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取我與,取:拿;與:給。指商人囤積物資,待時出售以獲厚利。出自:《史記·貨殖列傳》:「當魏文侯時,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反義詞有:人棄我取,人取我與是中性成語,可作謂語、定語;指待時出售以獲厚利。人取我與的詳細解釋:成語名稱:人取我與(rén qǔ wǒ yǔ)成語釋義:取:拿;與:給。指商人囤積物資,待時出售以獲厚利。成語出處:《史記·貨殖列傳》:「當魏文侯時,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反 義 詞:人棄我取成語用法:可作謂語、定語;指待時出售以獲厚利。成語結構:聯合式成語感情色彩:中性成語人取我與的典故/故事:戰國時期,魏文侯任用李悝為相國,厲行改革,加強統治。李悝從商人白圭的經商原則「人棄我取,人取我與」中得到啟發,在經濟改革中實行保護農民利益和發展農業生產的「平糴」法,從而使國家幹預與調節經濟,使魏國富強。人取我與的例句:1、在經營方法上,西大街人講究「人棄我取,人取我與。2、當魏文侯時,李克務盡地力,而白圭樂觀時變,故人棄我取,人取我與。人取我與的成語接龍:人取我與 > 與狐謀皮 > 皮開肉破 > 破破爛爛 > 爛額焦頭 > 頭破血流 > 流風回雪 > 雪泥鴻爪 > 爪牙之士 > 士紳名流 > 流離遇合 > 合膽同心 > 心神不寧 > 寧戚叩牛 > 牛頭馬面 > 面黃肌瘦 > 瘦羊博士 > 士飽馬騰 > 騰雲駕霧 > 霧慘雲愁 > 愁雲慘霧 > 霧閣雲窗 > 窗明几淨 > 淨幾明窗 > 窗外有耳 > 耳燻目染 > 染蒼染黃 > 黃衣使者 > 者也之乎[人取我與]由小學家庭輔導平臺[小孩子點讀]APP獨家整理並發布。我們尊重原創者版權,除我們確實無法確認作者外,我們都會註明作者和來源。若涉及版權問題,煩請原作者聯繫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