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回顧2019:截至2019年11月底,醫藥指數上漲31.54%,與滬深300相比跑贏4.37個pp。醫藥製造業2019年1-9月營業收入為18184億元,同比增長8.4%;實現利潤總額2390億元,同比增長10.0%,收入增速有所回落,醫保控費常態化打壓原本抬頭的行業增速。
行業觀點:政策加劇行業分化,「世外桃源」風景獨好:2019年是醫藥行業「風雨交加」的一年,醫改進入到深水區和攻堅期。帶量採購在全國推開,耗材集採降價各省陸續落地,DGRs付費方式改革積極試點,行業增速從神壇跌落凡間,從業者感受到前所未有的絲絲寒意。但與此同時,以PD-1為代表的國產創新藥層出不窮,CRO/CMO發展如火如荼,大型高端醫療設備配置加速,醫療消費升級呼之欲來,風雨中的「世外桃源」風景獨好。
投資建議:維持「強於大市」評級。2018-2019年以來,行業政策方向已經明晰,我們預計2020年仍然處於行業政策密集推廣的階段,建議迴避受政策壓制領域,堅守政策免疫且符合行業發展趨勢的高景氣細分龍頭,從分化中尋找散落的遺珠。主線一:創新產業鏈,隨著技術實力的提升以及審批環境的改善,中國醫藥行業迎來自主創新的收穫期,同時激活了CRO、CMO等相關外包產業鏈,重點推薦藥石科技、凱萊英、安科生物、海辰藥業、科倫藥業;主線二:高端醫學影像產業鏈,受益於大型設備配置證鬆綁,尤其是相關顯影劑耗材將持續充分受益,重點推薦核醫學龍頭東誠藥業和碘造影劑龍頭司太立;主線三:醫療消費升級賽道,包括口腔醫療、眼科、醫美、體檢等醫療服務及相關設備耗材領域,重點推薦通策醫療、正海生物,建議關注美亞光電。
風險提示:1)政策風險:醫藥行業受政策影響較大,在當前醫保資金偏緊的背景下,控費和降價等一系列政策對行業整體增速將構成一定程度的衝擊,並且不排除出現負面政策力度大於預期的可能性,因而行業將以結構性機會為主;2)研發風險:醫藥研發投入大、風險高、周期長,對於創新性生物醫藥企業來說,研發中的產品決定了公司的核心價值。如果研發失敗或進度低於預期,將會對公司長期價值帶來一定的負面影響;3)環保風險:醫藥製造企業,尤其是原料藥生產企業普遍汙染性大,對廢水、廢氣等汙染物處理要求高。隨著國家對環境保護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若環保方面出現問題,則對企業生產經營有較大影響。
01
行業回顧:小幅跑贏指數,內部分化加大
1.1 醫藥板塊2019年表現回顧
截至2019年11月底,醫藥指數上漲31.54%,與滬深300相比跑贏4.37個pp;醫藥在所有一級行業排名第8位。
1.2 醫藥板塊估值分析
目前醫藥板塊TTM估值33.6倍,估值溢價率70%,處於歷史中位水平。2019年以來,醫藥板塊表現良好,使得估值溢價率有所提升,從年初溢價47%,漲到目前溢價70%。
從子行業來看,醫療服務估值最高,醫藥商業估值最低。中成藥受控費衝擊,成為醫藥工業估值最低的板塊;化學製劑受前兩年創新藥價值重估的拉動,估值有所上調,但帶量採購的衝擊下,長期仍面臨下調壓力;生物製品、醫療服務高估值由高成長推動;醫療器械繼前兩年超跌後,今年反彈,估值處於歷史中位區間。
1.3 醫藥工業收入增速承壓
醫藥製造業2019年1-9月營業收入為18184億元,同比增長8.4%;實現利潤總額2390億元,同比增長10.0%。醫保控費常態化,帶量採購重構仿製藥格局,打壓了原本抬頭的行業增速預期。
1.4 終端市場整體承壓,極少類別實現增長
2018年樣本醫院整體市場規模為2368億元,最大的品類是抗腫瘤和免疫機能調節藥物,佔比17%;其次消化道及代謝藥佔比15%;中藥佔比為9%。
2018年樣本醫院藥品銷售額增速為0.48%,2019年前三季度增速為-8.07%,承壓較大。只有抗腫瘤和免疫機能調節藥、血液和造血器官、中藥等5個類別實現正增長。
來源:平安證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