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雲之困,阿里之局: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2021-01-09 人情世故那點事

文:蘇道博

自從第二次約談以後,阿里巴巴對監管的越來越支持,而相關部門也進一步加強了網際網路金融的「籬笆」體系。

其實不光是我們,馬雲自己都很清楚所謂網際網路金融,也是金融的一部分,更是商業一部分,絕對不存在法外之地,更沒有大而不能倒的先例,所有的行為,都必須以當下實際環境為出發點。

你能說馬雲錯了嗎?可以肯定,別管理論講得如何漂亮,規模做得如何宏大,對人民的生活影響多麼深遠,這些都不是可以越界的理由。

其實我覺得馬雲的理論基礎對錯其實並不是關鍵,真正的問題出在了「越界」這個事上,出現在對於中國金融管理體系的過渡否定上,也出現在自己對於監管的態度上。

從最開始說中國傳統金融業是當鋪思維,到上市被叫停後,發聲明說擁抱監管,再到後來事態嚴重後的配合監管,到第二次被約談結束後的主動學習政策和規範,主動紮好金融規則的籬笆,我們能看出來,短短一個多月的時間,阿里巴巴和馬雲都經歷了人生的至暗時刻。

但是從另一個角度想,這也未必不是壞事,給那些自認為可以大而不倒的企業敲響警鐘:在當下的經濟環境中,沒有法外之地,更沒有大而不能倒,一切不與人民意志相一致,不與國家利益相一致的企業,必將寸步難行,這不是阻礙創新,而是讓創新走得更遠更穩,畢竟對於金融行業而言,「穩定」永遠是第一要務。

我覺當前監管對於阿里巴巴的管束,並不是單純的要扭轉阿里巴巴在金融機制上的發展無序性,而是要馬雲的一個態度,因為我們鼓勵創新,但我們不支持無序創新、換湯不換藥的資本利導模式。

很多人覺得這次調查組為什麼僅僅一天就撤離阿里巴巴了,是不是太走過場了,其實不然,這次並不是什麼審計和全面調查,而是僅僅對「二選一」涉嫌壟斷進行的調研核實,所以自然不會太久,但這傳遞了一個信號,那就是如果你還有越界行為,那對不起了,還會有別的調查繼續深入。

馬雲這輩子喜歡太極,喜歡道德經,而且融入到了商業運營中,可以說老馬的這套思維在商業裡還是挺管用的,馬雲就曾說:「在競爭中,把敵人置於死地的方式是不可取的,商場不同於戰場,戰場敵人死了,你會繼續活下去,但是商場上,敵人死了,你也未必能活下去。」

馬雲看得很明白,那就是要維持一個生態平衡,但是馬雲忘了,商業生態裡除了經營者之外,還有頭上懸著的利劍——商業監管,這是生態的宏觀調控機制,可以防止商業的無序競爭,帶來的虛假的和諧。

當然我們不能否認馬雲在中國網際網路界的拓荒貢獻,他創造的網際網路黃金十年也確實讓中國的商業快速與世界接軌,他的螞蟻金服和支付寶,也對人們的生活方式產生了本質性的變化,但是無論你做得多大,都不能忘記了一句話:創新不是打倒一切,否定一切,沒有監管的創新,最終會導致壟斷,而壟斷對商業整體創新的傷害不言而喻。

所以馬雲和阿里巴巴的態度轉變和創新思維改變,是這次監管出手的核心訴求,也是對中國網際網路金融淨化工程的一部分,是非常必要和及時的。

相關焦點

  • 如何正確理解「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聽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是這樣嗎?又說「念佛就可以滅罪」,這樣和「因果不空」似乎矛盾,怎麼理解?這個問題包含兩部分,由第一個問題引發了第二個問題。第一個,關於「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是不是這回事?如果因果不空的話,念佛怎麼能滅罪呢?所以引出第二個問題。 先就「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兩句話來作說明。
  • 如何正確理解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聽說「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是這樣嗎?又說「念佛就可以滅罪」,這樣和「因果不空」似乎矛盾,怎麼理解?這個問題包含兩部分,由第一個問題引發了第二個問題。第一個,關於「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是不是這回事?如果因果不空的話,念佛怎麼能滅罪呢?所以引出第二個問題。先就「萬法皆空,因果不空」這兩句話來作說明。這兩句話可以講流傳甚廣,但是很遺憾,誤解甚多。
  •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小豐同學認為自己命運多舛,凡有所求,盡不如意。小豐同學用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大家演繹了「萬法皆空」的真實境界,這種情況,還是比較多的。很多催財、催婚、改運的有效方法,一到了某些人的身上,全都失靈了,不管用了,這是為什麼?通過什麼方法可以使這些人轉運呢?萬法皆空,是因為沒有福氣。
  • 萬法皆空,為何因果不空?
    《心經》中說諸法空相,《金剛經》講,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萬法皆空。但是我們學佛的佛弟子都信因果,因果是真實不虛的,請師父開示:為什麼因果不空?達照法師答:為什麼因果不空啊?因果是緣起,所有因果的當下,它的本質依然還是空,因果的本質當下。
  •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感情的背叛逃不開因果,也許這是宿命
    以上是我分析的宿命論,僅供參考,下面是佛界因果論!在佛界,有一句響噹噹的話,你肯定如雷貫耳,那就是。佛曰: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你相信因果嗎?我是相信因果的,古人云,萬事不能空穴來風,也就是說有風吹來之時,必定出現了風穴,要不然風從何來。萬事萬物,也是如此,有因必有果,每一件事,都有他的因,所以才會結下他的果。舉個簡單例子:你餓了就是因,吃飯就是果。
  • 雷大師給六個宿敵提醒:萬法皆空,因果不空!不是不報,時候未到
    雷大師這次發火,是對這六個人算一筆總帳,並給他們提醒:萬法皆空,唯有因果不空!不是不報,而是時候未到!十幾個字,擲地有聲!顯示出雷大師毫不畏懼,堅持自我的真性情!他把第一個宿敵,也就是金星搬了上來,用及其惡毒的三個字對他進行侮辱!
  • 種善因得善果,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當我們面對不順心的一切境界,首先要深信因果,別人怎樣傷害我,說明我前生就怎樣傷害過人家,認帳認命。如果不相信因果,就等於以前借人家的錢沒有還,現在賴帳不想還。每個人的福報都是有定數的,若不懂得修福、培福,福報終究會有消耗殆盡的那一天。有的人不信因果,他說「我沒看見就等於沒有」,就好比你沒看見空氣,就說沒有,那空氣就不存在嗎?那是你自己的見解。迎面而來的,都是你命運中有的,躲是躲不掉的,只有隨緣才能了業。
  • 「舉頭三尺有神明」:若信因果,請不要傷害這3種人,因果不饒人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萬法皆空,因果也是萬法之一,也不是說萬法之外,因果為什麼不空?其實說因果不空,是說它有兩個現象,一個現象是轉變,因果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又會變成因,因果是轉變的;第二個現象是因果相續。所以說不空是說這兩樁事情,轉變跟相續不空。
  • 佛說:萬事皆空,因果不空,善良的人,一定會有好報
    人生做一個善良的人,永遠不會錯,邪不勝正,惡,永遠贏不了善,好人一定會有好報,惡人一定難逃惡果,每個人的生活,都是自己逃不開的因果,萬事皆空,因果不空。每個人的善惡,都是自己難逃的因果。一個人對生活做了什麼,生活就會還給你什麼,生活是逃不開的因果,做了壞事,以為別人不知道,其實是天知地知你的良心知,正義會遲到但從不會缺席,你的因果逃不掉,總有一天會接受命運的審判。人的善惡,存乎一心,本在一念之間,莫以善小而不為,莫以惡小而為之。
  • 善惡有因果,真正敬畏因果的人,不做這4種惡事
    但隨著科技的發展,人們觀念的不斷變化,現在的人越來越不相信因果報應之說,認為這都是封建迷信。這樣的想法就是誤解了因果之道,佛們說的因果報應,其實並不是說一個人做了好事或者壞事,神佛就會把報應施加到對方身上。
  • 諸法皆空,為何因果不空?
    有了正見的智慧,對於是非、善惡、真偽,才能做正確的思惟判斷,發諸於身口意才有正確的行為,而不至造下三塗之因,自然免受五趣輪迴之苦。  《雜阿含經》卷二十八說:「假使有世間,正見增上者,雖復百千生,終不墮惡趣。」一、明了因果,勤修福慧。眾所周知,因果報應與緣起性空是佛教的基本理論和內容。《三世因果經》載曰:「欲知前世因,今生受者是。欲知來世果,今生作者是。」
  • 為什麼很多人不信因果?因為人講的是因果報應,佛說的是緣起生滅
    為什麼很多人不信因果?因為因果的說法本就有漏洞。萬法皆空,因果不空。學佛法的人,相信這話是佛所說。然而萬法皆空,是佛所說;因果不空,非佛所說。因也是法,果也是法,因果也是法,既已萬法皆空,因果如何不空?
  • 佛說:「因果不空」,這4件事,折損福報,你有做過嗎?
    ,敬畏天道無常,敬畏因果輪迴。常言說得好:行善之可嘉,不在於別人誇讚,而在於自己安詳;作惡之可怕,不在於別人發現,而在於自己知道。  良善積德之人,最大的福報莫過於活得心安自在,不僅利益自己,更惠及子子孫孫。「莫疑積德天不見,百年頃刻回頭見;積德雖無人見,行善必有天知」,人在做、天在看,他人不知、因果知。
  • 因果之說真實不虛,經常說這3種話,果報會很重
    因果報應之說人們總是喜歡津津樂道,信者言其真,不信者笑其虛妄,孰對孰錯人們無法辨別,實際上若無因果,人又何來爭執?佛曰:萬法皆空唯因果不空。人與人之間的溝通需要使用到語言。人的嘴就是福禍之門,不但可以納福還可以招災。
  • 22句經典因果名言,萬事有因果,世人應盡知!
    3.萬法皆空,因果不空。4.菩薩畏因,眾生畏果。5.清看剃頭者,人亦剃其頭。6.善惡若無報,乾坤必有私。7.人惡人怕天不怕,人善人欺天不欺。8.聖賢之學,未有不在起心動念處究竟者。9.在罪惡中遊泳的人,必將在悲哀中沉沒。10.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11.無所求而為之善是真善;有所謀而為之善是假善。
  • 如果你相信因果,請牢記這2句話,對自己很有好處!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 萬法皆空,因果也是萬法之一,也不是說萬法之外,因果為什麼不空?其實說因果不空,是說它有兩個現象,一個現象是轉變,因果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又會變成因,因果是轉變的;第二個現象是因果相續。所以說不空是說這兩樁事情,轉變跟相續不空。
  • 「舉頭三尺有神明」:若信因果,請不要傷害這4種人,因果不饒人
    「萬法皆空,因果不空」。萬法皆空,因果也是萬法之一,也不是說萬法之外,因果為什麼不空?其實說因果不空,是說它有兩個現象,一個現象是轉變,因果轉變不空,因會變成果,果又會變成因,因果是轉變的;第二個現象是因果相續。所以說不空是說這兩樁事情,轉變跟相續不空。
  • 如果你真的信佛,這3種話請勿去說,因果不饒人!
    這就好比,最初我們並不知曉「因果」一樣,但聽聞之後,明白之後,就會「相信因果」一樣。《太上感應篇》中雲「福禍無門,惟人自召。」一個人的福禍,其實從一個人的嘴中就能知曉。若一個人喜歡說一些傷害他人,引導他人作惡的話,那麼他的惡果和災禍,自然比別人多。為何呢?因為「病從口入,禍從口出」!
  • 【故事心讀 031】胎心不動有大因果,流產墮胎罪是上加罪!
    剛才為兩位師兄分別查了因果。一位師兄是懷孕胎兒沒有心跳,來看狀況。護法菩薩說:"這個師兄小時候也可能是自己的家人,吃肉太多,而且殺了大量螞蟻,因果特別重。螞蟻不太同意超度。」詳細的大因果菩薩不讓透露,所以從查詢因果費用的199元中退了這位師兄100元作為她心靈上的補償。
  • 「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究竟是什麼意思?
    空即是色」,這句話流傳很廣,很多不學佛的人也都知道,經常被引用,但真正能理解這句話的人,估計就不是很多了。這也證實了佛法中「萬法皆空」的道理。但這樣講還是比較抽象,咱們還是用生活中的例子說明一下。這就好比一個清醒的人對一個在做夢的人說夢是假的一樣,他肯定不相信。那為什麼有些人相信呢?是因為這些人正在半夢半醒當中。所以,「空」的字面意思雖然容易理解,但想真正徹底的搞懂,確實很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