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濟天下」未必僅「達者」可為

2020-12-14 中國文明網

「兼濟天下」未必僅「達者」可為

發表時間:2014-08-19   來源:首都文明網

  世事總是以出人意料的方式發生,一場突如其來的魯甸地震,讓所有人的心再次糾在一起。全國大規模的救援行動極速展開,數以萬計的救助物資從各地發往雲南這片土地。而前方不斷傳回的訊息,不再是曾經的救援物資的信任危機,也不再是心寒擔憂的「偷梁換柱」,而是無數個心懷大愛的人們共同築起的「大愛中國」的溫暖之碑。一個個鮮活的愛心活躍在經受苦難的地區,為受難的人們送去堅強和希望。萬斤切糕的維吾爾族小夥兒、民間集資的免費食堂、穿梭在廢墟之上的救援身影、或多或少的愛心捐款...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孟子?盡心上》)的意義如今在我們的心中早已模糊了界限,我們可以看到,能夠「兼濟天下」的不僅僅是「達者」,還有更多參與其中的是那些未曾謀面不曾認識的微笑面孔。不失仁義,唯求心安。這或許不是一份責任,卻是實實在在精神的傳承。

  「窮者」不僅僅「獨善其身」,兼善的還有信與心。他們家境貧寒,基本生活都無法保障;他們衣不蔽體,以垃圾為生;他們無食無物,起早貪黑辛勤勞動。然而就是這樣的他們,心心念念的是那些需要幫助處於困難之中的人們。他們之中有為大眾所認識的意外殉職執意捐款的環衛工、老人白芳禮等,更多的則是我們可能永遠無法知曉也無法認識的默默大眾。生活之難不外乎皮肉之苦,而仁義之責乃個人品格之精。生活再苦,也有兼善的心力溫暖;人生再累,也有助人的信念支撐。

  「達者」兼濟的不只是「天下」,還有心靈深處的大愛之根。魯甸地震,一位維吾爾族小夥兒只身前往災區,為群眾免費做抓飯;另一位維吾爾族小夥兒傾其所有,為災區送去萬斤切糕。箇中情懷無需道來便可體會一二。他們翻山越嶺而來,只為尋找澆灌心中那顆名叫「大愛無疆」的種子的泉水。這樣的個人和群體還有許多,我們一時無法一一數清。「天下」很大,他們在各地,在路上,在需要的地方,用最真誠的心傳遞著所有人的夢想種子。「達者」未必全都顯貴,而心懷天下愛人之心卻是人生的真正「達者」。

  若想為之,則必為之不斷遠行;若想達之,則無需多慮生活之味。做一個「兼濟天下」的人,心懷大愛之善,無論貧富貴賤。與人共享天下之愛,與人共憂天下之殤,凡人也可成就「達者」的溫暖。(橙子)

留言文章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28976&encoding=UTF-8&data=ACB8UAAAAAcAAADzAAAAAQAt4oCc5YW85rWO5aSp5LiL4oCd5pyq5b-F5LuF4oCc6L6-6ICF4oCd5Y-v5Li6AAAAAAAAAAAAAAAvMC0CFQCS15hAu0RCcfh6U5MLBC5XrKTAFgIUR7rhfbESnvq4eMzGDlPWEHscDwg.

留言查看地址:http://comment.wenming.cn/comment/comment?newsid=2128976&encoding=UTF-8&data=ACB8UAAAAAcAAADzAAAAAQAt4oCc5YW85rWO5aSp5LiL4oCd5pyq5b-F5LuF4oCc6L6-6ICF4oCd5Y-v5Li6AAAAAAAAAAAAAAAuMCwCFC28qDNTiTGANdgKKwHLbWWnsK7BAhRwaz2dI29wTNKZbuvI30nEM_6D-g..&siteid=7

相關焦點

  • 秦暉:窮則兼濟天下,達則獨善其身
    應當是「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才對。的確,《孟子》原來說的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後人習慣先「達」而後「窮」並改「兼善」為「兼濟」,尚不失孟子原義。但我確實認為:一個人如果真心想要「善其身」與「濟天下」,那還是改成本文題目所云的「窮則兼濟天下,達則獨善其身」的好。
  • 孟子留下的智慧: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意思是:不得志時就潔身自好修養個人品德,得志顯達之時就要造福天下百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出自《孟子》的《盡心章句上》(第九)。 孟子的這句名言之所以能夠流傳至今,是因為它回答了我們很多問題。
  • 我們的善良應該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善良最好的尺度應該是: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正義是要有成本的,善良是要有能力的。孟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達者兼濟天下」,古文本意為不得志的時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養,得志的時候就要努力讓天下人都能得到好處。
  • 孟子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和《道德經》高度一致
    就孟子提出的「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來說,明顯地證明了他就是一位得道的哲學家,也稱之為聖人,無論他是讀過老子的書,還是與老子的不謀而合,總之他的理論和老子思想同出一轍。「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和《道德經》中的「有餘者損之,不足者補之」還有「孰能有餘以奉天下,唯有道者」是一個意思。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大家怎麼理解?
    我認為「窮則獨善其身」和「達則兼濟天下」兩句所達成的實質效果是一樣的。「窮則獨善其身」按我的理解是有兩方面的含義。所以在意識到自己素養平平時及時去充電,整個社會則可達到精神世界極為富足,即國民普遍的幸福指數也不會低,這樣的一個社會發展進程可謂會在人類文明史上快速前進。「達則兼濟天下」同樣可以從以上兩方面來談。
  • 《蘇東坡傳》: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
    林語堂先生批判他為庸弱邪惡、好色誤國的昏君。而事實上,宋哲宗雖然早亡,但卻頗有建樹,他親政後恢復王安石新政增強國力,軍事上重啟河湟之役,收復青唐地區,並發動兩次平夏城之戰,打得西夏乞和臣服。縱觀南北兩宋18個皇帝,宋哲宗算得上是一位有作為的君主。過於偏頗的寫作立場,一度讓我心生拒絕之意。
  • 達者應兼濟天下呀,一個普通人談螞蟻金服的暫停上市
    不想批判螞蟻金服,只想從兼濟天下的角度,質疑、規勸一下讓一個人普通人仰望的成功人士。螞蟻金服的股權結構若真實,那是一等一的恐怖。怎麼裡面還有發達國家,甚至對中國不是很友好,甚至仇視中國的組織呀。細思極恐,那一旦讓這些股東賺取超額利潤,那不是讓這些組織直接收割中國股民和老百姓的韭菜呀,甚至用國人的錢做對國人做一些不友好乃至敵對的舉動呀。
  • 中國的「兼濟天下」情懷,來自優秀的傳統文化!
    孟子言「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善天下」,後人改之為「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意思是不得志的時候就要管好自己的道德修養,得志的時候就要努力讓天下人都能得到好處。這與《大學》中「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的理念一脈相承,成為後世理想的人生境界。
  • 《易經》頤卦上九爻:達則兼濟天下,他可以做到!
    而到了上九爻這裡,已經處在全卦之至高無上之地,艮陽已極,再也沒有更高的了,所以其德行完備,足以為天下之依靠,從某一方面來說,頤卦中的四陰爻大部皆為上九爻所養,所以上九爻做為本卦之主,可以說是達則兼濟天下的典範,是君子之道德行完備的代表性人物。
  • 《劍來》達者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這便是文聖一脈的從容!
    古人言,達者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不也正是一種從容,有能力,那我便盡力幫助身邊人,當然更要明白,救急不救窮的道理!大驪國,為了讓陣亡將士魂歸故裡,不惜勞民傷財,一路隨行的各路修士,都是盡心盡力,甚至不惜折損自身道行,這不僅是因為頭上所謂的規矩,更是因為人心,這些人,出徵的時候,是父親,是兒子,是兄長……如今山水有相逢,卻已經是生死有別,陰陽之隔,正因為如此,無論是陳平安還是其他人,才願意不留餘地為他們開出一條歸家路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教給我們什麼人生智慧?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這句話充滿了人生智慧,大概意思是:一個人在不得志的時候,就要潔身自好,注重提高個人修養和品德;一個人在得志顯達的時候,就要想著造福天下百姓。大千世界的芸芸眾生,幾乎都是在為自己的人生理想和目標而努力奮鬥,這些形形色色的人生理想和目標歸納起來,無非就是「追名逐利」,也就是對「名」和「利」的追求。追求「名」和「利」本身並沒有什麼不對,但在追求「名」和「利」失敗和成功後,往往有比較極端的兩種表現,這兩種表現是很常見的,卻又是有著明顯危害的。
  • 達則兼濟天下 樹立責任企業典範
    從歷經多次強颱風災害考驗、成功抗擊新冠肺炎疫情,實現連續安全生產3700多個日夜穩保電源支撐,到積極扶貧助困,支援本地經濟建設,輻射帶動周邊就業……平海發電廠在高標準起跳、晉位爭先中,用10年的實踐經驗,將習近平總書記對企業責任的定義作了最生動的詮釋,以「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責任與擔當,樹立起了一個「責任企業樣本」。
  •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第400篇原創文章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 達則兼濟天下:鬱洪亮書畫印大寫中國戰「疫」情懷
    鬱洪亮書畫印戰疫作品圖(田友泉制)達則兼濟天下,彰顯中華文明三月下旬的日記裡,有這樣一些不斷刷新著眼球、醒目又自豪的數據或標題內容,直至今日國際環境面臨的諸多手忙腳亂一個月以來,一直在欣賞古稀之年的鬱洪亮老師之前曾發過來的幾份印譜……其中,一方上面有「達則兼濟天下,窮則獨善其身……」的內容,其時,不得不讓人聯想到當下正是防控疫情已取得全面戰果的決戰後期的情勢,此刻,卻從「家國情懷」、「民族情感」,轉向了「胸懷天下」關注世界的主題……
  • 道士是該獨善其身,還是該兼濟天下?
    或問曰:何謂兼濟天下。貧道以為妙行普化得真而應是也。古雲「發而皆中節謂之庸」,此乃自然妙應,超然萬物情狀之上,如此身心俱妙,兼濟天下僅言其小而已。《道德經》雲「無為而無不為」,借天地至善而善濟天下,獨得其善,而善濟天下僅計其微爾。
  • 尹建敏|達則兼濟天下
    達則兼濟天下——記蘭州市紅古區鑫源天然氣有限公司、蘭州鑫源現代農業科技開發有限公司董事長尹建敏慈善公益報(本報記者 李濟慈)尹建敏出生在遼寧丹東的一個工人家庭,自小生活無憂。她出資30萬,為孩子們修建了新校舍,購買了新的課桌板凳;每年「六一」兒童節給孩子們送去文具和體育用品;每年春節前為孩子們準備好過年的新衣和新鞋,每兩年為他們做一次新校服;每兩年帶孩子們到北京參加夏令營活動:觀看天安門升國旗儀式、參觀航天城、登上長城、走進清華北大,讓孩子們有一個立志走出大山的目標。
  • 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一生豪放灑脫
    在這一時期,白居易真正實現了他「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信念,白居易在這個時期雖然還是很關注百姓的生活,但白居易表現出來的行為已經沒有以前那麼熱情了。他在江洲過著悠閒自在的生活,遊覽山峰,與友人出遊。後來白居易又多次擔任各種官職,最終輾轉到了洛陽,會昌六年,白居易在洛陽去世。
  • 白居易: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
    他不論仕途如何,都堅守著知識分子的一份良知,關注平民的苦難生活,始終胸懷憂國憂民之心和兼濟天下的政治抱負。元和十三年,白居易由江州司馬升為忠州刺史,他在忠州勸農、均賦租、省事寬刑書,廢除苛捐雜稅、獎勵農業生產、鼓勵開荒種糧、發展蠶桑農業、新修道路石橋,勤政為民,立身廉清,忠州呈現出政通人和、欣欣向榮的新景象,白居易因此深受人們的擁護。
  • 窮則獨善其身,窮可不是指貧窮;達則兼濟天下,達也不是說富貴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的原文是出自《孟子》,原文的後半句應該是「達則兼善天下」,後人習慣把兼善改作「兼濟」了。要理解這兩句,就應該聯繫上下文一起來看,才不會斷章取義。「尊德樂義,則可以囂囂矣。故士窮不失義,達不離道。窮不失義,故士得己焉;達不離道,故民不失望焉。古之人,得志,澤加於民;不得志,修身見於世。
  • 為何說「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是中國知識分子的價值觀
    「窮則獨善其身,達則兼濟天下」,充分體現了中國儒家思想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儒家的人格理想是君子賢人和聖人,這是孔子的觀點,而儒家的亞聖孟子,這提出了大丈夫 的人格理想。無論是君子還是大丈夫,都有共同的特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