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教師書房」智慧引領 照亮生活

2020-12-25 中國教育新聞網

站在戊戌年歲尾,俯仰之間,華年遠去,靜言思之:春榮秋盛,夏肥冬藏;讀書的記憶更是美好而又豐滿。

回首2018年,中國教育報讀書周刊在30多期的「教師書房」裡呈獻了百餘本照亮教師生活的好書。這些精彩紛呈的精品之作,不但以豐富的教育智慧引領教師精神成長,還拓展了教師的閱讀領域,為教師專業閱讀提供了指南。

關鍵詞

首席·細節·立場

家庭是人生第一所學校,父母是孩子的首席教養者。良好的學校教育是建立在良好的家庭教育基礎上,故而,家庭教育是整個教育體系中的「根基」。

著名教育家蘇霍姆林斯基在《教育的藝術》書中說:「我對這一點深信不疑:建立理想的家庭,建立父母之間、孩子與家長之間的理想關係的時代已經到來了。我堅定地相信,家庭——這是海浪中美麗的神話般的浪花,如果沒有這種人類的美的神秘力量,學校的作用將會永遠停留在初級教育的水平上。」

在《探索與創新》(12月10日10版)一書中,鄭建業為我們全面解讀了蘇霍姆林斯基家庭教育思想精髓。其中,「愛孩子」是蘇霍姆林斯基終生篤行的信條,但他還主張:父母對孩子的愛不是驕縱的、專橫的、販賣式的愛,而是明智的、睿智的愛。

而對師愛,從教70年始終奉行「沒有愛就沒有教育」信條的顧明遠先生有著獨特的認識:「教師對教育事業的愛、對學生的愛,不同於父母對子女的愛,這種愛是體現了對人類的愛、對民族的愛、對未來的愛,是不求回報的無私的愛。」(《顧明遠教育思想研究》11月26日10版)

家庭教育思想,可以通過宏大、嚴謹、深刻的理論來架構,也可以從生活細節中提煉。在《家庭教育:為孩子的成長打好底色》(11月19日10版)一書中,高閏青從自己的家庭教育生活細節中提煉出四個家庭教育的判斷:習慣養成是人格完善之基,認知發展是智慧開拓之路,家庭影響是生命成長的關鍵,親子關係關乎孩子的精神品質。

波蘭現代教育先驅雅努什·科扎克說:「整個現代的教育方式,都在渴求孩子當一個方便的孩子。它一步步按部就班地催眠、壓制,用強硬的手段毀滅孩子內心的自由和意志、堅毅的靈魂以及他渴求和企圖的力量。」(《如何愛孩子》3月26日10版)

從書中我們看到作者的良苦用心:他多麼希望家長不要用自己的某種喜好或衡量標準來判斷孩子是否「聰明」啊!科扎克把「從父母的立場」轉換為「從孩子的立場」,而後提出問題,思考問題,解決問題。可以說,從根本上解決了從誰的價值立場回答「如何愛孩子」的主體性問題。

關鍵詞

課程·課堂·語文

新課程改革,湧現出眾多新概念。如果教師對新概念認知不清,勢必影響改革效果。

成尚榮在《課程透視》(11月5日10版)一書中用精當的比喻解讀了「課程」。「課程」即跑道。「比賽有終點,課程應有鮮明的目標;比賽要按照規定的跑道進行——課程應有計劃性;比賽是一個過程,賽手的狀態和感受各不相同——課程要關注過程及過程中的體驗;比賽是一個不確定的過程,但它離不開規定性——規定性和不確定性的結合構造了課程完成的意義。」

作者提醒我們,每個人心中都應該裝有該門課程的「施工圖紙」「精神圖騰」「遠程圖景」。

新課程改革離不開課堂研究。在《讀懂課堂》《課堂研究》《課堂轉型》(10月8日10版)三部曲中,鍾啟泉聚焦了課堂為何要變、如何變、變成怎樣等一系列關鍵議題,提出了從理解課堂到研究課堂再到課堂創造的線索,從教與學開始的地方出發,系統地推動課堂世界變革性與反思性的實踐。

作者反覆重申了「素養本位」和「能動學習」的涵義,指出要實現學生在不同情境中對所學的綜合的應用、實踐乃至新的創造,就要突破以教為本的自命真理,真正基於學習者自身學習經驗積累並發展一種「主體性覺悟」,通過深度理解和對話體驗,實現有機體動態的自我調適與新知生成。

新課程改革,語文學科首當其衝。從某種意義上講,語文課程改革起著壓艙石的作用。

語文是什麼?最應簡單明確,但卻弄得越來越複雜了。究其原因,竟是諸多專家以「一己之見」給它強加了很多的「內涵」。我們還是歸於「簡」吧。

賈志敏以樸實的文字闡明自己的語文立場:「教學不需要『出新奇』,更不需『擺噱頭』。簡簡單單教語文,一心一意為學生發展服務。」(《積攢生命的光》11月19日10版)語文,就是要教學生讀好書、寫好字、說好話。概言之,傾聽與表達,始終是語文教育的核心要素。

為什麼許多大學教授格外關注中學教育?原因不言而喻:我們的中學教育,存在不少問題,而大學往往是這些問題集中「發作」的地方。

陳平原在《六說文學教育》(7月2日10版)一文中呼籲:「『母語教育』不僅僅是讀書識字,還牽涉知識、思維、審美、文化立場等。」他說:「學習本國語言與文學,應該是很美妙的享受!」「語文之美」蘊含著「漢語之美」「文章之美」「人性之美」「大自然之美」;「語文之責」則在於「不僅是讀書識字」,還在於「引領思維、審美、文化立場」。

然而,我們很多語文教師早忘了「語文之美」和「語文之責」。為此,陳平原痛心疾首:「如果連語文課都講得嚴絲合縫、板上釘釘,絕非好事情!」

關鍵詞

新教育·新學校

魯迅說:「其實地上本沒有路,走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新教育就是一條朱永新發起的新教育人走出來的路。

為了讓教師和孩子們「過一種幸福完整的教育生活」,朱永新發起了一個以教師發展為起點,以「十大行動」為途徑的新教育實驗。(《朱永新教育演講錄》10月22日10版)

「教育的目的不是傳授已有的東西,而是要把人的創造力量誘導出來,傾聽生命拔節的聲音。」「做新教育,獲益最大的,也許不是學生,而是我們自身。」這就是朱永新理解的教育之道。

新教育人力圖實現「四個改變」:改變學生的生存狀態,改變教師的行走方式,改變學校的發展模式,改變教育科研的範式。

以「點亮自己,照亮他人」的螢火蟲精神開展閱讀推廣的作家童喜喜在《十八年新生》(4月16日10版)一書中再現了自己「半路出家、偶遇教育、傾心閱讀推廣、參加新教育、推動新教育」的心路歷程。

從作家到教育專家,童喜喜把新教育的「十大行動」,提高到更大的層面上來進行解釋和推廣,把新教育的「十大行動」由教室提升到學校再到區域,讓這三者協同推進行動的落實。於是,新教育實驗十大行動2.0版《智慧行動創造教育幸福——新教育實驗十大行動理論與技巧》(10月29日10版)問世。

新課程改革必然要有新學校出現。

北京十一學校校長李希貴在其新書《重新定義學校》(4月16日10版)中,通過對2012年到2016年大膽改革實踐的梳理,用翔實的行動報告向我們展示了新學校行動研究的偉大圖景。

在梳理可供學生選擇的課程體系時,李希貴認識到,選擇的過程必須最終走向對每一名學生學習的順應。十一學校的學科課程多達265個,但這種課程體系僅僅實現了第一個目標,也就是順應某一類學生的學習。下一個目標是讓課程適合每一名學生。十一學校的目標從「創造適合學生發展的教育」變為「創造適合每一名學生發展的教育」。

傳統學校,講究因材施教,其實是教師主觀上的因材施教,當一位老師面對全班學生進行一樣的教學時,他是沒法真正了解學生的,他看不到真實的學生。十一學校構建了新的課程體系,當近300門課程擺在學生面前,讓學生自主選擇的時候,老師就真正看到了不一樣的學生,有了實現因材施教的可能。

在新學校的體系裡,把課程作為學校的產品,以此為學生的成長服務。唯有如此,我們才會正確定位我們的教育,也才會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中心的教育追求。

關鍵詞

成長·讀書·寫作

教師的專業成長,關鍵在於讀書與寫作,這是基石,是不二法門。

「閱讀的關鍵人物是教師。沒有教師對閱讀的熱愛,就很難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沒有師生的共同閱讀,就很難形成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朱永新在《中國新教育》(9月3日10版)一書中如是說。

讀書是天下最美好的事,人一生應「一以貫之」。讀書不是為了功利,而是為了尋找教育的源頭活水,是為了生成新的教育智慧,是為了把最新鮮的東西帶進課堂,是為了點燃學生的閱讀熱情,是為了構建師生共同的精神家園,更是為了發現教育之亮光。

在大多數教師眼中,教師寫作是為評定職稱而寫,為發表文章而寫……朱老師認為:「一個人的專業寫作史,就是他的教育史。教師專業寫作是為了服務於日常的教育教學實踐,促進學生以及自身的幸福完整。」

圍繞教師的專業發展與生命成長,陶繼新在《做幸福的教師》(10月15日10版)一書中深談了三個問題:讀書,寫作,生命修行。

作者提醒我們,閱讀是在「道」的層面行走,是能夠改變生命狀態、提升生命質量的高層次的閱讀。要注意「成長必需」「取法乎上」「疏離浮躁」「讀教結合」「深入閱讀」等。

寫作是生命發展的精神收藏史。「寫作,也要務本,本立才能道生。什麼是本?閱讀與誦讀是本,生活也是本。」他反對過分的「語言雕琢」,反對「內容虛假」,提出「以術求道」「以質求道」。

在《做一個學生喜歡的老師——我的為師之道》(4月9日10版)這本書中,於永正為我們樹立「做終身成長者」的好榜樣。

已故的於永正老師把閱讀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的口袋裡常裝著筆,隨時記下瞬間的思維。在閱讀中一有所得,便努力付諸實踐,讓理論轉化為行動。

令人敬佩的是,於永正老師在取得特級稱號後,將此作為新的起點,他所寫的很多教育教學文章,多是在評上特級後。他提煉的「重情趣、重感悟、重積累、重遷移、重習慣」的「五重教學」特色,也是在「特級後」的多年實踐中形成的。

苔花如米小,也學牡丹開。

王維審在《尋找不一樣的教育》(4月9日10版)一書中為我們提供了教師成長的另外一種途徑:「教育敘事,可以幫助教師找到教育困惑中的出口,尋找屬於自己的成長方向。」普普通通的教師,如果能善於捕捉教育生活中的小故事,適時把自己「融入」到故事裡,以最貼近自己的方式來呈現教育問題,讓簡單的衍生厚重,讓平凡的生成意義,讓清淺的蘊含深刻,那麼,通過寫這樣的教育敘事,也能成長為優秀的教師。

「物以終為始,人從故得新。」

我相信,2019年,「教師書房」依然會拒絕平庸,拒絕淺薄,拒絕浮躁,繼續秉承「教師視角、專業閱讀」的宗旨,不遺餘力地用好書點亮我們的智慧,陪伴我們的成長。

(作者單位:天津市天津中學)

《中國教育報》2019年01月07日第7版 

相關焦點

  • 2016,「教師書房」那些值得珍藏的書
    2017年,已悄然而至,回首2016年,中國教育報讀書周刊在30多期的「教師書房」裡上架了百餘本適合教師們閱讀的好書。它們無疑都飽含著精神的力量——拒絕平庸,記錄著一個個優秀靈魂的內在生活;拒絕淺薄,記載著一個個不同的朝聖者,走在各自的朝聖路上;拒絕浮躁,刻畫著一個個教育人,在各自的「農田」中耕耘著教育理想。年初歲首,本版編輯特別梳理了2016年「教師書房」曾經推介過的教師用書,送上我們以為值得一讀、值得珍藏的好書。
  • 「初光悅讀匯 」:一縷照亮閱讀生活的晨光
    為提升市直機關黨員幹部自主閱讀意識和文化素養,充分發揮城市書房的文化陣地作用,11月27日下午,一場別開生面的讀書會在我市城市書房櫻花園館順利舉行。       這次「初光悅讀匯」由市委市直機關工委主辦,市文化旅遊局、團市委協辦,尼山文化空間承辦,是一項為市直機關企事業單位幹部職工量身打造的主題讀書文化沙龍,旨在以黨建為引領打造「書香機關」,在機關幹部職工當中營造濃厚讀書氛圍,豐富大家的精神文化生活。「初光悅讀匯」第一期的主題為「從總書記身上汲取榜樣力量」——習近平總書記成長曆程系列採訪實錄讀書分享會。
  • 致敬人民教師 打造生活美學 |「同讀一本書」經典朗誦會在乾嘉書房舉行
    ,9月8日,由民進杭州市委會教育工作委員會、民進杭州市委會婦女會員聯誼會和乾嘉書房聯合舉辦的「同讀一本書」經典朗誦會在杭州乾嘉書房舉行。作為一名民進會員,我們的每一個教師都在用自己的一言一行講述教育的美好故事。」在民進杭州市委會專職副主委謝春鳳看來,本次朗誦會以誦讀的形式表達愛、傳遞美,以多樣的方式展示人們的豐富內涵與積極向上的精神世界。「生活之美必定會成就事業之精彩,這也是我們在這裡舉辦這個活動的初衷。我們希望通過這樣的活動,形成一個理念:豐富自我,提升自我,讓每個人都成為美好的播種者,傳遞者,踐行者。
  • 照鏡中心校名師引領,助推教師專業成長
    為發揮名師效應,促進全體教師不斷改進教育教學思想,照鏡中心校先後成立了「嶽喜紅初中語文工作室」和「陳紅予名班主任工作室」,以名師引領,助推教師專業成長。共讀共寫共教研,學語學文學生活2015年秋,照鏡中心校成立「嶽喜紅初中語文工作室」。
  • 鍾南山:教師的工作是點燃蠟燭!光芒照亮學生,也照亮自己
    我覺得這句話只有一半是對的,教師點燃蠟燭,照亮了別人,但另一方面不是「毀滅」自己,而是體現了自己的價值。教師是一種職業教師不是蠟燭,而是一種職業,教師的工作是用知識照亮孩子們的心靈和未來的成長之路。有人喜歡把老師對學生耐心細緻的教導、兢兢業業的教學引導為奉獻,甚至打著奉獻的旗號有意無意的弱化教師的職業特性。
  • 教師成長書房④丨給教師造一間書房,為教育燃一縷書香
    已故的於永正老師把閱讀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的口袋裡常裝著筆,隨時記下瞬間的思維。在閱讀中一有所得,便努力付諸實踐,讓理論轉化為行動。這些精彩紛呈的精品圖書,不但以豐富的教育智慧引領教師精神成長,還將拓展教師的閱讀領域,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指南。
  • 「智慧教育」經驗:以信息化引領學校高質量發展
    來源:消費日報網「豫章故郡,洪都新府」,千年前,「初唐四傑」之一王勃筆下的南昌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千年後,信息科技飛速發展,信息化浪潮席捲全球,南昌市勇立潮頭,積極推進「網際網路+教育」,構建「網際網路+」條件下的人才培養、教育服務及教育治理新模式,實現南昌「智慧教育」又好又快發展。
  • 嘉興經開區「智慧書房」引導全民閱讀
    記者了解到,近兩年,嘉興經濟技術開發區大力推進智慧書房建設,集科技、創意、文化、顏值於一身的智慧書房已實現全區各街道全覆蓋。如今,嘉興經開區共擁有智慧書房5個、街道圖書分館4個、社區圖書分館4個,每周末開展「閱動全家·書香嘉興」活動並打造了各具特色的讀書品牌,為群眾提供了全新的公共閱讀服務,徹底打通了全區公共文化「最後一公裡」。
  • 推開書房的門,《書房裡的世界觀》照亮每一個讀書人的精神世界
    這是紀錄片《書房裡的世界觀》片頭的表述,也點明了整個紀錄片的講述主體——書房。書房,不僅是閱讀的場所,還是一個人生活的場所,這個空間中所呈現出的設計理念、書籍種類、物品陳設創造出了一個獨屬於讀書人的精神世界,一個人的思想、審美、性格的形成都可以在書房中找到線索。
  • 給教師造一間書房,為教育燃一縷書香
    已故的於永正老師把閱讀作為自己的生活方式,他的口袋裡常裝著筆,隨時記下瞬間的思維。在閱讀中一有所得,便努力付諸實踐,讓理論轉化為行動。這些精彩紛呈的精品圖書,不但以豐富的教育智慧引領教師精神成長,還將拓展教師的閱讀領域,為教師專業成長提供指南。
  • 專家引領,實踐探究,共建共贏 ——唐馬路小學pad環境下教學智慧班理論引領、教師經驗交流活動
    10月13日,我校舉行了「專家引領,實踐探究,共建共贏」——pad環境下教學智慧班理論引領、教師經驗交流活動。智慧課堂建設是一個不斷探索的過程,在這個過程中,教師要成長、理念要更新,離不開專業的引領,專家的指導,教研訓中心的尹瑞新主任專程為我們做了題為《數據支撐下的翻轉教學》的講座。
  • 書房,男人獲得智慧思考人生的地方.
    男人應該有一個自己的書房。書房不需要豪華的裝修,考究裝飾,但是它應該寬大明亮。書房是男人獲得智慧思考人生的地方。書房從來都是男人的領地,坐在書房裡,能給男人帶來一些現實中無法實現的滿足感。誠實如周作人,也會說:自己的書齋不可給人家看見,因為這是危險的事,怕被看去了自己的心思。
  • 運河公園智慧書房今日正式啟用
    不僅如此,有一個針對讀者和管理員的智慧書房小程序也可以通過「掃一掃」進行關注,無論是預約還是還書都可以通過註冊小程序實現,也可以更方便地查找導引附近的智慧書房,了解書房的環境,進行場館預約、活動發布、圖書推薦等等。
  • WISE 2020|美的集團打造高端智慧生活解決方案,引領生活進化
    本次大會主題為「穿越突破,引領未來」。美的集團副總裁兼CIO、COLMO首席體驗官張小懿現場發表演講,剖析美的高端智慧生活解決方案,傳遞COLMO 「以AI科技,引領生活進化「的重要主張,展現美的智能家居「懂你的智慧生活」理念。
  • 2018教師節手抄板簡單內容 教師節黑板報讚美老師的話句子
    教師節手抄板圖片內容資料 教師節黑板報讚美老師的話句子  2018年教師節就要來了,相信很多學生都要製作手抄報表達自己對老師的愛和感恩。手抄報應該怎麼做?手抄報內容資料應該寫什麼內容?  手抄報可以在網上參考別人的模板或者自己根據自己的想法設計版面。手抄報是一個能發揮創造性的作業,想做美觀好看的手抄報,一定要多下心思了。
  • 辛勤耕耘育桃李 修身立德鑄師魂 高質量教師隊伍引領「學在柯橋」
    我來支教,不是來享受,而是為了做點什麼……」這是稽東鎮中學政教處副主任、思政課骨幹教師來達家在教學筆記中的一段話。  今年是來達家執教的第17年,也是在稽東鎮中學「堅守」的第四年。此前,她是華舍中學的骨幹教師,來到「人遠地偏」的稽東鎮中學後,一直以學校為家,既傳授知識又關心學生生活,被學生們親切地稱為「來媽媽」。  有人說,山裡條件太苦。
  • 專家引領,實踐探究,共建共贏 ——河北唐山市唐馬路小學Pad環境下教學智慧班理論引領、教師經驗交流活動一覽
    原文來源:唐山市唐馬路小學10月13日,河北省唐山市唐馬路小學舉行了「專家引領,實踐探究,共建共贏」——Pad環境下教學智慧班理論引領
  • 〖晉中市太谷區〗建成全市首家「城市智慧書房」
    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堅定文化自信,首先離不開文化的學習和運用」,昨天,全市首家「城市智慧書房」落戶晉中市太谷區,吸引了眾多群眾駐足觀看和體驗,成為了大家蕩滌心靈、凝聚力量的文化聖地。「城市智慧書房據了解「城市智慧書房」陳列有1600多種、3200多冊涵蓋政治讀物、生活百科、文學藝術、歷史傳記、等各個方面的書籍,可滿足不同年齡段、不同層次讀者的閱讀需求,還提供免費圖書借還、閱覽、免費電子圖書下載等服務,為群眾提供便捷的集數位化、人性化、智能化於一體的公共文化服務空間。倡導全民閱讀、建設書香社會是黨和國家的重要戰略部署。
  • 為促進城市書香文化建設 南昌擬建10個智慧城市書房
    原標題:南昌擬建10個智慧城市書房  「4·23」世界讀書日即將到來。記者了解到,數字閱讀成為人們閱讀活動的重要方式,南昌在電子圖書閱讀機、智慧城市書房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探索,取得了較好成果。從2017年4月15日開通上線,到2018年3月19日,平臺總訪問量達到475萬多人次,平均一天一萬人次。  南昌市在打造書香城市方面也將有「大舉動」。
  • 汲取經驗與智慧,讓教師專業成長落地有聲
    為此,在倫華教育的引領下,我們以教師的「6C」素養提升為生命點,來評價、反思、豐富、完善群星教師的教育實踐,引進來、走出去,為教師專業成長搭建更多、更優的平臺。教師的成長,不僅需要自身的實踐與積澱,更需要名師的引領與點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