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幾天,周杰倫又被人批「周郎才盡」了。凌晨發的新歌《不愛我就拉倒》不到一小時評論數破10萬,但比歌的熱度更火的是粉絲們的遍地哀嚎:
哥的胸肌?你皮這一下很開心嗎杰倫?(笑哭)文山哥,救救杰倫,救救孩子!您要是再不出山,下首歌會不會出現冰糖葫蘆、烤山芋那就誰都說不準了!
不過,直到看到以下這條評論,我才正兒八經地心疼起周董來——
大家別慣著杰倫了,批判抨擊得很一點兒,說不定那個心高氣傲桀驁不馴的周杰倫又回來了!
我不明白了,人家現在稚女嬌妻生活得安安樂樂,就因為寫了個「胸肌」歌要被狠狠批判?再說了,好歌也不是粉絲拼命吐槽就能寫出來的,況且周杰倫的「桀驁不馴」從來就是「我不聽」。——不論是被聽眾吐槽吐字不清,還是不被官方XX獎認可,周董都沒有太在意過。就算是這一次看似口碑滑鐵盧的「土味單曲」,周董還是在Ins上淡定表態:「聽歌不用太認真,爽就好。有教育意義的教科書我都寫過了,為何不能來首輕鬆的歌呢?難道你們就沒有胸肌嗎?孩子們,我的歌名已經說了#不愛我就拉倒#。」
翻聽以前的歌不難發現,2010年的《超人不會飛》明確寫過:
開的車不能太好住的樓不能太高我到底是一個創作歌手還是好人好事代表專輯一出就必須是冠軍拍了電影就必須要大賣只能說當超人真的好難
沒有人會喜歡時時刻刻生活在聚光燈下,也沒有人願意一輩子背負太多人的期待。38歲的周董已預言自己有朝一日會寫不出歌迷期待的優秀作品,所以他一直在給自己「去魅」,為自己的下半場鋪路。可是人們緣何還是一口一個「最後一位亞洲流行天王」,對周杰倫的時代窮追不捨呢?
實際上,每當我們提起周杰倫的時候,這三個字並不只是一個名字,而是一種符號,是一種凝聚力。「我們是聽著周杰倫長大的」似乎成為了一種身份認可的接頭暗號。直到有一天,人們發現曾經封的「神」失去了他本來的活力和創造力,卻又找不到下一個接班的「神」,開始惶恐,掙扎著不願意接受真相。
不過話說回來,國內樂壇並不乏非常優秀的新生代力量。從鬼才華晨宇,到唱作俱佳的金岐玟,再到仙氣翩翩的霍尊,各具特色,各自擁有龐大的粉絲群。但不管是哪一個,都缺乏成為周杰倫的特質:對一個時代的統御力。時代是碎片的,注意力是分散的,或許我們再也不會有「第二個周杰倫」了。
文字 | 江楠
責編 | 孔德淇 杜楊
圖片來源於網絡
本文由「大學新聞」與南京大學新記者聯合首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