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其中有儒道結合的意味:上善若水,韜光養晦,為國為民,兼濟蒼生,志存高遠,厚德載物。立志於學,不辜負這千年的文化沉澱;修身養性,對學習、生活中的困難變通思考;知行合一,追求真善美。
如何修身養性?「大學」告訴我們,知道應達到的境界才能夠志向堅定;志向堅定才能夠鎮靜不躁;鎮靜不躁才能夠心安理得;心安理得才能夠思慮周祥;思慮周祥才能夠有所收穫。每樣東西都有根本有枝末,每件事情都有開始有終結。明白了這本末始終的道理,就接近事物發展的規律了。
古代那些要想在天下弘揚光明正大品德的人,先要治理好自己的國家;要想治理好自己的國家,先要修養自身的品性;要想修養自身的品性,先要使自己獲得知識;獲得知識的途徑在於認識、研究萬事萬物。通過對萬事萬物的認識、研究後才能獲得知識;獲得知識後才能修養品性;品性修養後才能治理好國家;治理好國家後天下才能太平。上自國家元首,下至平民百姓,人人都要以修養品性為根本。若這個根本被擾亂了,家庭、家族、國家、天下要治理好是不可能的。
想從思想上正本清源,就得獲得知識,知識從哪裡來?古代信息閉塞,因此孔聖人設杏壇,立為思想學術交流之場所,引得四方弟子云集。在今天這個時代,因網絡的橫空出世,信息技術高度發達。但網絡既是一個信息的寶庫,同時也是一個信息的垃圾場,積極有用的信息與各種負面信息交織在一起,讓身處快餐文化年代的人們無暇分辯,心生茫然亦或是盲從。此時,行者的出現就像一道亮光,打破了人與人之間的隔閡與文化壁壘。與此同時,因為行者的啟迪應運而生的「黎明前的夜行者」更是將我和我的團隊緊密的連結在了一起,每人每天在群裡分享的內容涉及到心靈啟迪、管理心得、個人感悟等工作生活的方方面面。每位分享人或者有獨到的見解,或者有精闢的解析、或者大量的旁徵博引,通過思想火花的碰撞,讓每一個在群裡的小夥伴產生了「同頻共振」,更讓個人及隨行團隊得以「充電"和「升華」,受益匪淺。
回顧與行者結緣的點點滴滴,以分享為起點帶至所學、所悟,不僅視野、思路、理念得到了拓展和定位,對在新時期文化建設與發展中的管理、經營及組織文化的策劃、理念也有了更清晰、更堅定的思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我覺得這是古老的文化,新時代的文化其實是無論貧窮還是富貴,無論得志還是不得志,我們都嚮往著知識的積累與心靈的修煉,無論權勢的通達還是心靈的通達,只要我們願意,我們都可以「濟他人,濟天下」。欲與「行者」一起,樂學習、樂分享---成人達己、臻於至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