暑假已近尾聲,部分高校已經迎來了開學季,前不久在北京五道口清華大學校園,一場特殊的開學典禮如期舉行。
清華大學校長在現場表達了他對清華新生的祝福,同時也發表了他對新時代青年的見解。
在此與各位家長共勉,同時也為各位家長培養孩子指引方向。
親愛的同學們、老師們:
八月的清華園,「荷芰綠參差,新秋水滿池」。今天,我們在一個特殊的時期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舉行一場特別的研究生開學典禮。
由於疫情原因,部分同學不能來到校園參加典禮,但無論身在何處,你們同步開啟了人生的新篇章。
我代表全校師生員工,向9000多名2020級研究生新同學表示熱烈的歡迎!
2020年將成為人類歷史的分水嶺。新冠肺炎疫情給人類社會帶來了巨大衝擊。
黨中央堅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全國人民共克時艱、眾志成城,疫情防控取得重大戰略成果。世界各國人民勇敢前行、風雨同舟,展現了人間大愛。
同學們,在災疫面前,你們經受住了考驗,確立了人生努力的新方向。同時,你們感受到了生命的可貴、社會的溫暖,並用實際行動詮釋了青年的責任擔當。
同學們,我相信因為疫情,你們對生命的意義有了更加深切的體悟。
無論處於何種境況、經歷怎樣的悲歡,生命都值得傾盡全力去珍惜、去關懷、去守護。
中文裡「人」字的結構就是相互支撐,人類正是在患難與共、守望相助中走出蒙昧、走向文明。
同學們,疫情讓很多身處困境的人更加無助,讓他們本就艱辛的生活更加難以為繼。
對遭逢不幸的人抱以同情是人性中的可貴品質,對遇到困難的人施以援手體現了一個人的責任擔當。
讀懂生命意義,需要涵養關愛他人、心念蒼生的情懷。《周易》有言,「天地之大德曰生」。天地之間最可寶貴的就是生命。
生命無價,因為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一次。每個人都要經歷生老病死、悲歡離合的生命歷程,在這個意義上講人人都是平等的。每個人都要珍惜自己的生命,也必須善待、尊重他人的生命。
孟子曰,「惻隱之心,仁之端也」。
感同身受的同理心以及由此而產生的關愛他人、心念蒼生的情懷是人類形成社會、發展文明的基石。
英國著名學者羅素心懷「對人類苦難不可遏制的同情心」,一生為世界和平奔走呼號。
1955年,83歲的羅素髮布了由他起草並獲得愛因斯坦等著名科學家籤名支持的《羅素-愛因斯坦宣言》。羅素旗幟鮮明地反對冷戰和核戰,向全人類呼籲「記住你們的人性而忘掉其餘」。
危機和困厄往往會引發人們對生命意義的更多思考,並提醒人們喪鐘為我們每一個人而鳴。那些孤寂時的問候、苦難中的援手、寒夜裡的燈火,讓生命得到慰藉,使人間充滿真情。
構築美好社會,需要堅守公平正義的價值,需要秉持關懷弱者的立場。
《呂氏春秋》有言,「治天下也,必先公,公則天下平矣。」公平正義是社會的首要價值,意味著每個人都具有自由平等的權利。
但在現實中,總有一些人處於社會中相對不利的地位、難以實現自身發展。這往往不是個人的過錯,而是多重社會因素相互作用所形成的。
促進經濟繁榮、創造豐厚財富固然是社會發展的應有目標,崇尚公平正義、建設溫暖人間更應該是文明進步的根本表現。
美好的社會不應出現「可憐身上衣正單,心憂炭賤願天寒」的悽涼景象,而應充分關注和保障弱者的權益,築「廣廈千萬間」,使「天下寒士俱歡顏」。
美好的社會,應該讓每個人都能分享發展成果,都能享有人生出彩、夢想成真的機會。
成就人生理想,需要有兼濟天下的志向,需要有躬行不輟的作為。
人生理想是對物質生活和精神生活的美好追求,是對所要達到的生命境界的美好期望。
每個人的理想都需要得到尊重和鼓勵,但是不同的理想體現了不同的人生追求和人生境界。
「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對那些立志奉獻社會、服務大眾的人來說,心之所向必以天下為先。
首屆國家最高科學技術獎獲得者、雜交水稻研究的開創者袁隆平,是新中國培養的第一代農學專業大學生。
1960年,30歲的袁隆平親歷了缺吃少穿的苦難,下決心解決糧食增產問題,不讓老百姓挨餓。他致力於雜交水稻技術的研究、應用與推廣,數十年如一日守望在田間地頭,踐行他心中最美的「禾下乘涼夢」和「雜交水稻覆蓋全球夢」。
成就理想決不能坐而論道,也不能腳不沾泥,必須俯下身子、沉下心去,在長期的摸爬滾打中歷練成長。成就理想決不是朝夕之功,也不會一帆風順,必須日積跬步、躬行不輟。「行之苟有恆,久久自芬芳。」
同學們,古人崇尚「為天地立心,為生民立命,為往聖繼絕學,為萬世開太平」的精神追求。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你們要永葆心念蒼生的情懷,堅守公平正義的價值,確立兼濟天下的志向,給生命以溫暖,為理想而躬行!
「清」代表純潔、安詳的生命品格,「華」代表茂盛、希望的生命狀態。
秋日的清華園充滿絢爛的生命色彩,我相信,美麗的清華園會因你們而更加精彩,你們的青春足跡也一定將為清華園所銘記!
——在2020級研究生開學典禮上的講話
(有刪減)
2020.8.28
古人云:
立志而聖,則聖矣;立志而賢,則賢矣;志不立,如無舵之舟,無銜之馬,漂蕩奔逸,終亦何所底乎?
清華大學校長說:
作為新時代的青年,要永葆心念蒼生的情懷,堅守公平正義的價值,確立兼濟天下的志向。
非凡心堅守志在聖賢,胸懷天下的教育宗旨,亦認為:孩子從小立非凡志、讀非凡書、做非凡事、交非凡友、將來才能成非凡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