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臺東8年,王昆伊成了臺東基督教醫院最受歡迎的小兒科醫師,病患「小真」的媽媽說:「王醫師看診細心,像哆啦A夢,隨時變出玩具,小朋友打針都不哭不鬧。」圖片來源:臺灣《聯合報》
中新網8月24日電 據臺灣《聯合報》報導,健保是臺灣的驕傲,但驕傲不等於完美;城鄉醫療資源分配不均的現象,是健保亮麗光環下的遺憾。在這樣的環境下,有群醫護人員一步一腳印,深入偏鄉、走入山林,守護著偏鄉民眾健康。他們有主任級的醫師,有跋山涉水的小護士,默默踐行「病患的健康生命是首要顧念」的醫師誓詞,勇不退卻。
遊昌憲、王昆伊,兩位生活軌跡完全不同的兒科醫師,因為對偏鄉醫療有著共同的理念,讓兩人在臺東,各自激出亮眼的火花。
遊昌憲是臺東地區唯一的小兒心臟專科醫師。地道臺北人,8年前,全家遷到臺東定居,只為「臺北不缺一個我,臺東只有我一個!」這個單純理念。
8年的付出,去年他獲得瑞信兒童醫療基金會兒童醫療奉獻獎「兒科新銳獎」,他說:「到臺東服務,是美麗的意外!」
無獨有偶,同樣是八年前,王昆伊舍臺大醫院到臺東基督教醫院,「我是臺東人,沒理由不回鄉!」一心想成為臺東病人「隨時都能找到我的醫生」,從病人的反應,他做到了。
不忍無醫村村民 跟時間搏命
遊昌憲原在臺北馬偕任小兒心臟科主治醫師,太太也是醫生。8年前,他和他太太商量,「臺北患者有很多醫師可以找,臺東非常需要我,不是因為我多偉大,而是可以減輕病患的焦慮。」
太太支持他的選擇,從此臺東變成遊昌憲的故鄉。
臺東南北長166公裡,是臺灣全長的五分之二,至今只有他一個小兒心臟科醫師,遇上緊急的心臟病童要轉診,只有北送花蓮慈濟或經過南回公路到高雄,「不論往那,都至少要3小時。是在和時間搏命!」
這幾年讓他最揪心扒肝的是,「臺東縣的人口數,養不起專科醫師群!」雖然自己是小兒心臟專科,但任何兒科問題都要看。
遊昌憲說,許多民眾包計程車來,一趟車花費近千元(新臺幣,下同),即使上午的門診已要看到下午,他一定有求必應。有家長從臺東最北邊的長濱帶孩子來就醫,掛上號、看到醫師,激動地說不出話。
醫師像哆啦A夢 我不怕打針
王昆伊8年前打算回臺東時,雙親一再問:「你要放棄比較好的發展?」他告訴雙親:「人口少的地方,不代表不需要醫生。」
回臺東8年,王昆伊成了臺東基督教醫院最受歡迎的小兒科醫師,病患「小真」的媽媽說:「王醫師看診細心,像哆啦A夢,隨時變出玩具,小朋友打針都不哭不鬧。」
滿桌子小玩具,正是王昆伊門診的診間特色。走在臺東市街頭,常有高中生迎面和他打招呼:「王醫生你下班了?小時候你送我的玩具我還留著唷!」每次聽到這樣的問候,他就覺得留在臺東很值得。
東部醫護荒 抽血注射一手包
臺東基督教醫院發展室管理師結金球說,王昆伊的門診幾乎滿診,近年醫院招募不到住院醫師,加上護士荒,抽血、注射,這些原本屬於住院醫師或護士工作,在人力吃緊下,王昆伊二話不說「全包」。
「東部沒有大型醫學中心,急重症患者只能等待後送!」王昆伊認為,健保只保障西部、北部民眾,東部長期醫療匱乏、人才也留不住,城鄉差距讓他心急又無奈。
「硬體永遠不缺,我們缺有為青年!」待過大醫院,再到偏鄉服務,王昆伊深刻感受到「在醫學中心待越久,越回不了偏鄉」,他敬佩遊昌憲移居臺東,成為臺東子弟,兩人不但沒有同行相忌,更惺惺相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