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農村,早些年的人們都說,嫁出去的女兒,潑出去的水,就是女兒嫁出去之後,就不是娘家的人,但不是說不來往,只是說女兒嫁出去之後,他們家的事情不會管得太多,所以老一輩在結合自身戀愛、婚姻的過程中,總結出許多通俗易懂的民俗諺語,以方便後世作為參考,指明他們的戀愛人生,「姑娘顧家,兩邊不發」,就是這樣產生的,那這句話到底有沒有道理呢?
1
小語是哥聰明伶俐的姑娘,模樣又俊俏,那一年小語嫁給了鄰村的小劉,可她的心裡怎麼也忘不了娘家的父母,和沒有結婚的弟弟,每天不論早晚,都要到娘家一趟,娘家的一切,大到親戚鄰居的婚喪嫁娶,小到娘家的豬鴨狗貓,她都和在娘家時一樣關心,因為來回跑的太多,有時都忘了給小劉做飯,小劉就和她商量,怎麼過好自家的日子,經過勸說,小語來回跑的少了,但心裡還是放不下娘家的大事小情。
2
因為在家掙不到什麼錢,小劉想走出去打工,順便學一點技術,回來自己也可以創業,小劉在外邊幹了四五年,積攢了一些本銭,準備在村裡也搞一個加工工廠,可是就在這時候,小語的娘家弟弟娶媳婦遇到了問題,女方必須要20萬彩禮,否則就不結婚,小語就和小劉商量,把本錢拿出來先讓弟弟用,小劉死活不願意,但又抝不過小語的死纏,把本錢給了兄弟,企業只好緩緩再說。
3
等到小劉再掙到本錢,願來準備創辦的企業,已經錯過了時機,再辦其它企業吧,一時又看不準,一來二去還是給人家打工,日子也沒有大的起色,兩夫妻鬧起了離婚,小語的兄弟娶媳婦後,小語仍然來回走動,時間長了,兄弟媳婦對小語就有了意見,父親年歲大了,兄弟也對小語有了意見,以後的來往就越來越少了。
我有話要說:
雖然我不贊同:嫁出門的女兒,潑出門的水,女兒孝敬父母,常回家看看,也無可厚非,但像小語姑娘那樣做,實在太過分了,既然已經嫁給小張,那更是你的家,孝敬公婆,相夫教子,幫助丈夫致富也是你的責任和義務,只要小家富了,才更加有能力幫助娘家人。
還有,顧娘家,還要要看是娘家的誰?如果是父母無可非議,那必竟是給了你生命,是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如果是兄弟姐妹,或其他什麼人就沒必要了,因為每個人都是獨立個體,每個人都有自己想要的生活,奮鬥目標、三觀也各有不同,你要是老往娘家跑,別人怎麼安排自己的生活,時間一長,自己家老公有意見,兄弟姐妹們也未必領情,搞的父母也很尷尬,兩頭不落好何必呢?
最後:
顧肯定要顧,因為畢竟是自己的爸媽把自己辛苦養大,但是要注意把我度就好,不能你自己一點能力沒有,娘家的所有事情你都想參與,還是先把自己強大起來,在有能力的前提下去幫助娘家,有救急不救窮之說,顧親戚也是顧急不顧窮,顧他讓他認為你是理所當然,以後就麻煩了,第一對自己不利 ,第二對他不利,關鍵是幫助一時,沒事,就怕幫助一世,這樣真的會兩邊不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