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前酒在某些國家的歷史已經有上千年了,不過對很多中國人來說,「餐前酒」這個概念還是挺模糊的。本文介紹了餐前酒的歷史、類型和風格特色,並向您推薦了幾種在全球範圍內非常受人歡迎的餐前酒。
一、什麼是餐前酒
餐前酒(aperitif)泛指在進餐前飲用的酒精飲料,並不是特指某一種酒;它是專門用來刺激人的食慾的酒精飲料,所以也可以稱為開胃酒,跟「開胃菜」(appetizer)的含義有相似之處。「aperitif」這個詞來源於拉丁語的動詞「aperire」,這個動詞的原意是「打開」,餐前喝一杯酒精度偏低的酒可以「打開」你的胃口。
餐前酒一般酒體頗輕,不會含有很多的成分如奶油、蛋清等,更不會有過量的糖分。因為糖分會讓人感覺很「飽」,降低人的食慾。一種非常受人歡迎的餐前開胃酒是酒體輕盈的乾白葡萄酒。
二、餐前酒的發展歷史
餐前開胃酒是在1846年以一種特殊的飲料推廣到全世界的。那個時候,法國的藥劑師約瑟夫•杜本內(Joseph Dubonnet)為了遮掩用來治療痢疾的奎寧藥的苦味,發明了一種用葡萄酒作為基酒、加入奎寧等香料和藥草調配而成的飲料。由於這種新型的飲料可以恰到好處發揮它的作用,從而受到廣泛的認可和歡迎。直到現在,杜本內發明的這種酒依然非常流行,在全球範圍內有著狂熱的愛好者。
不過在1846年之前,更確切地說,是從18世紀開始,義大利人就開始飲用餐前酒了。1786年,安東尼奧•貝內德託•卡帕諾(Antonio Benedetto Carpano)在義大利都靈推廣苦艾酒(Vermouth)這種傳統的餐前酒。到20世紀,餐前開胃酒已經遍布全球,包括遙遠的北美洲。
在西班牙和拉丁美洲,餐前酒的歷史已經有數百年了,尤其是在西班牙,開胃酒的歷史長達1000年。伊比利亞半島的人們從遙遠的古代開始一直有在餐前喝點輕飲料、吃點開胃小食的習慣。如今,這樣的餐前搭配方式在西班牙被稱作「tapas」,是「餐前小吃」的意思。
三、世界各國常見的餐前酒
餐前酒的類型多種多樣,最常見的是加強型葡萄酒如馬德拉葡萄酒(Madeira)、雪利酒和白波特酒。一些利口酒也可以充當餐前酒;白葡萄酒和香檳也被很多人當作餐前酒來飲用,尤其是美國人。
在法國的南部,比較常見的餐前開胃酒是帕蒂斯茴香酒(Pastis);在諾曼第,蘋果白蘭地是人們最愛的開胃酒;在法國東部,阿爾薩斯起泡葡萄酒(Cremant D』Alsace)則是餐前酒的不二之選。此外,香檳和幹邑白蘭地也是法國家庭中經常飲用的餐前酒。吉爾雞尾酒(Kir cocktail)是法國非常著名的餐前酒之一,而且這種酒在北美也日益流行起來。年輕、新鮮的博若萊新酒(Beaujolais Nouveaux)也是法國餐前酒的最佳選擇之一。
在義大利,各種比特酒如仙山露(Cinzano)、金巴利(Campari)、比爾(Byrrh)、薩雷爾(Salers)、蘇士(Suze)、苦艾酒和阿瑪羅苦味酒都是餐桌上常見的開胃酒。而苦艾酒和阿瑪羅苦味酒(amaro)不僅在家庭聚餐中非常受歡迎,還在酒吧盛行。
在希臘,一款最典型的餐前開胃酒是茴香烈酒(ouzo)。在地中海東部的國家如巴勒斯坦、以色列、敘利亞、黎巴嫩和約旦,亞力酒(arak)是開胃酒的最佳選擇。
四、推薦5大餐前酒
如果您從沒嘗試過餐前開胃酒,可以嘗試一下以下的這5款酒,它們都非常經典和受人喜愛。
1、杜本內酒:這款酒的歷史有150多年了,一直是人們最喜歡的餐前酒之一,在大西洋的兩岸都很盛行。它口感比較甜,帶有藥草的風味,微微有點苦,不過苦得迷人。一杯加冰的杜本內酒是就餐前的理想飲料。
2、吉爾雞尾酒:這款酒風味複雜,卻不會讓人覺得口感過重,開胃的效果非常好。它的製作方法也非常簡單,只要把一兩盎司的黑醋慄利口酒加入笛型香檳杯中,然後倒滿酒體偏輕的白葡萄酒即可。如果想要調配吉爾皇家雞尾酒(Kir Royale),用白起泡酒來代替白葡萄酒即可。
3、帕蒂斯茴香酒:這款酒酒液很清澈,帶有茴香的風味。在喝酒的時候一般會往酒液中加水,這樣它就會變成乳白色。如果想要加冰喝,應該要在加水後再加入冰塊,冰塊可以讓酒中的茴香腦結晶析出。
4、金巴利酒或蘇打-金巴利酒:這是義大利最著名的比特酒之一,不過由於它對某些人來說實在太苦了,所以會加入蘇打水或者汽水一起喝,這樣也可以讓它變得別有風情。
5、雪利酒:這款酒產自西班牙南部的赫雷斯(Jerez),被譽為西班牙的國酒,莎士比亞就曾盛讚雪利酒為「裝在瓶子裡的西班牙陽光」。如果您還從來沒有試過這種酒,那就必須買來一嘗究竟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