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國家級相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一共有三位,分別代表了大家熟悉的馬、常、侯三大門派。
天津馬派——馬志明(少馬爺)
天津常派——常寶霆(三蘑菇)
北京侯派——姜昆(侯寶林徒孫)
這三個人雖然都算不上三個派別的公認代表人物,論實力也不在行業中拔尖,按理說國家應該追認馬三立、常寶堃、侯寶林三位無爭議的大師為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但這個傳承人不是國家指派,而是由當事人自願申請,就跟入黨一樣,不可能黨看上誰就直接封他是黨員的說法。非遺傳承人也一樣,是當事人自願申請,然後由組織審核通過然後公布,所以常寶霆馬志明姜昆三人是很多個提交了申請書的相聲藝人中,僅有的三個符合條件者。
相聲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有幾個硬體條件必須滿足:
第一、有傳承譜系跟詳細的學習經歷,說白了你需要有正式的相聲門戶,如果沒有正式的師承,那麼至少擁有權威的傳授證明。
常寶霆不用說了,常家血脈就代表了傳承。馬志明也一樣,雖然代拉拜入朱闊泉門下,但他的本事都是馬三立親授的。姜昆雖然半路出家,但他的相聲是馬季親自教的,而馬季是四大名師餵出來的集大成者,姜昆作為他最得意的弟子,傳授上一點問題沒有。
第二、必須有相聲表演的個人特點,並因此取得了相應的成就,有個人的代表作品。
這三個人裡面,姜昆算是新派相聲的代表,表演風格自成一派,諷刺性跟歌頌型相聲都有相當的成就,也有自己的代表作《如此照相》《虎口脫險》《樓道曲》等,另外姜昆還有大型相聲舞臺劇《明春曲》,這是中國相聲史上青史留名的作品。常寶霆是新派相聲跟傳統相聲兩者都拿得住,跟白全福合作四十年,在白全福先生去世後,他毅然決定退出舞臺,全身心投入相聲理論打造工作,代表作品有《賣布頭》《打燈謎》《道德法庭》《彆扭話》等。馬志明是傳統相聲的代表人物,他傳統功底在當世相聲藝人中首屈一指,馬志明的《大保鏢》《數來寶》等作品是很多曲藝院校的標準教程,另外他原創的《糾紛》《五味俱全》都是經典的傳世之作。
第三、有一定的行業榮譽,並且對保護本行業做了相應的貢獻。
這三位的行業榮譽就不用說了,拿出來的獎項能活埋一個三俗藝人。常寶霆先生在白全福去世後,潛心整理傳統段子,把一些已經過時但具有傳承意義的作品整理成書,供後人研習,比如《打砂鍋》《大審案》《洋藥方》等傳統段子。馬志明如之前所說,他的很多舞臺表演就是標準教程,說他是傳統相聲活百科全書也不為過。而姜昆在對於曲藝理論著作方面,貢獻值是獨一檔的,他的《中國曲藝通史》《中國曲藝概論》是中華曲藝史研究的必讀精品,而他主編整理的《中國傳統相聲大全》是給相聲添產業的大作。
綜合這幾項,常寶霆馬志明姜昆三人絕對是當之無愧的相聲非遺傳承人。
而這幾項要求套在被粉絲吹上天的某班主身上,那就特別尷尬了。
第一,郭德綱沒有正式的傳授,他是吃百家飯長大的,常寶豐給他開蒙,楊志剛教了他一段時間,大部分時候是靠錄音錄像自學而成。他的風格是脫口秀型,學唱是評戲味兒,京劇是票友級,可以說風格雜而不精,糊弄空子還行,放到業內也就中等偏上罷了。
第二、沒有代表作品,除了網絡段子拼湊的《你字》《我字》之外,郭德綱大部分拿得出手的都是傳統段子拆洗而來,其表演也是現掛居多,墊話跟正活不挨著,全靠薄皮大餡兒包袱硬撐。
第三、沒有硬榮譽支撐,人生巔峰就是相聲小品大賽三等獎,而且還是乾爹廉春明打了一個最高分為前提,也沒保送上去。參加春晚表現一塌糊塗,下來就罵街說節目組故意亂安排。典型的給了機會自己不中用,倒打一耙罵閒街。
第四、沒有任何著作,除了罵所有同行以及前任師父的網紅文章《我叫郭德綱》《過得剛好》,還有就是專門挑事兒的《德雲家譜》,對於行業的唯一貢獻就是吸納了一幫喜歡每天罵街的腦殘粉,沒有任何理由的攻擊所有同行。
第五、在提升自己商業價值的同時,把相聲同行貶得一文不值,對行業一點正面作用沒有,反而有負面效應。粉絲經濟的運作方式就是捧偶像踩所有人,在郭德綱成就自己商業價值的同時,等於葬送了整個行業的未來。
如果郭德綱有資格申請相聲非遺傳承人,那麼羅永浩、肖戰、蔡徐坤、大衣哥也同樣有資格。
除了粉絲每天咋咋虎虎的把他捧得到處碰瓷,他本人是不會動這個念頭的,畢竟郭老闆還是要臉的人,哪怕他沒剩多少了就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