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跟兒子還在討論,看他有什麼打算,他說我還是不想回到老家過那種每月兩三千元的生活,還想到外面闖一下。他說我是從農村考大學出來的,從一個農民變成了一個市民,比爺爺那一輩農民有進步。而他想要站在我的肩膀上再進一步,不想呆在這麼一所三四線城市,希望能比父輩過得更好點。確實對於洗腳上田的農村家庭來說,想要快速趕上並超過已經經過幾代努力的城裡孩子,真的不容易。
一、農村孩子受教育的條件就差很多。由於城鄉差異,農村家庭的經濟條件普遍要比城市要差些。而農村家庭父母為了給子女創造更好的物質條件,不得不去外地打工,而孩子只好跟著爺爺奶奶生活,孩子們成了留守兒童。爺爺奶奶由於是隔輩,可能更多的是溺愛的多,對他們的學習一方面是無能為力,另一方面也沒那麼嚴格要求,因此留守的孩子不可能跟父母帶著的孩子那麼健康成長。
雖說農村孩子也有像考取北京大學考古專業的湖南鍾芳蓉這種非常自律的留守孩子,但更多的孩子卻是成績很差,勉強混到初中畢業,或到職業學校上學,或者出去學手藝,再就是在家混幾年就跟父輩一樣出去做最沒技術含量的工作。所以農村孩子的受教育的條件是非常受限的,能上高中有機會考大學的比例比城裡孩子差得遠。
而城裡孩子至少有父母管著,甚至有不少孩子從小參加各種課外興趣班,課外輔導班,成績普遍要好於農村孩子。有些家境條件好的,還可以選擇私立學校,從小就進行嚴格的訓練,成績自然就好。
二、孩子的思想觀念都不一樣。其實人在某種環境下看問題的角度是不一樣的,記得當年上高中時,我就覺得只要能在城市裡有一份工作就滿足了,哪怕是做一起做環衛工。等到大學畢業時,自己就想做一份技術含量更高的工作,希望收入更高,而勞動強度輕一點。
我們家兒子昨天跟我聊天,他說其實藉助父母的力量去創業並不可恥,如果能把父母的積蓄用來投資產生效益,借雞生蛋沒有什麼不好,而且說得還頭頭有道。說馬化騰也不是白手起家的,他的父母也給了他一筆創業基金的。還說他的外公太保守,沒有把錢給媽媽進行投資,如果當年把存款買了房或者鋪面,至少翻了幾倍,而拿在手裡,存在銀行看著他貶值。
而我當時在他這麼大時的想法就是有多大能力辦多大事,當然也是沒有親戚朋友可以依賴,做起事來也前怕狼後怕虎,因為自己抗風險能力太弱。我不但不能靠父母資助買房、結婚,而且還需要贍養母親,所以不敢冒險。而對於我兒子來說,哪怕在外闖蕩不成功,至少他不用擔心沒有飯吃,也不用擔心回家沒地方住,也不用擔心父母的有沒有錢養老。所以他就可以更加大膽,而我們對他的多多少少還是可以能支持一點。
儘管寒門學子通過苦讀不能一步到位實現超越,但一定能夠實現階層的躍升,也為子孫後代打下良好的基礎。如果你不想跟父輩一樣去做沒有技術含量的打工者,那麼努力學習將是你最好實現逆襲的最好途徑。
寒門學子十年苦讀能超越別人幾代人努力得來的美好現實嗎?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你怎麼認為呢?歡迎大家留言評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