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族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幾十年」這麼說對嗎?

2020-12-20 高考必勝站

前段時間網上有一個毒雞湯特別火,「我們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十幾年?」這句話一出引起了網友的熱議。

隨即有網友很喪地表示:「雖然說大家起點都一樣,但是有的人在起跑線上坐的是勞斯萊斯,有的人只能奔跑。」那麼,接下來我們就對這個問題展開討論說一說吧。

大學畢業的時候,我們班有許多學生都在四處投簡歷,找工作,參加各種考試和面試,每天早上都非常早的起床,為了應聘成功,每天都要準備到很晚,就是為了可以靠自己的力量在一個城市中生活下去來。

當時我們班級有一些同學根本不需要自己找工作,畢業之後就直接進入大型國企或者事業單位。當時我們班級其他同學還非常疑惑,直到畢業聚餐,我們同學才發現,不找工作的這位,他爸爸就是國企的高層,他來大學只是體驗生活而已。

我們觸不可及的位置在人家看來都是輕而易舉的事,可是這麼看來,是不是越比較就覺得越不公平了?其實也並不是這樣的。

我見過一個在職場中依然努力奮鬥的中年男人,他一邊上班一邊自己自學,報了一個大專。拿到畢業證的時候,他一下就換了一個工作,之前是3000塊的文員,現在輕輕鬆鬆就能賺到6000多。

所以說知識改變命運這句話並不是說說而已,不相信的人堅持幾年什麼都沒有,但是往往堅持下去,你會有很大的收穫。

吃不了學習的苦就要吃生活的苦,很多人既吃不了生活的苦,也吃不了學習的苦,所以現在才一直碌碌無為。

也有很多人明白這個道理,就努力吃學習的苦,人是一種付出與回報相對來說成正比的動物,那就是代表著,付出了多少,在某一個時刻一定能得到收穫。並且這個收穫只多,不會少。

如果你有非常急切要學習的想法,那一定要有一個學習的條件。有一點你必須明白,要建立一個切實可行的學習計劃。

第一點也是最重要的一點,你必須要進行小步子學習,什麼叫小步子學習呢?就是你可以制定一個短期可以實現的目標,這個目標實現的期限可以是一個星期半個月或者一個月,逐個實現這些小目標,你的動力會越來越大。

相信我們都應該聽說過錢鍾書的名字,他是中國著名的學者、作家。從以第一名的成績畢業於無錫輔仁中學,之後考取清華大學。但是你知道嗎,錢鍾書當年數學高考僅僅考了15分,卻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因為他的英語、國文接近滿分。

關於錢鍾書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外界流傳是因為錢鍾書的父親是清華大學國文教授,有人說他是因為自己父親才被清華大學破格錄取。但是你有沒有想過,錢鍾書的兩科成績幾乎滿分,即便是在清華大學也是難得的人才。如果你的父親是清華大學教授,難道你的成績可以讓你的教授父親出面走後門嗎?

不夠優秀的人可以讓別人為他破例,那是因為他優秀的地方可以足以彌補他的不足。因此,我們不要感嘆於十年寒窗苦讀比不上幾代人財富積累,人生是一場馬拉松,並不是一場短跑。

相關焦點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
    那麼我們來說一下,「別人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這裡都只是一個約數,畢竟現在單是義務教育都9年了,再算上幼兒園、高中、大學的教育時間,怎麼也要讀小20年的書。在中國貧富差距拉開的時間大概要從改革開放開始,在這之前可能會有一些差距,但是差距一定不大。那麼改革開放42年的時間裡,大概也就是經歷了2代人,在中國最多也就傳遞到了第三代。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
    人常說寒門出貴子,還有人說,「我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有句話叫,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這句話火了一段時間了,這句話又把一個古老的命題翻出來了,就是寒門能不能出貴子。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你怎麼看?
    所以一個寒門子弟想出頭,就單純說學生階段,你就是在與別人幾代人在進行爭奪,人家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但是你是!古今中外,概莫如是,沒有什麼憤懣不滿的,現在其實已經是相對公平了!,憑什麼輸給你十年苦讀」?這也就是為什麼這幾年大家一直在議論的階層固化問題。坦率的說,如果社會不發生大的改變,這種趨勢既無法阻擋,也會愈演愈烈。
  • 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我奮鬥我成功才是真理
    無論是從古代的世襲罔替,還是陳涉世家說的王侯將相,寧有種乎?亦或是您所說的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這一系列的思想演變都是時代變遷的產物,既有時代的進步性,也有時代的局限性。「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
  • 十年寒窗打敗家族幾代努力?不可能,努力對於每個家族都是公平的
    《後浪》:我們家族好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 是呀,憑什麼一個家族幾代人的奮鬥會輸給一個寒窗十年的人? 難道幾十上百年的努力,卻要拼不過十年的努力。 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才是最危險的事情,那無疑是在反對我們自己奮鬥的目標。 假設我們奮鬥幾十年還不如一個奮鬥幾天的人,我們還會奮鬥嗎?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這句話火了
    最近,「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這句話引發了廣泛討論。這讓我想起了馮小剛導演的電影《1942》。河南大災,老百姓逃荒。在饑寒交迫之際,一個逃災地主和長工聊到了未來。地主:「你看著吧,我知道怎麼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
  • 《後浪》:我們家族好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十年?
    還有更扎心的,說前浪後浪的劃分不應該是年齡,而是階層。沒有父母資源的年輕人沒有資格叫後浪,只能叫沙子。回到這句話:我們家族好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十年?這是一句很扎心的話,但也是一句大實話,大實話總是很刺耳的。
  • 「別人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寒窗苦讀的你?」一線老師來解惑
    「不怕自己不努力,就怕比自己優秀很多倍的人比我們更努力」,這句話到現在可以延伸為「不怕自寒門學子自己不努力,就怕家庭經濟比寒門學子好很多的人比你還要努力!」但是讓一些寒門學子崩潰的是:自己耗盡洪荒之力去努力,結果自己再努力也比不上人家玩物喪志的紈絝子弟在學無所成後回家繼承豐厚的家產。這個時候寒門學子會仰天長嘆:「為何我寒窗苦讀十年,居然會敗給這樣的『二世祖』」?而這樣的「二世祖」自然也會反唇相譏:「別人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十年寒窗苦讀的你?」
  • 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寒門學子真的沒機會了嗎?
    所以,我們身邊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而許多人也會單純地認為:寒門再也難出貴子!但今年有一個數據卻很耐人尋味,2020年 我們在今年的高考中依然可以看到許許多多這樣的案例:來自黑龍江貧苦家庭的姐弟,父母患病多年,家庭收入慘澹,而他們卻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被哈爾濱工業大學錄取! 同樣來自黑龍江的一位農村男孩,高考考了691分被清華大學錄取!
  • 有富二代說:我們家族幾代人的努力,憑啥輸給你的寒窗苦讀十年?
    「我們家族好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十年」這句話說得有點反了吧?應該是「寒窗苦讀十年憑什麼輸給你富二代」。從小我們就聽人說:「人人生來平等」。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人人生來壓根就不平等」。有的人一出生嘴裡就含著金鑰匙,而有的人卻只擁有幾塊遮羞布。然後再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又會明白:「選擇不了出身,但可以選擇自己努力」。和富二代比較來比較去,自己心累不說,關鍵還毫無用處。富二代依然是富二代,自己的生活還得靠自己努力。
  • 十年寒窗苦讀,憑什麼趕上人家幾代人的努力?這就是現實
    近期,我在網上刷到這樣一句話,據說是某個富二代的朋友圈:「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十年書?」起初看到這句話時,難以掩蓋心中的憤怒,有點討厭這種富二代,靠著祖上,從小佔據著好資源,一副看不起人的樣子,一副令人作嘔的嘴臉。當我靜下心來細想這句話時,又覺得這句話沒有任何毛病,別人祖上幾代人努力奮鬥出來的家業,你憑什麼十幾年的讀書就趕超了?
  • 「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苦讀?」
    今天2020年高考結束,十年寒窗苦讀的孩子們,不知道今天心情如何;回想起十多年前,自己高考時,爸媽和老師都告訴我們,這是改變命運的機會,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你自己的了!確實,如果不是當年的高考,我不會有機會上大學、讀研,更沒有辦法做一名心理諮詢師;也就不會有機會在這裡Bibi……但說到改變命運,高考的分量還遠遠不夠。
  • 幾代人努力憑什麼輸給一人苦讀?湖北狀元身份曝光!這不是拼爹?
    幾代人努力憑什麼輸給一人苦讀?湖北狀元身份曝光!這不是拼爹?最近有一個話題說,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人家享受的是父輩幾代人的拼搏,憑什麼要輸給寒門學子十年的寒窗苦讀!仰仗著在這些優渥的資源,唐楚玥可以隨意參加各種出國遊學活動,拎起背包買上機票說走就走。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啥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話雖刺耳但很現實
    白巖松曾說過「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這句話聽起來扎心,同時也反映著一個重要的問題,學習雖苦,但卻是改變命運最簡單的途徑,高考不僅是一場考試,更承載著無數普通且卑微的夢想。「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啥輸給你的十年寒窗」?並不是教育的不公平白巖松說:「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然而即便擁有了「高考」,普通學生就能拼得過富二代了嗎?
  • 寒窗十年,輸給別人幾代人的努力?做題家,也會輸給努力的網紅?
    憑什麼我家幾代人的努力,輸給你只有十年的寒窗苦讀?這句話在各個網絡上不斷看到。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我覺得從大的方向上來說,這句話是沒有錯的。一般說這句話的人基本上是各種二代。從公平角度來說,僅有的十年寒窗,確實沒有可以贏別人幾代人努力的理由。不過凡事有例外,當一個人的才華遠超常人的時候,就會有另外一種局面。漢高祖劉邦原來就是個亭長,明高祖朱元璋原來是個放牛娃;京東的劉強東,最開始也只在中關村賣光碟。
  • 寒門貴子的努力,憑什麼比不過別人幾代人的積累?
    近幾年,網絡上常常流傳著這樣一種說法:「別人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寒窗苦的你?」這段話乍一聽好像有點道理,一個人的力量怎麼會比得過一個家族幾代人的資源積累。但是細細一想,這句話背後隱含的信息絕對不會只是這麼簡單。
  • 十年寒窗,與幾代人的努力
    但正是因為他們努力奮鬥、積累資本(而不死揮霍一空),你才有機會十年寒窗,他們值得你尊重和感激。 永遠不要抱怨是父輩不夠努力,導致你的十年寒窗輸給了別人幾代人的努力。 說這種話的人,都是垃圾。 你想去大企業,大企業就是資本積累的結果,很多大企業也是幾代人努力的結果。 你想成功,想過更好的生活。需要專業技能吧?需要知識儲備吧?這些寶貴的「資本」同樣來自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積累。別人幾代人的努力所創造出的結果,並不只服務於他一人,而是融入了整個經濟發展之中,你也是這一結果的受益者。
  • 幾代人的努力和十年寒窗苦讀
    ,說「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其實,我覺得兩者都不接地氣,都把自己看的太重要,實際上,這個世界上除了「幾代人的努力」和「十年寒窗」,還有別的人。首先,去你X的幾代人努力。其次,去你X的十年寒窗苦讀。誰家先人不努力?能活到現在,誰家不是幾代人的努力?
  • 我們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
    抖音上很火的一句話:「富人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會輸給你十年的寒窗苦讀有人說這句話是現實的寫照,有人說這是三觀最不正的毒雞湯。現實的寫照在於哪裡?越是富有的人越是重視教育。富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接觸高等的教育,有著良好的環境。不論是見識格局已經超越了窮人家大部分孩子。長大後不論是家長安排的路,還是他們自己選的,路都要寬廣許多。窮人家的孩子有著什麼呢?從小幫助家裡各種做家務,還要面對鄉村中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八卦。
  • 寒門學子寒窗苦讀,不能跟別人幾代人的努力相提並論?
    最近經常聽到這樣的說法,寒窗苦讀幾十年怎麼可能超過別人幾代人的努力? 猛地一聽,好像有點道理,但感覺聽上去很彆扭,很不舒服。直到又看到一個詞:「地主」。 地主是用了幾代人的努力穩固他們地位、他們的特權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