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來》達者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便是文聖一脈的從容!

2020-12-14 閒言慢語

為什麼喜歡喝酒

《劍來》一書中,無論老男老少,大劍仙,儒家弟子,還是其它各路山野精怪,對喝酒都是情有獨鍾,在文中,關於喝酒的篇幅,也是不計其數,

很喜歡其中一句,「與講理之人飲醇酒,對不講理人出快拳!」

這種江湖氣,誰人不心聲嚮往,敢怒又敢言,遇見志同道合之輩,酒桌上划拳比劃,遇到蠻不講理之人,劃下道來,不好意思,拳劍無眼,

開心時,多喝一點,不開心時,少喝一點,想明白了,心裡放下了,便又是醇酒一壺!

陳平安的從容

世間豪傑唯一學問,無非從容二字。小人顛倒世道,反手撥正,是從容。我若有心無力,於事無補,能夠獨善其身,還是從容。

古人言,達者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也正是一種從容,

有能力,那我便盡力幫助身邊人,當然更要明白,救急不救窮的道理!畢竟對於有些可憐人,是真的可恨之處,

自己落魄不如意之時,也無事,努力充實自己,不去打擾身邊人,也是一種修行,一種從容,

老秀才問平安:「辛苦攢下些家底,說不要就不要啦?」

陳平安笑道:「從天地來,還給天地,是天經地義的事情。就像辛苦掙錢,還不是圖個花錢隨意。再說了,以後還可以再掙得。」

這不正是無為而無所不為,從哪裡來,便從那裡去,孑然一身,從容自在!

一山之隔,便有晴雨之分

大驪國,為了讓陣亡將士魂歸故裡,不惜勞民傷財,一路隨行的各路修士,都是盡心盡力,甚至不惜折損自身道行,這不僅是因為頭上所謂的規矩,更是因為人心,

這些人,出徵的時候,是父親,是兒子,是兄長……如今山水有相逢,卻已經是生死有別,陰陽之隔,

正因為如此,無論是陳平安還是其他人,才願意不留餘地為他們開出一條歸家路!

陳平安,以劍光開道,還鬼物清明,以經文鋪路,使詩歌憑欄,

毫無疑問,走的是三教合一的路子,

老秀才明白且高興,因為,小師弟,要告訴師傅,齊師兄的「路」,大道可期,崔師兄的「路」,猶如頭上明燈。

結語

第八百三十三章 好似拖拽虛舟 本章雖短,可信息量卻不少,

老秀才道:「老夫子學問確實極高,他又是世間最為大道親水的天地聖人,都沒什麼之一,厲害得很。

這不也正是從側面說明了,老夫子的真實身份,有興趣的小夥伴可以看看(《劍來》萬萬沒想到,神秘老夫子的歷史原型竟然是……

門內故人,師傅老秀才,首徒崔瀺;門外老人,天下文聖,大驪繡虎,這一刻在人云亦云樓,一切盡在不言中!

為什麼眾人都愛喝酒?

因為,自古聖賢皆寂寞,唯有喝酒讀書高!

感謝您的閱讀和點讚,歡迎給位在評論區留言,「為什麼愛喝酒的其他理由?」

相關焦點

  • 秦暉:窮則兼濟天下,達則獨善其身
    --謹以此文敬獻於林昭等先驅者 一 可能有的朋友看到這篇文章的題目會說:錯了!應當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才對。的確,《孟子》原來說的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後人習慣先「達」而後「窮」並改「兼善」為「兼濟」,尚不失孟子原義。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大家怎麼理解?
    我認為「窮則獨善其身」和「達則兼濟天下」兩句所達成的實質效果是一樣的。「窮則獨善其身」按我的理解是有兩方面的含義。「達則兼濟天下」同樣可以從以上兩方面來談。一個人在物質方面極為富足時,在目睹其他人與自己相反的生活境遇時,勢必會萌生惻隱之心,從而想要通過自己的力量來改變這種現狀,去接濟社會最底層的人民,所以一個人在身處富足中能想著普羅大眾的生活供應不足並採取行動去回饋去改變社會現狀的情況下,這個社會又怎能不會因為這樣的一個個善舉而變得更美好呢?
  • 孟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和《道德經》高度一致
    就孟子提出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來說,明顯地證明了他就是一位得道的哲學家,也稱之為聖人,無論他是讀過老子的書,還是與老子的不謀而合,總之他的理論和老子思想同出一轍。「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和《道德經》中的「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還有「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一個意思。
  • 我們的善良應該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善良最好的尺度應該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正義是要有成本的,善良是要有能力的。孟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古文本意為不得志的時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養,得志的時候就要努力讓天下人都能得到好處。
  • 孟子留下的智慧: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意思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顯達之時就要造福天下百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第九)。 孟子的這句名言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是因為它回答了我們很多問題。
  • 《蘇東坡傳》: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這是讀此書要克服的第一個困難。好在不難,我開解自己道,人物傳記重要的不是文採,而是客觀真實地展示人物的一生,包括人物所處的歷史以及他的朋友和對手。然而第二個困難轉眼就來,而且這鍋只有林語堂先生親自來背。這部帶有寫史性質傳記的立場有失客觀,甚至可以說過於偏頗,完全根據作者個人的主觀喜好定義是非,有失公允。舉兩個例子。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教給我們什麼人生智慧?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充滿了人生智慧,大概意思是:一個人在不得志的時候,就要潔身自好,注重提高個人修養和品德;一個人在得志顯達的時候,就要想著造福天下百姓。這句話千百年來不知道鞭策和激勵了多少讀書人,這些有志氣、有修養、有抱負的讀書人,往往把這句話當作自己的人生座右銘。應該說,這句話對一個人的激勵和指導意義是非常積極的:引導人們在人生落魄的時候,不要自暴自棄,不要破罐子破摔,而要努力提高在自身的修養和品德;同時也告誡人們在人生得意的時候,不要自私自利,只顧著自己,而要多接濟和救助更多的普通人。
  • 窮則獨善其身,窮可不是指貧窮;達則兼濟天下,達也不是說富貴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原文是出自《孟子》,原文的後半句應該是「達則兼善天下」,後人習慣把兼善改作「兼濟」了。要理解這兩句,就應該聯繫上下文一起來看,才不會斷章取義。「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第400篇原創文章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 為何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價值觀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充分體現了中國儒家思想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儒家的人格理想是君子賢人和聖人,這是孔子的觀點,而儒家的亞聖孟子,這提出了大丈夫 的人格理想。無論是君子還是大丈夫,都有共同的特點。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經過自己的刻苦努力,憑藉著優異的成績從窮山溝考上了漢東大學。大學期間,他收到了人生中的第一雙球鞋,雖有「凌雲壯志」,但童年的處境為他內心造就了自卑的陰影。他喜歡陳陽,但對方是檢察長之女,高官家庭,怎麼會看上自己這個窮小子呢?在他看來:「一個吃不飽飯的窮孩子,哪有什麼資格去談戀愛。
  • 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一生豪放灑脫
    《琵琶行》這篇文章在高中課本中也是重要的一課,可見白居易寫的有多好。這篇文章中的琵琶女彈奏技術高強、年輕時備受追捧。後來,老了之後,琵琶女的才藝被埋沒,她也開始了她不幸的生活。而白居易十分理解這種感受,他看到了官員的沒落,人民生活的悲苦,並且他也是懷才不遇。也正是因為白居易的感同身受才有了文中的「同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這一千古名句。
  • 「兼濟天下」未必僅「達者」可為
    「兼濟天下」未必僅「達者」可為 發表時間:2014-08-19   來源:首都文明網全國大規模的救援行動極速展開,數以萬計的救助物資從各地發往雲南這片土地。而前方不斷傳回的訊息,不再是曾經的救援物資的信任危機,也不再是心寒擔憂的「偷梁換柱」,而是無數個心懷大愛的人們共同築起的「大愛中國」的溫暖之碑。一個個鮮活的愛心活躍在經受苦難的地區,為受難的人們送去堅強和希望。萬斤切糕的維吾爾族小夥兒、民間集資的免費食堂、穿梭在廢墟之上的救援身影、或多或少的愛心捐款... ...
  • 身逢亂世的白居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而這也是他詩的最顯著的特點。在那個動亂的年代,白居易呱呱墜地,不太平的時期註定這個孩子有不平凡的經歷。貞元十六年,白居易中了進士,寒窗苦讀十餘載只是為了科考這一天。這事也就不了了之了。事情就是這麼巧,剛好武元衡遇刺白居易不知死活的勸說皇上要徹查此事,並且揪出幕後黑手,皇上覺得他多管閒事但是也沒說啥。可能是他比較倒黴吧,有小人誣陷他的作品有辱罵朝堂之嫌,所以無奈之下他被貶為江州司馬。
  • 白居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他不論仕途如何,都堅守著知識分子的一份良知,關注平民的苦難生活,始終胸懷憂國憂民之心和兼濟天下的政治抱負。白居易與大臣李絳上書建議「蠲租稅,出宮人,絕進奉,禁掠賣」等一系列利民政策,來賑救離散貧瘠的百姓,憲宗都採納了。元和十三年,白居易由江州司馬升為忠州刺史,他在忠州勸農、均賦租、省事寬刑書,廢除苛捐雜稅、獎勵農業生產、鼓勵開荒種糧、發展蠶桑農業、新修道路石橋,勤政為民,立身廉清,忠州呈現出政通人和、欣欣向榮的新景象,白居易因此深受人們的擁護。
  • 微信頭像分享: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出自《孟子》。它的意思是在不得志的時候就要提高自己的道德修養,得志的時候就要努力讓天下的人民得到好處。一個人來到這個世界上,一定得做些有意義的事,不然一個人就會光禿禿的來,赤裸裸地去,什麼也沒留下。有意義的事可以是對自己而言,可以是對社會而言,可以是對國家而言,也可以是對世界而言。一個人只要做了有意義的事,他的這一生就是值得被歷史所銘記的。
  • 白居易:「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做個普通人挺好!
    白居易「達則兼濟天下」史書記載《觀刈麥》於白居易擔任陝西周至縣尉,來到田間地頭,看到百姓一年四季不停地勞作,十分辛苦。寫到這裡,這篇詩話鋒一轉,白居易聯想到自己,「今我何功德,曾不事農桑。吏祿三百石,歲晏有餘糧。念此私自愧,近日不能忘。」白居易此時雖然是一個為官者,但還是站在農民的立場,表達自己對勞動人民的同情。
  • 傳統文化體現在知識分子的人生理想,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中華民族傳統的文化心理結構的核心是儒道互補,體現在知識分子的人生理想上,則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唐代文人的科舉仕途欲望,比哪一個時代都要強烈,對此,他們不是羞羞答答,欲說還休,而是直言不諱,毫無愧色。
  • 窮則獨善其身,富則兼濟天下
    這是唐代文學大家韓愈在千年之前給師者職責所作的概述,在教育高度發達的今天,傳道受業解惑仍是做教師的主要職責,今天我的老友徐正文老師在朋友圈發了《這個清潔區不是我班的》隨感,讓我感慨頗多,使我對教師有一種新的認識,即老師有三個境界,每一個境界對師者內涵作出不一樣的詮釋:一,第一層境界,即受業解惑。
  • 達難兼濟天下,窮亦不能獨善其身,《笑傲江湖》告訴你真實的原因
    令狐衝學會了這獨孤求敗所創、風清揚所傳的「獨孤九劍」,果然無往而不利。只是在小說之中,嶽靈珊等人竟將這江湖上人少見的神妙劍法「獨孤九劍」當成了「闢邪劍法」,反添了令狐衝無數的麻煩,坐實了他的冤屈一他 被懷疑盜走了「闢邪劍譜」,而偏偏風清揚又叮囑他不可向外洩漏他傳劍之事,致使令狐衝有口難言,充滿苦澀一逼得 他無可奈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