擱在2015年之前提到「羋月」這個名字好多人都搖頭說不認識,但是隨著《羋月傳》的熱播,這個名字幾乎是變得家喻戶曉。羋月在歷史上真實存在的,當然了電視劇不是教科書,不可能也沒必要完全按照真實的歷史來寫,那麼真實的羋月是個什麼樣的人呢?她跟電視劇裡的孫儷演繹的那位又有什麼不一樣呢?
用現在的話說,秦宣太后——羋月(羋八子)絕對稱得上是草根逆襲的典範,跟她比起來後來的呂后,武則天,慈谿那都弱爆了,她們的根基都應該比羋月強,起點都比羋月高,但能力絕對不如羋月。羋月的出身據史料記載跟電視劇裡說的基本一致,雖然說出身楚國王族,但是她的生母只是一個地位低賤的小妾,所以她也算不上什麼金枝玉葉。羋月14歲那年,楚國想跟秦國進行政治聯姻,又捨不得嫁真正的公主,就把她送了出去,嫁給了秦惠文王,成為了後宮裡的一位不起眼的低等嬪妃。後宮的女人多了去了,想得到君王的寵幸那是特別不容易的一件事,而這位羋八子就挺悲催的,一口氣給親王生了三個兒子,可是還是不受秦王的待見。攤上這樣一位老公,再加上把她視為眼中釘的王后,那羋月的日子有多慘那是可想而知。
到了公元前311年,秦惠文王病故,羋八子的日子就更難過了。她不但被新繼任的秦武王嬴蕩打入冷宮,就連親生兒子嬴稷也被送到燕國去當了質子,從此骨肉分離。就在羋月以為自己只能老死冷宮的時候,幾年之後,因為一個偶然的事件,悲催多年的羋月居然等來了鹹魚翻身的機會。
秦武王在大周國舉鼎,把自己給作死了。但是秦武王沒有兒子,就只能在自己的弟弟當中找一個出來繼承王位。那麼這個新秦王是怎麼產生的呢?史書上只寫了這麼一句:「諸弟爭立,公子稷置於燕,國人迎而立之,是為昭襄王。」秦惠文王的老王后看羋月當上太后以後很不服氣,很快她就糾集一幫大臣發動叛亂,史稱「稷君之亂」。據史書記載,宣太后先是花重金賄賂相國和秦軍的幾位重要將領,讓他們保持中立,緊接著她又回楚國用幾座城池換來了大隊的楚國精兵,在自己親弟弟的帶領之下花了三年時間終於滅了老王后一黨,平定了叛亂,然後開始了41年的垂簾聽政生涯。
作為中國歷史上第一位女強人,怎麼能把一位算得上是秦國一代明君的秦昭襄王治理的服服帖帖,垂簾聽政長達41年,她到底有多大能耐呢?據說,公元前299年,齊國、魏國、韓國三個中原大國聯手進攻秦國,很快就攻破了函谷關,一直打到離都城鹹陽不到四百公裡的地方。眼看用不了幾天,秦國就得亡國,就在這個節骨眼上,宣太后卻不慌不忙地辦起了喜事,而且一辦還就是兩樁,這是怎麼回事?原來宣太后向當時最強大的楚國求親,她給兒子娶了一個楚國公主,同時又把秦國公主嫁給了楚王,兩國是親上加親,楚王那就自然不好意思再袖手旁觀了,只能出面調停,勸齊國,魏國暫時罷兵,讓秦國是逃過一劫。從這件事情上就能看出羋月的厲害,臨危不懼,巧借外力,只有最高明的政治家才玩得轉這些。
羋月的技術含量不僅如此。通過和楚國聯姻,秦國只是暫時擺脫了亡國危機,但是齊、魏、韓三國的幾十萬大軍並沒有就此散夥,而是依舊在邊境上虎視眈眈。更糟糕的是,秦國的西邊也有敵人來湊熱鬧,那就是義渠國的少數民族政權,這次羋月決定靠自己來解決這個事情。
首先,她派人先去出使義渠國,送上大筆金銀財寶,然後再請義渠國王來到鹹陽訪問,接風酒席上義渠國王酒後就開始對歌女動手動腳。這個時候的羋月雖然年近40歲,但是依然風韻猶存,幾個媚眼跑過去就把不到30歲的義渠國王迷得走不動道了,徹底就拜倒在了宣太后的石榴裙下。《後漢書·西廂傳》有這麼一段記載:「及昭王立,義渠王朝秦,遂與昭王母秦宣太后通,生二子。」
那麼這段兩千多年前的姐弟戀到底是真愛還是出於政治目的的逢場作戲呢?據史書記載,義渠王可是死在了情人羋月的手裡。搞定了義渠王,秦國便多了一個得力助手,羋月就可以一心對付齊、魏、韓三國。與此同時,宣太后母子還重修商鞅之法,在國內勵精圖治,發展生產,秦國國力突飛猛進,不但反過來佔領了韓,魏兩國大片土地,就連齊、楚兩國也不敢再對秦國有什麼想法。這樣一來,義渠王就沒有什麼利用價值了,公元前272年,義渠國王和他跟宣太后生的兩個兒子神秘的死在了秦國的甘泉宮。
歷史上還有一位宣太后為人所知的情人。《戰國策·秦策》裡有這樣一段記載:「秦宣太后愛魏醜夫,太后病將死,出令曰:為我葬,必為魏子為殉。魏子患之。」魏醜夫知道後腳都軟了,幸好魏醜夫有一個名叫庸芮的朋友,膽子也大。他見宣太后說,要是你死後把魏醜夫帶到地底下你怎麼跟先王解釋呢?於是宣太后收回了密令。
羋月垂簾聽政41年,秦國逐步發展成為天下第一強國,這個時候她決定功成身退。羋月去世之後,秦昭襄王不但用最高的天子之禮把宣太后葬在了驪山腳下,而且給母親安排的陪葬品也是空前絕後,據後來專家考究,現在的兵馬俑很有可能就是當時宣太后的陪葬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