揭秘南沙守礁戰士生活:遇船隻騷擾幾天不能睡覺

2020-12-18 騰訊網

資料圖:中國南沙赤瓜礁守島戰士

原標題:通訊:中國海軍南沙守礁官兵的甜苦人生

中新社湛江5月10日電 題:中國海軍南沙守礁官兵的甜苦人生

南沙群島氣候溼熱,又經常刮颱風,因長期守礁吹海風,南沙守備部隊的赤瓜礁守礁戰士唐超患上了風溼疼痛,儘管這樣,每次有換班機會,他仍積極要求前去執行守礁任務。

高溫高鹽高溼多颱風,是南沙群島的氣候特徵。素有「太陽海」之稱的南沙,距離赤道只有幾個緯度線,環境條件十分艱苦。中午最熱時,礁堡內的溫度可以高達60攝氏度。渚碧礁守礁戰士盧永蘭說,吹海風成了家常便飯,即使穿著體能服,仍能感覺全身溼熱難耐,不少官兵久而久之形成了關節炎、腰肌勞損和膽結石等疾病。

滄海孤礁,以礁為家。守礁戰士笑稱,在這裡要過「暴曬關」、「用水關」、「病痛關」、「暈船關」、「忍耐關」和「寂寞關」等多關。20多年來,一代代守礁戰士克服常人難以承受的艱難困苦,守衛著祖國的神聖領土,捍衛著那片晶瑩剔透的「海藍」。

「我們身在南海前沿,遠離祖國大陸。大家之所以能夠常年堅守,因為我們時刻都能感覺到,背後有強大的國家作支撐。」盧永蘭擦了擦那雙長滿繭的手,回憶起去年在渚碧礁的守礁生活。

「守礁的苦,主要體現為精神壓力大。」被選去南沙守礁的戰士,往往要經過嚴格的核查。到了礁上後,早上6時起床,然後在礁上進行訓練槍械操作、島礁防禦演練,晚上還要輪流站崗值班,這就是守礁戰士們每天的作息時間表。

盧永蘭回憶道,南沙海域是颱風多發區,每年都有數十次颱風正面襲擊礁盤,不少守礁戰士都曾面臨生死考驗。他回憶,曾有個第一次守礁的新兵,暴雨晚上穿著雨衣帶著槍,站在渚碧礁上執勤。「那晚風浪很大,天上打著雷閃著電,但那個新兵依然一動不動地站在那裡。」

「一些不明身份的船只有時會跑到我們的礁盤附近騷擾。」盧永蘭說,為了守衛和維護這片祖國的海洋領土,有時候戰士們因此連續幾天幾夜都無法正常休息。

記者了解到,大多數南沙守礁官兵的心裡都覺得對家人有虧欠。盧永蘭稱,守礁軍人的家屬壓力都很大。因為官兵上礁後可能要幾個月才能回到後方。遇到家裡發生突發情況,也只能到了換班後才能匆忙趕回家處理。

「遇到這種事情,心裡又著急又難過,但官兵們仍總是自覺選擇為國盡忠。」盧永蘭稱,上礁就是上前線,守礁就是守陣地,守衛南沙的戰士都有自豪感。在南沙守礁官兵心中,維護周邊海域的安全最重要,這是他們守衛南沙的心中的「甜」。

由於部分島礁比較小,受自然條件所限,鍛鍊身體的空間就很小,官兵們只能利用簡易的設備,每天做100個伏地挺身、100個引體向上、100個蛙跳等「五個一百」指定訓練動作,以保持體能。

「隨著信息化的發展,現在南沙守礁官兵們無論是裝備條件,還是生活水平都得到了極大的提升。」盧永蘭介紹,過去剛守礁,住的都是高腳樓,現在都建起了礁堡,戰士可以在裡面種蔬菜,有時還會上網、看電影、看書和學樂器來放鬆一下。春節的時候,礁上的戰士還會一起表演文藝節目,搞些小比賽。

唐超眼下正準備去換班守礁,「在我們的心裡,最希望的就是國家變得更加強大。如果下輩子再當兵,我還要來南沙。」

相關焦點

  • 南沙守礁把狗逼瘋 揭秘中國南海守礁部隊艱苦生活
    陸軍第16集團軍副軍長安衛平在網絡上,講述了不曾被人知曉的南海守礁記,向網民介紹了中國南海守礁部隊曾經的艱苦生活。尤其是島礁上面極端孤獨寂寞的生活,對官兵是挑戰極限的嚴酷考驗。按照作者描述:一隻狗上礁三個月後就瘋了,一隻貓上礁不久不捉老鼠了。
  • 南沙守礁者
    湛藍海洋上的戍守生活依然嚴苛,但絕非老照片上那樣艱苦卓絕。儘管苦澀仍難避免,但這不正是南沙守衛者獨一無二的光榮嗎?作為見證者,記者搭乘接回第100批官兵、送去第101批官兵的「洞庭湖」號補給艦,拜訪了這片中國最南的領土。告別高腳屋船隻靠近,記者在不少島礁旁側都會發現橫七豎八、鏽跡斑斑的金屬構架。
  • 守礁住高腳屋,水箱當床,曾在南沙永暑礁駐守的蒲自強講述22年前的...
    ■本報記者 胡誠勇 實習生 餘吉穗/文 本報記者 汪承賢/圖  守礁建站  潭門漁民幫了不少忙  1989年,37歲的蒲自強(下稱老蒲)被派駐南沙永暑礁。  永暑礁位於南沙群島西北部,環礁四周散布著大大小小的礁盤。上世紀80年代末,經聯合國教科文組織授權,我國要在永暑礁建立海洋觀測站。
  • 越開越豔的南沙太陽花:南沙守礁27年崢嶸歲月(圖集)
    隨著南沙群島填海工程的穩步推進,南沙永暑島(又稱永暑礁)的面積也隨之迅速增長,並在今年10月後取代太平島,成為我國南沙群島的第一大島。而就在10月17日,永暑島第110批守礁官兵與前來換防的第111批守礁官兵舉行交接儀式,標誌著南沙新一批守礁任務正式開始。
  • 南海艦隊工程兵為南沙守礁士兵構築三代高腳屋
    南海艦隊工程兵為南沙守礁士兵構築三代高腳屋  央視國際 www.cctv.com  2007年06月12日 16:09 來源: 解放軍駐南沙的守礁戰士 [資料]陸海相隔,駐守在高腳屋上的南沙軍人經受的艱難困苦,讓人們牽掛入夢。守高腳屋艱辛,建高腳屋更難。
  • 家國40年,我(家)的故事 | 四守南沙永暑礁
    10年後,我終於圓了海軍夢——入伍成為一名光榮的海軍戰士。1988年12月,我隨艦第一次去南沙群島守礁。素有「太陽海」之稱的南沙,高溫、高鹽、高溼,且多颱風,條件異常艱苦。初到永暑礁,中午最熱時,艦艇甲板溫度達到60攝氏度。這對於我這個新兵來說,一下子進入與世隔絕的孤礁獨堡,心理難以承受。
  • 中國南海守礁人的三代高腳屋 早期生活讓人心酸
    中國守礁官兵在南海島礁上的家,叫做高腳屋。高腳屋給守礁官兵留出了一塊高於海面的固定空間,使他們在島礁上生活成為可能。
  • 我國南沙群島美濟礁從無人礁到南海第一大島的華麗蛻變
    南沙第一代高腳屋南沙第一代高腳屋,這是一種由竹竿作柱、篾席為牆、瀝青封頂的簡易竹棚高腳屋,戰士稱它為「海上貓兒洞」,矗立在高溫、高溼、高鹽的茫茫大海上,條件非常惡劣,守礁戰士在海水中執勤物資補給戰士與守礁戰士合影
  • 1992年,我國南沙群島駐島將士的苦樂生活,彩色照片彌足珍貴
    資料圖片:南沙島礁靠一艘艘的船運來物資進行補給(1992年攝)。1992年1月,海南省組成以省政府主要領導和當地駐軍首長為首的巡視慰問團,歷時近半個月,遠航南沙群島,宣示主權、慰問駐守南海諸島的解放軍將士,並於1月15日在曾母暗沙舉行了莊嚴的中國主權碑投碑儀式。新華社記者姜恩宇隨團赴南沙採訪,用相機記錄下了將士們苦中有樂、健康積極的生活狀態。
  • 第一次上礁就荷槍實彈……聆聽海防老兵的「守礁記憶」
    一代代海防官兵遠離親人和市井喧囂承擔日復一日的危險與寂寞肩負著守護萬裏海疆的重任第一次上礁就荷槍實彈南沙部隊有一個軍史館,百分之三十都是龔允衝將軍的資料,他是主動請纓去到南沙守礁,而且還獨自踏遍南沙很多區域。
  • 中國駐南沙群島各礁部隊戰鬥力不斷提升
    蔣偉烈說,「各礁工作、生活條件和裝備逐年改善,更讓我們欣喜的是,軍事訓練水平和部隊戰鬥力不斷提升。」  3月23日至25日,正在南海進行遠海訓練的中國海軍南海艦隊編隊對南沙群島各礁進行了巡視。編隊指揮員蔣偉烈與編隊其他成員登礁巡視,察看守礁部隊戰備訓練、裝備維護、後勤管理等方面的情況,並慰問守礁官兵。  南沙群島是中國南海諸群島中面積最大、島嶼最多的一組群島。
  • 我國南沙群島駐守島礁全部開通手機服務
    對南沙守礁官兵來說,今年的中秋節將格外溫馨,他們可以通過手機問候親人,共敘相思。記者今天下午從軍民合建南沙群島移動通信基站竣工驗收儀式上獲悉,我國南沙群島海軍官兵駐守的島礁全部開通手機服務。中央軍委委員、海軍司令員吳勝利,海軍政治委員劉曉江,中國移動通信集團董事長王建宙、黨委書記奚國華等出席驗收儀式。
  • 滄海孤礁就是我的家 溫籍戰士在南沙群島的192天
    1988年2月5日,南沙群島第一座飄揚著五星紅旗的哨所陣地——第一代高腳屋在永暑礁誕生,隨之誕生了中國軍人一種特殊的戰鬥崗位——守礁。  20多年來,一代代守礁官兵克服常人難以承受的艱難困苦,守衛著祖國的神聖領土,捍衛著那片晶瑩剔透的「海藍」。八一建軍節來臨之際,溫州晚報記者尋訪曾經守護在南沙群島的退役溫籍海軍章公華,聽他講述在南沙巡航守礁的故事。
  • 來到南沙,他才真正明白「小推車」的含義
    初次聽到這句話,儘管對「推出來」的勝利很自豪,我卻並沒有太深的感受,直到軍校畢業來到南沙,才真正體會到「小推車」的深刻內涵,它推的不只是物資補給,更是軍民深情。請看今日出版的《解放軍報》——初次聽到這句話,儘管對「推出來」的勝利很自豪,我卻並沒有太深的感受,直到軍校畢業來到南沙,才真正體會到「小推車」的深刻內涵,它推的不只是物資補給,更是軍民深情。南沙島礁孤懸海外上千裡,高溫、高溼、高鹽,自然環境十分惡劣,曾被稱為「海上生命禁區」。初到南沙,沒有電話,沒有網絡,一個礁盤「巴掌大」,補給船3個月才來一次。那時候,看到一艘過往的漁船,大家都會很開心。
  • 組圖:南沙守島守礁部隊的昨日與今天
    原標題:組圖:南沙守島守礁部隊的昨日與今天 南沙第一代高腳屋。  原標題:組圖:南沙守島守礁部隊的昨日與今天守礁初期,換班補給物資都靠官兵肩扛手提運上高腳屋。  原標題:組圖:南沙守島守礁部隊的昨日與今天守礁初期,官兵在塑料盒裡種菜。
  • 戰鬥英雄楊志亮闊別28年後重訪南沙赤瓜礁
    鍾魁潤 攝在赤瓜礁守備隊慰問期間,楊志亮挎上衝鋒鎗替戰士站崗。 鍾魁潤 攝   中新網2月5日電 (鍾魁潤 肖永)春節前夕,闊別28年後,隨海軍慰問組重訪自己曾用鮮血染紅南沙赤瓜礁的這片海域,戰鬥英雄楊志亮激動不已,手腕上的睡眠記錄儀清晰地記錄著他前一個晚上深度睡眠時間不到10分鐘。
  • 32年前的戰鬥誓言,依舊響徹今天的南沙
    1988年1月31日永暑礁高腳屋升起第一面五星紅旗南沙衛士從此日夜守護這片藍色國土一代代南沙人在極其艱苦、惡劣的環境中戰鬥生活以對祖國的無比忠誠四根竹竿支撐起幾片篾席幾張油布,搭起南沙第一代高腳屋。南沙群島氣候溼熱,素有「太陽海」之稱,陽光毒辣,走在礁盤上如同炙烤。戰士們在高溫高溼高鹽的環境中堅守,任憑風吹浪打,獨守天涯一隅。第二代高腳屋叫「海上半永固式觀察、通訊哨所」,南沙人稱之為「八角亭」「海上蒙古包」。鐵皮裹著的小屋經太陽一烤,就像一個火爐。
  • 南沙第四代「高腳屋」呼之欲出——《人民海軍駐守南沙20年紀實...
    (海峽之聲網訊海峽臺記者龔天寧特約記者謝群韓海冰胡嘉報導)  說到南沙,就不能不提「高腳屋」。有名的《南沙衛士之歌》的第一句便是——「在遼闊南海的高腳屋上,有一群好男兒手握鋼槍」。這裡說的「高腳屋」,指的就是南沙人在茫茫大海的礁盤上搭建的屋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