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社會的五大階層,看看你屬於哪一層?夠不夠中產?

2020-12-11 熱愛文史哲的小編

改革開放後中國發展得越來越好,日新月異,從最開始的沿海開放到現在的深入內地,從最開始的「大哥大」到現在的移動5G,我們用幾十年的時間一步一個腳印的走完了西方國家幾百年的路程。這幾十年的發展之快和好可以說是史無前例的,人類之所未有。

改革開放後,大量的外資、科技、思想和人才被引入,當代中國的社會流動能力被釋放出來,特別是整個80年代的欣欣向榮和90年代後期的爆發階段,許多人趁勢經商賺到了人生第一桶金。那個時候人人都有自己的夢想,對個人的未來和國家的未來滿懷希望。

在發展中我們也遇到了也許挫折,但是在中華兒女的努力下我們還是總體向前,現在改革開放的路程進入了深水區,社會也逐漸的分化出來了一些社會階層。當然我們不要擔心,這種分化是每個國家,每個國家和民族必須經歷的一段歷程,那麼現在我們看下整個社會一共分為了哪幾個階層。

根據馬克思·韋伯的「三元論」,社會階層有三個要素(自己百度哪三個)用今天流行的一個詞,就叫「資本」。觀察社會財富的轉移、地位的交換的更替。根據這些,小編在這裡一共劃分為了五個階層,分別是:

第一:「凱撒」階層。

這個階層由資產過億的富豪群體、高級政府要員、大型企業高管等等和他們的家族成員組成。特別是那些在改革開放初期賺錢的人,財富與地位慢慢累積,同時隨著整個家族的人口和利益鏈條日益龐大,形成了當下中國的這一階層。這一階層家大勢大。甚至可以碾壓所有人,並且消息最先知道的是他們,對一切情勢了如指掌。他們有人為國家做出了非常大的方向性貢獻,是這艘巨輪的偉大總舵手,但是也有一些人墮落為貪汙腐敗的大tiger,成為我們的公敵。

第二:精英階層。

這個階層包括資產數千萬級和近億的企業家、外企高管、銀行家、中級官員、一二線娛樂明星等等。上流階層人數比「凱撒」階層龐大得多,但他們需要依附於「凱撒」階層。由於這些人能夠從大佬那裡第一時間獲取信息,所以他們先知先覺。並且對自己的財富、地位、的變化非常敏感。

以上佔中國人口的極少數,可能不到百分之一。

第三:中產階層。

他們的大致範圍是年入數十萬至百萬、資產數百萬至千萬的高級白領、大企業中級管理者層、成功個體戶、中下層官員等等。他們是中國教育普及和擁抱市場經濟時代產物,規模逐漸龐大起來。

中產階層的目的是擠入精英社會,偏愛和羨慕奢侈品、豪車、豪宅等高消費行為,財富、地位的野心比較大,喜歡讓自己的子女出國留學。他們對社會形勢的變化比起精英階層反應會稍慢一些,但他們的不安全感在近幾年也逐漸隱現,發現上升的通道基本封閉。能夠選擇增值的東西也不多,在努力提高自己社會地位的同時還要奮力維護自己的當下資產。這也就是所謂的「中產階級焦慮」。

按照清華大學李強教授的分析,中國的中產階層如果細分,還可以分為「中產過渡層」和「中產邊緣層」。他通過「國際社會經濟職業地位指數」(ISEI)等數據,把中產階層劃分的更具體。

中國的中產實際上佔人口比重極小,大多數人屬於與中下階層相連接的「邊緣層」,佔中產的70%以上,而這70%跟我下面所說的中下階層有所重疊,並不屬於我歸納的中產。

第四:中下階層。

月入數千至萬元左右、朝九晚五的普通白領、高級技工、工作不久的大學畢業生,以九零後和八五後為主,構成了中國一線城市的主要群體。他們自稱屌絲,偶像往往是馬雲這類的神話般人物,本來正朝氣蓬勃的年齡卻承受著巨大的社會壓力。他們信息不暢,對整個世界的發展大勢不是很清楚。最關注的是自己和家人的小確幸。

他們當中很多人錯誤評估形勢,自以為屬於中產階層,也跟著做起了擠入上流、錦衣玉食的白日夢。當他們之中少數自控力不強的人噩夢初醒,意識到現實的殘酷,便容易走入歧途、尋求捷徑。

你只需要瞧瞧上下班高峰期的北京燕郊公交車站,或是去天通苑和回龍觀地鐵站看看那些等候半個多小時也擠不上車的年輕人,你就會知道,他們到頭最多也就是李強教授所分析的「中產過渡層」而已,與真正的中產階層還有很大的差距。

這些人上有老,下有小,中間有老闆,背負各種經濟壓力。但冥冥之中我總希望,這些在掙扎中仍然充滿朝氣和創新精神的中下階層,能夠在未來成為改變這個國家的主要力量。我希望這是上天賦予他們的使命。當然,他們還需要一段時間的成長和磨練,更深入地去了解祖國的過去與現在。他們雖非生於憂患,但至少長於轉型和變革期,慢慢會知道金錢也許不是最重要的,而是權利和尊嚴。他們有希望承上啟下,把中國文化失去的東西找回來,昂首闊步大膽迎接和嘗試新事物。

第五:貧民階層。

他們是佔中國人口一半以上的大量低收入體力勞動者,包括在家務農的農民、背井離鄉進入城市謀生的農民工、小商販等,他們幾乎沒有任何希望能夠在財富、地位方面向上爬升。

他們受知識和視野所限,在歷史上的任何一次動蕩中都會淪為任人宰割的對象,同時也很容易被利用,成為改變歷史的主力軍。正所謂光腳的不怕穿鞋的,他們是中國最任勞任怨、最容易滿足、最崇拜權威的群體。

那麼,您是屬於哪個階層的呢?歡迎留言關注。

作者:孤星

相關焦點

  • 《中國新社會階層》:中國社會新階層崛起與中產階層焦慮
    近兩年來,網絡上每一次關於中產階層焦慮的討論都能掀起一段時間的口水戰,似乎這是這一代人面臨的世紀難題。縱觀各種討論文章,描述問題的許多,指明出路的很少;討論焦慮本身的很多,描述群體特徵的很少;甚至是連中產階層與社會中層的概念在各種文章中尚未有個統一說法,在信息如此龐雜而混亂的情況下,《中國社會新階層》恰如及時雨,一解往日的諸多困惑。
  • 「中產階層」成為熱議話題,月薪多少算得上「中產」?你達標嗎
    在中國,「中產階層」是一個非常時髦的詞彙,如果你是屬於這個階層的,那麼你的感覺就是「高人一等」,但是事實真的是這樣嗎?乍一看城市裡的白領都是中產階層,但是真正算下來,這些人的工資還沒有農民工們高,這樣算,大家不都是中產階層嗎?憑什麼他們就要「高人一等」呢?
  • 調查報告:什麼人組成了中國社會的中產階層?
    一 劃分中產階層的標準    確定一個人是否是中產階層,基本上有四個方面的標準:一是職業的標準,二是收入的標準,三是消費及生活方式的標準,四是主觀認同的標準。本文試圖依據上述四方面的標準,採用全國抽樣調查數據,估計當前中國社會有多少人有可能成為中產階層成員。
  • 中國中產階層的結構問題與發展對策
    中產階層的發展趨勢如何?發展中遇到了哪些結構性問題?本文運用全國性的調查數據,試圖從收入、職業、教育三個維度分析我國中產階層的發展趨勢及結構性問題,並嘗試就壯大中產階層提出一些對策。一、中國中產階層的規模首先,怎樣界定中產階層和中等收入群體?
  • MBA觀點|張翼:中國社會階層是流動的,中產階層焦慮的根源在哪裡?
    下層社會的向上發展,又支持中國社會新生成了一個龐大的中產階層,這是中國有史以來最大的社會轉型與結構再造過程——這個過程也可以解釋為是階層再造和階層再結構化過程。中國社會的穩定發展使這個結構再造工程創造了無數發展機遇,也對社會成員的社會流動形成了基礎性支持。
  • 你算得上中產階層嗎
    來源:德勤《2018-2019念中國A股份上市公司高管薪酬及長期激勵調研報告》真正的中國中產階層應該掙多少錢?    2000 年時,社會人口分布呈現倒立的「丁」字結構:佔人口 63%以上的農民仍然是社會人口的主體,是龐大的「一橫」;而其他自上而下零星分布的社會階層,是「一豎」,是社會的少數人口。
  • 我所親眼目睹的中國階層分化:富裕階層、中產階層、平民階層子女...
    因為經濟形勢始終在變,中國面積廣闊各地發展水平更是千差萬別,用某個絕對值來區分三者,顯然十分被動。正確的方式是,用相對比例區劃。小創這裡給出相對樂觀和相對悲觀兩種比例,大家可以自相考量。相對悲觀的分類比例大概是——平民:中產:富裕=90:9:1;相對樂觀的分類比例大概是——平民:中產:富裕=70:20:10。
  • 韓國社會階層固化嚴重
    該報告接著指出,韓國不僅社會貧富分化嚴重,而且 「社會的階層流動性較低」。  國際貨幣基金組織副總裁大衛·利普頓2015年2月4日在出席首爾大學的一場研討會時也指出:「韓國社會階層之間的流動非常困難,中產階層正在崩潰。」  2010年8月,韓國開發研究院(KDI)公布了近10多年間韓國社會上流階層、中產階層、貧困階層家庭比率變化的分析資料。
  • 準確劃分中國中產階層需要多元指標
    以美元兌人民幣1比6.3的匯率計算,個人資產(包括所有房產、股票、存款等並排除房貸等債務)在17.63萬-176.3萬元的中國人就算是中產階層。瑞信就是根據這一標準估計全球共有6.64億中產階層,其中排名第一的中國有1.09億中產階層,第二位的美國有9千2百萬中產階層,第三位的日本有6千2百萬中產階層。
  • 中國2020年中產階層或達4億人 看看你算嗎?
    中國勞動學會副會長蘇海南接受《中國經濟周刊》記者採訪時表示,我國目前已經邁入中等偏上收入國家的行列,但是我國中等收入群體佔社會總人口的比重不到20%,明顯低於與我國處在相同發展階段國家的水平。當務之急是如何擴大中產階層的數量。中國「中產階層」的焦慮如果用「追求高質量的生活」去衡量,中國的「中產階層」的確有點名不副實。
  • 房價收入比決定社會階層 看看你修煉到第幾層了?
    忙忙碌碌中2016年只剩最後一個季度了,辛苦一年的你工資漲了嗎?早在去年年底的時候,融360小編就看到一家機構發布研究報告,稱2016年全世界都要漲工資了,而且報告中特別提出,2016年中國員工的工資平均增長將達到8%。
  • 90後的社會「階層」逐漸固化,你的孩子在哪一層?
    可是前者或許正在實現階層的轉變;而後者,卻還在經歷著階層固化的過程。階層固化數千年來一直在上演,前幾代人積累完成,後代人對於前代人的改變其實是微乎其微的。尤其是現在的90後,基本都已經工作或者結婚生育了,就能切身感受到:你的就業環境、你的居住環境、你的未來規劃、你的交友背景,其實都受到了父母財富和資源累積的影響。
  • 關於中產階層的各種定義和指標體系
    國際流行的中產階層定義中產階層的定義和指標歷來是有爭論的。瑞信報告出臺之前,國際上流行過兩套指標。較早的指標重視中產階層賴以存在的根基。馬克思生活的19世紀,中產階層的根基是經濟產權,小僱主是傳統意義上的「老」中產階層,夾在資產階級和工人階級之間。
  • 擁有多少存款算得上中產階層?看看中國的「中產階級」,有你嗎?
    對於用有多少存款或者是多少收入來衡量是否跨入中產階層,其實真的不合理的,對於不同的地區還有人群,那麼對於錢的含金量是不同的,並且購買力也是相差很大的。同樣是1萬元的月薪,如果我們僅僅從收入來看,其實算是進入中產階層。
  • 2020年中國中產階層或達4億人 哪些人算中產階層?
    11月2日,經濟學人智庫(Economist Intelligence Unit)最新發布的報告顯示,作為世界第二大經濟體,中國將在2030年前邁入中等收入國家的行列,3/4的中國人將成為中產,讓「中產階層」再度成為焦點。
  • 走出"兩階一層" 中國步入現代社會階層雛形階段 - SOHU新聞
    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結構圖,圖中箭頭表示相關社會階層的全部或部分可歸入五大社會等級中的某個等級。他們是現代工業社會的中等階層的主幹群體,既是先進生產力的代表者之一,也是先進文化的代表者之一。
  • 中國的上班族,到底每月收入多少錢,才算進入中產階層?
    至於進入富人階層,基本上只有極少數人才能夠達到。對於中產階層的收入,一直是爭議很大的話題。因為,我國並沒有各個階層的明確標準,因為我們只能分析一個大概情況。那麼,到底每個月收入多少錢,才算進入了中產階層呢?
  • 算一算:你是中產階層嗎?
    家庭(或個人)所屬什麼樣的社會階層取決於其社會價值、社會地位和社會聲望以及維持其所必需的收入和物資基礎。此外,個人修養和教育水平等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數。  本文選擇居住地城市核心區配套設施完善,達到標準住宅面積,房齡不超過5年,中等檔次偏上的住宅確定為標準住宅,作為社會大眾的追求目標,並以此為基準,僅考察維持家庭(或個人)社會價值、社會地位和社會聲望的收入和物質基礎,以社會階層指數形式,將社會劃分為超貧階層、貧產階層、中產階層和富裕階層四大基本階層,十四個社會階層,其中超貧階層劃分為暗黑階層、赤貧階層、極貧階層三個階層,貧產階層劃分為下貧產階層
  • 《科學投資》:中國10大社會階層
    7、商業服務業員工階層:指在商業和服務行業中從事非專業性的、非體力的和體力的工作人員,這一階層目前在整個社會階層結構中所佔比例約為12%。  8、產業工人階層:指在第二產業中從事體力、半體力勞動的生產工人、建築業工人及相關人員,這一階層目前在整個社會階層結構中所佔比例約為22.6%。
  • 嚴泉:中產階層的訴求與溫州動車事故
    從已經披露的遇難者職業來看,除大學生外,以企業經理、公司白領、公務員、教師等職業為主,這些人統統屬於中產階層。而他們的親屬,從媒體報導來看,多數也是中產階層。中產階層不同於農民階層。首先從經濟訴求來看,由於擁有一定的固定財產與較高收入,在權益受損時,訴求的額度與其未來預期性財產收入目標是一致的,這也是市場經濟環境中的一種經濟理性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