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出院標準或將修改,專家提醒「謹慎一點」

2020-12-25 澎湃新聞

燕小六 醫學界

對於「常陽」患者是否具有傳染性,我國衛健委沒有定論。

近日,馬來西亞和新加坡先後傳出消息:將修訂新冠肺炎診療的「標準作業流程」(以下簡稱新冠治療SOP),「治療14天後,即使聚合酶鏈式反應(PCR)仍為陽性,也可出院,且無需隔離觀察兩周」。

馬來西亞聯邦衛生部總監諾希山(Noor Hisham)在26日召開新聞發布會稱,這是根據世界衛生組織(WHO)最新報告及各國研究,而做出的調整。

相關研究顯示,新冠肺炎患者經過2周治療,症狀全部消失,但PCR檢測仍可能呈陽性或弱陽性。這或源於患者體內殘留病毒核酸片段。其濃度極低,傳染性幾乎為零。

他還援引韓國和中國臺灣等研究指出,在感染並治癒的新冠肺炎患者中,PCR陽性不能說明病毒是死是活。但病毒分離培養檢測為陰性,即可推斷為幾乎沒有傳染性或傳染性低。

據稱,馬來西亞聯邦衛生部將修訂新冠治療SOP,並逐一通知新冠肺炎定點治療醫院上述信息。

圖片說明:截至5月26日,馬來西亞累計確診新冠肺炎7604例,累計死亡115例。/Reuters

發病10天後,患者或無傳染力

5月23日,新加坡就新冠肺炎患者的病毒傳播期,發表一份「聲明」,亦稱「或基於此修改出院標準」。

該聲明由新加坡國家傳染病中心(NCID)與新加坡醫學專科學院下屬傳染病學醫生組織聯合發布。其中匯總新加坡、中國香港等多項研究結果。

聲明稱,針對新加坡73名新冠肺炎患者的研究表明,病發11天後,即便患者體內仍能測出病毒核糖核酸(RNA),但從其身上採集的分泌物已培養不出病毒。

NCID還分析了766名本地病患資料,發現在病發後第15天,30%者的咽拭子PCR結果呈陰性。到第21天、28天、33天時,PCR陰性結果比率分別為68%、88%和95%。也就是說,經過很長時間,一部分患者的PCR始終為陽性。

此外,聲明引用香港一份研究結果稱,新冠肺炎患者在發病前兩三天,已具備傳染性。傳播力在發病後的前半天達到高峰,之後逐日下降。而在德國一項小規模研究中,患者出現症狀的第一周,病毒複製程度最高,症狀出現10天-11天後,病毒核酸載量明顯降低。在症狀出現第8天後,儘管病毒載量仍然很高,但無法培養出具有感染性的活病毒。

NCID執行主任梁玉心(Leo Yee Sin)告訴《聯合早報》,依據以上科學證據,治療兩三個星期,患者即沒有傳染性。「即便每天檢測,無論結果如何,都不具意義。」

圖片說明:2020年4月至今,新加坡多個建築工地、勞工宿舍發生聚集性感染。圖為勞工站在宿舍陽臺上。/Reuters

中韓研究都支持:排毒時間或很長

新冠疫情暴發至今,新加坡和馬來西亞皆不同程度地,「調整」過出院標準。

截至目前,新加坡衛生部的「官方SOP」,為「連續兩天PCR陰性,才可出院」。

但在5月11日當周,該國首批18名PCR陽性病患,經醫療委員會評估後,被獲準出院。這些患者住院治療時間達38天-51天。按要求,出院後,他們必須居家隔離7天。

此外,馬來西亞新冠治療SOP的出院標準,則從連續兩天PCR陰性,調整至兩天中有1個陰性結果,即可出院。

新加坡國立大學蘇瑞福公共衛生學院副教授林方源(Lim Fung Yen)告訴《聯合早報》,新加坡應該會調整出院標準。「疫情暴發初期,大家普遍對新冠病毒了解有限,故新加坡衛生部一直採取謹慎態度。但現在有力的科學證據能證明,PCR陽性但無傳染性,所以不用再如履薄冰。修改出院標準也能節省醫療床位,更好地使用檢測資源。」

他解釋,前文所述聲明的主要結論,也得到中國、韓國等傳染病研究的佐證。

3月時,《柳葉刀》發表中國多地19名學者合著研究。對武漢191例新冠肺炎重症患者的分析發現,在137例存活患者中,可檢測到的新冠病毒最短排毒時間為8天,最長為37天,中位排毒時間為20天。

4月22日,韓國公布對25名治癒者進行的研究中期結果。這些治癒者體內均產生中和抗體,但12人的痰液病毒檢測仍為陽性,但無法分離培養出活病毒。

韓國中央防疫對策本部部長鄭銀敬稱,韓國並不計劃採用病毒培養法,作為治癒的判斷標準。因為這一方法需要大量人力物力,耗時2周以上,可行性較低。

圖片說明:5月12日,韓國首爾梨泰院地區暴發新冠肺炎疫情。檢疫人員正在當地一家夜總會前噴灑消毒劑。/Reuters

治14天就出院,最大危害或是二次傳播

「(針對修改出院SOP)我個人意見,對待新發傳染病,謹慎一點好。」四川省人民醫院感染科副主任醫師王蜀強告訴「醫學界」。

他援引中國相關診療指南指出,在中國,同時滿足下列條件的新冠肺炎患者,可以出院:體溫恢復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肺部影像學顯示急性滲出性病變明顯改善;連續兩次痰、鼻咽拭子等呼吸道標本核酸檢測陰性(釆樣時間至少間隔24小時)。

出院後,治癒者應繼續進行14天的隔離管理和健康狀況監測,佩戴口罩。有條件的居住在通風良好的單人房間,減少與家人的近距離密切接觸,分餐飲食,做好手衛生,避免外出活動。在出院後第2周和第4周,應到醫院隨訪、複診。

王蜀強指出,如新加坡研究所說,新冠病毒的傳染期,多始於出現症狀的前2天,持續至症狀出現後7天-10天。但也存在具有傳染性的無症狀感染者。

新冠肺炎患者經過14天治療,多數患者,尤其是輕症患者,病毒核酸檢測可能已經轉陰。也有部分人的核酸檢測仍陽性。甚至經治療月餘,仍為陽性,是謂「常陽」。

針對排毒期超長的「常陽」患者,在4月25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上,國家衛健委醫政醫管局監察專員焦雅輝透露,湖北30多人長期核酸不轉陰,但已經無需治療。

王蜀強稱,針對這類人,需密切隨訪、觀察。

對於「常陽」患者是否具有傳染性,國家衛健委沒有定論。

「『常陽』患者傳染性降低,可能是病毒載量降低,也可能是病毒自身侵襲力下降。但具體下降多少,存在個體差異。目前沒有切實證據。」王蜀強稱,基於此,若治療14天就按照無傳染性處理,最大的危害是可能導致新一波傳染。

他強調,還需要進一步臨床觀察和大量研究,以進一步明確上述問題。

資料來源:

1.Covid-19 patients will be discharged even if they test positive after 14 days,says Malaysia's health chief.The Straits times

2.Coronavirus:18 discharged despite testing positive as they cannot infect others:MOH.The Straits times

3.Position Statement from the National Centre for Infectious Diseases and the Chapter of infectious Disease Physicians,Academy of Medicine,Singapore.23 May 2020

4.本地冠病研究:患者病發11天後已不會傳染.聯合早報

5.Clinical course and risk factors for mortality of adult inpatients with COVID-19 in Wuhan,China:a retrospective cohort study.The Lancet.March 11,2020.doi.org/10.1016/S0140-6736(20)30566-3

6.「常陽患者」無需治療傳染性尚無定論,仍處於隔離觀察中.第一財經

來源:醫學界

作者:燕小六

審稿:田棟梁

校對:臧恆佳

責編:鄭華菊

閱讀原文

相關焦點

  • 如何應對新冠病人出院復陽的新狀況?新冠病毒與SARS區別大嗎?重症...
    所以急性期抗體的IGM升高的,一般發病三五天就能升高,IGG升高的晚一點。我們認為急性期IGM陽性是有很大意義的。IGG如果是由陰性轉為陽性,隨著它的抗體效價4倍升高,就能確診的,就是病毒感染了,我們把標準叫做金標準。那麼一旦有這個了,其他的都推不翻,所以抗體測定是非常重要的。
  • 香港專家關注放寬出院標準 新增抗體呈陽性條件
    (抗擊新冠肺炎)香港專家關注放寬出院標準 新增抗體呈陽性條件  中新社香港5月7日電 (記者 曾平)香港特區政府衛生署衛生防護中心轄下的新發現及動物傳染病科學委員會(科學委員會)日前建議放寬確診者終止隔離標準,新增抗體檢測呈陽性這項條件。
  • 本市10例新冠病例痊癒出院,均屬輕型或普通型--上觀
    19日上午10點,經定點醫療機構醫護人員精心診治和護理,專家組評估,認為符合國家衛生健康委最新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確診病例出院標準,本市10例新冠病例痊癒出院。據悉,10例確診病例中,2例為外籍,8例為中國籍,其中年齡最小的僅10歲。截止到當天,上海累計境外輸入型出院病例破千。
  • 請轉發這份《新冠肺炎出院患者運動康復指南》給需要的人
    因此,錢菁華教授牽頭的北京市運動康復醫學高精尖學科團隊,為所有的新冠肺炎出院患者,設計了一份《居家運動康復指南》,為出院患者提供有合理而實用的居家運動康復的建議。  01  新冠肺炎出院患者  居家運動康復認識的四大誤區  誤區一:出院即痊癒,無需康復訓練  錢菁華教授:國家衛健委發布的出院標準共有4條,包括:體溫恢復正常3天以上;呼吸道症狀明顯好轉;肺部影像學檢查明顯改善;連續兩次核酸檢測陰性
  • 問疫|武漢新冠肺炎患者是否全部出院?專家:清零和出院不能劃等號
    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圖片來源:中國網封面新聞記者 柳青「清零和出院不能劃等號,清零的意思就是在我們醫院裡面符合新冠肺炎診斷標準的病人已經沒有了,不等於所有曾經患過新冠肺炎的病人全部出院了」4月26日,國家衛健委新聞發言人米鋒宣布,武漢在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在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27日舉行的新聞發布會上,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回應封面新聞記者提問時,解釋了「清零」的具體含義。
  • 瀋陽兩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但不離院!聽聽權威專家怎麼說
    1月9日,記者從省新冠肺炎集中救治瀋陽中心了解到,當天,瀋陽中心有兩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其中一名是新冠肺炎重型患者。此次治癒出院的重症患者為女性,年紀較大,70歲,因新冠病毒呼吸道標本(咽拭子)核酸檢測陽性於2020年12月25日轉至瀋陽中心接受治療。
  • 新冠肺炎第七版指南發布,肺炎診斷標準變了,但是出院標準沒變
    6、 新增診斷標準,抽血可以診斷新冠肺炎了新冠病毒特異性IgM抗體多在發病3-5天開始出現陽性,IgG抗體滴度恢復期較急性期有4倍及以上增高。如果新冠病毒特異性IgM和 IgG抗體陽性;血清IgG抗體由陰性轉為陽性或恢復期較急性期4倍及以上升高,可以診斷新冠肺炎。7、 新增兒童重型的標準這次的指南,單獨將兒童重型的診斷標準列出來,兒童的重型標準與成年人有所不同。
  • 武漢新冠肺炎患者清零,是否全部出院?專家:不能劃等號
    對此,中國疾控中心流行病學首席專家吳尊友在4月27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發布會表示:「清零」和「出院」不能劃等號。「清零」不等於「出院」「清零」是指在醫院裡符合新冠肺炎診斷標準的病人已經沒有了,但是不等於所有曾經患過新冠肺炎的病人全部出院了。
  • 新冠肺炎出院患者要注意什麼?江西出臺管理規範
    中國江西網/江西頭條新聞客戶端訊 記者王琴紅報導:近日,江西省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應急指揮部辦公室出臺《江西省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管理規範(試行)》(以下簡稱《規範》),著力構建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管理閉環,實現全流程管理,保證「出院有人接」「隔離有人管」「康復有人做」「居家有人訪」,環環接續進行、層層壓實責任,實現了在院治療和出院管理的無縫銜接。
  • 北京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平均住院13.5天
    北京市衛生健康委員會新聞發言人高小俊介紹,截至2月14日24點,北京市新冠肺炎共治癒出院97例患者。出院患者平均住院日為13.5天,最長住院日為23天,最短住院日為5天。出院患者中,男性患者40例,女性患者57例。
  • 兩地現新冠復陽患者,專家:核酸陽性不等於體內一定有活病毒
    健康報微信公號8月14日消息,一些符合出院標準、核酸已經陰性的新冠病毒感染者出院後複查,呼吸道標本核酸又陽性了,人們將此種現象叫做「復陽」。這幾天,上海市中山醫院發現一例吉林來滬就醫的新冠肺炎復陽患者,湖北省荊州市也發現一位新冠肺炎患者治癒數月後再次復陽。
  • 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康複方案印發,輕重症出院後有區別性要求
    國家衛健委網站3月5日消息,為進一步做好新冠肺炎出院患者的康復工作,改善患者的呼吸功能、軀體功能、心理功能、日常生活活動能力及社會參與能力,規範康復操作技術及流程。我委印發了《新冠肺炎出院患者康複方案(試行))》(以下簡稱《康複方案(試行)》)。
  • 已有新冠患者出院後復發,部分痊癒者會感染他人
    但是造成新冠肺炎的新冠病毒真的太狡猾了,我國已有太多的病例呈現出康復出院之後核酸檢測又轉陽的現象,廣州衛健委曾稱有14%的康復患者有復陽的現象,武漢市對44位康復患者進行核酸檢測有26位復陽,這都說明這種病毒在患者體內長期存留,甚至可以出現增多和減少反覆的現象,並不容易徹底消除。 其實只要患者體內有活性新冠病毒,無論他康復與否,當然都具備感染別人的能力。
  • 鄭大一附院最後一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
    大河網訊 3月7日上午11點,鄭大一附院最後一名新冠肺炎確診患者治癒出院,至此,鄭大一附院在院確診患者實現「清零」。出院患者出院的患者56歲,來自信陽,2月29日由信陽市固始縣人民醫院轉入鄭大一附院隔離病房。患者長期在武漢工作,於1月23日返回信陽,1月25日出現發熱,2月4日在固始縣人民醫院確診為新冠肺炎。目前,經鄭大一附院醫護人員救治,患者連續三次咽拭子核酸檢測均呈陰性,複查肝功較前改善、炎症指標恢復正常,符合出院標準。
  • 新冠肺炎患者治癒出院了,為什麼還要做跟蹤隨訪?
    當他們跨出院門,聞到春天的氣息,多日的愁容頓時舒展開來。臨行,醫生叮囑,回家後要做好「跟蹤隨訪」,眾人均表示將積極配合。 「不是痊癒出院了嗎?還要跟蹤隨訪什麼?」「怎樣做好跟蹤隨訪?」「患者出院後需要注意什麼?」……針對公眾關心的話題,2月20日,記者連線採訪了國家衛建委抗擊新冠肺炎專家組成員、中華預防醫學會醫院感染控制分會主任委員、中南大學湘雅醫院感染控制專家吳安華教授。
  • 新冠「尋藥」進展 專家稱臨床試驗需科學謹慎為先
    來源:一財網原標題:新冠「尋藥」進展,專家稱臨床試驗需科學謹慎為先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為尋找和研發安全有效的藥物,研發機構、醫院、企業等開展了大量藥物臨床試驗,其數量之巨也是前所未有。據了解,已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所註冊進行的臨床試驗藥物,主要是已上市藥物,包括化學藥、中藥以及生物製藥,其中,有的藥物在經過體外活性篩查和評價後發現具有抗新冠病毒的作用,有的則是依據其他提示發現了有可能使新冠肺炎患者獲益的證據或信息。
  • ...冠肺炎出院患者仍「心結」難開,心理專家到家門口做「心靈按摩」
    楚天都市報記者鄭晶晶 通訊員 李俊目前已是疫情常態化防控時期,然而,記者了解到,一些武漢的新冠肺炎出院患者,仍存在一些心理上的障礙,比如有焦慮情緒、睡眠障礙、存在社交關係斷裂等情況,不願出門或不願尋求心理幫助等。
  • 新冠肺炎出院人員如何科學康復?珠海這群中醫這樣做
    3月10日,珠海市新冠病例實現「清零」目標,當天,中大五院的隔離病區已無新冠確診患者、疑似患者。「清零」並不意味著醫務管理工作結束,由於出院患者需要集中隔離兩周,兩周後最終複查核酸陰性才能回家。
  • 全國最小重症新冠患兒痊癒出院啦!河南省兒童醫院實現「清零」目標
    大河報·大河客戶端記者 魏浩 攝影 吳國強 3月6日上午11時許,一直備受大家關注的全國最小重症新冠患兒、也是全省最小新冠患兒沐恩從河南省兒童醫院康復出院啦。和他一塊從河南省兒童醫院痊癒出院的,還有一名7歲的患兒。
  • 綏化市新增6名新冠肺炎出院患者
    14日中午,經過醫護人員的全力救治和精心護理,綏化市又有6名新型冠狀病毒肺炎患者達到出院標準,從綏化市傳染病醫院二病區順利出院。6名患者中4人為新冠肺炎確診病例,2人為新冠病毒無症狀感染者(核減病例)。至此,綏化市出院患者已達12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