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劉銀葉
我很少去評別人的詩作,尤其是現代人寫的舊體詩。一是因詩歌從唐朝開始大放異彩,成為了文學史上的一朵固有的奇葩,她更是直接影響了後世許多詩人的創作,直至宋、元、明、清的文人,都是在唐詩的基礎上進行再創作,畢竟唐詩的高度擺在那裡,後世難以超越。雖然此後的幾個朝代,也湧現出了無數了不起的詩人,但是總體上來說,都無法與唐詩相媲美。二是現代人的生活環境不同,所以運用的語言也不同。如果不是古文修養很深的作者,一般不是寫成打油詩就是寫成句子和竟境更高一點的「老乾體」,(我對老乾體並非排斥,而是很尊重,尊重他們的愛好,尊重他們的儒雅和文學追求!但作為詩,無論什麼體裁,要寫好是非常難的!)
讀了老友周慎的《秋興八詠(步杜甫秋興原韻)》感覺卻大不一樣。詩裡洋溢著一股從詩的幽境裡飄逸出的清流,不僅僅能夠讀出古詩的音韻美,而且詩中的意境也有古人的韻味。
周慎這八首七律,是秋天的寄興與寄情,因為寫了八首,所以稱之為「八詠」。而且作者註明是「步杜甫秋興原韻」。
步原韻就是依照杜甫的《秋興八首》的韻去作詩。而且是寫的是平仄、對仗都很講究的律詩。詩聖杜子美是唐代寫七律一頂一的高手,步他的原韻去作律詩就如騎著一輛腳踏自行車去週遊全世界,其難度可想而知。
但當我讀完周慎的八首詩後,便舒了長長的一口氣。不僅原韻「步」得很好,而且在現代人寫的古詩中,可為上等之作:
秋興八韻(步杜甫秋興原韻)
作者:周慎
一、秋色
霜寒先降已凋林,塞外荒原更冷森。
一片平湖巫峽影,三分沃野楚江陰。
誰疑雁健無歸夢,何怨蓮枯有苦心。
千載依然秋色美,煙峰隨處少清砧?
二、秋菊
半夜西風吹菊斜,霜枝挺立吐妍華。
色侵城廓猶添美,香透雲天豈少槎。
每羨籬邊陶令酒,獨憐筵畔魏文笳。
嫣紅滿目惟迷此,秋景堪稱第一花。
三、秋荷
蓬託橫斜映晚暉,黃圓碧葉落殘微。
惟知結實青心苦,誰憶開花玉蕊飛。
燭照三分情獨美,龜遊一世願難違。
佳朋最念秋天事,濘淖泥深有嫩肥。
四、秋桂
萬物興亡本似棋,吳剛斫桂有何悲。
丹黃點點融秋色,馨烈紛紛透舊時。
莫謂留人山逸隱,皆知竊藥月飛馳。
夜來最是流連處,醉裡幽香入詠思。
五、秋葉
是誰盡染透西山?霜葉鮮紅映日間。
雖覺林燒非火起,亦如花豔似春關。潯陽江遠驚天曲,長信宮深絕世顏。
或夾書中添秀色,閒題雅韻入仙班。
六、秋雁
盤旋翱健白雲頭,人字群飛畏晚秋。
汾水蒙霜因冷怨,衡陽掩霧以煙愁。
傳書有似天邊雀,勒塔疑非海上鷗。
最喜層巒汀渚外,心安之處是瀛州。
七、秋月
明鏡高懸皓潔功,時圓時缺掛雲中。
依稀銀海蟾生露,仿佛瑤臺桂起風。
玉兔閒遊常畏冷,嫦娥靜寞懶披紅。
誰知天遠終將變,正好瓊池做釣翁。
八、秋霜
時到深秋自演迤,寒生霧降啟煙陂。
露涼不減三分雪,風卷猶存一半枝。
但覺暑消蛩韻去,誰知信至雁行移。
白茫映月衾先冷,惟有金英笑四垂。
這八首律詩,作者從「秋色」寫起,然後寫了「秋菊」、「秋荷」、「秋桂」、「秋葉、」秋雁」、「秋月」、「秋霜。」,作者為何要選這八樣東西作為詩的素材呢,這個作者比我會答得更準確;但有一點是可以肯定的,這八個詩題,是秋的靈魂所在,最能反應出秋之物候。秋色是人四季中最豐碩的色彩,她包涵了春與夏的豔麗,也連接著冬之蒼涼。秋色是最能代表人物心靈成熟的色彩。在杜甫的《秋興八首》的第一首中寫道:
玉露凋傷楓樹林,巫山巫峽氣蕭森。
江間波浪兼天湧,塞上風雲接地陰。
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
寒衣處處催刀尺,白帝城高急暮砧。
幾乎也是句句在寫「秋色」,「玉露「、「凋傷」、「楓樹林」,一句詩裡三處點明是秋天的景色,「巫山巫峽」雖然不能說明是何季節,但加上「氣」蕭森,又明白的告訴我們這仍然是寫秋天景色。而且寫得「悽悽慘慘慽慽」。「叢菊兩開他日淚,孤舟一系故園心。」這樣的句子,如果不是久別故鄉情深似海的孤單秋思遊子,肯怕是極寫出這樣有景有情的曠世奇句來的。
周慎的《秋興八詠》,也是處處寫秋而且處處在步杜工部的原韻,其中用詞遣句的整體感覺雖然遠不及杜詩的嚴緊和意境之高,但有些句子卻令今天許多寫舊詩的專業詩人汗顏!
如」誰疑雁健無歸夢,何怨蓮枯有苦心。」(秋色)「每羨籬邊陶令酒,獨憐筵畔魏文笳。媽紅滿目惟迷此,秋景堪稱第一花。」(秋菊)「惟知結實清心苦,誰憶花開玉蕊飛。」(秋荷)「潯陽江遠驚天曲,長信宮深絕世顏。」(秋葉),「汾水蒙霜因冷怨,衡陽掩霧似煙愁。」(秋雁)「玉兔閒遊常畏冷,嫦娥靜寞懶披紅。」(秋月)「露涼不減三分色,風捲猶存一半枝。但覺暑消蛩韻去,誰知信至雁行移。」(秋霜)這些經典的句子,作者不管是信手拈來還是苦心經營,都達到了當代舊體詩的上等水平!如果作者在創作前沒下過一翻苦功夫,這些詩句是很難達到這麼高的意境的!
讀著周慎的《秋興八詠》,仿佛同作者一塊走進了詩美的秋天!那些秋風落葉披晚霞的歲月裡,日子如流水一般的飄去,留給我們的秋色、秋荷、秋菊、秋桂、秋葉、秋雁、秋月、秋霜,都是一些可以隨手拾起的美好而零星的記憶!「人生易老天難老」,詩人的睿智和才華橫溢難免商聲與雅豔交織。秋天的物侯依舊,詩人的韶華似水。好在周慎是一個意識很堅強的人。雖然是寫秋天的景色,卻寫得「秋風颯爽,秋月無邊」,詩中並無多少悲觀與傷感的意境。不會象讀杜甫詩那樣令人壓抑。整體上仍是給人以賞秋的美感和壯麗,清秀與雄渾的風格。這是非常可貴的!
如:露涼不減三分雪,風捲猶存一半枝。但覺暑消蛩韻去,誰知信至雁行移(秋霜)。其中未含一個「霜字」,但字字是在寫霜。同時也是在抒懷自己的素潔之情!前兩句是近觀,後兩句是近聽兼遠望。這樣的虛實結合能給讀者以無窮的聯想!霜是一種季節的自然產物,是一種四時替換的物候。但到了詩人的筆下,便成了高潔而有情的詩之靈魂!僅管秋霜人人眼中相似,但詩人的修養與才氣不同,便詩的意境也各不相同。
魯迅曰:文藝上和實踐上的寶玉,其中隨在皆是,不但泰茄的景色,夜襲的情形,非身歷者不能描寫,即開槍和調馬之術,書中但以烘託美諦克的受窘者,也都是得於實際的經驗,決非幻想的文人所能著筆的。
看似寫景的《秋興八詠》,正是周慎先生對古詩的深情詮釋和對生活的深度理解所碰撞出來的火花,他將划過詩的海洋,尋覓到自己語言與靈感的棲息地,在那裡發芽,在那裡長出一個個美麗的詩詞之神話的果園。因為周慎不僅是個做學問非常嚴緊的人,而且是一個真情的人!「但覺暑消蛩韻去,誰知信使雁行移」,便是詩人一種情感的真切表白。詩如其人吧!真情出好詩!我願永遠做周慎先生的一個忠實讀者。希望常常讀到他的新作,而且直追唐詩與宋詞的意境,與之越來越近,越來越空靈……
作者簡介:
劉銀葉,男性公民。中國湖南省新化縣白溪鎮人。現為中國作家協會會員,中華文藝家聯合會副會長、中華詞賦家聯合會常務理事,湖南省美術家協會會員,湖南省直書畫家協會會員,婁底市作家協會原副主席、清華大學美術學院、中國人民大學美術學院鄒臨風工作室文學顧問。湖南人文科技學院美術學院客座教授等。出版有長篇小說五部、詩集3部、散文集1部,文藝雜集(詩、賦、評論、隨筆)1部,眾多美術作品發表於全國各級報刊,曾獲第十二屆全國美展湖南展區優秀作品獎和第十三屆全國美展湖南展區優秀作品獎。2015年10月,中共婁底市委宣傳部主辦,新化縣委宣傳部、中國藝術博覽雜誌社、郭子良藝術館承辦的「問道尋根一一劉銀葉山水畫作品展」,在北京郭子良藝術館舉行,2018年「墨緣瀟」劉銀葉畫展在北京宋莊三義堂張大千紀念館舉行並獲得圓滿成功!各大主流媒體均予專題報導。
近幾年來,劉銀葉先生在山水繪畫技法上進行過各種嘗試,掌握了不少墨法及現代水墨色彩的嘗試,看他的作品可以感受到中國文化散發出的魅力,筆鋒間流露出風塵不染的高尚氣質和風格。其作品氣韻生動、瀟灑蒼秀,形成了自己獨特的藝術語言,達到了較高的藝術境界。深受國內外收業內人士的喜愛。有六十多幅作品由廳、部和副國級領導與海內外收藏家收藏。
劉銀葉先生有很深的國學功底。貴州、四川、湖南等地都刻有劉銀葉先生的詞賦!是一個詩書畫全面發展的當代知名藝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