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我來說,是的。實話實說,以現在的公考制度就算是思聰來也只能老實看書做題,除了努力、天賦和技巧,再也沒有什麼其他的因素能夠影響公考了,把話說明白一些,實力就是一切。
雖然題主說自己參加過一次國考一次省考都沒有成功,但是根據題主的描述,他自己根本沒有努力過啊,從國考開始就一直在擔心難度太大,自己的努力沒有收穫……雖然說不是所有人努力了之後都能成功上岸,但是一次都沒有努力過,又有什麼資格說努力無用呢?
在公考路上我們除了努力和相信自己之外也沒別的能做了,題主從一開始就給自己設置了心理障礙,人為地給自己增添了額外的心理壓力,這種做法並不可取,我也不太明白向自己強調努力無用的意義是什麼,為了給自己的失敗找藉口嗎?
我在職備考七個月,最後國考成功上岸,用親身經歷告訴你,努力和結果成正比,就算不是因果關係也是強相關關係。
我決定考公務員的時候已經離開校園好幾年了,對公務員也沒有什麼很深刻的認識,也可以說是一竅不通,除了有點文字功底,其他的基礎基本上都可以說是戰五渣,真的就是零基礎備考。
我那時候從事的還是新媒體行業,工作壓力和工作強度都高得一批,就連「努力複習」這件事都需要在前面加上個前提:「抽出時間」。
困難總是可以克服的,基礎沒了可以從頭打,時間緊也可以擠點零碎時間多學一點是一點,可要是不努力學,沒能上岸,就只能繼續那種忙成狗、沒存款、沒時間、沒社交的狀態,相比之下,努力當然就有了正當理由。
在職備考最大的問題就是學習氛圍和時間安排上的問題,就算是每天早起一小時、晚上下班回去再學兩三小時,中午午休時再多學半小時,一天也不過就是四個小時左右的學習時間,就算是這樣,一天的生活也被學習和工作填滿了,每天的睡眠不超過六個小時,也跟本沒有多餘的時間想一些有的沒的。
學習氛圍這個事沒辦法,只能依靠自律。在單位拿出一本厚厚的教輔出來看確實也不太合適,只能在手機上 下載好視頻課,吃飯時間或者任何零碎的時間裡拿出來看十幾分鐘,這樣看雖然能合理利用起零碎時間,但是課總是聽的零零碎碎的,效果也並不是太好,所以回家之後總還是要二倍速重新梳理一遍。
至於時間安排,沒有那麼多的大片時間,就只好把一項大的任務拆解成無數個小任務來完成,像是刷題和積累這種需要花費大量時間的任務,當時就全靠粉筆APP和備忘錄堅持複習,在地鐵上、公交上、甚至中午吃飯的時候都會抓住一切時機在手機上刷題。
當時還下載了人民日報的APP,每天刷一刷時評板塊,專門積累申論素材,有覺得好的、有用的段落就複製在備忘錄上,還有一些社會熱點時間的概括和評論,分了經濟、政治、民生、生態環境等不同的板塊,同一個話題的內容整理在一起,後來回顧的時候也會方便一些。
整個備考期間說實話有些難熬,光是打基礎就用了將近三個月的時間,這三個月裡學得內容都比較簡單和基礎,做題的時候也看不太出來自己的提高,基礎沒打完之前做題很吃力,基礎打完了之後成績也沒有很明顯的提高,說真的心裡是慌的,尤其是自己刷了幾千道題卻還是六十多分的時候,也會懷疑自己的水平是不是就這樣了。
不甘心吶,本來決定考公的時候就已經發現自己只是個嚮往安穩的普通人了,還要承認自己的努力也毫無價值嗎?最終還是沒有放棄,轉而去看了阿甘上岸說學解題技巧,還是想要想辦法再拼一拼。
用了一個月的時間看完課程,連帶著把它講義上總結好的規律和公式等都記住了,例題也全部做過一遍,一邊學一邊練,也不去想成績上的浮動了,只想著怎麼把題做快點,正確率再高一些,什麼技巧用起來順手就用什麼技巧,像資料分析的插板法、差分法,數量關係裡的整除法、邏輯題的推理公式等等,都直接拿來用了。
還有一些應試的技巧實戰性也很強,包括排除法、特殊值法和代入法,蒙題的時候也好有個依據,不至於瞎矇。不過平時練題的時候還是會把這些蒙的題標出來,等做完了之後再統一整理分析,都做懂做透,到底是市面上這麼多課程裡解題技巧講得最簡便的,真的好用。
把視頻看完之後又繼續大量練題,這個時候刷題和之前刷題還是有明顯的不同的,之前刷題的時候因為找不到方向和技巧,做起題來又慢錯得又多,提高也不知道怎麼提高就很絕望,但是這時候的我已經有了一定的知識儲備和技巧加持,雖然也沒有一夜開竅,好歹也是有了努力的方向,會有意識地用題來磨練自己的技巧,提高自己的做題熟練度,目標從刷夠多少道題變成了提高什麼能力。
最後一個半月,開始把別的資料都放下了,除了日常在粉筆上刷一些題之外只鑽研真題,周末的時候還會專門抽出一段時間用阿甘把知識點回顧一遍,做一次框架梳理和歸納總結,從別的省分的往年省考真題開始做,其中北京、上海、廣州、山東、河南等省份的真題參考價值比較大,就把它們放在了後面做,最後才開始研究近五年的國考真題。
那時候真的是擠出一切時間做題,12點之前從來沒有上過床,做過的真題沒有八十套也得有四十套,在粉筆上刷過的題也超過了兩萬道,好在這些努力也都沒有白費,國考行測得了70.2,不算高,但是夠我進面了。
申論上也沒少下功夫,畢竟申論才是最容易拉分的,除了看阿甘的申論部分之外,還關注了很多講申論的公眾號和申論名師的微博,它們經常發一些申論的寫作乾貨和素材,都存在了手機裡,有時間就會翻一翻。
個人覺得把時間花在申論的大作文上不如花在前面的小題更划算,大作文只要沒有跑題和危險發言其實也拉不開多少分,但是前面的小題都是有客觀得分點的,有點像高中政治,學會抄材料、理論聯繫實際就都能拿到分,屬於努力就能有成果的行列。最後國考的時候申論拿了67,沒能上七十……不過也算是沒拖後腿,好歹進面了。
得知我進面的時候也很驚訝,但既然進面了就好好準備,培訓班也報了,還去看了講政府思維的面霸進階教程,自己在家對著鏡子練、用手機錄音錄像地練,真的是自己跟自己死磕,最終面試拿到87.2分成功上岸。
有很多人告訴你努力無用,只不過是因為公務員考試只取前幾名,差一分和差十分都考不上,只看結果的話確實沒有區別,可是考了130+差一點上岸的和90+沒有努力過的相比,怎麼想下次考試都是前者上岸的可能性更大。
不要再說什麼努力無用了,你根本沒有努力過!
我努力過,我可以負責任地告訴你:努力有用,有大用!
最後,希望所有努力的人都能得償所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