中波(0.6~1.1μm)的熱像儀和用於飛彈信標角度測量的紅外跟蹤器。個別新聞顯示,俄羅斯的光電傳感系統中使用了法國Sagem MATLR中波熱像儀,可以在26公裡處追蹤戰鬥機,在14公裡處追蹤巡航飛彈。
圖:光電探測系統
圖:光電探測系統構成圖
圖:光電系統追蹤戰機
敘利亞實戰過程中暴露的三大技術性不足隨著無人機小型化的不斷發展,以四軸無人機為的代表的輕型無人機逐漸引領風騷,但在針對無人機的打擊中,「鎧甲」-S1的系統並沒有表現出很好的作戰效率,這是為什麼呢?
除了俄羅斯自用,「鎧甲」系統主要用於出口。2013年,俄羅斯向敘利亞開始提供「鎧甲」-S1(準確說應該是兩種,包括前期的「鎧甲」-S1和後期更換搜索雷達的「鎧甲」-S2),用於拱衛俄羅斯和敘利亞政府軍的空軍基地。在國際軍購中,俄羅斯分別向阿爾及利亞,伊拉克,阿聯和約旦等中東國家交付「鎧甲「-S1系統。
「鎧甲」-S1主要參與了敘利亞戰爭和利比亞戰爭兩場區域性衝突,我們將從衝突表現上去了解「鎧甲」-S1的性能。在敘利亞戰爭中,以色列摧毀了2輛「鎧甲」-S1,但這兩輛都是在打完彈藥後進行補充過程中(雷達未開機)被摧毀,且得益於模塊化設計,俄羅斯迅速修好了被擊毀的操作臺和駕駛室(沒錯,兩次打擊都打到了操作室)。
在今年2月爆發的薩拉齊布戰爭中,土耳其宣稱擊毀兩輛「鎧甲」-S2,但後來被發現用擊毀阿聯「鎧甲」-S1的視頻充數,在薩拉齊布戰鬥中,「鎧甲」-S2系統一共協同道爾-M2系統擊落了60架無人機,包括2架土耳其ANKA武裝無人機和8架TB-2中型無人機。
圖:被以色列無人機摧毀的敘利亞「鎧甲」-S1
從俄羅斯官方的口徑上看,俄羅斯對「鎧甲」系統在敘利亞的表現十分滿意。俄羅斯駐敘利亞的赫梅米姆空軍經常遭到敘利亞反對派自製的自殺式無人機,在2018年1月6日晚,13架自殺式無人機襲擊空軍基地被擊落,其中7架被「鎧甲」-S2防空系統擊落,2020年3月5日,「鎧甲」防空系統擊落了15架來襲的自殺式無人機,至今為止,已經擊落了200架以上的無人機,取得了輝煌的戰績。
但最近臉書上,俄羅斯軍事專家維克多·穆拉霍夫斯基(Виктор Мураховский )批評了「鎧甲」系統在敘利亞戰鬥中的作戰效率,認為其在保護俄羅斯駐敘利亞空軍基地上並沒有發揮出應有的功效。例如同樣是2018年1月6日,儘管大部分自殺式無人機被「鎧甲」-S2系統擊落,但仍有「漏網之魚」成功擊中了機場上的SU-24戰鬥轟炸機,導致俄羅斯被迫將Tor-M2防空系統部署到空軍基地周圍,加強防空網的強度。根據這名專家的介紹,「鎧甲」-S2系統的攔截有效性只有19%,不及Tor-M2的80%。
圖:被無人機擊毀的SU-24戰鬥轟炸機
為什麼「鎧甲」-S2會出現如此糟糕的戰果,我們可以從三個方面進行分析。
一方面,相對於擁有發動機推進的防空飛彈,使用二級推進技術的5E76防空飛彈在拋棄助推器後在末端為無動力飛行狀態,只依賴空氣動力學鴨翼調整空中姿態,在打擊快速移動的微小目標時機動性較差。
圖:「鎧甲」-S2系統發射57E6防空飛彈
另一方面,「鎧甲」-S2的2門2A38M的高炮存在散布大和穩定性不足的問題,在面對只有1米左右大小的輕型自殺式無人機很難通過依靠彈幕殺傷,攔截效率大打折扣。
圖:開火「撒尿」瞬間
第三部分是雷達問題,雷達系統的問題主要集中在兩個方面,一是「鎧甲」-S1系統搜索雷達可視範圍存在盲區,二是「鎧甲」-S2的搜索雷達系統搜索效率問題,在俄羅斯VK論壇上,一些俄羅斯軍事博主指出了「鎧甲」-S2的RLM SOC搜索雷達識別效率並不高,經常因為附近飛過的鳥群而觸發警報,而真正的自殺式無人機來襲時卻「默不作聲「。為了解決這個問題,俄羅斯國防部調來了Tor M2防空系統和48Я6-К1 Подлет-К1 / 臨近-K1低空探測器來配合」鎧甲「系統。
圖:48Я6-К1 Подлет-К1 / 臨近-K1低空探測器
圖:被俘獲的自殺式無人機,可見其做工簡陋,但就是這種無人機「鎧甲「系統的攔截效果並不好
利比亞表現「差強人意」,到底是誰的鍋
相比敘利亞,「鎧甲」系統在利比亞的表現可則是「差強人意」,阿聯向利比亞國民軍(LNA)提供了「鎧甲」-S1系統,戰爭前期,「鎧甲」系統對土耳其無人機的打擊效果十分顯著,短短幾周便擊落了9架TB-2無人機。
「鎧甲」S1系統操作室設備十分先進,從左至右分別為:發射車駕駛位,搜索雷達操作員位置,武器操縱員位置
圖:搜索雷達發現目標
圖:交戰雷達鎖定目標
圖:光電系統顯示屏上,目標已經進入了開火區域
圖:目標被摧毀
但在2020年4月利比亞民族聯合政府的反擊中,利比亞國民軍的戰線崩潰,至少5輛「鎧甲」-S1被擊毀或俘虜(值得注意的是,這些「鎧甲」-S1系統大多是在轉移或補充彈藥中被摧毀),大大損害了「鎧甲」系統的名聲。
圖:被GNA繳獲的「鎧甲」-S1
為什麼「鎧甲」系統在利比亞有如此糟糕表現,但在敘利亞卻有很好的表現,筆者認為應該從以下幾點上研究。
一是「鎧甲」S1使用背景不同。在敘利亞,「鎧甲」防空系統併入俄羅斯主導的敘利亞防空體系,有S-400和Tor M2等防空系統相互配合,全方位的雷達和有效的電子壓制的密切配合為「鎧甲」系統提供了良好的使用環境;而利比亞國民軍並沒有擁有遠程雷達,也沒有反制土耳其電子幹擾的技術裝備,技術人員緊缺,在土耳其電子戰裝置登陸利比亞後,利比亞國民軍的「鎧甲」系統便遭到了很大程度上的壓制。
註:敘利亞防空部隊並沒有使用俄羅斯防空網絡的權限,從本質來說,敘利亞的「鎧甲」-S1/S2系統仍是單打獨鬥的狀態,僅僅得到了俄羅斯防空網絡的數據支持
「鎧甲」系統主要有4種使用組合方式,第一種是單車野戰防空,第二種採取「3+1」模式,即一臺「鎧甲」指揮3臺「鎧甲「執行防空任務,第三種是3臺」鎧甲「系統在指揮車的引導下發動攻擊,第四種是4臺「鎧甲」在指揮車和1RL-123E雷達車的配合下執行任務。
二是「鎧甲」系統的技術條件不同,利比亞國民軍使用的是阿聯提供的「鎧甲」-S1系統,而敘利亞使用的是經過升級的「鎧甲」-S2系統,後者在搜索雷達盲區上的表現遠比前者優秀,對於「鎧甲」-S1系統來說,搜索雷達的盲區導致了偵測不到某些區域的目標(例如盤旋在上空的無人機)。
新成員面世,到底做了什麼改進2019年杜拜IDEX武器展覽會上,「鎧甲」家族中的最新型號「鎧甲」SM首次亮相。根據俄羅斯KBP圖拉設計局戰略和技術分析主任Ruslan Pukhov介紹,新一代的「鎧甲」SM系統吸取了敘利亞和利比亞的作戰經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升級和改造。其改造主要集中在以下幾個方面:
在雷達系統上,「鎧甲」SM裝備一款新的有源相控陣搜索雷達,最遠觀測距離可以達到75公裡,是原先的2倍。於此同時,新的光電跟蹤系統也安裝在「鎧甲」系統上,增強了電子幹擾對抗能力。
「鎧甲」SM採用了雙車型配置,一臺主車安裝搜索雷達和指揮艙,僚車則增加飛彈載彈量,兩輛車總載彈量可增加50%,可以通過多枚飛彈同時打擊同個目標,且增大了彈藥的基數,避免因為耗盡彈藥遭到敵方空中力量的反擊。同時,主車可以控制雷達系統關機的僚車進行防空,即使在不利條件下,主車被擊毀,僚車仍然可以進行防空作戰,增強了系統的綜合戰鬥力。
在武器系統上,「鎧甲」SM系統裝備了一款新的高超音速飛彈,根據希波諾夫儀器製造設計局防空系統總設計師瓦萊裡斯盧金介紹,該款飛彈可以達到5馬赫(1700米/秒)以上的飛行速度,並取消了原先的聚能戰鬥部,最大射程從20公裡提升到了40公裡,大大增強了「鎧甲」防空系統的打擊能力。除了改進飛彈,俄羅斯個別軍事博主也指出,「鎧甲」SM系統上安裝了一款新的4聯裝小型飛彈,與防空飛彈一樣使用同款發射筒,這款小型飛彈可以用於末端攔截和打擊小型空中目標,但並沒有更多的新聞可以印證這款飛彈的存在。
在運載平臺上鎧甲」SM使用了新的底盤卡瑪茲 K-53958(「颱風」系列),軸距更大,載重能力更強,可以安裝更多的設備,包括加裝裝甲防護的駕駛室和操作室和體積更大的飛彈系統和雷達系統。
總而言之,作為一款有名的彈炮合一防空系統,「鎧甲」家族在國際市場上仍有很強的競爭力,無論是士兵,還是武器,只有殘酷的戰鬥,才能成就胸前的勳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