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問晴天」如何教孩子地震防護?

2020-08-28 晴天媽媽小學堂



晴天媽媽,最近又有地區發生地震,該如何教孩子地震防護呢?


之前在日本研學的時候,博士領隊分享到,孩子的第一堂課是垃圾分類、第二堂課就是安全自救。作為一個身處在大陸板塊交界處的國家,日本的地震、火山、颱風非常頻繁,但是相對來說較少重大人員傷亡和災難損失。除了建築防震、救災體系的強悍,更離不開從小就給到孩子的「全民安全知識」。這點值得借鑑,並且把安全教育給到孩子們。


1. 及時科普,預知危險。

2. 角色扮演,安全演練。

3. 藉助工具,代入技巧。


不同環境下具體避險方式如下:


1. 假如你在臥室.....


① 千萬別鑽床底下:地震後房屋倒塌有時會在室內形成三角空間,這些地方是人們得以倖存的相對安全地點,可稱其為避震空間,它包括床沿下、堅固家具下、內牆牆根、牆角等開間小的地方。以前人們認為鑽到床底下最安全,但床底下 能躲不能逃,並非最佳的躲藏之處。

② 躲開頭上懸掛物:要選擇上面沒有懸掛物,附近沒有電源插頭的地方,以防上面的懸掛物落下砸傷及電源線著火引發的次生災害。

③ 衣櫃絕不允許進去:汶川地震時,有人鑽進衣櫃躲藏,幾天後救援隊發現時,人是完好的,但最後憋死了。

④ 把門打開:躲藏地點離門近點,門最好打開,可以背靠在門框上,手抱頭,待地震結束時準備隨時轉移,為逃生準備活路。


2. 假如你在客廳......


① 把客廳當成轉移地帶:現代人生活富裕了,寬敞明亮的新式客廳出現後,其功能也在變,成為日常會客、休閒的區域。客廳是四通八達沒有堆積物的地方,地震中,應把客廳當成安全的轉移地帶。

② 逃生用具應放在客廳明顯處:中國人傳統習慣是將逃生用具鎖在柜子深處,一旦用時卻發揮不了作用。逃生用具應放在客廳明顯處,方便各個房間的人拿起就跑。


3. 假如你在衛生間......

① 此處最安全:如果地震發生時,你恰好在衛生間,那麼恭喜你,你的生存機率要大很多。 地震時,尺度越小的房間越安全,尺度越大震動越大越容易倒塌。衛生間的牆多是承重牆,房頂墜落物少,相對更安全。

② 水源很重要:守著水源是衛生間的一大優勢,汶川地震,有人靠水維持了很長時間。

③ 人莫扎堆:都知道衛生間最安全,但地震發生時,切莫全家人都一起躲在衛生間,分散躲藏可以增加生存機率。因為,地震時哪裡最安全並不確定,只是相對的安全,人員分散躲藏意味著總有人在外面以防萬一,可以在震後即時展開救援。


4. 假如你在高樓裡......


① 遠離高層樓的窗戶:地震時,高層樓面向馬路的那面牆很不穩定,高層樓的窗戶更要遠離。現在的樓一般都是框架式結構,磚起到的作用是隔風隔雨,但不承重。地震時,常常是框架在,牆沒了,如果人躲在窗戶下,很容易被甩出去。

② 千萬不能坐電梯:地震發生時,千萬不能使用電梯。一旦斷電,上不來下不去就卡在裡面出不來了。萬一在搭乘電梯時遇到地震,可將操作盤上各樓層的按鈕全部按下,一旦停下,迅速離開電梯,確認安全後避難。

③ 往哪兒跑要看情況:地震發生後,一定要往下跑嗎?答案是不一定。尤其是住在高樓層的住戶而言,往哪兒跑的原則應該是就近——離地面近就往地面跑,離樓頂近就往樓頂跑,總之,「見天見地」都能夠和外界接觸,相對更安全。

④ 確認逃生通道還是過火通道:逃生時,一定要走逃生通道。高樓本身就是拔火罐,現在的高樓在設計時,有的設計了專門的過火通道,是用於疏通火情的,千萬要分清楚。

⑤ 逃生繩使用分人群:有的家庭備有逃生設備,比如速降繩,使用時一定要在一輪地震波結束後的平靜期。提醒您的是,使用速降繩的人一定是經過訓練的,速降過程中需要腳的借力支撐,否則跟跳樓沒什麼區別,只是多了根繩而已。


5. 假如你在矮樓裡......


① 磚混樓更容易坍塌:在同等條件下進行比較,磚混結構的主要承重材料磚砌體為脆性材料,抗震性能較差,框架結構稍勝之。地震發生後,住在磚混老樓裡面的人應更主動地尋找機會,迅速撤離。

② 一定要按順序逃離:汶川地震現場救援時發現,一些場所樓內的遇難者是在過道、樓梯或者屋門口附近。這表明地震時人們在外逃,但是還來不及到達安全地點就被倒塌的房屋掩埋。地震時,群體逃生時一定要按順序逃離,前面的人為後面的人逃生留下時間。

③ 低樓層也不能跳樓:住在三層樓,也不要選擇跳樓逃生,跳樓不僅會造成骨折,還會被高處墜落的重物砸傷。


6. 假如你在汽車裡......


① 千萬別躲在車裡:汽車看起來很結實,但其實只是薄薄的一層,不堪一擊。發生大地震時,如果你在駕車,汽車會像輪胎洩了氣似的,無法把握方向盤,難以駕駛。此時應避開十字路口將車子靠路邊停下,然後立即下車抱頭蹲在車邊。

② 抓牢扶手,降低重心:如果地震時你正坐在行駛的電(汽)車內,那麼只好就地取材,抓牢扶手,降低重心,躲在座位附近。


7. 假如你在戶外......


① 就近選擇開闊地:立即蹲下或趴下,以免摔倒;不要亂跑,避開人多的地方。

② 避開高大建築物:要躲開建築物,特別是有玻璃幕牆的高大建築;不要停留在過街天橋、立交橋的上面和下方。

③ 避開危險物、高聳物或懸掛物:要注意躲開廣告牌、街燈、物料堆放處;要避開變壓器、電線桿、路燈等;還應該注意自動售貨機翻倒傷人。

④ 避開其它危險場所:避開狹窄的街道,危舊房屋、圍牆,高門臉、雨篷下等處,還要注意避開高壓線和下水道。

⑤ 要保護好頭部:在繁華街、樓區,最危險的是玻璃窗、廣告牌等物掉落下來砸傷人,要注意用手或手提包等物保護好頭部。


地震來臨時,千萬不要驚慌失措,臨危不亂才能安全逃生。尤其是帶著孩子的爸爸媽媽,更是應該要冷靜處理。


每次聽到災難來臨,都希望能為身邊更多的孩子們多做點什麼,不管是在哪個空間,第一時間注意防護,地震來時大人和孩子學會如何現場自救~ 重點都在圖片裡,一定不要只是收藏,細心看完,在家也可以預演提前練起來!


對於處在地震帶上的地區更需要和孩子們經常討論類似的情況,水火無情災難難擋,但是有預防有演練,能把傷害降到最低。


相關焦點

  • 「問晴天」如何回答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
    問晴天晴天媽媽,孩子是個 愛問寶寶, 如何回答孩子的「十萬個為什麼」?孩子一旦會說話以後,對世界充滿了好奇心和探索欲,有時候會特別喜歡問「 為什麼」,就像複讀機一樣… 怎麼回答孩子都不滿意。怎麼辦呢?引導思考>給答案>回絕孩子。
  • 「問晴天」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
    問晴天晴天媽媽,>如何培養孩子的自律意識?不愛聽,嘮叨批評過多,孩子自動「屏蔽」。如果是第2種儘量避免打擾,孩子能夠專心玩耍對於日後學習能力和專注力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是:第1種和第3種,媽媽可以繼續往下看。所以,了解孩子的規律比關注孩子的表現更重要。
  • 「問晴天」如何培養孩子獨立思考能力?
    問晴天晴天媽媽,如何培養孩子的獨立思考能力呢?全球勝任力裡有一條很重要的能力「 批判性思維」,講的也是孩子獨立思考,自主判斷,選擇承擔的能力。父母希望孩子聽話,但又害怕孩子沒有自己的想法,不知道獨立判斷和思考。
  • 「問晴天」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力?
    晴天媽媽,該如何提高孩子的抗挫折能力呢?甚至新聞常有因為考試第二,就自殺自殘的事件,讓人好奇「孩子為什麼抗挫力這麼差?其實,孩子喜歡贏是好事,追求價值和評價是很強勁的驅動力。但是一方面孩子情緒管理能力有限,會很容易覺得挫敗和不滿,另一方面孩子的邏輯思維能力發展階段決定了她還不能更好的思考輸贏之間的關係。
  • 「問晴天」如何對孩子進行「防拐騙教育」?
    晴天媽媽,暑期裡孩子戶外遊玩的頻率增多, 該如何對孩子進行「防拐騙教育」保證孩子人身安全呢?這背後,是一個個脆弱的孩子,一個個原本幸福的家庭… 我們希望孩子善良美好,但也希望孩子遠離傷害。在潛在的危險和傷害面前,該怎麼保護孩子呢?0 1 最最重要的是「充足的愛」見過愛和合作的孩子,內心更強大,更勇敢,更會尋求幫助,更不易被傷害。
  • 「詩詞天地」問世間「晴」為何物?讓我們一起去宋詞裡曬太陽吧~
    翻譯成詩詞的話,就是:問世間,「晴」為何物看了看北方的天空覺得這邊的情況應該是:也無風雨也無「晴」今天我們就去宋詞裡曬太陽吧一邊讀詞,一邊祈禱:希望在春天最好的時候能有連續的大晴天兒也讓我們奢侈地嘆一回:此「晴」無計可消除致晴天:要好好相愛呀~
  • 「問晴天」孩子興趣班越多越好嗎?
    問晴天 晴天媽媽,暑期到了,看別人家的孩子報了好多興趣班,孩子的興趣班越多越好嗎?怎麼為孩子選擇興趣班?興趣,不等於興趣班。過度訓練,就是消耗。做孩子「腳手架」,發現興趣,助推喜好,才能成就「心流」。父母選之前,先問好這幾個問題----- 孩子是否真的有興趣?
  • 「問晴天」孩子磨磨蹭蹭,怎麼說都不動,怎麼辦?
    問晴天 晴天媽媽,孩子磨磨蹭蹭,怎麼說都不動,怎麼辦?孩子不回應有幾種情況:1.沒聽到,專注於自己的事情。2.不愛聽,嘮叨批評過多,孩子自動「屏蔽」。如果是第一種儘量避免打擾,孩子能夠專心玩耍對於日後學習能力和專注力有很大的幫助。如果是第二種,則是了解孩子的規律比關注孩子的成績更重要。
  • 少問孩子「為什麼」
    」希望這篇文章也能帶給你一些啟發。少問孩子「為什麼」作者/高爽(土土爸)最近突然意識到帶孩子的一個小技巧,概括一句話就是,少問孩子「為什麼」。誒,你可能會很疑惑。我們不能把這一整套過程偷懶省略掉,只向孩子本人索要結果。避免通過問「為什麼」來發洩情緒咱們假設一個場景吧。本來和孩子商量好,今天他需要讀一本書。到了時間,他拒絕讀書,想用這個時間看電視。你不太滿意孩子的行為,問他「為什麼」。
  • 「教養心理」學如何教出一個心理健康的孩子
    這平衡該如何拿捏呢?在前兩篇以精神分析師 Erikson 的理論為主軸的文章裡,我分別舉例說明了家庭與學校的負向教養所造成的「發展不良」問題,以及由過度正向的教養所引致的「適應不良」人格與人際問題。到底我該怎樣教小孩?」我很樂意在下文回答這個指控,但在此之前,我希望指出提問者背後的常見現象:他/她非並真實的相信自己的育兒抉擇,往往只是一再找尋某個專家給予的教養意見,作為能跟隨的指標,並幻想也深信自己有個完美的計劃書。但事實上,他們忽略了小孩的欲望,最終,這些感覺付出了很多的父母,其實被孩子視為:「我爸媽一點都不懂我!」
  • 「5why分析法」,教你如何「打破砂鍋問到底」
    堅持寫作的第 18 天「多元思維模型」專題系列連載的第 4 篇文章在介紹「5why分析法」之前,我們先來看一個小故事。一、5why分析法的簡介「5why分析法」,就是連續反覆使用5次「為什麼」方式提問或自問,以打破砂鍋問到底
  • 大學生防護指南來了,考蟲教你如何有效防護和心理調節
    同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學生調節心態,緩解心中的焦慮和不安,考蟲結合內部優質師資力量,聯合嗶哩嗶哩,同步直播宅家防「疫」指南課程。此次宅家防「疫」指南課程,邀請了兩位實力派老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科教研室副主任隋準老師,以及211心理學碩士,資深心理學老師辰小八老師來進行直播分享。
  • 「防範於未然」,才是教育的最高境界.
    原來,這都要歸功於日本那「防範於未然」的教育體系。從幼兒園開始老師就會帶領著孩子們舉行各種各樣的避難訓練。如:常規衣著遊泳、火災避難以及面對壞人闖入等應急訓練。除了在教育體系中融入應急訓練,日本也非常重視「防範於未然」設計。曾被媒體稱為「日本社會設計的先驅」的太刀川英輔,就是這樣一位擅長運用設計來幫助人們做到防範於未然的設計師。
  • 考蟲教你如何有效防護和心理調節
    同時為了更好地幫助大學生調節心態,緩解心中的焦慮和不安,考蟲結合內部優質師資力量,聯合嗶哩嗶哩,同步直播宅家防「疫」指南課程。此次宅家防「疫」指南課程,邀請了兩位實力派老師:北京大學人民醫院,內科教研室副主任隋準老師,以及211心理學碩士,資深心理學老師辰小八老師來進行直播分享。
  • 炎亞綸5年前「下雨地震說」網友朝聖,本人幽默回應:讓大家受驚
    臺灣10日晚間21時19分東部海域發生有感地震,芮氏規模6.7,最大震度4級,堪稱是今年最大的地震,加上近期雨勢連綿不斷,讓許多網友憶起男星炎亞綸5年前的「下雨地震說」,紛紛湧入他5年前的貼文朝聖,而今日炎亞綸本人也在IG發限動做出回應。
  • 「最美應用」英雄歷險記:在有趣的營救任務中讓孩子學會災害自救!
    「 Transformers Rescue Bots :英雄歷險記」是一款專門為小孩子們準備寓教於樂的遊戲。遊戲背景很簡單,說是一個經常發生火山、地震、雪崩或森林大火的小島上,有一個專門的機器人救援隊,每當災難發生,他們就迅速出動,保障小島上人民群眾的人身和財產安全。
  • 手把手教你如何讓孩子成為「優等生」
    ,究竟如何幫助孩子打好基礎,具備這些優秀的能力,可能對於許多家長來說是個難題。但是,長時間保持專注並不是孩子天生的能力,需要通過後天的訓練來學習如何集中注意力,學習如何調動身體所有的精力和智力去完成一個特定的任務。
  • 唐山突發 5.1 級地震!地震來了,我們該如何自救?務必收好!
    我們整理了關於地震的防護、應急方法,希望大家都用不上,但一定要了解。   地震來了,要不要跑?   躲在哪裡更安全?   受傷了該如何處理?   防地震,平時應該做哪些準備?   1. 地震來了我要不要跑?   地震發生時,不管你在室內還是室外,保持冷靜並採取相關行動,是保護自己的最好方法。
  • 「爸媽必修課」訓練孩子自覺性從「照鏡子」開始
    其中有一道問答題:「你每天早上睜眼之後,到晚上睡覺之前,你有沒有主動去跟10個陌生人打交道?」「信任」能縮短人與人的距離這個調查背後透露出一個重要元素——信任。信任大家都不會去做越軌的事情,你才會很放心地跟初次見面的人打招呼、道早安。
  • 地震來了,我們該如何自救?
    近日河北唐山發貨所能5.0級地震,小編在北京也感受到幾秒鐘的震動。當下,在地震發生時如何求生成為人們所迫切關注的話題。據相關報導稱,有人發明了地震床,就是在地震發生時躲到鋼結構特製的床內,改床不僅有抗震抗壓的功能,窗內還備有可供1人飲用的水及食物。可床不能隨時帶在身邊,在辦公、商場等場所,我們應該如何自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