憑什麼我家幾代人的努力,輸給你只有十年的寒窗苦讀?這句話在各個網絡上不斷看到。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
我覺得從大的方向上來說,這句話是沒有錯的。一般說這句話的人基本上是各種二代。而這些二代之所以能夠成為二代,確實得益於他們的父輩,篳路藍縷,一路艱辛,或創業或奮鬥,九死一生,才積累起了眼前的這些資產、家業或權勢。
而作為社會底層的普通人,十年寒窗,可能僅僅是讀了十年的書,所經歷的苦難、折磨、艱辛,遠遠沒有一代們的所經受的苦難多。
從公平角度來說,僅有的十年寒窗,確實沒有可以贏別人幾代人努力的理由。
不過凡事有例外,當一個人的才華遠超常人的時候,就會有另外一種局面。
漢高祖劉邦原來就是個亭長,明高祖朱元璋原來是個放牛娃;京東的劉強東,最開始也只在中關村賣光碟。但是他們後來或者掀翻了的朝代,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帝國,或者白手起家,建立了一個商業帝國。
這都印證了中國流傳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其實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機會,關鍵看能不能在最關鍵的時候抓住,並且堅持下去。只有經過難以忍受的磨難,才能成為別人眼中的毫不費力。
最近網絡上又流行一個「做題家」的梗,剛開始一臉懵,「做題家」是個什麼意思,是褒義還是貶義。經過「度娘」一查才知道,最早來源自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很多組員的自嘲之語。意思是自己學習成績好,考試成績好,其他方面普普通通,原來只是用於自嘲。
但是近來被不少人不斷擴大使用語境,特別是經過四川「丁真」事件之後,「做題家」略帶了貶義色彩。不少人認為自己學習好,發奮學習取得好成績之後,就應該比其他人過得好。如果事實相反,就認為不公平。憑什麼他只靠顏值就能火,就能受到萬人矚目。
有這些想法的「做題家」們,跟「我寒窗十年,憑什麼比不上廢物富二代」的人是相同的思維方式。只是一味地抱怨不公平,忽略了其他人在其他方面的努力。
不可否認,讀書學習是改變命運最便捷的途徑,但是如果僅僅認為只要讀書了,就一定要比別人強,反而會給自己背上沉重的負擔。讓自己的心態失衡,變得怨天尤人,失去了進取的機會。
身為普通人,仍然要努力學習,努力進步。認識生活中的不公平,但也要有突破奮鬥的決心。階級圈子很難突破,但是從自己這一代就開始努力突破呢?也許,自己就成了後代改變命運的開始。
對於「寒窗十年的做題家」和各種二代的差距,你是怎麼看的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