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你想得太天真了!

2021-02-13 栩先生


 來源 | 九邊(ID: ertoumu893)

轉載 | 栩先生(ID: superMr_xu)

最近兩天一個問題突然躥火: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

正好這個問題我也想了很多年,今天正好聊聊。

倒也不是成功人士要給大家傳授經驗了,而是說我自己有了一些體悟,跟大家分享下,萬一能幫到大家呢。

幾年前聽過一個菊廠大佬的內部分享講座,他很感慨,說是如果現在讓他應聘這個公司,他連簡歷篩選都過不了,他現在看著手底下一群名校生給他幹活,總是很感慨。而且以他自己的能力和見識,如果不是當年進公司,現在就算加入了,大概率也是個普通白領。但是他自己加入公司早,跟著大佬混,從最開始背著投影儀去村裡賣設備,到後來參加幾個國際上的超大項目,修仙小說似的劇情似的,打了小怪打大怪,一路就過來了。主要是沒地方去,他的第一選擇是去政府當公務員,第二選擇是去國企當職工,實在是沒辦法,加入了一個小破公司,在他們那個年代,你加入了一個私企,跟你賣身為奴沒啥差別,處於鄙視鏈最低端,連村裡大媽都敢嘲笑你。後來公司幾次瀕臨倒閉,本來想離職來著,但是又沒地方去,當時和現在不一樣,當時沒法到處跳槽,只好一直留在公司,現在幹到了高層,恍若隔世。
有一個大老闆兩口子,東北下崗的時候他們去菜市場上班,後來在菜市場偶爾聽說賣菜的同時還可以賣二手收音機,跟別人一起從日本倒騰了一些二手收音機放在菜攤上一起買,認識中間人之後又開始倒騰電視,倒騰電視發了財之後,開始倒騰車,就這麼就做大了。一切的起源,都是那個陽光明媚的下午,賣菜的老王聽說有人能從日本搞到二手收音機。
回到我們現在,後臺總有小夥伴諮詢我,說今年畢業了,有大公司可以去,但是也看上了小公司,覺得這個公司創始人非常厲害,公司也玩的比較新,是不是可以對賭一下運氣?
這個問題我還真回答不了。我自己當初就是選擇了大公司的穩定性,放棄了小公司的隨機性,後來當初讓我去上班的一家小公司已經上市了,當初那幾個人現在都已經成了公司早期元老了,我也就錯過了機會。不過如果讓我再選一次,估計還是選大公司,因為無論如何,大公司代表著機遇和穩定的一種協調,小公司風險相對太大了,我本人不到萬不得已不會輕易做太冒險的舉動。而且並不是說加入那類公司就完事了,我今年碰到了一個小夥伴,他當初加入的那個公司也已經上市,他加入的時候公司才幾個人,按理說他現在已經發了,不過他確實沒發,因為他加入公司過了兩年,就因為受不了小公司那種特有的勾心鬥角氣質退出了。1、如果你沒讀過書,基本只能是把握一些低端機會,賣菜修車開飯店什麼的, 如果你讀了本科,可能就能發掘出來稍微高端點的機會,比如去搞個小軟體公司或者新媒體公司。如果你博士畢業,就可以研究點更高端的,美國的那些科技公司,大部分都是在上一個巨頭上班的那些技術骨幹分家出去另立門戶的,比如英特爾什麼的。2、發達是一系列選擇的總集合。得在幾個關鍵節點上都做對選擇,而不是做對某一個選擇,做對一件事意義不大,這也就意味著屬於一個低概率事件。3、整體呈現出一種濃烈的不確定性,能不能出頭這種事,誰也說不準。所以吧,既不要輕易自怨自艾,也沒必要提前覺得自己有多牛逼,很多事眼下看沒啥意義,可能再過幾年回過頭來看才發現意義非凡,甚至是決定性的。

寒窗十年和跳出貧窮的關係

也就是說你考上了大學,甚至考上了985,美國名校,都代表著你可以玩一些遊戲了,至於能不能完好,能不能向上突破,以及遊戲本身是不是有前途,那沒人能告訴你,更不會向你承諾啥。
進入職場後,能不能取得高成就,跟很多元素有關,比如會不會說話,責任心強不強,積極不積極,是不是攤了個靠譜領導等等。
責任心這玩意比較關鍵,大部分是天生的,有些人做事就是負責,領導交代下去的事肯定會搞定,搞不定也會有個說法。領導們都是背著KPI的,他們最願意的事就是給下邊的人交代下去一件事,自己什麼都不用管然後就搞定了,這種人他願意帶著。
積極也很關鍵,我這些年也見識了太多人,95%的人並不積極,也不想改變自己的現狀,更不想積極尋求解決問題的方式,尤其不想解決那些跟自己關係不大的問題。
大部分人在學校的時候以一種被動態勢往往搞得還不錯,老師讓幹啥就幹啥,成績也很好。其實換個角度大家就懂了,你是領導,你自己背著KPI,如果手底下的人竟然超額完成了自己的任務,你啥感受?次數多了,是不是很信任這人?等你升遷的時候是不是想帶著他?創業也差不多,能創業成功的人,肯定是個積極主動的人,肯定是個人緣不差的人,也肯定是個靠譜的有領導力的人。大部分人在畢業三年內心勁就消得差不多了,能維持十幾年的,基本沒有混得差的,除非運氣太差,或者腦子太差,勁都使到不合適的地方去了,那也沒辦法。至於現在不少人說的「資本家剝削」什麼的,作為勞動階層群體的一員,我覺得大家提點自己的訴求無可厚非。但如果工作中的態度也是「佔資本家的便宜」,最後想也別想會把自己玩得很慘。這個世界是個「相互成全」的世界,你給老闆搞定事,他才會把你拉到更高的位置上,等到他上升的時候繼續把你帶著,好讓你去給他幫忙。你的位置也就跟著上升了。相互利用關係也是關係,事實上這個社會上比血緣關係更穩定的關係就是相互利用,人很少會背叛利益。不過有一說一地講,我自己一邊在大公司搬磚,一邊抽空寫文章,對「上班」和「創業」都有一些體悟,創業比上班要難得多,也艱苦得多,但是稍微做成了一些,收益比上班大得多。非常非常牛逼的那些人,又是名校畢業,又是大公司背景,可能真比不過做生意的其貌不揚的土炮。這個不是能力差距,而是賽道的差距。你在黃土路上很難賺到高速路上的收益。當然了,一般也不會面臨翻車後車毀人亡的危險。如果大家感興趣,我後續可以給大家分享下這方面的話題。
而且大家不知道有沒有一種感觸,從初中開始,班裡學習最好的那個很少有混得差的,畢竟智力和行動力在那裡擺著,但是也很少有混得特別好的。原因倒也不複雜,他們的路線太過筆直,往往是社會中的那些比較優的選項給了他們,都是成熟道路,開著平順,反倒缺乏「碰運氣」成分,能力也太過依賴平臺,越往後越離不開平臺,這些年見識過太多名校高材生一直混外企。我之前說過,大學學習好的去了美國什麼的,這些人在美國都算過得很好的,但是沒有特別好的,在美國大公司幹個小領導就不錯了。真正逆襲的,反倒是當初那些條件較差(當然也不是太差),選不了「成熟道路」,去碰運氣,不少人去了非洲,從中國往非洲倒賣二手物品發了財(現在這個市場已經快要飽和了)。其實很多人都有這個問題,好不容易考上了名校,但是畢業後發現自己依舊苦得跟狗似的,懷疑自己是不是「真正的倒黴一代」。其實不是你這代人倒黴,無論如何你們這代人裡都會有一些人脫穎而出,可能只是不是你,因緣際會,你恰好運氣不夠好,沒能「開悟」。沒開悟我上文也說了,可能是運氣差,可能是從來也沒碰過運氣,自然不知道運氣咋樣。或者自己是個消極的人,總是放任機會溜走。或者是個不踏實的人,相同項目別人幹成了,你沒幹成,然後上級不再交給你重要的事了。
整體而言,「上大學」可以理解為最實在的上升階梯,從一樓把你送到三樓,讀了博士可以理解成送到了三樓半,但是到了三樓你能不能爬上去,那就看你自己了。這裡說的「看你自己」,有很多種意思,比如:或者你能力巨強,幹起活來一個頂五個,在私企裡這樣的人一般會被提拔起來;
或者乾脆你啥能力都沒,唯一的好處是話少,領導信任你,說不定也能飛,這個不是開玩笑,在ZF部門裡這種情況非常多。不過轉來轉去,似乎有種鐵律在運作,二八定律,什麼環境裡,都是20%的人吃掉80%的份額,那20%的人裡,又有20%吃掉80%。說這個不是想說能脫穎而出的人很少,而是說「肯定有人會脫穎而出,只是比較少」。

寒窗苦讀挺過了漫長的學校生涯,迎來的並不是終點,而是到了一個新起點上。如果單憑几年讀書就能超過別人幾代人的努力,那這個世界也太單純了,顯然不可能嘛。你以為是考進士呢?站在這個起跑線上,人生其實是進入了一個新的賽道,站在一個賽道上就想超別人,確實有點不現實。高考的時候不讓帶手機,不讓作弊,因為那樣不公平,但是來到社會上,其實每次考試都是無規則競技,你可以找朋友,可以全網查資料,可以動用家庭關係,完全沒有問題。如果你自己沒這方面資源,別人有,那可能是就是一場單方面的屠殺。聽起來很殘酷,你可能得跟別人好幾代人的積累一起競爭,顯得特別絕望。但是你哪天突然「開悟」,跳出了賽道,就跟從自行車跳上了賽車一樣衝出去,把別人幾代人的積累甩在身後,這個完全有可能,而且每天都在發生,事實上就在我寫文章的時候讀者裡已經有人身上發生了這種情況。大家經常說到了三十來歲,大學同學之間的距離被迅速拉大,說的就是這事。其實不是說有人當上領導了,所以牛逼了,更大的概率是他變道了,從黃土路上跑高速公路上去了。
如果在同一個公司,你想超你同事十倍工資難得要死,但是如果你變了下賽道,可能輕輕鬆鬆就做到了。但是如果你十年寒窗,把自己送到一個稍微高一些的起跑線上,你的頭腦已經被武裝過了,而且有搞定超複雜問題的決心和方法(高考本身就是個超複雜的系統性難題),再加上畢業後保持積極性,踏踏實實做事,如果有運氣加持,前景誰都沒法想像。
這也就銜接上了另一個話題,經常有人在問我:房價那麼高,我現在工資這麼低,怎麼辦?
其實我也不知道你咋辦,不過吧,剛畢業總容易犯一個錯,就是把人生當成一個線性的,以為現在的狀態基礎上畫一條延長線,就是十年後的狀態。不過真實世界不是這樣運行的,以十年為期,中間會有大量的其他因素影響,有的會產生負面的,有的是正面的。最後生活曲線會變成一個不知道什麼形狀,反正不是直線。整體而言,積極樂觀能力強的人翻身機會更多一些,至於怎麼翻身,這玩意誰也說不準,每個人都不太一樣,我能做的,就是告訴大家這種發展規律。發展不是線性的,如果大家速度都差不多,你三輩子都趕不上別人那幾代人的積累,但是如果中間發生突變,變道等情況,可能幾年內就徹底超了,而大戶向來有個問題就是船大掉頭難。你去超馬化騰比較難,但是如果只是想超過你身邊的特別有錢的人,確實也難,不過可能沒那麼難。大家各自情況可能不一樣,不過我個人而言,現在只要能摻和的內容平臺,我都會去摻和下,萬一能成呢。事實上我這個公眾號,也是一個無聊的中午突發奇想搞起來的,如今竟然也遠遠超過我自己當初的想像了。分享這些東西,倒也不是要傳播經驗,更多的其實是對自我自己的一種總結,以及對未來的一些思考,很多時候不寫出來,可能沒注意到自己在想啥。人總是避免讓自己痛苦,比如避免讓自己失望,所以儘量不去嘗試那些低概率的事。多年以後回過頭來看,會發現其實錯過了很多,很多事當初哪怕積極一些,認真一些,再試一次,結果可能就完全變了。
我一直有把各種想法都記錄下來的習慣,這段時間翻了下以前寫的東西,發現之前有過很多想法,想去做某一件事,但是還是被焦慮給戰勝了。現在想想如果當初去嘗試一把那些成本非常低的東西,應該比現在強太多。寒窗苦讀可以理解為「武裝了頭腦」,單純一個「武裝的頭腦」是沒法超過別人幾代人的積累的,這一點沒啥好說的。但是如果用這個頭腦去打硬仗,去嘗試不同賽道上的玩法,機會還是很多的,奇蹟時時刻刻都在發生。
網際網路的本質是「低成本獲取資源池」,同時還是個「低成本分發池」,有太多的人天天在網際網路上學習,但是很少向這個池子輸出啥,你不輸出怎麼會有收益呢?而且網際網路是人類第一個實現了「按需分配」的地方,資源幾乎無限,然後有人利用這種資源翻身,有人徹底成謎其中,變成別人的道具。是的,你在網際網路上只消費自己的時間和精力,而沒從中收穫到啥的話,你就是道具總之,多思考,看到平臺就想想我能輸出點啥,看到牛逼人就想想我有沒有他那兩下子,如果沒有,是不是可以搞個低配版本的?既然看到這裡了,如果覺得不錯,隨手點個「在看」吧。

本文轉自微信公眾號:九邊(ID: ertoumu893)。

延伸閱讀(點擊連結可讀):

1、從祁同偉到苟晶:人間倘遇不公,拿什麼去「勝天半子」?

2、假如沒有上大學,你會錯過什麼?


—— END ——

你好,這裡是職場成長領域「最具價值微信公眾號TOP10」——栩先生。知乎回答問題點讚+收藏數超過160萬答主,全網粉絲百萬,個人成長領域暢銷書《成為極少數》作者。

置頂星標「栩先生後臺回復「獨家」,獲取《栩先生獨家超級成長心得》電子文集,助你少走十年彎路;後臺回復「2」,送你幾篇高效能工作學習和高質量人際關係方面的高贊乾貨:

如果你想實現人生突破,擁有靠譜的體系化成長方法論,歡迎掃碼關注我:

【唯一成長社群限時特惠】

栩先生的讀書成長圈

4000人抱團成長 各項數據位居全平臺前列

聚焦「高效能工作學習」「高質量人際關係」

為你答疑解惑 | 陪你共讀好書 | 助你高效成長

↓↓↓掃描下方二維碼即可加入

點讚+在看

寒窗苦讀後不是終點

而是一個新起點

相關焦點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
    我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有句話叫,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這句話火了一段時間了,這句話又把一個古老的命題翻出來了,就是寒門能不能出貴子。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炫耀的其實就是一種因祖蔭獲得的優勢。但是我想提醒的是,有沒有注意到一個問題,說這話的人,即使有「幾代人的努力」,他也必須跟「十年寒窗苦讀」者競爭。這是什麼?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這句話火了
    最近,「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這句話引發了廣泛討論。這讓我想起了馮小剛導演的電影《1942》。河南大災,老百姓逃荒。在饑寒交迫之際,一個逃災地主和長工聊到了未來。地主:「你看著吧,我知道怎麼從一個窮人變成財主。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
    那麼我們來說一下,「別人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這裡都只是一個約數,畢竟現在單是義務教育都9年了,再算上幼兒園、高中、大學的教育時間,怎麼也要讀小20年的書。在中國貧富差距拉開的時間大概要從改革開放開始,在這之前可能會有一些差距,但是差距一定不大。那麼改革開放42年的時間裡,大概也就是經歷了2代人,在中國最多也就傳遞到了第三代。
  • 十年寒窗苦讀,憑什麼趕上人家幾代人的努力?這就是現實
    近期,我在網上刷到這樣一句話,據說是某個富二代的朋友圈:「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十年書?」起初看到這句話時,難以掩蓋心中的憤怒,有點討厭這種富二代,靠著祖上,從小佔據著好資源,一副看不起人的樣子,一副令人作嘔的嘴臉。當我靜下心來細想這句話時,又覺得這句話沒有任何毛病,別人祖上幾代人努力奮鬥出來的家業,你憑什麼十幾年的讀書就趕超了?
  • 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我奮鬥我成功才是真理
    亦或是您所說的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這一系列的思想演變都是時代變遷的產物,既有時代的進步性,也有時代的局限性。「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這種思想是舊貴族思維,也是食利階層想要壟斷世襲罔替利益的需要。自從大禹治水成功後,將地位傳給兒子啟,中國社會從此由禪讓制進入世襲制,世家大族世襲罔替,壟斷家族利益,企圖庇蔭子孫後代。
  • 幾代人的努力和十年寒窗苦讀
    說「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其實,我覺得兩者都不接地氣,都把自己看的太重要,實際上,這個世界上除了「幾代人的努力」和「十年寒窗」,還有別的人。首先,去你X的幾代人努力。其次,去你X的十年寒窗苦讀。誰家先人不努力?能活到現在,誰家不是幾代人的努力?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你怎麼看?
    所以一個寒門子弟想出頭,就單純說學生階段,你就是在與別人幾代人在進行爭奪,人家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但是你是!古今中外,概莫如是,沒有什麼憤懣不滿的,現在其實已經是相對公平了!但是「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苦讀」?
  • 「別人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寒窗苦讀的你?」一線老師來解惑
    但是讓一些寒門學子崩潰的是:自己耗盡洪荒之力去努力,結果自己再努力也比不上人家玩物喪志的紈絝子弟在學無所成後回家繼承豐厚的家產。這個時候寒門學子會仰天長嘆:「為何我寒窗苦讀十年,居然會敗給這樣的『二世祖』」?而這樣的「二世祖」自然也會反唇相譏:「別人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十年寒窗苦讀的你?」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啥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話雖刺耳但很現實
    白巖松曾說過「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這句話聽起來扎心,同時也反映著一個重要的問題,學習雖苦,但卻是改變命運最簡單的途徑,高考不僅是一場考試,更承載著無數普通且卑微的夢想。「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啥輸給你的十年寒窗」?並不是教育的不公平白巖松說:「沒有高考你拼得過富二代嗎?」然而即便擁有了「高考」,普通學生就能拼得過富二代了嗎?
  • 十年寒窗苦讀,為什麼贏不過幾代人的努力?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十年寒窗苦讀,只是個基本。而且正如上面所說,即使單純從知識和教育的角度說,十年寒窗苦讀,也大概率沒有用,十年寒窗只是一個基本的入場券,但是十年寒窗苦讀能不能捅破窗戶紙?不一定。有些人捅破了,就登堂入室,別說幾代人的努力,幾十代人的努力都比不上。這種人,除了勤奮苦讀,還有天賦和運氣一樣不缺,還有一樣等下講。
  • 十年寒窗苦讀為什麼贏不過幾代人的努力?
    有句話叫,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
  • 我們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
    抖音上很火的一句話:「富人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會輸給你十年的寒窗苦讀過去事過去式,幾代人扛不住一代衰敗,十年磨一劍只為今朝。所以現在你的十年寒窗苦讀是你家往後幾代人改變的開始。我們沒有退路,只有一條勝利之路。即使輸贏未定,但是肉眼可見,我們的籌碼在不斷加重。就像電影哪吒裡那句,「不認命,才是我們的命」。
  • 幾代人努力憑什麼輸給一人苦讀?湖北狀元身份曝光!這不是拼爹?
    幾代人努力憑什麼輸給一人苦讀?湖北狀元身份曝光!這不是拼爹?最近有一個話題說,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人家享受的是父輩幾代人的拼搏,憑什麼要輸給寒門學子十年的寒窗苦讀!那些有錢人家的孩子衣食無憂的,他們見識過很多種精彩活法,而農村的孩子從小就狹隘的盯著家裡的「一畝三分地」,肩負著改變家庭命運的重任。
  • 「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苦讀?」
    今天2020年高考結束,十年寒窗苦讀的孩子們,不知道今天心情如何;回想起十多年前,自己高考時,爸媽和老師都告訴我們,這是改變命運的機會,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你自己的了!確實,如果不是當年的高考,我不會有機會上大學、讀研,更沒有辦法做一名心理諮詢師;也就不會有機會在這裡Bibi……但說到改變命運,高考的分量還遠遠不夠。
  • 寒門學子能用十年寒窗苦讀來超越嗎?那別人幾代人的努力算什麼?
    而他想要站在我的肩膀上再進一步,不想呆在這麼一所三四線城市,希望能比父輩過得更好點。確實對於洗腳上田的農村家庭來說,想要快速趕上並超過已經經過幾代努力的城裡孩子,真的不容易。等到大學畢業時,自己就想做一份技術含量更高的工作,希望收入更高,而勞動強度輕一點。
  • 十年寒窗,與幾代人的努力
    1.因為幾代人的努力,你才可以十年寒窗 十年寒窗和幾代人的努力之間,並不是一個對立的關係,而是一個合作的關係。是因為幾代人的努力,積累了資本,我們才有機會十年寒窗,而不用從小去種地放羊搬磚撿牛糞。 父輩的努力也許微不足道,父輩的積累也許不值一提。但正是因為他們努力奮鬥、積累資本(而不死揮霍一空),你才有機會十年寒窗,他們值得你尊重和感激。 永遠不要抱怨是父輩不夠努力,導致你的十年寒窗輸給了別人幾代人的努力。
  • 「家族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幾十年」這麼說對嗎?
    前段時間網上有一個毒雞湯特別火,「我們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十幾年?」這句話一出引起了網友的熱議。隨即有網友很喪地表示:「雖然說大家起點都一樣,但是有的人在起跑線上坐的是勞斯萊斯,有的人只能奔跑。」
  • 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寒門學子真的沒機會了嗎?
    所以,我們身邊出現了一些不同的聲音:「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而許多人也會單純地認為:寒門再也難出貴子! 我們在今年的高考中依然可以看到許許多多這樣的案例:來自黑龍江貧苦家庭的姐弟,父母患病多年,家庭收入慘澹,而他們卻通過自己的努力成功被哈爾濱工業大學錄取! 同樣來自黑龍江的一位農村男孩,高考考了691分被清華大學錄取!
  • 寒窗十年,輸給別人幾代人的努力?做題家,也會輸給努力的網紅?
    憑什麼我家幾代人的努力,輸給你只有十年的寒窗苦讀?這句話在各個網絡上不斷看到。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我覺得從大的方向上來說,這句話是沒有錯的。一般說這句話的人基本上是各種二代。而作為社會底層的普通人,十年寒窗,可能僅僅是讀了十年的書,所經歷的苦難、折磨、艱辛,遠遠沒有一代們的所經受的苦難多。從公平角度來說,僅有的十年寒窗,確實沒有可以贏別人幾代人努力的理由。
  • 有富二代說:我們家族幾代人的努力,憑啥輸給你的寒窗苦讀十年?
    「我們家族好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十年」這句話說得有點反了吧?應該是「寒窗苦讀十年憑什麼輸給你富二代」。從小我們就聽人說:「人人生來平等」。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人人生來壓根就不平等」。有的人一出生嘴裡就含著金鑰匙,而有的人卻只擁有幾塊遮羞布。然後再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又會明白:「選擇不了出身,但可以選擇自己努力」。和富二代比較來比較去,自己心累不說,關鍵還毫無用處。富二代依然是富二代,自己的生活還得靠自己努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