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所親眼目睹的中國階層分化:富裕階層、中產階層、平民階層子女...

2020-12-13 企創網

企創網:吵吵鬧鬧的「寒門再難出貴子」說伴隨著高考結束很快也從人們視線中淡出,廣大吃瓜群眾們各自繼續捧好手裡的一碗飯,雖然依舊時常羨慕別人碗裡的飯菜比自家豐盛,但是由於種種顧忌,多半也就是在心裡羨慕嫉妒恨,至多上網頂個馬甲吐槽幾句,還要選那些沒有實名制的網站,生怕被查水錶、請喝茶。

於是小創今天想和大家聊聊的是,捧著金碗吃飯的富裕階層,捧著銅碗吃飯的中產階層和捧著瓷碗吃飯的平民階層,究竟是如何在起跑線就被拉開距離的。或者換句當下更流行的說法,平民階層子女、中產階層子女、富裕階層子女,是如何輸贏在子宮的。

另外,當下媒體熱議的話題還有一個焦點:平民階層、中產階層、富裕階層究竟該以怎樣的標準劃分?有論資產的,有論收入的,有論地位的,但是歸根結底,依舊沒有一個令所有人信服的說法。企創網的觀點是,三者之間的差別不應該是按絕對數值,而應該論相對比例。因為經濟形勢始終在變,中國面積廣闊各地發展水平更是千差萬別,用某個絕對值來區分三者,顯然十分被動。

正確的方式是,用相對比例區劃。小創這裡給出相對樂觀和相對悲觀兩種比例,大家可以自相考量。相對悲觀的分類比例大概是——平民:中產:富裕=90:9:1;相對樂觀的分類比例大概是——平民:中產:富裕=70:20:10。

一、關於上學和高考

1、平民階層:平民階層子女的上學方式,基本停留在「有學上」這個層面。舉個直觀的例子,在大中城市務工的廣大農民工群體,它們的子女在很長的一段時間內,因為戶籍限制,是無法在父母工作所在城市就學的,於是就產生了相當數量的留守兒童。想要子女接受所在城市更好些的教育,就必須選擇咬緊牙關購房,這樣其子女才有可能獲得相應的上學機會。隨著時間的推移和政策的改進,對於該群體而言,地方政府也專門劃分出了一批學校供其念書。但是高考的按戶籍地參考制度卻是仍未有太大改動,所以平民階層子女高考的最終命運,多數還是要回到他們的出生地解決。按照當下的各高校生源統計數據顯示,絕大多數平民階層的子女,就讀的學校以高職專科和普通本科為主;他們當中的極少數頂尖學生,考取到了211/985這一層次的高校,但是數據顯示,比例是在逐年降低而非增加。

作為這一階層的女子而言,從來都只有學校選他們的份兒,而不存在他們選學校的事兒。哪個學校招生略寬容些,自然就趕緊報名上學。至於師資力量、學校環境、升學率這些事情,根本還都不在他們考慮的範疇內。更多時候,他們甚至無力掌握當下,更也就無所謂奢望未來了。

2、中產階層:就學資格層面的困擾,基本不會影響到中國目前的中產階層父母了。在中國,中產階層或許有多種多樣的解讀標準,但是無論哪一種有一點卻是相似的——有房產。貌似沒有房產還妄稱中產階層的人,說出來都是要被其他有房一族鄙夷的一樣。所以中產階層圈子裡討論最多的是,該讓孩子上所在城市的哪所重點中學,或者換種說法就是,該買哪一片區的學區房。

學區房這個概念之所以會在近幾年房地產市場中甚囂塵上,核心因素一是曾經的剛需族已經到了剛改階段,資金層面的捉襟見肘已經不那麼明顯,而改善型需求自然逐漸浮出水面。二是中產階層本身的焦慮,他們中的多數,是平民階層的子女,通過艱苦努力才爬到中產階層位置上的,所以他們非常恐懼自己的子女跌出中產階層,或者說他們希望自己的子女還能更上一層。那麼中產階層力所能及為子女鋪墊的,無疑就是想方設法把子女送進重點中學。

多數普通級別的中產階層,他們討論是學區房;而少數精英級別的中產階層,他們已經在討論升學城市了。比如說吧,早些年很多河北中產階層都會想辦法投資一下天津的戶口,因為相比北京戶口的獲取難度,當年天津戶口的獲取可以算得上是非常平易近人了。為什麼要這麼做呢?就在於作為和省份同級的直轄市,總人口數量卻要比河北低得多,這在高考錄取率上,就是絕對的優勢。為什麼像河南、山東、四川這樣的人口大省想要考上一個好大學如此艱難?核心因素正是在此處。

重點大學、名牌大學,211/985大學,多數是中產階層的子女,這一點都不令人感到意外。

3、富裕階層:平民階層子女在普通中學,中產階層子女在重點中學,那富裕階層的子女呢?一部分中學在貴族學校,大學再出國就讀;另一部分乾脆從中學開始,就已經在國外就讀了。就在廣大中產階層還在咬緊牙關把子女送進雙語幼兒園和小學時,富裕階層的子女,早已經開始融入國外的生活方式了。語言,自然不在話下。

至於高考這個存在,對於富裕階層及其子女而言,基本上沒有太大的感覺。他們有資格也有能力,讓其子女無須與千軍萬馬拼搶這座獨木橋。

二、關於專業和方向

1、平民階層:平民階層為子女規劃的職場方向,基本只有一條原則——好就業。所以我們發現,例如理工科技術類的專業,是最受平民階層父母偏愛的。因為在他們的理解下,「學好數理化,走遍全天下」和「一招鮮,吃遍天」的思維方式根深蒂固。在他們目所能及的穩定收入人群,基本就是靠著某項別人不會的技術吃飯的。

想想前些年藍翔技校這樣的民營技術類學校為什麼大行其道,其核心價值,其實就是給了廣大高考落榜的平民子女一個學習一門技術,從而能夠找到一份工作生存的機會。

2、中產階層:中產階層為子女考慮的更為長遠一些,結合他們自己的職場經驗,他們希望他們的子女,能夠從事高薪行業、朝陽行業。所以我們發現,中產階層的子女中,就讀於財經、金融、媒體、設計、信息、軟體、醫學類專業的比例相對較高。因為在這些領域,基本上有兩個共同特點,其一是社會地位較高,其二是收入水平較高。

3、富裕階層:傳統的富裕階層為子女規劃的專業方向,基本主要集中在商科這個領域。因為富裕階層的構成,基本是企業家或企業高管。這樣一來,商科無疑就是最適合他們的選擇。但是隨著社會發展和思維方式的變化,富裕階層顯然越來越西方化,他們已經有十足的自信,不需要望子成龍、望女成鳳,只希望他們能夠過得開心,如願。

於是我們發現,例如王思聰這樣的頂級富裕階層子女,就讀的專業並非商科,而是比較冷門的哲學。對此,我們可以從兩個角度思考,一是可能王思聰本人的確喜歡哲學,而他的父母也沒有去幹涉;二是對於王健林家族現在掌握的資源,王思聰已經完全沒有必要再去通過就讀商學院進行擴展人脈之類的行為了。

三、關於就業與事業

1、平民階層:多數平民階層子女進了民營企業,少數較為優秀的,進了體制內。可能對於很多平民階層子女而言,能夠考進公務員隊伍,就是他們人生所能夠碰觸的最高水平了。尤其是在三四五線小城市的平民階層子女,他們周邊工作環境和待遇最好的工作,似乎也只剩下公務員這一條路了。

而拒絕進入體制或完全完全無力進入體制的平民階層子女,多半去做了北漂、滬漂、廣漂、深漂這樣的人,他們接受過高等教育,見識了這個世界的豐富和人與人天生的差距。他們不甘心,不情願任命,於是選擇了他們認為最有可能改變命運的路徑,奮力拼搏。

2、中產階層:公務員、國企、機關單位、大型民企、醫院、學校等等,是中產階層子女目前的主要集中地。在民營企業較為活躍的地區,不少中產階層的子女也會選擇做生意或創業。

比如小創身邊的兩個朋友,目前同時從事設計相關工作。其中一個是本地人,父母算是中產階層,送他上完設計專業後,就花錢給他開了家圖文設計門店,經過五年的發展,現在也成為了一家小型的廣告公司。另外一個是外地人,父母是當地農民,他高中畢業就出來工作,在一家小型圖文店工作了五年,邊幹邊學掌握了常用的設計軟體和技巧,現在自己出來單幹,旱澇保收,反正養活自己是沒太大問題。同樣的五年時間,同樣的拼搏努力,差別在哪兒,一目了然。

3、富裕階層:說來煩惱,富裕階層的子女,一般是需要回國繼承家族產業的。當然,一部分進取心更強的富裕階層子女,選擇了自主創業。由於有家族的資源優勢,成功的比例自然也是不低。還有一部分,則留在了國外,進入了世界最頂尖的一些企業做管理層面的工作。

本文到了最後,我突然想起兩個人來,一個人叫高曉松,一個人叫趙雷。這兩個人的人生經歷和路徑,我認為和本文想要表達的思想非常匹配。感興趣的朋友,不妨到百度百科裡翻看一下二人的出身情況和發展歷程,或許對於多數人而言,都會有所收穫和感悟。

無論社會進化到何種階段,改變命運的機會也是始終存在的。但是想要完成這個夢想,首先需要認清形勢,這既包括認清各個階層的形勢,更要認清自己所在的位置。然後是確定切實可行的計劃,對於身處平民階層的廣大年輕人,小創個人的建議是瞄準中產階層,實現了再說。上來就盯著逆天改命,一步登天,小創只能說一句,步子太大,容易扯著蛋。樂視的賈躍亭,就是前車之鑑。但賈躍亭已經身處富裕階層,扯著蛋也無須棄蛋自保。但是,如果換了是你呢?

相關焦點

  • 《中國新社會階層》:中國社會新階層崛起與中產階層焦慮
    近兩年來,網絡上每一次關於中產階層焦慮的討論都能掀起一段時間的口水戰,似乎這是這一代人面臨的世紀難題。縱觀各種討論文章,描述問題的許多,指明出路的很少;討論焦慮本身的很多,描述群體特徵的很少;甚至是連中產階層與社會中層的概念在各種文章中尚未有個統一說法,在信息如此龐雜而混亂的情況下,《中國社會新階層》恰如及時雨,一解往日的諸多困惑。
  • 中國消費:階層分化放大十產業
    :階層分化放大十產業·中富階層消費振興規劃·造船業面臨「振而難興」尷尬·中國船舶謀劃「拐彎處超車」 ·魏家福指揮中遠棄船「登陸」中國城市的貧困人口標準根據地域不同有所不同,目前的平均低保標準是每月208元,接近國際的赤貧標準,中國農村的貧困水平線還會低於這個標準。劃分階層中會有些重疊,也會有些疏漏,但是它涵蓋了主要的消費群體。比如農村也有些富裕人口。
  • MBA觀點|張翼:中國社會階層是流動的,中產階層焦慮的根源在哪裡?
    也就是說,在看到家庭為某個社會成員創造的流動動力的同時,還應該考察作為結構性因素的社會創造的動力,這個動力我將其定義為「再結構化動力」,即社會從原有結構狀態轉變為新結構狀態過程形成的結構再造動力或重新形成新結構的動力。即使在控制家庭與個人這兩個變量的情況下,比如說在控制一個人所受的教育、從事的職業、取得的收入的情況下,還應該考察社會變革與社會結構轉型等因素的影響。
  • 中國的「大眾富裕階層」
    全球知名財經媒體《福布斯》中文版聯合宜信財富4月29日在青島發布《2015中國大眾富裕階層財富白皮書》,報告顯示2014年末中國大眾富裕階層的人數達到1388萬,預計到2015年底人數將達到1528萬。
  • 德國依舊「東窮西富」 中產階層縮水兩級分化加劇
    據歐聯網11月27日援引歐聯通訊社報導,日前,德國漢斯·博克勒基金會經濟與社會科學研究所發布一項最新社會調查結果顯示,近10年來,德國中產階層普遍出現縮水,其中一部中產階層人士變為了富裕階層,一部分人則淪落為低收入階層。調查顯示,德國中等收入階層比例的銳減,正在不斷加劇德國社會的兩級分化,凸顯貧富階層生活環境和生活質量的差距越來越大。
  • 中國社會階層四大流行理論:社會已分化出十大階層
    陸學藝教授等將改革以來的社會分化表述為階級、階層的分化,認為當前中國社會已經分化為「十大社會階層」,即國家與社會管理者階層、經理人員階層、私營企業主階層、專業技術人員階層、辦事人員階層、個體工商戶階層、商業服務業員工階層、產業工人階層、農業勞動者階層、城鄉無業失業半失業者階層。為什麼這樣分呢?根據什麼標準呢?陸教授等認為,區分的標準有三個:組織資源、經濟資源、文化資源。
  • 算一算:你是中產階層嗎?
    家庭(或個人)所屬什麼樣的社會階層取決於其社會價值、社會地位和社會聲望以及維持其所必需的收入和物資基礎。此外,個人修養和教育水平等也是不可或缺的重要因數。、中貧產階層、上貧產階層三個階層,中產階層劃分為準中產階層、下中產階層、中中產階層、上中產階層四個階層,富裕階層分為下富裕階層、中富裕階層、上富裕階層、極富裕階層四個階層。
  • 智庫報告|金磚國家中產階層發展概況和困境
    但是,經濟快速增長也帶來了一些不利後果,包括收入不平等的加劇、社會和種族的分化乃至社會衝突的升級。金磚國家都逐漸意識到中產階層的重要作用,事實上伴隨經濟發展,中產階層也已經在金磚國家興起並成長壯大。  首先,中產階層能夠起到緩解貧富分化、維護社會穩定的作用。
  • 中國中產階層十年後達4億(圖)
    波士頓諮詢公司(BCG)最新發布報告稱,在未來十年,中國中產階層及富裕消費者數量將從1.5億增長到4億以上,其中三分之二將居住在小城市。報告還發現,大城市的中產階層消費者與小城市的中產階層消費者之間存在顯著差別,小城市的中產階層及富裕消費者更願意增加消費支出並進行消費升級。這份名為《小城市大收穫:把握中國快速增長的新機遇》的報告指出,未來十年,中國中產階層及富裕消費者群體將新增2.7億消費者,這與目前美國同類消費者的數量相當。這裡中產階層及富裕消費者的定義是扣除稅收和通脹因素後家庭年收入在6萬元以上。
  • 你算得上中產階層嗎
    在中國,一個合格的中產階層,應該擁有什麼級別的財富積累和生活水平?人人心中都有一套主觀標準:從隨意採購高檔海鮮水果,到有車有房有優質學區,各種大城市生活側面均可充當某個年齡段的中產標尺,也因此紛紛淪為焦慮重災區。
  • 中國社會階層大流動 中間階層將有跳躍式擴大
    東方網7月29日消息:三年前,中國社會科學院發布的《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提出了「當代中國社會已經分化成十大社會階層」的論點,引起廣泛關注。日前,繼《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研究報告》之後,中國社會科學院「當代中國社會階層結構研究」課題組推出第二部研究報告——《當代中國社會流動》又問世了。
  • 中國財富階層的身份標籤
    但中國富人起源就完全不同,他們是從夾縫裡生出來的,會收斂得多,展示生活的方式也不同,所以會有分化,這些起源、發展、變化的不同在近幾年表現得尤為明顯。   財富階層的典型代表   定義階層首先要定義時代。財富,無疑是定義上升階層的基本命題,但這並不意味著可以簡單地、生硬地等同於收入。
  • 中國中產階層的結構問題與發展對策
    筆者贊同這樣的觀點,界定中國的中產階層需要多元指標,而不僅僅是收入或財富。筆者曾經嘗試從經濟收入、職業和教育三個維度界定中國中產階層。在測量社會地位方面,職業是最為重要的指標。社會學家對中產階層的研究最早也主要是從職業角度切入的,中產階層與白領階層常常是同義語。
  • 社會階層固化的成因與對策
    上世紀80—90年代末,中國的工人、農民這兩大階級和知識分子階層迅速分化。其間所有制結構調整和分配模式的變化加劇了階層的多元性。但是不到20年的時間,階層分化的速度趨緩,開始呈現固化趨勢。科學看待中國社會階層現狀,對有效落實政策,完善社會管理,保障社會和諧發展具有重要的實踐意義和理論價值。
  • 中國農民階層分化有何特點,如何引導
    此外,中國農民受傳統觀念及其對土地收益預期等因素的影響,其階層分化的不穩定性還表現為較普遍的「兼業農戶」現象。這些反映出處於階層分化過程中的農民,依然沒有真正地、完全地脫離農村,與農村和土地之間尚存在千絲萬縷的聯繫。因此,農民階層分化的界限很難確定,邊界比較模糊,極容易導致「階層回流」。
  • 如何界定「中產階層」的標準
    當前,學界關於中產的提法眾說紛紜,如中間層、中產階層、中產階級、中等收入階層、中等收入群體等等,尚沒有形成一個統一的稱謂(以下統稱「中產階層」)。之所以造成這一現狀,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劃分標準及其依據各有不同。
  • 中國社會的五大階層,看看你屬於哪一層?夠不夠中產?
    在發展中我們也遇到了也許挫折,但是在中華兒女的努力下我們還是總體向前,現在改革開放的路程進入了深水區,社會也逐漸的分化出來了一些社會階層。當然我們不要擔心,這種分化是每個國家,每個國家和民族必須經歷的一段歷程,那麼現在我們看下整個社會一共分為了哪幾個階層。
  • 中國已經形成階層固化?
    美國社會大致分為精英階層、中產階層、貧窮階層,而且這三個階層基本已經固化了。假如你現在處於貧窮階層,那你的上幾代和你的家族後代可能一直都在這個階層,大部分的家庭都是子承父業。 中國是什麼情況呢?
  • 【社論】「減負」正在加劇階層分化
    【社論】「減負」正在加劇階層分化 中國社科院發布的一份調查報告顯示,從畢業生的城鄉來源角度分析,農村家庭的普通本科院校畢業生成為就業最為困難的群體,失業率高達30.5%。
  • 2020年中國中產階層或達4億人 哪些人算中產階層?
    =====全文閱讀=====  至誠網(www.zhicheng.com)11月15日訊  不久前,一條因「年收入12萬元以上被定為高收入群體,要加稅」的新聞,給所謂的「高收入群體」帶來不小的恐慌,並引發「中產階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