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冠「尋藥」進展 專家稱臨床試驗需科學謹慎為先

2020-12-17 新浪財經

來源:一財網

原標題:新冠「尋藥」進展,專家稱臨床試驗需科學謹慎為先

新冠疫情發生以來,為尋找和研發安全有效的藥物,研發機構、醫院、企業等開展了大量藥物臨床試驗,其數量之巨也是前所未有。

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網站數據顯示,截至2020年9月20日,與新冠肺炎相關的研究高達750項,相關試驗涉及到藥物、診斷試劑、心理幹預等方面,其中,有關抗新冠肺炎藥物的臨床試驗就有271項。

那麼,這一場轟轟烈烈的「尋藥」行動,帶來的成果如何?

臨床試驗設計的科學性

「判斷一個藥物是否有效,需要有充分、可靠的科學依據。在臨床試驗的設計中,需要更加地科學和嚴謹,否則最終無法評價效果。」國際歐亞科學院院士、中國藥理學會黨委書記杜冠華對第一財經表示。

除了及時實施防控措施外,尋找有效藥物成了疫情發生之初的重中之重。多方緊急開展了藥物臨床試驗,以期儘快發現有效的防治藥物。

據了解,已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所註冊進行的臨床試驗藥物,主要是已上市藥物,包括化學藥、中藥以及生物製藥,其中,有的藥物在經過體外活性篩查和評價後發現具有抗新冠病毒的作用,有的則是依據其他提示發現了有可能使新冠肺炎患者獲益的證據或信息。

不過,在所有臨床試驗的藥物中,經過國家藥監局批准的只有10種藥物,包括法匹拉韋、瑞德西韋等,其他大多數為研究者發起的臨床研究,採用的則是「老藥新用」的策略。

「在藥物研究方面,我們在短短的兩個月裡啟動了幾百項的藥物研究,也就是說,平均一項研究僅有幾十個病例,這就帶來了問題,這些藥物該不該都上臨床研究?應該怎麼樣做才是正確的?」杜冠華19日在「第十一屆中國泰州國際醫藥博覽會」上表示。

他表示,「藥物研究,有的是採用盲法(單盲和雙盲),有的隨機,有的不隨機。但遺憾的是,這些試驗中真正能夠規範的設計非常少,在我們有限的病例裡,沒有獲得科學、準確的數據,這一點是值得我們思考的。」

藥物臨床試驗設計對於藥物臨床研究至關重要。業內認為,目前科學的設計要遵循隨機、對照、雙盲等基本原則,才有可能達到預期目的。而疫情期間開展的這些藥物臨床試驗,主要採取的是隨機或非隨機平行對照試驗,另外,還有一些是單臂試驗、連續入組、析因分組等試驗方案。

其中,隨機平行對照試驗被認為是開放實驗中較好的臨床試驗設計方法,在一定條件下可以判斷一個藥物是否有效。

也正因此,根據杜冠華等發表在《臨床藥理學》上的《我國治療新冠肺炎藥物臨床研究現狀淺析》論文分析,在271項藥物臨床試驗中,有168項(佔61.99%)選擇了隨機平行對照設計。

論文還提及,由於疫情期間存在許多客觀原因和倫理問題,有38項(佔14.02% ) 採用了非隨機對照試驗的方案。非隨機對照試驗,在藥物上市後的長期觀察中具有一定優勢,能夠反映整個患者群體的情況,但缺點也很明顯,混雜因素不易控制,需要研究者進行良好的設計和分析。

根據論文,有26項試驗採用了單臂試驗設計,佔9.59%;21 項(佔 7.75% )試驗為了降低病例選擇偏倚,採用了連續入組設計;有8項(佔2.95% )為了研究特定因素間的交互作用而選擇了析因分組。

杜冠華等認為,樣本量是判斷藥物臨床試驗結果有效性和可信度的重要因素。 上述試驗根據方案確定了不同的樣本量。從數量上看,100 例以下的小規模探索性試驗佔大多數。在疫情早期,雖然小樣本臨床試驗有助於快速地篩查有效藥物,但隨著疫情被逐步控制,仍繼續開展大量的小樣本試驗會消耗病例資源,也會對一些高質量大樣本的藥物臨床試驗造成影響。

臨床試驗仍需加強

「開展藥物臨床試驗的目的,主要是確定受試藥物的有效性與安全性,即使在疫情爆發時開展,也應盡最大努力保證試驗方案、試驗過程的科學性,並且符合科學標準和倫理規範,目的是能夠獲得真實、可靠的試驗結果,做出準確的結論和決策,同時保護受試者利益。」一位參與新冠藥物臨床試驗的專家認為。

「這些臨床試驗不僅暴露出應急情況下藥物臨床試驗中存在的問題,也反映出我國研究者發起的藥物臨床研究在試驗設計、實施及監管等方面存在的不足。此次疫情期間開展的藥物臨床研究大多數由研究者發起,以探索性試驗為主。試驗設計、實施與管理水平參差不齊。」上述專家表示。

2018年一項調查研究顯示,約有四分之一研究者發起的研究項目沒有立項管理和專門的SOP制度,對項目進行質量管理的只72.6%,進行中心化電子資料庫管理的僅佔22.8%。

因此,對於研究者發起的藥物臨床研究實施和監管亟待規範,以提高我國藥物研發的質量和規範化程度,尤其是在應急情況下能夠堅持科學、規範的原則,合理使用寶貴的資源,提高研發成功率。

在認識到數量過多、計劃統籌不夠以及相關法規和指南不完善等原因出現的病人招募困難、醫療資源運用不合理、試驗設計有缺陷、試驗過程管理欠規範等問題後,國家緊急叫停了這一行為。

2月24日,國務院應對新冠肺炎疫情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印發了《關於規範醫療機構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藥物治療臨床研究的通知》;7月14日,國家藥監局藥品審評中心又發布了《新冠肺炎疫情期間藥物臨床試驗管理指導原則(試行)》,目的是規範我國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的藥物臨床試驗。

「我們需要加強對候選藥物的科學性評價,優選對有望獲得良好療效、潛在臨床價值大的品種開展臨床試驗,進一步加強研究者發起藥物臨床研究的規範化建設,建立健全試驗設計以及實施與監管等規範和機制。」杜冠華表示。

相關焦點

  • 阿斯利康暫停新冠疫苗三期臨床試驗,專家稱不良反應與疫苗使用的...
    本報記者 高瑜靜 北京報導9月8日,阿斯利康(LSE/STO/NYSE: AZN)宣布稱,在美國開展的新冠疫苗三期臨床試驗,因一名參與試驗者疑似出現嚴重不良反應而暫停。據衛生新聞網站Stat News報導稱,目前仍不清楚該試驗引發什麼性質的安全問題。
  • 全球新冠疫苗競賽最新進展:多款疫苗Ⅲ期臨床試驗啟動
    @健康時報 8月6日消息,全球新冠疫情蔓延下,包括中國在內的多個國家都在「爭分奪秒」地研製新冠肺炎疫苗。數月來一直備受世界矚目的新冠病毒「疫苗競賽」都有了階段性進展。那麼,各個國家新冠疫苗研製的最新進展如何?
  • 華山醫院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進展順利
    這是全球首個在健康受試者中開展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臨床試驗,JS016也是中國最早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新冠病毒中和抗體。圖說:第一位受試者給藥 院方供圖(下同)今年1月,華山醫院Ⅰ期臨床研究中心(虹橋院區)投入使用,隨著疫情防控進入常態化,常規臨床試驗工作逐步恢復正常,除了開展JS016的研究之外,中心下一步還將推進新冠疫苗的臨床試驗工作。
  • 新冠疫苗最新進展!中國有項目進入臨床二期 牛津大學試驗動物全部...
    在Moderna公司宣布新冠疫苗階段性成果後,公司股價上漲24.16%,刺激了美股飆升,為近一個月來的最大漲幅。 Inovio在3月中旬時稱其4月開展臨床一期試驗,目前看來研究進度慢於預期,並非十分理想。
  • 王軍志院士:三期臨床試驗結果才是新冠疫苗上市的科學依據
    4月14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在北京召開新聞發布會,介紹新冠肺炎藥物研發、疫苗研製等科研攻關進展情況。目前我國已經有三個新冠疫苗進入臨床試驗,其中兩個新冠病毒滅活疫苗剛剛獲批進入臨床試驗,研發最快腺病毒載體疫苗已經啟動二期臨床試驗。
  • 美國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在西雅圖開始首次臨床試驗
    新京報訊(記者 陳沁涵)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NIH)於當地時間16日表示,針對新冠病毒的疫苗當天在西雅圖開始首次臨床試驗。首批接種疫苗的志願者有45人,均為18至55歲的健康成年人,其中4人在16日接受注射。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發布消息稱,新冠病毒疫苗開始臨床試驗。
  • 滅活疫苗入臨床試驗 專家稱安全性不及重組疫苗
    來源:時代周報滅活疫苗入臨床試驗 專家稱安全性不及重組疫苗新冠病毒疫苗又有了新突破,中國兩款滅活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據新華社4月14日消息,我國兩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得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一二期合併的臨床試驗許可,相關臨床試驗同步啟動。
  • 世衛組織稱幾款新冠疫苗三期臨床試驗 國藥稱國產新冠疫苗最快年底...
    7月23日,世界衛生組織(WHO)緊急項目負責人萊恩表示,研究人員在開新冠疫苗方面取得了良好進展,有幾種疫苗已進入後期試驗階段。北青-北京頭條記者了解到,國藥集團董事長劉敬楨日前也表態稱,國產新冠疫苗已經進入三期臨床試驗,最快年底前可以上市。
  • 國內疫情會否反彈、新冠疫苗臨床試驗進展如何…官方回應
    ■ 焦點2575名志願者接受臨床試驗曾益新介紹,已有一項重組腺病毒載體疫苗和4項滅活疫苗相繼獲國家藥監局的批准,開展一期和二期合併臨床試驗。截至目前,有2575名志願者已經接種。曾益新表示,其他幾個技術路徑的疫苗研發也在順利推進,進展較快的已遞交申報資料,預計6月份開始還會有項目能夠獲得國家藥監局的批准,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相關新聞專家建議對疫情防控舉措保持關注新京報訊 昨日,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就常態化疫情防控下的心理健康服務有關情況舉行發布會。
  • 最新突破:我國新冠滅活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最快多久能上市?
    據WHO稱,這是全球首個也是目前唯一一個啟動二期臨床研究的新冠疫苗品種。疫苗是科學家認為的解決新冠病毒疫情的根本,自從新冠疫情發展以來,新冠病毒疫苗的研發就一直備受關注。目前新冠疫苗有哪些進展呢?最快多久能上市?新冠病毒疫苗研發需要經過哪些階段才能上市使用?
  • 康泰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獲臨床試驗批件 車間已完成建設
    來源:澎湃新聞原標題:康泰生物新冠滅活疫苗獲臨床試驗批件,車間已完成建設中國進入臨床試驗階段的新冠疫苗又增加一個。9月29日,深圳康泰生物製品股份有限公司(300601,康泰生物)發布公告稱,近日公司收到國家藥品監督管理局出具的藥物臨床試驗批件(批件號:2020L00041),經特別專家組評議審核,應急批准本品進行臨床試驗,適應症為預防由新冠病毒感染而引起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康泰生物表示,該臨床試驗批件有效期為12個月。
  • 美機構招募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志願者 近14萬人報名
    中新網7月21日電 綜合外媒報導,美國國立衛生研究院日前啟動了針對新冠疫苗和其他預防工具的臨床試驗。截至20日,已有138600人報名參加新冠疫苗試驗。當地時間7月18日,由於新冠肺炎疫情反彈,美國佛羅裡達州邁阿密海灘從晚上8時起實行宵禁,道路封閉,飯店停止營業。據報導,雖然試驗仍然需要更多志願者,但目前的人數可滿足4個計劃在初秋之前啟動疫苗3期臨床試驗的公司的要求。
  • 新冠疫苗進展:美國即將批准輝瑞疫苗,「牛津」疫苗3期臨床試驗公布
    新冠病毒已經造成了全球近6千萬人感染,和140萬人死亡。隨著新冠疫苗臨床試驗可喜結果的陸續發布,這個瘟疫的結束即將進入倒計時。剛剛過去的一周又有兩項重要進展發布。讓我們回顧一下九月以來的疫苗進展,記錄一下這段不平凡的時間。
  • 中國已有三款新冠疫苗獲批臨床試驗 兩款滅活疫苗同日獲批
    一天內,國內兩款新冠病毒滅活疫苗獲批進入臨床試驗階段。  它們分別是: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下稱:武漢生物)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滅活疫苗;北京科興中維生物技術有限公司(下稱:科興中維)研製的新型冠狀病毒滅活疫苗克爾來福 。  至此,中國已有三款新冠病毒疫苗獲批。
  • .| 智飛生物新冠疫苗二期臨床達到終點,成人卡介苗臨床試驗啟動
    為避免我們資料收集過程中出現遺漏,請創新藥研發企業及時將創新藥研發進展通報給我們,以便我們及時計入指數並計算權重。聯絡郵箱:sbcxyyb@163.com記者從醫療系統人士處獲悉,10月22日,智飛生物的重組新冠疫苗Ⅱ期臨床揭盲會在北京舉行,結果符合預期,達到臨床終點。這表明我國又一個新冠疫苗,也是第一個重組亞單位新冠疫苗完成二期臨床試驗,預計很快將進入三期臨床。
  • 中國第二個新冠疫苗接近臨床試驗:世界第三
    據報導,國藥集團中國生物武漢生物製品研究所有限責任公司研發的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滅活疫苗(Vero細胞) I/II期臨床試驗,在中國臨床試驗註冊中心正處於「通過審核」預註冊狀態。這將是中國第二個註冊進入臨床試驗的新型冠狀病毒疫苗,此前在3月20日,中國工程院院士、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研究員陳薇領銜的科研團隊研製的重組新型冠狀病毒(2019-COV)疫苗,已經獲批正式進入臨床試驗,目前正招募II臨床試驗志願者進行臨床試驗。世界範圍內,美國生物科技公司Moderna研發的mRNA疫苗也已開始人體試驗。
  • 中國新冠疫苗加快上市,三期臨床試驗已啟動,多種疫苗已準備就緒
    據中國生物官方消息,近日國藥集團宣布最新研發的新冠疫苗已經有了新的進展,滅活疫苗將會在阿聯開始國際臨床的三期研究試驗。此次中外臨床合作協議的籤訂,也標誌了全球首個新冠滅活疫苗的國際臨床三期試驗合作正式啟動,也是中國原創的疫苗首次在國際上開展三期臨床研究。疫苗的臨床試驗一般是分為三期:一起主要是對它的安全性進行評估;二期主要評價它的安全性和免疫原性,對免疫程序進行更深層次的探索:第三期則是要在更大範圍的人群中評價疫苗是否安全有效。
  • 專家稱中國新冠疫苗非常安全 目前有15款疫苗進入臨床試驗
    今天下午,國務院聯防聯控機制科研攻關組疫苗研發專班工作組組長鄭忠偉介紹,我國的新冠疫苗在前期開展的Ⅰ期、Ⅱ期、Ⅲ期臨床試驗,以及我國依法依規在自願知情同意的前提下已經開展的近百萬人次的疫苗緊急接種,都充分顯示了我國新冠疫苗非常安全,有一些不良反應,但沒有出現嚴重的不良反應。
  • 印媒關注中國批准新冠疫苗臨床試驗
    參考消息網3月19日報導《印度教徒報》網站18日報導稱,中國研究人員針對新冠肺炎研製的重組新冠疫苗已獲批准正式進入臨床試驗。報導援引中國媒體17日消息稱,中國人民解放軍軍事科學院軍事醫學研究院的研究人員獲批從本周開始對這種潛在疫苗進行早期臨床試驗。美國科學家16日說,美國國家衛生研究院和生物技術企業莫德納公司聯合研發的一種疫苗已經開始進行臨床試驗。
  • 中美歐各國新冠疫苗研發進展如何?
    美媒稱,世界衛生組織證實,全球科研人員正在研製至少142種新冠病毒疫苗。據美國《新聞周刊》網站6月23日報導,世衛組織表示,其中13種候選疫苗正在接受臨床評估,129種處於臨床前研究階段。以下是部分候選疫苗的最新研發進展。美國報導稱,由美國莫德納公司研製的疫苗mRNA-1273於今年3月開始在美國凱撒醫療集團華盛頓衛生研究所接受一期臨床試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