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窗十年,輸給別人幾代人的努力?做題家,也會輸給努力的網紅?

2020-12-24 平凡人的成長之路

憑什麼我家幾代人的努力,輸給你只有十年的寒窗苦讀?這句話在各個網絡上不斷看到。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

我覺得從大的方向上來說,這句話是沒有錯的。一般說這句話的人基本上是各種二代。而這些二代之所以能夠成為二代,確實得益於他們的父輩,篳路藍縷,一路艱辛,或創業或奮鬥,九死一生,才積累起了眼前的這些資產、家業或權勢。

而作為社會底層的普通人,十年寒窗,可能僅僅是讀了十年的書,所經歷的苦難、折磨、艱辛,遠遠沒有一代們的所經受的苦難多。

從公平角度來說,僅有的十年寒窗,確實沒有可以贏別人幾代人努力的理由。

不過凡事有例外,當一個人的才華遠超常人的時候,就會有另外一種局面。

漢高祖劉邦原來就是個亭長,明高祖朱元璋原來是個放牛娃;京東的劉強東,最開始也只在中關村賣光碟。但是他們後來或者掀翻了的朝代,建立起一個強大的帝國,或者白手起家,建立了一個商業帝國。

這都印證了中國流傳一句話:王侯將相寧有種乎。

其實每個人都有屬於自己的機會,關鍵看能不能在最關鍵的時候抓住,並且堅持下去。只有經過難以忍受的磨難,才能成為別人眼中的毫不費力。

最近網絡上又流行一個「做題家」的梗,剛開始一臉懵,「做題家」是個什麼意思,是褒義還是貶義。經過「度娘」一查才知道,最早來源自豆瓣「985廢物引進計劃」很多組員的自嘲之語。意思是自己學習成績好,考試成績好,其他方面普普通通,原來只是用於自嘲。

但是近來被不少人不斷擴大使用語境,特別是經過四川「丁真」事件之後,「做題家」略帶了貶義色彩。不少人認為自己學習好,發奮學習取得好成績之後,就應該比其他人過得好。如果事實相反,就認為不公平。憑什麼他只靠顏值就能火,就能受到萬人矚目。

有這些想法的「做題家」們,跟「我寒窗十年,憑什麼比不上廢物富二代」的人是相同的思維方式。只是一味地抱怨不公平,忽略了其他人在其他方面的努力。

不可否認,讀書學習是改變命運最便捷的途徑,但是如果僅僅認為只要讀書了,就一定要比別人強,反而會給自己背上沉重的負擔。讓自己的心態失衡,變得怨天尤人,失去了進取的機會。

身為普通人,仍然要努力學習,努力進步。認識生活中的不公平,但也要有突破奮鬥的決心。階級圈子很難突破,但是從自己這一代就開始努力突破呢?也許,自己就成了後代改變命運的開始。

對於「寒窗十年的做題家」和各種二代的差距,你是怎麼看的呢?

相關焦點

  • 有富二代說:我們家族幾代人的努力,憑啥輸給你的寒窗苦讀十年?
    「我們家族好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十年」這句話說得有點反了吧?應該是「寒窗苦讀十年憑什麼輸給你富二代」。從小我們就聽人說:「人人生來平等」。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人人生來壓根就不平等」。有的人一出生嘴裡就含著金鑰匙,而有的人卻只擁有幾塊遮羞布。然後再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又會明白:「選擇不了出身,但可以選擇自己努力」。和富二代比較來比較去,自己心累不說,關鍵還毫無用處。富二代依然是富二代,自己的生活還得靠自己努力。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這句話火了
    最近,「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這句話引發了廣泛討論。這讓我想起了馮小剛導演的電影《1942》。河南大災,老百姓逃荒。在饑寒交迫之際,一個逃災地主和長工聊到了未來。地主:「你看著吧,我知道怎麼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
    我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有句話叫,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這句話火了一段時間了,這句話又把一個古老的命題翻出來了,就是寒門能不能出貴子。也正因為如此,寒窗苦讀十年,其中的佼佼者,自然而然地落入了按部就班的窠臼,落入了科層制的通道,寒窗苦讀十年,不就為了進大銀行、大企業、ZF組織、學術機構嗎?寒窗苦讀十年,不就為了不冒險嗎?而所有的大組織,都是科層化的,你再聰明天才,也必須在科層制上跟同樣聰明的腦袋瓜競爭,按部就班。而穩定性,就是財富的大敵。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
    那麼我們來說一下,「別人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這裡都只是一個約數,畢竟現在單是義務教育都9年了,再算上幼兒園、高中、大學的教育時間,怎麼也要讀小20年的書。在中國貧富差距拉開的時間大概要從改革開放開始,在這之前可能會有一些差距,但是差距一定不大。那麼改革開放42年的時間裡,大概也就是經歷了2代人,在中國最多也就傳遞到了第三代。
  • 十年寒窗打敗家族幾代努力?不可能,努力對於每個家族都是公平的
    《後浪》:我們家族好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 是呀,憑什麼一個家族幾代人的奮鬥會輸給一個寒窗十年的人? 難道幾十上百年的努力,卻要拼不過十年的努力。 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才是最危險的事情,那無疑是在反對我們自己奮鬥的目標。 假設我們奮鬥幾十年還不如一個奮鬥幾天的人,我們還會奮鬥嗎?
  • 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我奮鬥我成功才是真理
    亦或是您所說的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這一系列的思想演變都是時代變遷的產物,既有時代的進步性,也有時代的局限性。「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這種思想是舊貴族思維,也是食利階層想要壟斷世襲罔替利益的需要。自從大禹治水成功後,將地位傳給兒子啟,中國社會從此由禪讓制進入世襲制,世家大族世襲罔替,壟斷家族利益,企圖庇蔭子孫後代。
  • 幾代人努力憑什麼輸給一人苦讀?湖北狀元身份曝光!這不是拼爹?
    幾代人努力憑什麼輸給一人苦讀?湖北狀元身份曝光!這不是拼爹?最近有一個話題說,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人家享受的是父輩幾代人的拼搏,憑什麼要輸給寒門學子十年的寒窗苦讀!經常會自創一些邏輯小遊戲來給孩子玩。你的祖上流血還是流汗這跟你有什麼關係,自己不努力到頭來還不是一個混吃等死的人渣!也沒有必要因為多讀了幾本書就覺得自己渾身散發著「清香」,十年寒窗讀名校,就一定飛上枝頭脫胎換骨變鳳凰,過上人上人的生活?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啥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話雖刺耳但很現實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啥輸給你的十年寒窗」?並不是教育的不公平白巖松說:「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然而即便擁有了「高考」,普通學生就能拼得過富二代了嗎?這是一個令人深思的問題,所以網絡上又流傳出這樣一句話,引來了網友們的爭議。
  • 「別人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寒窗苦讀的你?」一線老師來解惑
    但是讓一些寒門學子崩潰的是:自己耗盡洪荒之力去努力,結果自己再努力也比不上人家玩物喪志的紈絝子弟在學無所成後回家繼承豐厚的家產。這個時候寒門學子會仰天長嘆:「為何我寒窗苦讀十年,居然會敗給這樣的『二世祖』」?而這樣的「二世祖」自然也會反唇相譏:「別人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十年寒窗苦讀的你?」
  • 我們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
    抖音上很火的一句話:「富人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會輸給你十年的寒窗苦讀富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接觸高等的教育,有著良好的環境。不論是見識格局已經超越了窮人家大部分孩子。長大後不論是家長安排的路,還是他們自己選的,路都要寬廣許多。窮人家的孩子有著什麼呢?從小幫助家裡各種做家務,還要面對鄉村中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八卦。從小生在這樣的環境下,沒背景,沒人脈,只靠自己拼搏,能成功的人只在少數。
  • 十年寒窗苦讀,憑什麼趕上人家幾代人的努力?這就是現實
    近期,我在網上刷到這樣一句話,據說是某個富二代的朋友圈:「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十年書?」起初看到這句話時,難以掩蓋心中的憤怒,有點討厭這種富二代,靠著祖上,從小佔據著好資源,一副看不起人的樣子,一副令人作嘔的嘴臉。當我靜下心來細想這句話時,又覺得這句話沒有任何毛病,別人祖上幾代人努力奮鬥出來的家業,你憑什麼十幾年的讀書就趕超了?
  • 《後浪》:我們家族好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十年?
    回到這句話:我們家族好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十年?這是一句很扎心的話,但也是一句大實話,大實話總是很刺耳的。我雖然不想承認,但是又不得不點頭,說起寒窗苦讀十年,誰不是這麼過來的呢?只不過,從我爺爺那一輩就已經寒窗苦讀了,即所謂的耕讀之家。
  • 「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苦讀?」
    記得曾經那些因為免學費去了一般高中的同學,堅信學習是自己的事情,不用社交、也不用學習怎麼跟別人相處,也許那時候開始,就已經拉開距離了,而且這個距離會以指數級增長,這大概就是差之毫厘失之千裡吧。學習的成績,從來就不是一個人的事情,家庭環境、父母的養育方式、學校教育環境、老師的教學水平、同學的關係等等,每一個環節都在無形中影響著孩子的學習,就像《隱秘的角落》中的朱朝陽,確實本身智商很高,而且特別努力,因為這是在爸爸那裡獲得喜愛和關注的唯一方法,但是朝陽如果一直不學習表達自己和建立健康良好的關係,未來進入社會,也會遇到很多困難。
  • 「家族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幾十年」這麼說對嗎?
    前段時間網上有一個毒雞湯特別火,「我們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十幾年?」這句話一出引起了網友的熱議。隨即有網友很喪地表示:「雖然說大家起點都一樣,但是有的人在起跑線上坐的是勞斯萊斯,有的人只能奔跑。」
  • 唐代馬周告訴我們:寒窗苦讀十年超過了幾代人的努力
    最近很流行一句話,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十年的苦讀,不知是誰傳出的。反正是打中了眾人的內心,深深地刺痛了許多失意的窮苦出身的高材生。乍一看是那麼回事,細一想,又是那麼一回事了。正好讀到唐朝史,看到馬周的故事很受鼓舞,在這裡給各位分享下。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你怎麼看?
    這種培養,無疑也就代表著父母會動用自己能夠動用的所有社會資源!所以一個寒門子弟想出頭,就單純說學生階段,你就是在與別人幾代人在進行爭奪,人家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但是你是!但是「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苦讀」?
  • 或許這就是所謂的「幾代人的努力,沒有輸給十年寒窗」吧
    2020年,距離當年已過16年,陳秋媛打算報考成人教育,結果在學信網查詢發現,「自己」竟然已經在山東理工大學讀過三年專科並順利畢業。陳秋媛被冒名頂替的事情,才被陳秋媛發現。高考考了546分,卻連民辦的三本院校都讀不上,山東高考競爭之激烈,可見一斑。
  • 十年寒窗苦讀,為什麼贏不過幾代人的努力?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正途當然很好,因為正途的風險性最低,所以不要說讀書苦,寒窗苦讀,來讀書的,都是來追求確定性的,讀書再苦,也沒有不確定性更苦。因為讀書有一個明顯的收益在面前,這一路上能得到什麼,大致都是明明白白的,這就是路徑清晰。也正因為如此,寒窗苦讀十年,其中的佼佼者,自然而然地落入了按部就班的窠臼,落入了科層制的通道,寒窗苦讀十年,不就為了進大銀行、大企業、ZF組織、學術機構嗎?
  • 十年寒窗苦讀為什麼贏不過幾代人的努力?
    也正因為如此,寒窗苦讀十年,其中的佼佼者,自然而然地落入了按部就班的窠臼,落入了科層制的通道,寒窗苦讀十年,不就為了進大銀行、大企業、ZF組織、學術機構嗎?寒窗苦讀十年,不就為了不冒險嗎?而所有的大組織,都是科層化的,你再聰明天才,也必須在科層制上跟同樣聰明的腦袋瓜競爭,按部就班。而穩定性,就是財富的大敵。
  • 幾代人的努力和十年寒窗苦讀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其實,我覺得兩者都不接地氣,都把自己看的太重要,實際上,這個世界上除了「幾代人的努力」和「十年寒窗」,還有別的人。首先,去你X的幾代人努力。其次,去你X的十年寒窗苦讀。誰家先人不努力?能活到現在,誰家不是幾代人的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