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第斯山印第安土著餐桌上的美味:烤豚鼠。它還被薩滿用來治病……

2020-12-11 厄瓜多旅行

在我們中國,豚鼠被稱為荷蘭豬,天竺鼠,讓人一聽還以為豚鼠來自荷蘭或印度。而在德國,德國人把它叫做「海豬「,因為它從海上進入德國。我們中國人給他冠名「荷蘭「,那是因為豚鼠最初是通過荷蘭人賣給日本,日本人把它叫做荷蘭豬,這個名字從日本傳到中國。

實際上,豚鼠來自遙遠的南美洲安第斯高原#南美旅行見聞#

豚鼠和「幾內亞」有何淵源?

豚鼠英語名裡的guinea,翻譯過來是「幾內亞」(西非沿海國)。一種解釋是,豚鼠們是通過幾內亞被帶到歐洲的,導致人們誤認為它們起源於幾內亞。而 「幾內亞」在英語中也經常被用來泛指任何遙遠的,未知的國家,因此,該名稱可能只是對這種動物異國情調的一種引用罷了。

還有一種解釋是:當時豚鼠交易的價格正好是一顆幾內亞金硬幣的面值。幾內亞是英國古老金硬幣的稱呼。然而,這個說法又站不住腳,因為對於豚鼠的手寫名稱guinea pig描述可追溯到1500年,而幾內亞金幣1663年才創立。

1隻鼠怎麼變成了「豬」?

豚鼠的名字如何後來被叫做「pig」/「豬」還不清楚。 但這個我們都知道:它們的體形有點像豬,頭相對於身體較大,脖子粗壯,圓形,沒有尾巴。 它們和豬一樣很多時間都是在進食。還有個說法是: 豚鼠的叫聲類似小豬仔的叫聲。

印第安土著怎麼稱呼它?

「cuy"是南美這邊的叫法,來自克丘亞語。我聽到的一個說法是,豚鼠的叫聲聽起來像「古伊」,所以印第安土著給它取了個聲音類似的叫聲。果不其然,我本人第一次聽到豚鼠的叫聲時候,還真的聽起來像「古伊」。多見幾次(在基多太陽之路博物館可見活體),我完全學會了豚鼠的叫聲,哈哈哈!

這是我幾年前在guamote印第安牲畜交易市場拍到的。guamote是我見過的最原始古樸的南美印第安交易市場,後期會寫帖子專門介紹!

走出國門,步入歐洲。

早在西班牙人來南美之前,安第斯高原一帶的印第安人就一直食用豚鼠,對於他們來說,豚鼠和雞鴨這樣的家禽沒什麼區別,豚鼠肉低脂肪高蛋白。

西班牙人來了後,才「結識」豚鼠這個新興事物。從此,豚鼠的命運改變。它們可以像豬一樣在小範圍內(豬圈)長期生存,因此很容易通過船運到歐洲。它們跟著西班牙人走出安第斯山區,前往了發達時尚的歐洲(西班牙人、英國人及荷蘭人為主要的「豚鼠商」),因其溫順的性格、機靈可愛、及餵養容易,使豚鼠成為受歡迎的寵物。

與印第安土著,親密無間。

豚鼠最早在公元前5000年就被馴養在南美的安第斯地區(哥倫比亞,厄瓜多,秘魯和玻利維亞的南部)。問了身邊的南美人,以及基於旅行所見得知厄瓜多和秘魯人食用豚鼠最多,秘魯可能食用量最高。

在秘魯和厄瓜多的考古發掘中出土了大約公元前500年至公元500年的雕像,這些雕像描繪了豚鼠。印第安土著的日常生活與豚鼠密不可分,而在西班牙天主教和印加文化碰撞出的火花之下,在厄瓜多和秘魯境內的教堂裡,「最後的晚餐」畫裡的餐桌上放的是豚鼠,而不是西方美味!

豚鼠和其他家禽一樣,作為經濟作物具有很高的潛在價值。 在60年代,秘魯人通過人工育種,管理和飼養方法,培育出「改良版」品種:體格更大,肉更多。這個品種當然是為了上餐桌。

豚鼠除了當作餐桌美味,還能搞事情!

1. 被薩滿用來診斷和治病

在厄瓜多和秘魯,薩滿「醫生」們會專門選用黑色毛髮的豚鼠,通過用豚鼠(通常用黑毛的)在病人的身上摩擦和對豚鼠內臟的觀察,來判斷病人的治療方案和恢復效果,這種方法至今也在安第斯山脈地區的部落中流傳。這個是真的!我身邊的厄瓜多人就嘗試過,地點在奧塔瓦羅附近的村落。

而在玻利維亞,豚鼠也是家庭療法的基礎要素。人們認為,用豚鼠肉湯浸溼頭髮可以防止脫髮,並且使用豚鼠血可以治療風溼病和關節炎。

2. 參與選美大賽

厄瓜多和秘魯印第安土著會舉辦豚鼠選美大賽。還真是新奇!

在西方社會流行起狗狗選美,印第安土著社會早就開始流行豚鼠選美比賽,該傳統持續了200多年。舉辦地在秘魯的瓦喬,節日當日,豚鼠會被盛裝打扮,穿上主人給他們準備的顏色豔麗的服裝,各種風格造型,以吸引眼球。選美冠軍的豚鼠主人會得到獎勵,然而,選美冠軍則會被烹飪成餐桌美味,讓參與者享受舌尖的快感,比賽才算真正結束。

我在油管上找到一個16年的視頻,還真的還在繼續上演這個傳統!

3.宗教祭祀、傳統慶典

在厄瓜多、秘魯、哥倫比亞,印第安土著在其宗教祭祀及傳統慶典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得到豚鼠。例如,在太陽節結束後,當地印第安人會分享食物中,唯一的肉是豚鼠,你不會看到雞鴨牛羊。在pachamama(自然母親)及羊駝祭祀中豚鼠也會參與其中。

哪裡能吃到這頓美味?

豚鼠一般是烤著吃,炭烤,烤箱烤。我吃過,感覺味道很像雞肉。老實說就味道本身而言,真的屬於美味的肉類。但就賣相而言,吃的時候,罪惡感滿滿。所以,至今就吃過一次,全當體驗了。

城裡的市場基本上找不到,野外村鎮才會出現這種鄉野美味。當地人基本上不怎麼吃了,倒是很有遊客來這裡要嘗試。記住,這種美味是高原區的美味,你要是去沿海區找,肯定找不到。在厄瓜多,基多、奧塔瓦洛、巴尼奧斯和昆卡這些旅遊城鎮都找得到。基多:餐廳供應。Mama Clorinda, Achiote和Lea Quitea,建議提前電話訂餐。其中Achiote環境最好,Lea Quitea二樓可看到麵包山景,Mama Clorinda位於基多夜生活中心廣場。巴尼奧斯: 中央市場旁及Sisa餐廳。秘魯:庫斯科的聖佩德羅市場就有賣的。

現在市場上能看到能吃到的,都是家養的。而且這個屬於有很長歷史的家禽,所以,不算是「野味」,放心開吃,不用擔心病毒。

吃過的人怎麼評價?

味道介於雞肉和兔肉之間。鮮香爽脆。高蛋白,還各種微量元素。

具體什麼味道,就等著吃貨們來嘗鮮啦!

相關焦點

  • 玻利維亞第一位土著印第安人總統上任前先祭神
    有獎評新聞 莫拉萊斯舉起象徵印第安至高權力的權杖  玻利維亞當選總統埃沃·莫拉萊斯21日來到具有上千年歷史的蒂亞瓦納科古印第安遺址,乞求神靈賜予幸運和力量。作為這個南美國家歷史上第一位土著印第安人總統,莫拉萊斯在22日正式宣誓就職。
  • 說說歷史——印第安世界:印第安人現狀(上)
    格陵蘭 格陵蘭現為丹麥管轄,實行內部自治,約有6萬居民.生活在格陵蘭島上的土著居民是愛斯基摩人,自稱因紐特人,分為許多不同的部落,現有人口5萬,佔全島人口的80%,大多居住在該島西南沿海.愛斯基摩人是公元前後從加章大陸續進入格陵蘭島的,自古以來一直以獵捕北方鹿、麝香牛和各種海獸為生.但由於這些動物數量日漸減少,愛斯基摩人現轉向以捕魚為生.同時,由於和歐洲人的長期接觸
  • 直擊美國土著印第安人的生存現狀【高清組圖】
    直擊美國拉科塔人生存現狀     蘇族是美洲土著印第安人族群,主要分為三支:達科塔、納科塔和拉科塔。其中,拉科塔人以捕獵和戰鬥技巧聞名,是最著名的蘇族部落。如今,拉科塔人聚居在美國南達科塔州香農縣的松樹嶺居留地。
  • 美國人用鏡頭記錄下最後的印第安人!長相為何與我們相似?
    而在此之前,北美大陸上是一直生活著一些原住民的,他們就包括了數量眾多的印第安人,只不過,隨著歲月的流逝,歐洲人與當地人之間的矛盾也越來越加深,歐洲人為了得到更多的利益,對於落後的印第安人進行了大規模、長時間的屠戮,最後使得這個本來人丁興旺的種族差點就滅絕了。
  • 《老鷹之歌》-印第安樂隊激情演唱
    享譽世界的秘魯民歌《老鷹之歌》以其悠遠、神秘的旋律和古樸、獨特的安第斯山區民族樂器編曲令無數人對南美印第安文化心馳神往。近日,秘魯政府將作曲家達尼埃爾·阿洛米亞·羅布萊斯(DanieL alomia robles)於1913年創作的這首名曲宣布為該國的國家文化遺產。
  • 李斯丹妮被嘲印第安人的土著妝容?都是黑眼圈的錯
    原來,她的化妝時間在「浪姐團」位居榜首,而為了遮掉她的黑眼圈,甚至要把整個妝容卸掉再上妝,即使這樣也難以遮掉長期熬夜形成的黑眼圈。即使這樣別的姐姐也不忘補刀說:因為她的黑眼圈最重,不遮瑕就像熊貓眼,晚上卸妝之後黑眼圈依然是要掉到下巴了~而大張偉更是腦洞大開,建議李斯丹妮可以嘗試印第安人的土著妝容,在眼袋上畫兩道彩條。
  • 通過毛皮貿易和白人購買烈酒,可能是印第安人最糟糕的決定之一
    除了毀掉印第安人之外並沒有其他的用處,如在印第安社會中造成嚴重後果的烈酒。烈酒雖然看起來並不帶有危險性,但它其實是給印第安人社會帶來最多隱性威脅的東西!下面我來講述烈酒對印第安人造成的慘痛後果,以及我對此的一些淺薄看法。
  • 餐桌上的歷史丨千百年前的印加人都吃啥?
    它養育了印加民族,被古代印加人稱為「糧食之母」。 因此對於像印加這樣的古文明來說,藜麥一直扮演著重要的角色。而且在許多儀式和宗教節日中,印加人把藜麥還視為營養和神聖的元素。 上世紀 80 年代,在這一場「太空糧食超級選秀」中,藜麥脫穎而出。
  • 揭秘:印第安人到底是不是中國人的後裔?
    印第安人是對除因紐特人(又稱愛斯基摩人)外的所有美洲土著的統稱,並非單指某一個民族或種族。印第安人分布於南美洲和北美洲各國。印第安人是黃種人,與中國人在膚色上一致,相貌上也相類。大多數印第安人(包括愛斯基摩人)都具備黃種人的特點:頭髮色黑且直,黃皮膚、鏟形門齒,以及白種人和黑色人種所不具備的嬰兒出生時臀部的青色胎記。從直觀上看去,很多印第安人活脫脫就像一個中國人。那麼印第安人是不是中國人的後裔呢?
  • 世界上最「長相嚇人」的4種美食,中國皮蛋上榜,網友:不敢吃
    世界是個很廣的範圍,世界那麼大,什麼東西都會有,美食是我們一直關注的話題,世界上的美食多種多樣,不同國家有不同國家的美食文化,每個地方都有自己地區獨特的美食風味,在大家的認知裡大多數人都喜歡外觀精美的食物,會讓你有食慾,很多雖然長得不好看但確實也很美味的東西而被冷落,今天小編就帶你們了解那些不一樣的美食,那些看似恐怖卻很美味的美食,中國素來以一個美食大國著稱,這次中國只有一種美食上榜,而世界上最「恐怖
  • 「餐桌上的臻品」日本大米美味您的餐桌
    以日本大米為主角的日本食品推介會《餐桌上的臻品》於1月24日在北京啟動 1/24-2/11北京、上海的日本料理店提供日本進口大米的特別菜單  日本大米有時是主食,有時是副食,真的是用途廣泛的食材,除了食用以外還可以製成日本酒等,以各種形式品嘗它的美味。越是樸素的大米料理越能感受到日本大米的美味。我經常在早飯時用白米飯配上熱騰騰的味增湯,簡直是一天活力的源泉。務必希望中國的大家也能品嘗到日本大米的美味。」
  • 出海探險的西班牙人憋瘋了,搶奪土著美女當奴隸,惹來殘酷報復
    不過它還是具有極大的歷史意義,因為它既標誌著歐洲人對新大陸的殖民開端,也標誌著印第安人對歐洲人殖民活動的反抗起點。  納維達德殖民地前後只維持了幾個月,等哥倫布第二次西航探險再來此地時,就只能找到被大火燒乾淨的白地和一些西班牙人的屍骨。此外,再也沒有其他什麼值得一提的東西。
  • 世界上最可怕的藥物們,其中一種就能讓人「付出所有」
    世界上有最危險的毒物,有最可怕的病毒,有我們所熟知的絕不能接觸的毒品,同時也有被用在正軌上的一些藥物,但他們的作用,卻是可怕的難以想像,有些曾在古代被用於佔卜儀式,有些用在戰爭時期,還有些就是我們所熟知的團夥犯罪,當然也有一些被用來治療人們的疾病,天堂與地獄,魔鬼與天使,就讓我們一起來了解一下這些雙面體
  • 歐美歷史—哥倫布和印第安人的故事!
    在大西洋的海面上驚心動魄地飄蕩了兩個多月,在三次遇到集風雨,兩次誤入歧途,又順手平息了一次水手叛變以後,哥倫布終於真真切切看到了美洲的陸地。這塊陸地,就是後來的巴哈馬。但是哥倫布不知道這是巴哈馬,他還以為是印度,他還做著當上印度總督的美夢,他還以為這裡到處都是雞蛋大的珍珠和成群結隊的美女。
  • 同是亞洲面孔的印第安人卻有著不同的命運
    如果我告訴你這是印第安人你會驚訝麼?就現有的醫學證明可以追溯到很多證據,印第安人的祖先很有可能是蒙古人,他們在幾千年前的文字和圖騰符號上都可以追溯到相似的地方。就算不追蹤,從現在的照片對比來看,印第安人的外形骨骼上也能看出和蒙古人的相似之處。
  • 為何美國加拿大印第安人少,墨西哥以南印第安人多?
    類似種植園的工作都屬於技術含量很低的勞動密集型產業,歐洲人需要大量奴隸才能確保產出,於是他們首先將目光鎖定在了本地的印第安人身上。不過實踐證明印第安人不適合做奴隸,來自非洲的黑人充當了這一角色,這是怎麼回事呢?首先,印第安人喜歡把定居點建在山脈上的山谷間,整個美洲的印第安人超過7千萬,但南北美洲加起來超過4200萬平方公裡。
  • 薩滿神異能力神話:非常豐富,萬物有靈,神性與人性結合一體
    萬能薩滿嘗了下肥肉,說道:「是啊,人肉一定是很好吃的,怪不得神最喜歡,我看,以後人還得要死!」經她這麼一說,死的人果然多起來,年年都要死很多人。皇帝的兒子病重,皇帝派人把萬能薩滿召來為兒子治病。萬能薩滿知道,王子的靈魂不在體內了,需要九天時間找回靈魂,才能復活。她開始跳神,不一會兒,她像死了一樣倒在地上,她的靈魂出竅去了冥國。第九天的早上,她還未回來。
  • Indians還是Native Americans,美洲原住民為什麼叫印第安人?
    在20世紀70年代,學界開始宣傳「Native Americans」(美洲土著居民)一詞,有些人認為它更準確地表達那些世世代代在美洲繁衍生息的原住民,而且沒有歧視。然而,如果按字面意思理解,任何在美洲出生的人,不管是不是土著人,都可以被視為是美洲本地人「Native Americans」,而且「Native Americans」現在還包括夏威夷或阿拉斯加的原住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