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馬革裹屍是軍人的至高榮耀,成語是因何而來的?
馬革裹屍是我們熟悉的一個成語,它的意思是,用馬皮把屍體包裹起來,多指軍人為國捐軀、戰死於沙場。馬革裹屍形容一種犧牲精神和堅強的意志,為褒義詞。三國演義裡,司馬懿曾為張郃馬革裹屍。史書記載,「馬革裹屍」出自南朝·宋·范曄《後漢書·馬援傳》:「男兒當死於邊野,以馬革裹屍還葬耳。」
馬援,字文淵,漢族,扶風茂陵(今陝西省興平市竇馬村)人,著名軍事家,東漢開國功臣之一。馬援的祖先原本不姓馬,其先祖趙奢是戰國時代趙國將領,趙惠文王因其功績卓著及善於駕馭馬匹,特賜爵號「馬服君」。於是,趙奢的子孫便以「馬」為姓。《東觀漢記》中記載,馬援還是一個美男子,身高約七尺五寸(一米七七),並且「容貌如畫」,是一位身材挺拔、英俊瀟灑的大帥哥。
馬援的曾祖父馬通在漢武帝時被封為重合侯,後因巫蠱之亂受牽連,最後被殺。馬通之子馬實在漢宣帝時為郎持節,號使君,馬實生馬仲,官至玄武司馬。馬仲一共有四個兒子,最小的就是馬援。
馬援「少有大志,諸兄奇之」。馬援十二歲時父母雙亡,此時三個哥哥都有所成就,大哥是河南太守,二哥、三哥都在京城為吏,馬援由大哥馬況照顧。馬況為他請了老師,教他讀《齊詩》,但馬援卻不願拘守於章句之間,就想告別大哥回家鄉去種田放羊。誰知沒等馬援起身,大哥馬況就不幸去世了,馬援只得留下來為哥哥守孝一年。在此期間,他沒有離開過馬況的墓地,對守寡的嫂嫂非常敬重,不整肅衣冠,從不踏進家門。
後來,馬援擔任郡督郵。一次,他奉命押送囚犯到司命府,可是走到半路上見囚犯可憐,就自作主張放掉了這名囚犯,然後官也不做了,一路逃到了北地郡。後天下大赦,馬援就在當地以放馬養牛為生。因為馬援為人熱情又講義氣,不斷有人從四方趕來依附他,漸漸地也有了幾百戶人家供他役使。馬援帶著這些人在隴漢之間放牧,但他並不滿足這種小打小鬧的生活,他常對追隨他的人說:「大丈夫的志氣,應當在窮困時更加堅定,年老時更加壯烈。」
馬援不僅人長得帥,種田放牧也是一把好手。在他的經營下,這個幾百人的遊牧團隊共有馬、牛、羊幾千頭,穀物數萬斛。然而他對著這些田牧所得長嘆:「凡是從農牧商業中所獲得的財產,貴在能施救濟於人,否則就不過是守財奴罷了!」於是,他把所有的財產都分給那些需要救濟的人,自己則只過著清簡的生活。
新朝時期,王莽的堂弟王林任衛將軍,廣招天下豪傑,並將馬援推薦給王莽。王莽於是任命馬援為新城大尹。公元24年,新朝滅亡,馬援和哥哥增山連率(官名)馬員一起離開了各自的任所,跑到涼州避難。公元25年,劉秀即位後,馬員到洛陽投奔光武帝。馬援則羈留在西州,受到隗囂的器重,被任命為綏德將軍。
同年,隗囂派馬援去跟公孫述拉近關係。馬援跟公孫述原本是同鄉,私下裡也有一些交情,本以為這次老友見面會把酒言歡,沒想到自立為王的公孫述卻擺起了架子,於是返回隴右後建議隗囂不要跟公孫述合夥。公元28年,馬援攜帶隗囂的書信到洛陽,在宣德殿面見劉秀,兩人一見之下互相都很欣賞,後馬援要回西州時,光武帝派太中大夫來歙持節相送。馬援回來後向隗囂報告了這次出行的情況,隗囂同意跟劉秀合夥,並且派長子隗恂到洛陽去做人質。馬援帶著隗恂來到洛陽後,劉秀一直沒有安排他職務。於是馬援便上書劉秀,請求率領賓客到上林苑去屯田。劉秀答應了他的請求。此時,隗囂聽信部下挑撥意圖反叛,馬援再三勸阻無效後領兵出戰,打敗了隗囂。此後,馬援深受劉秀賞識。
公元35年,劉秀任命馬援為隴西太守,派步騎三千在臨洮擊敗先零羌,後揮師追擊其他零散羌族部落,並取得勝利。
公元41年,馬援被徵為虎賁中郎將。
公元43年,馬援斬殺徵側、徵貳,傳首洛陽;受封為新息侯,任伏波將軍,食邑三千戶;同年,出徵嶺南,並取得勝利。此戰之後劉秀賜馬援兵車,朝見時位次九卿。
公元45年,馬援率領三千騎兵出高柳,先後巡行雁門、代郡、上谷等地,北擊烏桓,由於烏桓不戰而逃,馬援無所得而還師。
公元48年,武陵五溪(今湖南、貴州交界地區)蠻夷要造反,六十二歲的馬援不顧體弱多病,主動向劉秀請戰。
由於馬援的名氣比較大,南邊的蠻夷聽到馬援帶兵前來鎮壓的消息,顧不上組織力量反擊而是逃跑了。馬援乘勝追擊,不料,在壺頭山遭蠻夷伏擊,進攻受挫。偏偏這時又出了個叛徒——耿舒,他偷偷寫密信給在朝廷的哥哥耿龕告黑狀,說漢軍平叛失利是因馬援年老體弱指揮失誤,而且自從南下以來整天吃喝嫖賭不問戰事。耿龕將此信上交給劉秀,劉秀看後大怒,立即下令騎馬中郎將梁松到馬援軍中任監軍。
之前馬援生病,梁松去探望,結果因為感覺自己駙馬的身份不被重視,與馬援結下梁子。梁松早就想好好收拾一下馬援,以出昔日怨氣。不料,馬援由於長期南徵北戰,身體本來就有點不好,加上耿舒在軍中製造流言蜚語,急火攻心,猝死在壺頭山軍中。可是,就這樣馬援也沒能躲過梁松的報復,他仍然向劉秀上書,說馬援不僅指揮不當、吃喝嫖賭,還貪得無厭,一路上搶掠大量的金銀珠寶,用馬車拉著走。其實,這所謂的「金銀珠寶」是馬援常吃的用來治療筋骨風溼、避除邪風瘴氣的一種野果。
但是劉秀看後,惱怒萬分,下令奪了馬援的封爵。馬援的家人不知哪裡得罪了皇帝,惶恐不安。馬援的屍體運回,不敢埋在原來準備好的墳地,而是在城西買了幾畝地草草埋葬。馬援的同事朋友也不敢到馬家去弔唁,場景十分悽涼。葬完馬援後,馬援的侄兒馬嚴和馬援的妻子兒女們到朝廷請罪。劉秀拿出梁松的奏章給他們看,馬援夫人知道事情原委後,先後六次向皇帝上書,申訴冤情。劉秀這才命令安葬馬援。
公元57年,劉秀去世後,明帝即位,他為馬援進行了「平反」:一是嚴懲梁松;二是為馬援建廟修墓;三是親自題寫金匾「馬革裹屍」派人送到馬家;四是將「馬革裹屍」譜上曲子,作為軍歌,規定漢軍出徵前,要高唱三遍,以鼓舞士氣。
公元60年,馬援的女兒被立為皇后。漢明帝在雲臺圖畫建武年間的名臣列將,為了避椒房之嫌,沒畫馬援。
公元74年,馬援夫人去世,朝廷才為馬援聚土為墳,植樹為標記,建築祠堂。公元78年,漢章帝派五官中郎將持節追加冊封,諡馬援為忠成侯。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責任編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