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的一生中,有很多很多的選擇機會,如何選擇還是非常重要的。也許會有人說,只要我努力,前途就一定光明,我看也未必,努力固然重要,選擇更重要。
下面我講一個小李的故事,他的選擇比努力更重要。
選擇讀書
小李出生在一個偏僻的農村,父親過早去世,母親帶著哥哥、弟弟、妹妹和一個老奶奶過日子,生活的艱辛是可想而知的。
隨著歲月的流逝,小李到了該上學的年齡。一貧如洗的家庭怎麼能讓小李上學呢?
小李是個有主見的的孩子,他知道家裡沒人會答應,就找到了鄰居姐姐,讓姐姐帶他去上學。姐姐說,你和你媽說了嗎?小李說,我媽會同意的,因為缺錢,她只能默許,不能表態表態。
姐姐帶著小李到了學校報名,老師問了一些情況,小李回答的有板有眼,老師欣然同意了。
就這樣小李開始了他的學習生涯。
沒有錢買書怎麼辦?這不是問題,高年級同學有;沒有作業本和鉛筆怎麼辦?這也不是問題,總有同學會幫助。
小學是上了,可是家裡的負擔還是增加了。作為一個學生,不能為家裡做事,可吃飯穿衣的事,媽媽還得想辦法解決。
這時,有些好心的爺爺奶奶勸母親說,還叫小李子上什麼學,連飯都吃不飽,不如在生產隊裡掙點工分,還能減輕點家庭負擔。
每當聽到這些話,母親總是不回話。她心裡想,孩子上學的事我不能拒絕,沒錢默認就算了,我默認也是對他上學的支持。
誰知,小李非常爭氣,學習一直很好,還當了班主席。學校明確表態學費不要交,號召其它同學在生活上多幫助小李,所以小李的學習用品總有同學提供幫助。
小李中學畢業了,那時畢業只有回鄉務農,根本沒有出去打工、上大學之說。還好,小李回鄉後被生產大隊聘為電工,這也是對他讀書的一種回報吧。
選擇考學
教育改革的春天來了,1977年國家實行了招生改革,平民百姓也可以考大學了,這是多麼激動的時刻,小李喊出,我要考大學。
話說起來輕鬆,可做起來就難了,因為上中學時正趕上反潮流,成天造反,荒廢了學業。當拿起書本複習時,真是丈二和尚摸不著頭腦,什麼都不會。
小李想啊,為了上大學,再硬的骨頭也要啃呢。
77年的高考還是落榜了,小李傷心不小,當時不好好學習還是做錯了。
小李複習時過分努力,生活又差,身體病了。他不能再看書,一看書就頭痛,兩眼冒花,身體虛弱到了極點,沒辦法只有好好養病吧。
在半年的養病期間,上大學的夢一直沒有煙滅,身體好一點後,他找到了老校長,要求回校複習。老校長知道小李是個好學生,欣然同意了。小李又高興起來,回家後辭去了大隊電工,準備全身心的投入到複習當中。
當得知小李辭掉電工準備複習時,哥哥第一個反對,他認為小李複習,不但沒有了收入,還增加家裡負擔。
小李不管這些,決心已定,決不更改。他對母親說,媽,我去複習,你給我點吃的就行,我如果考不上,我會去新疆打工。那時,小李還不知道南方更發達,只知道新疆地大物博。
小李走上了高考複習之路,真是可憐,小李為了複習,一年沒吃菜,頭髮白了三分之二。
79年高考又開始了,全國報考人數700萬,大中專招生30多萬,競爭激烈啊。
當時,大學和中專分開考,二者只能選其一。小李為了有把握,報考了中專。
高考結束了,小李被中專錄取了,那種高興勁是難以言表的。
學是考上了,路費和生活用品怎麼辦呢?
小李考上了中專,可弟弟考上了高中,弟兄倆上學都要錢,錢從哪裡來。
弟倆商量後,決定販賣蘋果賺錢上學。
弟兄倆販賣蘋果一天要走100多裡路,一天只能賺1塊錢,太辛苦了。還好,有一個生產隊的電動機壞了,小李找到隊長要求修電機賺學費,隊長同情小李愉快答應了。
小李修電機賺了80元錢,給家裡30元錢,自己拿50元錢去上學。
弟弟說,二哥,你的上學費用解決了,我怎麼辦呢?我還得去販蘋果。
就這樣,弟兄弟倆經過一個夏季的努力,雙雙走上了上學的道路。
選擇教書
小李中專畢業了,開始了畢業分配工作。
班主任老師找到小李說,你是我們班的班長,有個事給你商量一下,今年的畢業分配,大部分到企業,但有一個到高校實驗室的名額,你看準比較合適。
小李說,其他同學知道嗎?
老師說,我徵求了幾位同學的意見,他們都想到企業去,因為企業的工資高。
小李趕緊對老師說,我想去高校實驗室。
老師高興地說,你願意去高校實驗室太好啦,我開始怎麼沒想到你,只想到你到企業可能發展更好。
小李說,我可能在高校可能有更大發揮。
說又說回來,去企業還是去學校,這要看適合不適合自己,適合自己,選擇就對了。當時企業工資高一點,但根據國家發展,學校工資也不會低。不是嗎?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需要大批的人才,這些人才是要靠學校來培養的,學校必會引起國家的重視。最後的事實說明,小李的選擇是對的,不僅工資高,在孩子培養也好。
小李到學校工作後,深知學校的主體是老師,教書也是小李的願望。
小李想,當老師是有條件的,不僅要有真才實學,還要有證書來證明自己的能力。
小李為了教書,考取了資格證書。這樣就具備了開設選修課的條件。為了教課,還編寫了教材,並申請了開課課程。經教務部門審查後,批准了他的授課申請,從此開始了教書的歷程。
開始授課只安排60人,隨著報名學生的不斷增加,又安排了150人,學生還是不斷增加,於是開設了兩個頭。最後又被某些學院邀請授課。
現在回過頭來想一想,小李的選擇還是對的。從個人收入來講,除基本工資外,又開設了選修課,實際工資比做企業同學高。退休後的工資比做企業的同學高一倍。另外,對孩子的培養也很成功,孩子不僅上了重點大學,還出國留學,回國後,工資待遇明顯高於同齡人。
選擇養老
小李退休後,還是決定自己養老,不依靠子女養老。
為什麼要自己養老,這是社會發展的需要。小李說,隨著改革開放的深入,孩子的工作地點大多不在父母身邊,工作壓力也大,又都是獨生子女,有會照顧老人,再加上自己還有家庭,哪有精力管你老人呢?古人說百善孝為先,但孝也要考慮實際情況,現在國家給我這麼好的待遇,我不必給子女帶來麻煩。
小李現在正為自己的養老做著準備呢。
小李說,人老了,健康很重要,健康沒了,什麼都沒了。
說起健康,不外乎四點:均衡營養、適量運動、充足的睡眠、樂觀心態。看一下小李是怎麼做的吧。
均衡營養光說不行,得會做。小李除了學習營養知識外,親自下廚做飯,只有自己做的飯才能最適合自己。
適量運動最主要的是適合自己的運動,小李除了經常散步外,在家堅持站著看書、站著寫字、站著繪畫、站著唱歌、站著健身、站著攝影、站著吃飯等等。
充足睡眠就是不能熬夜,堅持10點前睡覺,天亮起床。這是一種習慣,一定要堅持下來。
樂觀心態就是要有一顆平常心,知足常樂。在一項調查中,老人長壽的原因多種多樣,但有一樣是共同的,就是樂觀心態。只有心態好,身體的循環才能好,才能長壽。
也許會有人說,健康固然重要,但總有行動不便的時候,到那時怎麼辦呢?小李認為這也好辦,找一個保姆,保姆的職責只是看護,不是做家務,家務還是堅持自己做,家務一旦不做,人就會生病。
得了不能治的重病怎麼辦,小李認為這也好辦,那就死了唄。人總是要死的,看不好的病就別看了,不要花冤枉錢。等到你躺在床上不能看世界了,還活著幹麼,還不如死了,這樣大家都好,也給國家、家庭減輕負擔。你看小李想的多明白。
人有不一樣的選擇,不一樣的努力,我認為選擇更重要,小李開始不這樣選擇,我估計他還在農村種地呢?我這樣說不知你認可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