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十年寒窗____幾代人的努力。
這個_____之間,你會填什麼?
大部分作者填的是「VS」,是「PK」。
經濟學告訴我的答案是什麼?
是「+」。
十年寒窗和幾代人的努力之間,並不是一個對立的關係,而是一個合作的關係。
是因為幾代人的努力,積累了資本,我們才有機會十年寒窗,而不用從小去種地放羊搬磚撿牛糞。
十年寒窗是需要消耗大量資本的,在古代,足以讓一個小康之家破產;在人類歷史上大部分時期,讓一個寶貴的勞動力去「十年寒窗」,都是一種奢侈。
相信你不會以為當代教育就是免費的吧?
教學樓和老師的工資,教育部門的一切支出,都來自無數人的納稅,其中就包括你的爺爺奶奶爸爸媽媽。
教育的費用,是非常高昂的。
父輩的努力也許微不足道,父輩的積累也許不值一提。但正是因為他們努力奮鬥、積累資本(而不死揮霍一空),你才有機會十年寒窗,他們值得你尊重和感激。
永遠不要抱怨是父輩不夠努力,導致你的十年寒窗輸給了別人幾代人的努力。
說這種話的人,都是垃圾。
資本的積累需要時間。
父母積累了資本,才可以養育你,為你提供教育;他人積累了資本,才能為你創造出就業機會,才能讓你創業的時候能拿到投資或者貸款。
你想去大企業,大企業就是資本積累的結果,很多大企業也是幾代人努力的結果。
你想成功,想過更好的生活。需要專業技能吧?需要知識儲備吧?這些寶貴的「資本」同樣來自幾代人甚至幾十代人的積累。
別人幾代人的努力所創造出的結果,並不只服務於他一人,而是融入了整個經濟發展之中,你也是這一結果的受益者。
諸如工廠、礦山、寫字樓……電冰箱、洗衣機等不勝枚舉的實物的積累,是促進經濟增長的關鍵。如果沒有這些積累的話,我們現在享受到的經濟增長就絕不會發生。如果沒有持續不斷的對實物資本積累的繼承,那麼一代人所創造的財富就會被下一代揮霍殆盡。
——弗裡德曼《自由選擇》
擁有創意的發明家,擁有才能的企業家,擁有資本的投資人,他們的成功,很大程度上,都在於善於利用別人的「十年寒窗」和「幾代人的努力」,而不是老想著戰勝別人,贏過別人。
如果你資源匱乏,就更要重視合作,而不是贏。
媒體總是通過煽動對立與嫉妒來賺取流量,讓你覺得這個世界很不公平。
但是,拿自己的十年寒窗,去PK別人幾代人的努力,這本身就是一種貪婪。
就像我要求自己打籃球戰勝喬丹,憑什麼呢?憑我讀書多嗎。
競爭是多維的,多數時候你壓根不必去挑戰別人幾代人的努力。相反,你應該發揮自己的優勢,發揮你繼承到的「資本」。
嚴格來說我們每個人都是繼承者。你認為自己沒有從父輩那裡繼承到足夠的見識和技能,以至於你在和同齡人的競爭中吃虧。
這往往是你的問題,而不是父輩的問題。
李子柒從他爺爺那裡繼承的技能,無非是種地做菜乾農活。哪怕你出生貧寒,難道你繼承到的「資本」比李子柒還貧乏嗎?
事實上,貧寒子弟並非一無所有。
只要你回過頭重新去認識父輩的優勢和美德(比如他們的勤勞、節儉、樂觀、審慎),你也可以選擇性的去繼承、去發揮,讓這些「資本」成為你的競爭優勢。
當然,比「贏」更重要的,永遠是合作。
不要老想著贏過別人幾代人的努力,而是要積極與別人合作,去成就自己的事業。
十年寒窗的本質,不就是站在幾千幾萬代人的肩膀上,學習前人發現與創造的知識來為自己賦能嗎?
十年寒窗之後,你更應該重視合作的力量,學會與各種各樣的人合作,學會利用各種各樣的資源來為自己和他人創造價值、實現共贏,而不是在那些媒體的渲染下,陷入愚蠢的攀比與徒然的煩惱。
最後,再引用一段弗裡德曼《自由選擇》中的話,我特別喜歡,也與你共勉:
我們每個人所擁有的各種資源之多寡,部分是運氣使然,部分是我們自己或他人選擇的結果。運氣決定了我們的家庭出生和成長環境,由此也決定了我們發展自身體力和智力的機遇;運氣也決定了我們從父母或慈善家那裡能夠繼承而來的其他資源。不同的運氣,可能使我們手中的初始資源得到增強,也可能使之毀於一旦。
但是,選擇仍然起了重要的作用。我們決定如何利用我們手中的資源,比方說,是努力工作還是得過且過,是進入這個行當還是進入另一個,是從事這種冒險還是從事另一種,是儲蓄還是消費等,不同的選擇決定了我們究竟能使自己的資源增強增多,還是使其消耗一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