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人說這裡是澳門的中心,也有人說這裡是澳門最像葡萄牙的地方。多元文化的融合,是澳門最顯著的特色,無論是徜徉於廣場上還是漫步於狹窄的小巷中,中西方文化交匯的痕跡比比皆是。這幾平方公裡的範圍,就是最典型的範例。
從大炮臺下來一直向西南方向走數百米,就是「議事亭前地(Largo do Senado)」。在澳門「前地」就是「廣場」的意思,作為澳門四大廣場之一,它北連板樟堂前地,南臨新馬路,四周都是古典主義和新古典主義風格的老房子,合圍起這個漏鬥形狀的小廣場。它是澳門歷史城區中最能反映澳門生活全貌的地方,除去四周歷史久遠的建築外,還有生活氣息濃厚的民居、生機勃勃的商鋪,小漁村數百年的故事,都和諧融合在陽光下的這幅畫裡了。
1993年,澳葡政府曾重金從葡萄牙聘請設計師,以奶黃色和青黑色小石塊鋪就出線條奔放優美的波浪形圖案,使之成為頗具葡萄牙城市風格的行人休閒城區。顧名思義,「議事亭」,必然是因議事機構得名,廣場就得名於南側的民政總署大樓,其前身是澳門議事會,是市民聚集討論要事的地方,後成為澳門市政廳,現在是負責管理民政事務的機構。
廣場中央有一座不大的噴泉,也是這裡的標誌,所以當地人俗稱議事亭前地為「噴水池」。1940年,噴水池所在的位置豎立起葡萄牙軍官維森特·尼古拉·德·梅斯基塔(Vicente Nicolau de Mesquita)的雕像,在部分文獻中譯為「美士基打」。這位澳門土生葡人可是臭名昭著,他曾於1849年8月帶領葡萄牙士兵佔領關閘,襲擊北嶺炮臺,殺害清軍官兵。因在葡萄牙軍隊中屢立戰功,軍階一路升至上校,澳葡政府就在議事亭前地中央樹立銅像紀念他。後在1966年12月的「一二三事件」中被華人群眾推倒,廣場中央就改建起噴水池至今。
噴水池沿矮而寬,周圍經常坐滿遊客停腳休憩。廣場角落裡的棕櫚樹下,也圍有大理石,或放置有長椅,供居民和遊客休息。這些公共設施的人性化設計,在不經意間就流露出城市的溫情。
議事亭前地周圍的建築大多建於19世紀末至20世紀初,西側是新古典主義風格的仁慈堂大樓和古典主義風格的郵政局大樓;
東側是一排二、三層樓高帶有行人走廊的聯排房屋。這些房屋不僅窗戶、梁柱和房頂樣式多種多樣,牆面主色調也無一相同。米白、淡黃、淺綠、粉紅……色彩純正柔和,窗式也各具特色。這些西式建築和波浪形地面連成一體,互相襯託,形成了最熱鬧的商業和文化活動區。
印象中的商業街區,都有色彩繽紛的霓虹燈或是極為打眼的店招,但這裡卻大相逕庭。作為澳門最中心的商業步行街,不僅有時尚服裝、化妝品店、也有澳門美食和手信店,更有大牌奢侈品的奧萊店,店名只是鑲嵌在二樓牆面上不大的方正字。既不破壞老建築的外貌,也沒有浮躁的商業氣息。遊客到此,店員彬彬有禮,熱情有度,商業區熱鬧而不嘈雜。
2005年,議事亭前地作為澳門歷史城區的部分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我來澳門的時候,遊客不多,原本熱鬧的議事亭前地行人稀少,反倒能靜下心來體驗這個原本熱鬧的廣場。登上旁邊的仁慈堂大樓,從二層陽臺望出去,黑白大波浪花紋給寧靜的廣場增添了歡快的悅動氣息,像極了葡萄牙首都裡斯本的羅西奧廣場,呈現出一派濃厚的南歐風情。
我從大三巴牌坊方向一路沿著波浪紋的地面走過來。議事亭前地呈漏鬥形,在「漏鬥」出口處先經過的是「板樟亭前地」,就得名於廣場上的這座「板樟堂」。
「板樟亭前地」 西連米糙巷,東通板樟堂街。廣場上黃色巴洛克式的這座教堂學名「玫瑰聖母堂」,由天主教「聖多明我會(道明會)」建於1587年,祭祀玫瑰聖母而得名。它是該會在中國的第一所教堂,也是第一個在葡萄牙報紙刊登的中國教堂。最早由木板搭建,因而被華人稱為「板樟堂」。又因教堂供奉玫瑰聖母,教堂便因此而得名。17世紀教堂改為磚石結構,1874年因火災焚毀,同年重建,形成了現在的規模。1929年起,玫瑰堂又稱為傳播葡萄牙花地瑪聖母崇拜的重地,每年5月13日舉行的花地瑪聖母巡遊,是澳門天主教的重要節日活動之一。後於1997年和2006年大修兩次,才成了今天看到的樣子。
整座建築富麗堂皇,巴洛克風格的外牆精緻氣派。正立面4層,橢圓形對稱,第三層掛有多明我修會的會徽,顯得莊嚴神聖。
走進教堂,內部不像歐洲那些教堂金碧輝煌或肅穆,反倒顯得典雅安靜。內部平面呈巴西利卡式,有中庭和側廊。主祭壇深邃開闊,層疊的壁柱間以扭曲的麻花柱、精緻的斷山花輔以蜿蜒的線腳,是華美巴洛克風格的典型範例。
祭壇上聖母像從容安詳,迎候著每一位前來祈禱的信徒。
教堂內除了有禮拜堂外,還有聖物寶庫,收藏有17-19世紀300多件澳門天主教的珍貴文物,包括雕塑、畫像、服飾及器具等珍貴的宗教藝術品,展示數百年來羅馬天主教教堂在亞洲的歷史。
板樟堂前地和議事亭前地之間就是繁華的購物區,板樟堂街和買草地街連起大三巴牌坊;經草堆街和果欄街又可至被稱為「爛鬼樓」和「福隆新街」的中式街區。所以,議事亭前地也是澳門旅遊的最佳起點。
廣場也是澳門旅遊的縮影:小巧、乾淨、溫馨且富於變化,樸實中不失自身的特色。現代化的商業並未破壞老建築的韻味,歷史與現代並存,正是澳門的魅力所在。
============
【作者:沙漠玫瑰】
環球旅遊達人,旅行體驗師、自由撰稿人、嘉賓主持。已隻身旅行過五大洲近50個國家,200餘座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