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教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下)

2020-09-05 南通誠德教育

其次,要鼓勵孩子把情緒表達出來。告訴孩子,不開心的時候可以生氣憤怒的時候可以大吼,難過的時候可以大聲哭……這些都是釋放自己情緒的方法,但這樣做要看場合,不能想怎麼樣就怎麼樣。孩子也可以用繪畫、唱歌寫日記的方式表達情緒。還可以引導他們將所思所想及時向家長、老師或好朋友傾訴,可以當面談心,也可以通過書信、簡訊表達,讓情緒通過語言流淌出來。父母要像一面情緒鏡子,運用語言反映孩子的真實感受,協助孩子覺察認清、表達自己的情緒。前面的案例中,圖圖的媽媽可以引導圖圖把生氣的原因說出來。比如:「看你吵鬧聲這麼大,一定很生氣,對不對?」回應孩子的感受,可以讓孩子明了自己的感覺。之後,繼續用開放性的方式提問,例如:「圖圖為什麼這麼生氣呀?你是怎麼想的?」引導孩子正確表達情緒,找出情緒背後的原因。只有找到情緒反應的真正原因,掌握孩子的心理需求,才能對症下藥。

再次,要教給孩子管理情緒的方法。告訴孩子可以通過以下方法調控自己的情緒。

(1)換個角度想問題。可以給孩子看這樣一幅畫像:正著看是一位老爺爺,倒過來看是一個美麗的少女。告訴孩子,當我們換個角度想問題的時候,往往能消除負面情緒,獲得新的情緒體驗。所以,遇到事情要換個角度想一想,思路決定出路。前面的案例中,圖圖的媽媽可以引導孩子這樣想:可以吃熱氣騰騰的、可口的飯菜了,真好!電視可以等一會兒再看。

(2)合理宣洩。當孩子遇到煩心事感到委屈、苦悶、無助的時候,鼓勵他選擇合理的方式宣洩,如到曠野中大喊,把煩惱通過聲音排解出去;去做自己喜歡的運動,比如出去踢一場球,或者跑步半小時,也可以遊泳一小時,把煩惱變成汗水蒸發掉;把不開心的事寫在紙上扔進垃圾桶…宣洩情緒的方式必須合理,這一點非常重要,否則可能會造成不良的後果。

(3)轉移注意力。告訴孩子,遇到煩惱時可以轉移注意力,看書、看電影、聽音樂都是不錯的選擇。總之,做自己喜歡的事,轉移自己的注意力,能有效化解情緒。

(4)延遲行動。告訴孩子,越是憤怒的時候越要提醒自己冷靜、冷靜再冷靜,可以緊握拳頭,將拳頭塞進褲兜裡,做三次深呼吸,在心裡默默地數數,數到十,然後選擇處理方法。

(5)睡眠療愈。傷心時不妨好好睡一覺,一覺醒來,安靜平和,神清氣爽,也許不開心的事就煙消雲散了。

最後,建議父母和孩子一起閱讀關於情緒的書籍。研究發現,能夠表達自我感受的孩子一般不會把情緒反映在行為上,也不容易把情緒轉化成生理反應。美國新罕布夏大學教授約翰·梅耶建議,藉由親子共讀,讓孩子積累豐富多元的情緒語彙,幫助孩子標識不同的情緒狀態,引導孩子學習用適當的語言描述自己的感受,從而有效緩解自己的情緒。故事是現實世界的縮影,孩子能從故事中辨識不同情緒,了解人們如何處理憤怒、恐懼、快樂及憂傷等不同情緒,習得調控情緒的方法。如《一生氣就大吼大叫的媽媽》《菲非生氣了》《我的情緒繪本》等,這些繪本通過一個又一個生動有趣的故事,把不可見的情緒實體化、可感化,用另一種方式教會孩子面對種種情緒,健康快樂地成長。這些繪本將主人公的情緒變化過程描寫得十分生動,能觸動孩子的心弦,從而指導孩子學會調控自己的情緒。父母和孩子一起看有關情緒主題的電影也能讓孩子從中受到啟發。如《憤怒的小鳥》這部影片,通過講述小鳥們團結合作、善用情緒、打敗了貪婪的綠豬的故事,告訴人們具備調控情緒的能力有多麼重要。

通過閱讀有關情緒研究的書,父母還能找到許多疏解、調整情緒的科學方法,如自我暗示法、聯想想像法、暫時迴避法、負面情緒記錄法等等。

每個孩子都有情緒,有開心的時候,也有傷心的時候。亞里斯多德說:「任何人都會生氣,這沒什麼難的。但要能適時適所,以適當的方式對適當的對象恰如其分地生氣,可就難上加難。」家長要教孩子學會管理情緒,以最恰當的方式來表達情緒。否則,長期的負面情緒會影響孩子的生活,甚至會導致孩子心理扭曲,嚴重影響孩子的身心發展。

(本文由專注教育領域的「南通誠德教育」原創發布。WX:chengde-education)

相關焦點

  • 家庭教育:10招教寶寶學會情緒管理
    新東方網>學前>幼兒教育>親子>家庭教育>正文家庭教育:10招教寶寶學會情緒管理 2012-03-13 16:42 來源:愛美網
  • 棉花糖走進秋月楓幼兒園: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
    2020年8月25日,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的閆志新老師和辛欣老師,受邀為秋月楓幼兒園30餘名一線教師帶來了《做孩子的情緒教練——跟孩子一起成為情緒穩定的人》專項主題課程。並立志成為孩子的「情緒教練」,為孩子樹立榜樣的同時,跟著孩子共同學習、共同成長。而後,閆老師帶領大家進一步認知「情緒的起源」。的確,外部環境會影響到我的情緒,但這其實也是自己對環境中人事物的不同看法的反應而已。因而,不管我們是否承認,我們依然是自己情緒的主人。
  • 5 個建議教「憤怒媽媽」管理好自己情緒
    控制憤怒的第一步,首先,要努力去了解自己,知道自己在什麼情況下發脾氣,然後儘量避免,比如不能餓著(肚子餓了人特別容易煩躁),比如在生理期要特別留意自己的情緒波動。有哪些特定的行為和環境會引起我們的憤怒?
  • 論「家庭教育」對塑造孩子人生的重要性
    「孟母三遷,擇鄰而居」的典故眾所周知,為了讓兒子處於最佳學習環境,孟子的母親曾三度搬遷。縱觀歷史,很多偉人由於從小受到了良好的家庭教育而成為了各自領域中的佼佼者。在現代社會,艾倫認為家庭教育應該重視以下幾點:1.誠實(Honesty)- 如果孩子從小說謊成性,他們將來勢必會遭遇許多由此帶來的困難,畢竟誠實待人才是成功的基礎。2.良好習慣(Good habits)- 必須要教育孩子從小養成良好的習慣。他們要學會清理整頓,對萬物充滿同情。要從小事教育他們,例如人走燈滅,見面問候等。
  • 教父母做好情緒管理,學會如何與孩子相處
    本書以案例分析的方式,從幾乎每個孩子都會遇到的學業、心理、交友等實際問題出發,教父母做好情緒管理,學會如何與孩子相處,給孩子最好的成長支持。《不吼不叫:博士媽媽高效教養法》點擊圖書封面可直接購買 出版社:上海社會科學院出版社作者:畫雲博士出版時間:2020年09月 繼《我把美國教育方法帶回國》《好的溝通就是好的教育》備受好評後,資深教育專家畫雲博士再次出徵,針對當下教育熱點深入解析典型案例,讓父母學會科學高效教養
  • 利用好這幾種情緒工具,讓孩子學會正確認識、管理自己的情緒
    文 | 動歷盒育兒袁老師 對於孩子們來說,情緒是十分抽象的感覺,看不見,摸不著,孩子們很難去認識和捕捉到它們。我在教育自己孩子和輔導學生的時候,設計過各種情緒卡、情緒臉譜等,讓孩子們直觀簡單地認識情緒,玩各種情緒,記錄各種情緒等,這些都是特別好的輔助工具。
  • 孩子必須學會的情緒管理法(學習筆記)
    孩子生氣的時候情緒經常會控制不住,曾經覺得這樣的情緒不好,後來才明白,無論是什麼情緒,都應該被接受,沒有好與不好之分,學會情緒管理,讓孩子以後的生活過得更從容。:引導孩子學習和遵守情緒表達規則1)六歲以後的孩子,已經可以逐漸學會管理自己的情緒。
  • 「棉花糖·家庭教育」:你的一句「不許哭」,毀了孩子好多溫柔
    對於大部分家長看來,孩子太愛哭是一件不好的事情,女孩子愛哭是脆弱,男孩子愛哭是沒有男子氣概。尤其是男孩子的家長,一看到孩子哭,上面幾句話就脫口而出。但很多時候,哭泣是孩子表達情緒的一種方式。家長一句「不許哭」,言下之意是否認孩子的情緒。長此以往,孩子感到委屈時,只能打碎了牙往肚子裡咽。
  • 千萬別輕易和孩子說「自己的事情自己做」
    「自己拿,不要哭!」玩具搭不來?「你再自己試試!」和小朋友鬧矛盾?「你想清楚了,不玩就回家」東西亂扔?二話不說跟在孩子身後收拾在教孩子「自己的事情自己做」,遇到問題自己解決、處理時,常常得到孩子不理會、做不到、反抗的結果,很多家長都會奇怪,為什麼不行呢?為什麼不自己做呢?為什麼做不到就哭呢?
  • 「家庭教育」幫助孩子適應新的學習環境(下)
    要引導孩子樹立對新老師的信心。學校教育中提得最多的就是要求老師的教要適應學生的學,因為這是老師的責任。家庭教育中,也需要引導孩子主動適應老師的教,因為相互適應才會取得最佳的效果。家長要告訴孩子這樣幾個道理:一是課程不同了,老師的教法可能不同;二是適應新老師必然有一個過程;三是每個老師都有他的獨特之處,多接觸一些老師未嘗不是好事;四是每一位老師都希望自己教的學生是最優秀的,因此老師一定會不斷努力;五是「師傅領進門,修行在個人」,要想學好,老師要努力,自己更要努力……家長如果能夠對孩子跟老師的關係提前作出心理上的協調,孩子就容易樹立對新老師的信心,從而也容易樹立對自己的信心了。
  • 教孩子管理自己的生活(二)
    二 從生活起居的小事做起教孩子學會管理自己的生活,就其本質來說,不過是把本應屬於孩子的管理自己生活的權利在適當地時間與條件下交還給孩子。佛家所說的方便之門,指的是沒有任何障礙的可從容踏入的門檻,基於將來「放權」給孩子的這個大方向,讓孩子自己去完成生活起居的小事,就是朝著這個方向踏出的第一步。在孩子幼小的時候,有很多事情,諸如洗臉刷牙、整理書包和完成家庭作業之類,都要在父母的指導下完成,而更多地事情,乾脆由父母包辦了,比如疊被、洗衣和整理房間。
  • 「百樹雲課堂」改變孩子,先改變自己|情緒管理,是為人父母的必修課!
    只需點標題下「百樹雲家長課堂 」關注即可!情緒與生俱來,我們每個人每天都會產生各種情緒,而決定情緒的是我們自己的內心對事件不同的看法和認知。在家庭教育中,很困難的是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我們作為父母在教育孩子的時候往往會情緒失控造成家庭矛盾。
  • 怎樣教孩子做對的事(6-10)「家庭教育連載」15
    教孩子做對的事情,就要教他行善。行善可以分為十個角度去做,這是了凡先生整理出來的。我把它分成對人、對事、對物三個方面。有一位老師拿著紙杯喝水,一個孩子看見了也很想用紙杯,這位老師就遞了一個紙杯給孩子,他父親馬上走過來說:「老師,我們帶水杯了,謝謝您!」這位老師還沒有明白:「沒關係,就一個紙杯讓孩子用吧。」這位父親很堅持:「老師我們帶著杯子了,用自己杯子喝就行,真的謝謝您!」
  • 「親子溝通」主題講座:棉花糖走進EF英孚春申路校區
    ,火熱進行中~2020年10月24日下午,棉花糖情商·家庭教育的周常輝老師(Mark哥哥)來到EF英孚春申路校區,為到場的家長們帶來「親子溝通」主題講座:「如何說,孩子才會聽?」,棉花糖情商教育金牌導師、家庭指導師、情緒疏導師的周常輝老師,從事家庭教育工作及兒童情商訓練已十年有餘,已經為一千多個家庭提供了兒童性格培養及家庭教育方案。
  • 「爸媽必修課」訓練孩子自覺性從「照鏡子」開始
    有一個成語「安分守己」,你在自己的那個分(位置)上,你的德行就配在這個位置上,你只管安穩地去做,你把它做得很好、累積了很多福德的時候,就會有人欣賞你實實在在的才能,把你提高到另外一個崗位上去。因此你的情緒管理,自覺性的養成是至關重要的。(123RF)學習怎麼樣跟這個世界打交道的好或壞的方法。因此你的情緒管理,自覺性的養成是至關重要的。(123RF) 也就是說,你的心首先要踏實,然後守己之口德、守德,守好自己的德行,不要眼高手低,也不要吃著自己碗裡的,眼睛望著鍋裡的。
  • 3000萬青少年遭受情緒困擾,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迫在眉睫
    如何教孩子勇敢面對生活中的害怕、挫折,不被負面情緒左右呢?破解負面情緒可以從下面四招入手。(1)認同並接納負面情緒教孩子學會與自己的情緒相處,才能更好地掌控情緒)學會表達負面情緒弗洛伊德說,未被表達的情緒永遠都不會消失。
  • 8種方法教孩子學會情緒管理
    當孩子被不良情緒控制時,通常會表現出急躁易怒、悲觀孤獨、焦慮等,面對孩子的情緒問題,老師和家長們經常束手無策,不知道孩子到底想要幹什麼。到底怎樣才能幫助孩子控制好自己的情緒、做情緒的主人呢?讓我們一起幫助孩子學習情緒管理吧!
  • 時間小偷 | 陪孩子找「怎麼管理時間」的路
    當孩子做事(行動)的結果,只有孩子本身承受時,便是「孩子的課題」。這時,孩子行動的結果,依照自然法則會回歸到孩子本身,這稱為「自然結果」。如,「玩手機太久,對眼睛造成負擔,眼睛會痛」之類,家長經常比孩子提早預測到「不好的」結果,為了不讓孩子吃苦,因而出面幹預「孩子的課題」。
  • 讓孩子學會「捍衛」,學會愛自己,比什麼都重要
    小女孩的奶奶很不滿地嘀咕:「真是個霸道又自私的孩子……」婆婆狠狠地瞪了我一眼,也氣鼓鼓地上樓了。我知道,在老一輩人眼裡,孩子不會「分享」就是「自私」,孩子不會「禮讓」,就是沒教養。但我不這麼想!這是典型的「討好型」人格。而「討好型」人格身上,那些不健康的限制性的心理觀念,又來源於從小沒有建立起來的「權力意識」「邊界意識」。如果我因為「面子」和「人情」,妨礙了兒子建立自我意識的最佳時期。那麼,兒子就成了另一個我,活在一邊受欺負一邊又悔恨自己太膽小的無力感中。
  • 如何引導孩子做好自己的情緒管理,讓孩子不再亂發脾氣的5個步驟
    第一步,學會接納孩子的情緒不管孩子因為任何的原因發脾氣摔東西,如果希望孩子很快安靜下來,最重要的就是接納孩子的情緒。最簡單有效的方式是什麼也不說,安靜地陪著孩子,讓孩子慢慢平復自己的情緒。如果孩子因為把自己喜歡的玩具弄壞了,發脾氣哭鬧,你可以給孩子說「媽媽知道你很傷心」,並可以輕輕地抱著孩子,讓孩子感受到你理解他的情緒。然後可以試著引導孩子去關注他更感興趣的事情,如「我們去玩踢球吧」或者「我們去玩捉迷藏」。在給孩子說的時候,一定要把事情說的比較好玩,很有吸引力,讓孩子感覺有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