臺海網5月20日訊 據廈門日報報導 廢舊玻璃、陶瓷是居民家中經常產生的垃圾,那麼,它們屬於什麼垃圾?該如何投放?不久前,市垃圾分類中心發布進一步做好玻璃、陶瓷單獨收運的通知,要求各區做好對玻璃、陶瓷的單獨收集和轉運。玻璃和陶瓷單獨回收後,可通過特定設備粉碎,成為建築材料。此舉將助力垃圾減量,實現精細化垃圾分類,提升垃圾回收率。
居民將廢舊玻璃瓶分類出來,單獨投放到專用回收桶
科研攻關
找到廢舊玻璃新出路
經粉碎後可製成建材,用於路面磚、井蓋等市政產品
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廢舊啤酒瓶、醬油瓶等,是可以賣給廢品回收站的,有時一個空瓶甚至可以賣幾毛錢。但是,近年來,隨著技術的發展,工廠生產新瓶的成本已經遠遠低於回收舊瓶的成本,且街邊的廢品回收站也漸漸少了,啤酒瓶等從此前廢品屆的「寵兒」,一下子淪落為「棄兒」。
玻璃、陶瓷回收桶內,已裝了不少廢舊玻璃瓶
完好的玻璃瓶沒人收,而破碎的玻璃、陶瓷等,更是無人問津。如何處置廢棄玻璃、陶瓷,成為市民和環衛部門共同面臨的問題。
如果把玻璃、陶瓷混入其他垃圾,它們很可能連同其他垃圾一起被投入上千攝氏度的焚燒爐焚燒。不僅處理成本高,而且費時費力,處理效果還不好。
廢舊玻璃在工廠內被粉碎成顆粒狀
前幾年,市垃圾分類中心聯合相關企業開展《廢舊玻璃陶瓷綜合利用研究》科研攻關。經過科研試驗,廢舊玻璃、陶瓷粉碎後做出來的產品,被證明可以用在市政產品以及牆體材料上,如路面磚、路緣石、井蓋、加氣磚、蒸壓磚、混凝土空心砌塊等。由此也找到了廢舊玻璃、陶瓷的新出路。
分類投放
垃圾也可變資源
收集後統一運輸到海滄一處建材廠
記者從市垃圾分類中心了解到,今年,垃圾分類暗訪考評中,增加了一項考評內容:小區內是否單獨設置玻璃、陶瓷回收桶。
利用廢舊玻璃陶瓷製成的磚
5月18日,記者在思明區國貿信隆城和慧景城看到,小區的垃圾分類投放點均擺放玻璃、陶瓷回收桶。桶內已經裝了一些空的玻璃瓶和陶瓷等。居民前來投放垃圾時,也會自覺把玻璃、陶瓷分類出來,投入專用回收桶。
社區垃圾分類工作人員說,玻璃、陶瓷採用專車收運,一般一個星期收運一次。
記者了解到,目前,全市各區收集上來的廢舊玻璃、陶瓷統一運輸到海滄一處建材廠。在建材廠,原本堅硬的廢舊玻璃、陶瓷等,進入粉碎機後,不到10分鐘,就被粉碎成顆粒狀。
現場工作人員介紹,制砂設備經過改造後,能將廢舊玻璃、陶瓷粉碎成河砂顆粒大小的細骨料和細粉,可有不同用途。細骨料可以替代一部分河砂或機制砂,用於製造各類磚體材料;玻璃粉可以代替一部分石粉,用在蒸壓加氣混凝土砌塊上,從而實現固體廢棄物的再生利用。
據了解,海滄這家建材廠每天能處理廢舊玻璃、陶瓷200噸。市垃圾分類中心也呼籲廣大市民積極配合,將玻璃、陶瓷單獨分類投放,助力垃圾實現資源化減量化。
小貼士
投放玻璃陶瓷
請認準標識
市民在分類垃圾時,可以把廢舊玻璃、陶瓷分出來,投入貼有相應標識的回收桶內。如果所在小區暫時沒有設置這類垃圾桶,可以將廢舊玻璃、陶瓷包好,投入藍色的可回收物桶內,由保潔員或環衛工人再分揀。
(文/記者 吳海奎、通訊員 李文林/圖/記者吳海奎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