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貓爺戰略的第46篇原創文章
字數:2500字
閱讀:10分鐘
世界上的道理會分很多種——有的道理可以很好地指導你去工作和生活;但有的道理就只是道理,它很正確,但實操性很差。
而「選擇比努力更重要」就是後者。這個道理非常正確,但你除了知道它非常正確,好像也沒啥用。
雖說如此,但貓爺今天還是專門寫了一篇文章來談這個道理。原因很簡單,因為我發現很多人未必真正理解這句話。
01
方向不對,努力白費
特別強調一點,我從不否認了努力的價值。但是,努力用在錯誤的方向上,那只會越努力,越失敗。
對於成功而言,方向是大前提,努力是小前提。
管理學中有一句著名的話:戰術上的勤奮無法彌補戰略上的懶惰。
一個企業家,如果他在方向性問題上想得太少或思考得太淺,那麼手下員工哪怕再努力賣命也只會得到事倍功半的結果。
比如一支行軍打仗的部隊裡,軍長在地圖上指了指一座山頭,於是大部隊背著槍衝了上去,結果發現一個敵人也沒有。這不僅消耗了鬥志,還浪費了重要的戰略資源,怠慢了作戰時機。
因此,不要低頭趕路,更要學會抬頭看路。讓自己的目光從眼前的兩畝三分地中抽離,視野抬到更高的位置,判斷腳下的方向是否能抵達正確的目的地。這種自我審視是很有必要的。我們常常說一個人很有大局觀,其實就是在說他可以時刻保持這種自我審視的思維習慣。
02
吃雞人生觀
如果說,人生就是一場吃雞遊戲,那麼先天基因和原生家庭就是遊戲的初始設定。你的膚色,你的出生城市,你父母的品行,你家裡有沒有礦,你長得有沒有貓爺或吳彥祖那麼帥,這些東西都是出生的那一刻就註定好了,就像你玩吃雞遊戲時降落的地方旁邊是一把等你撿起來的槍,還是一把槍口對著你的槍,這都是命。
但不同的吃雞玩家之間會有千差萬別的遊戲心理。這背後反映的是人生觀的差異:
有一類人,他們覺得自己沒啥實力,吃雞隻能靠運氣。這類人是典型的機會主義者,他們往往會在生活中受到打擊。這種打擊不是來自外部,而是來自他們的自我否定、自我懷疑。
還有一類人,他們覺得吃雞也好,不吃雞也好,最重要的是開心。能否到達目的地也並不重要,重要的是能欣賞沿途的風景。這類人在生活中也不少,他們很容易隨遇而安,幹啥好像都積極性不大或目的性不強,就像一個典型的印度阿三。
再有一類人,他們覺得能否吃雞其實是遊戲一開始就確定好了。如果出生地點不好,那就放棄抵抗,乖乖認命開始下一把吧。這類人其實是命運決定論者,一般對未來的看法比較消極,做事也有些被動。
以上的人生觀都應警惕。精彩的人生離不開積極樂觀主動的人生觀。貓爺稱之為吃雞人生觀。
吃雞人生觀是——不管發生什麼,都保持一種對吃雞的渴望。
如果沒有這種吃雞的渴望,一個人其實是很難長期鼓起勇氣去面對生活中各種潛在困難,也難以主動作出選擇。
當我們在說「選擇比努力更重要」時,千萬別忘記一個前提條件——選擇其實是需要勇氣的。換言之,我們需要吃雞人生觀作為選擇的基礎。
03
四個重要選擇
很多寫這個題目的文章一般說到這裡就會結束了。他們一般告訴你「選擇很重要」,然後就沒了。但貓爺認為要更進一步,探討一下「如何選擇」以及「選擇什麼」。
最近,我把影響人生的重要選擇概括為四個方面:選隊友、選平臺、選趨勢,以及選良知。
選隊友
大家肯定都聽過孟母三遷,但有沒有深入思考過,孟母為什麼要三遷?
大家都知道孟母不辭勞苦地搬來搬去,出發點是為了給孩子選一個好鄰居,其背後還反映了很多道理。
首先,孩子還小的時候,其實是沒有很強的是非判斷能力的。所以孟母通過主動選擇鄰居,相當於給孩子上了一門課:兒子呀,以後你交友也要像我選鄰居一樣慎重呀;而且交友標準我都教給你了,要與愛讀書的人為伍。與此同時,孟母把「讀書」這個種子播在了孩子的心裡,讓讀書在他幼小的心裡扮演了一個很重要的角色。
孟母告訴兒子一個道理:選擇與誰為伍,有時比你是誰還重要。因為物以類聚,人以群分,你的朋友最終可能會定義你是誰。用「定義」這個詞可能有點武斷了,但重要的影響是肯定存在的。
這就是為什麼很多人在宿舍裡學不下去,非要去圖書館才能好好讀書。這就是環境的力量。環境的影響不是立竿見影,而是潛移默化的。如果把朋友視作廣義的環境,那麼朋友也是會產生類似環境一樣的潛移默化的影響。
因此,在人生道路上,我們要選擇能真正幫你吃雞的隊友,至少要選擇跟你一樣有吃雞人生觀的隊友。
選平臺
人生,就像是在大海裡航行。一個平臺就是一艘船。
有的船很大,有的船很小;有的船很出名,有的船很低調;有的船很奢華,有的船很簡陋;有的船很快速,有的船很慢吞吞。
不過,這些評價標準都是浮雲。真正讓你登上一艘船的根本原因是,這艘船所前往的方向正是你想要去的方向。
以貓爺自己為例,當我清楚了自己究竟想前往哪個方向之後,就清楚如何在平臺上作出取捨了。後來很坦然地離開了傳統意義上的大平臺(500強外企),投入了一個傳統意義上的小平臺(初創企業)。
(曾經有一篇文章寫過,感興趣的朋友可以看看:平臺思維)
選趨勢
大多數人會認為,宏觀經濟與政治政策都離自己特別遙遠,因此沒必花時間精力去了解。這其實是一種很有局限性的看法。
什麼是政治,什麼是經濟?
某種程度上說,政治和經濟其實是不分家的。正如馬克思所說,經濟基礎會影響上層建築。
政治也好,經濟也好,與老百姓的生活都是息息相關的。
要在中國環境裡取得成功,不深入理解國家意志那是不太可能實現的。由於最終不遵守「遊戲規則」而被判犯規離場的人,在國內並不少見,最近也有一例。
唯有理解大勢,才能順勢而為。
這裡推薦一個公眾號,叫「神數研究院」。其中有個專欄叫「智者指路」,觀點雖短小精悍,但很有前瞻性。
選良知
最後,這一點非常重要。貓爺認為,善是一種選擇的結果。
有時候,善良比聰明更重要。當然,同時具有善良與聰明的,才叫智慧。但無論做什麼事,首先都要學會用一顆善良,包容和感恩的心去面對。
佛家裡,這叫正念,或者正思維。當你對你的念頭不加以外力或雜念的影響,純粹從心底自發的念頭與思維,其實就是良知。
在職場上,拒絕誘惑就是在把握機遇。而拒絕誘惑的根本,就在於選擇良知。
選擇良知後,你的能量就會回流,你會四平八穩,氣定神閒,真正地做到以不變應萬變——這裡的「不變」就是你的良知。
當你在隊友、平臺、趨勢以及良知上都做好了選擇,那你的生活才更容易進入成長的高速公路。選擇對了,努力才不會白費。
以上是貓爺最近的感悟。可能寫得有點零零散散,但希望有所啟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