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你苦讀十年就可以追上我們家三代人的努力,那才叫不公平

2020-09-14 年輕的小白白

今天,頭條上看到了背母上學寒門學子成最美教師的消息,首先很為他高興,他通過自己的努力跨越了父母給他的階層,過上了比上一輩更體面更好的生活。

  • 我的觀點是,每一個寒門學子都可以通過奮鬥實現階級跨越,但是真的沒有必要和富二代富三代比,別人的父母不管是努力拼搏還是運氣好換來的,但是總歸是別人有一代或者幾代人努力過,所以別人的起點現在比你高,這沒有什麼好抱怨的,你能做的只有從自己這一代開始努力拼搏,在你這一代人上前進一步,你的下一代再前進一步,通過幾代人的不懈努力追上別人,而不是整天抱怨不公平。

階層差異確實會造成教育資源差異,形成階層固化,這個難道不是幾千年來一直都是這樣的嗎,你是第一天才知道的嗎。

有很多的人覺得寒門難出貴子是社會的不公平,但是你在哪兒見過絕對的公平?

從另一個角度想,寒門難出貴子,難道不是體現的恰恰是對奮鬥者的公平嗎?別人幾代人累計下來的財富,才有了讓自己的小孩贏在起跑線,那是因為別人前幾輩的人就一直在奔跑。抱怨沒有用,人生從來就不是單獨的一場跑步比賽,它是一場接力賽,一輩人一輩人的接力賽,除非你自動退出跑道,不參與這場競爭,否則你現在每荒廢的一分鐘,都會在你的後輩身上換回來。

我們家是從農村出來的,小時候在老家,見過很多勤奮的農民,但也見過很多男的種田戶口,女的天天打麻將的人,這樣的人卻整天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希望兒子讀書能改變家族的命運,這樣的家庭出來的孩子,逆襲的多嗎?我在我們老家沒有見過。我見過逆襲的是家裡父母除了種田就是整天在外打零工賺錢的,他們分工明確,父母在能力範圍內努力賺錢,小孩在能力範圍內好好讀書,這種家庭的小孩我見過不少最後上了大學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他們實現了自己的階層跨越。

常常聽說的所謂階層固化,是這兩年的事。在改革開放之前,城鄉之間的交流並不多,城鄉之間的差距明沒有那麼明顯的擺在大家的面前,僅30@年來的高速發展,城鄉之間的頻繁交流以及網際網路的普及,讓更多的人開始了分化。

之前幾十年的經濟發展,每個人,只要有點智商、肯吃苦努力、願意跟時代一起前進,都有機會走出自己的階層,過踮起腳尖夠得著的生活,同樣,也有很多的人在這場競爭中掉下隊來。原本就是城裡的人,奮鬥的人現在更富了,不思進取的那一批也只有一套房,遠遠比不上早年到城裡奮鬥的農村人,在這裡,奮鬥的農村人就趕上了部分城裡人,這場接力賽中,他們實現了超越,他們的小孩將會有一個更靠前的起點。

前幾年回了一趟老家,周圍那麼大的幾個村,我知道的除了我,就只有村支書家的兒子上了軍校離開了農村,另一個是早年父母就到城裡謀生闖蕩離開了農村,其他的會都是在外打工,城裡的房子是不可能買了,過著和父輩差不多的生活。

但是奇怪的是,他們確實過的很悠閒,你要是說生活質量,我覺得他們過得確實很好,一輩子不爭什麼,40幾歲就開始過上含飴弄孫的生活,說實話,我挺替我父母羨慕他們的,因為作為最早一批從農村來城裡闖蕩的人來說,我父母他們這一輩子吃的苦太多了,他們用自己一輩子的拼搏做了城裡人兩倍的事,這才讓我有了和城裡的三代們站在同一起跑線的資本。

按常理,窮則思變,一個人窮,應該會很上進,知道生活的不容易,但我看到更多的是,越窮越不努力,反而那些觀點說的你這些努力的人都不知道怎麼反駁。

我相信很多的朋友回老家會遇到這樣的親戚「你現在一個月賺多少錢啊?哦哦,才這麼點啊,我兒子不讀書現在一個月都多少多少,讀書有個屁用」,說實話,現在的農村,已經很多人不讀書了,對於他們說的話,我也真的是不知道怎麼說,我也不會反駁他們,他們覺得好就好吧,他們會跟我們爭論讀書沒有用,但我們什麼都不會跟他們爭論,這可能也是一點點區別吧——我不會因為你弱而看不起你,但你會因為你自己沒讀書而看不起讀書的人。


奮鬥還是放棄?

仔細想想吧,這場接力賽如果你想贏,就不要抱怨自己的起點比別人靠後,沒有哪個家族從一開始就是領先的,別人總有一代人是付出過超越他同時代家族人的努力,才讓自己的後代領先於別人的。如果你不想退出賽道,那你就開始拼搏,因為你一個人苦讀十年就想追上別人幾代人的努力,這本身就是對你努力的不尊重(不要說那些概率小的可憐的特例,喜歡說這些的人你看看自己現在在賽道的什麼地方?)

多的就不說了,不想奮鬥不想和別人比的你就混著吧,離開賽道過你的悠閒生活去,你可以過得很舒服,如果你的後代也和你一樣一直不想進賽道的話,他們也可以過的很悠閒。

但是

你後代中但凡有一代人他們想重回賽道了,那個時候就不要抱怨為什麼別人的起點就是你終生難以達到的,再也不要抱怨「為什麼我苦讀十年依然比不上富二代」

祝好

2020年9月14日19.00

相關焦點

  • 有富二代說:我們家族幾代人的努力,憑啥輸給你的寒窗苦讀十年?
    「我們家族好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十年」這句話說得有點反了吧?應該是「寒窗苦讀十年憑什麼輸給你富二代」。從小我們就聽人說:「人人生來平等」。隨著年齡的增長,你會發現:「人人生來壓根就不平等」。有的人一出生嘴裡就含著金鑰匙,而有的人卻只擁有幾塊遮羞布。然後再隨著年齡的增長你又會明白:「選擇不了出身,但可以選擇自己努力」。和富二代比較來比較去,自己心累不說,關鍵還毫無用處。富二代依然是富二代,自己的生活還得靠自己努力。
  • 十年寒窗打敗家族幾代努力?不可能,努力對於每個家族都是公平的
    《後浪》:我們家族好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 是呀,憑什麼一個家族幾代人的奮鬥會輸給一個寒窗十年的人? 難道幾十上百年的努力,卻要拼不過十年的努力。 如果出現這樣的情況,其實才是最危險的事情,那無疑是在反對我們自己奮鬥的目標。 假設我們奮鬥幾十年還不如一個奮鬥幾天的人,我們還會奮鬥嗎?
  • 《後浪》:我們家族好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十年?
    不過,也有不少人認為這個視頻拍的不現實,不具有代表性。理由就是裡面很多畫面是來自國外,並不是每個年輕人都有機會過上那樣的生活,事實上很多年輕人在沉重的房價壓力下,只能在遊戲和宅家中度過。還有更扎心的,說前浪後浪的劃分不應該是年齡,而是階層。沒有父母資源的年輕人沒有資格叫後浪,只能叫沙子。
  • 我們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
    抖音上很火的一句話:「富人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會輸給你十年的寒窗苦讀!」有人說這句話是現實的寫照,有人說這是三觀最不正的毒雞湯。現實的寫照在於哪裡?越是富有的人越是重視教育。富人家的孩子從小就接觸高等的教育,有著良好的環境。不論是見識格局已經超越了窮人家大部分孩子。長大後不論是家長安排的路,還是他們自己選的,路都要寬廣許多。窮人家的孩子有著什麼呢?從小幫助家裡各種做家務,還要面對鄉村中的七大姑八大姨的八卦。
  • 「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苦讀?」
    今天2020年高考結束,十年寒窗苦讀的孩子們,不知道今天心情如何;回想起十多年前,自己高考時,爸媽和老師都告訴我們,這是改變命運的機會,能不能把握住,就看你自己的了!確實,如果不是當年的高考,我不會有機會上大學、讀研,更沒有辦法做一名心理諮詢師;也就不會有機會在這裡Bibi……但說到改變命運,高考的分量還遠遠不夠。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的十年寒窗苦讀?
    其次,就是沒有天賦,也沒有家學淵源,沒有遇到真正明白人,所以參不透那一層窗戶紙,任何時代都不缺乏努力的人,但是這些大多就是捅不破那層窗戶紙。而且現實更殘酷的是,窗戶紙不止一層,就像剛才講《儒林外史》說的,秀才有秀才的窗戶紙,舉人有舉人的窗戶紙,進士有進士的窗戶紙。
  • 唐代馬周告訴我們:寒窗苦讀十年超過了幾代人的努力
    最近很流行一句話,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十年的苦讀,不知是誰傳出的。反正是打中了眾人的內心,深深地刺痛了許多失意的窮苦出身的高材生。乍一看是那麼回事,細一想,又是那麼一回事了。正好讀到唐朝史,看到馬周的故事很受鼓舞,在這裡給各位分享下。
  • 丁真爆紅,寒窗苦讀十年的你覺得不公平?網友列7條鐵證讓人羞愧
    一旦丁真「逆天改命」,他們覺得這就是對自己寒窗苦讀、「努力奮進」的最大諷刺。一邊鄙視丁真靠臉出圈,一邊又羨慕著丁真現在擁有的一切,這些人在自己極度不平衡的心理下開始變得魔怔,變著法diss丁真。在這一刻,這些人紛紛化身為「現代魯迅」,借著丁真批判現實。
  • 我家三代人的努力,怎麼可能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聽完心涼嗎?
    「我家三代人的努力,怎麼可能輸給你10年的寒窗苦讀?」這句話帶有濃重的門第主義色彩,主要是某些人說給門第比自己低的人聽的,是一種歧視性的用語。有些人生活不如意,也會用這句話來安慰自己。 聽到這種話的時候,你千萬不要覺得心涼,相反的,你應該燃起自己的鬥志。
  • 十年寒窗苦讀,憑什麼趕上人家幾代人的努力?這就是現實
    近期,我在網上刷到這樣一句話,據說是某個富二代的朋友圈:「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寒窗苦讀十年書?」起初看到這句話時,難以掩蓋心中的憤怒,有點討厭這種富二代,靠著祖上,從小佔據著好資源,一副看不起人的樣子,一副令人作嘔的嘴臉。當我靜下心來細想這句話時,又覺得這句話沒有任何毛病,別人祖上幾代人努力奮鬥出來的家業,你憑什麼十幾年的讀書就趕超了?
  • 十年寒窗苦讀,為什麼贏不過幾代人的努力?
    但是,我不是說這沒有意義,相反這非常有意義,你要排名沒有用,蛋糕做大了,他開法拉利,你開豐田,這才是真正的價值。教育本身,也受益於這兩點,讓教育公平很多。大家回憶一下,你的上一代考上大學的有多少人,考上的是不是都是師專、師範,能考上個大專就祖墳核爆炸了。現在你考上了985 、211是你比上一代人更厲害嗎?
  • 十年寒窗苦讀為什麼贏不過幾代人的努力?
    教育本身,也受益於這兩點,讓教育公平很多。大家回憶一下,你的上一代考上大學的有多少人,考上的是不是都是安陽師專,常熟師範,能考上個大專就祖墳核爆炸了。現在你考上了985 、211是你比上一代人更厲害嗎?不是,因為擴招了,為什麼擴招了,因為城市化,因為全球化,需要更多有文化的人了。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你怎麼看?
    所以一個寒門子弟想出頭,就單純說學生階段,你就是在與別人幾代人在進行爭奪,人家不是一個人在戰鬥,但是你是!古今中外,概莫如是,沒有什麼憤懣不滿的,現在其實已經是相對公平了!至於絕對公平,那是絕對不可能存在的!絕對的公平其實也就意味著絕對的不公平!
  • 我們努力變有錢,就是為了製造更多的不公平?
    這句話我是仔細想了的,我們都不是聖人,我不可能我現在在這裡說,如果有一天我真的變得那麼有錢,我還是一樣的堅守自己的內心。未來是一個未知數,以後會怎麼樣,這是我不知道的事情。我現在只知道,如果這是一個不成文的規則,我們每個人變得更有錢的目的,就是為了去製造更多的不公平,那我們為什麼還要變得有錢呢?
  • 「別人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寒窗苦讀的你?」一線老師來解惑
    「不怕自己不努力,就怕比自己優秀很多倍的人比我們更努力」,這句話到現在可以延伸為「不怕自寒門學子自己不努力,就怕家庭經濟比寒門學子好很多的人比你還要努力!」在寒門學子的人生旅途中,如果是因為自己不作為不努力而過著窘迫的日子,那麼他們基本上是怨不了任何人的,因為家庭條件比他們還要好非常多的人都比他們更努力,如果這種寒門學子還能過上好日子就真的「天理難容」了。
  • 十年苦讀不如一紙國籍?教育部關於國際學生的規定,讓高考更公平
    這種用金錢影響高考制度平衡的做法引起了很多人的不滿,也破壞了高考制度公平選拔人才的初衷。而針對這種現象,今年教育部終於出臺了新規定,從根本上上遏制了這種投機取巧的手段。「十年苦讀卻抵不上一紙國籍可能有的人並不理解,外籍生入學怎麼就把別的孩子的的辛苦付出給抵消掉了,我們來看看這個外籍生進入我國高校的條件到底有多低
  • 寒門學子能用十年寒窗苦讀來超越嗎?那別人幾代人的努力算什麼?
    他說我是從農村考大學出來的,從一個農民變成了一個市民,比爺爺那一輩農民有進步。而他想要站在我的肩膀上再進一步,不想呆在這麼一所三四線城市,希望能比父輩過得更好點。確實對於洗腳上田的農村家庭來說,想要快速趕上並超過已經經過幾代努力的城裡孩子,真的不容易。
  • 十年苦讀不敵一紙國籍?外籍留學生入清華免筆試,專家:這很公平
    ,那外國學生考清華不難嗎?高考本來就是千軍萬馬過獨木橋,想進好一點的大學更不容易,能進入這兩所著名學府的國內學子也不多,因為這兩所學校對國內大部分地區的分數線要求很高,一般地區縣城的學校幾千人才能進一所,很多學生夜以繼日地努力,頭懸梁錐股地想進這兩所學校。而且外國留學生居然可以直接進入我國兩所頂尖學府,不用筆試,通過面試,國內的學生定然覺得不公平。
  • 人家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
    那麼我們來說一下,「別人幾代人的努力,憑什麼輸給你十年寒窗苦讀?」這裡都只是一個約數,畢竟現在單是義務教育都9年了,再算上幼兒園、高中、大學的教育時間,怎麼也要讀小20年的書。在中國貧富差距拉開的時間大概要從改革開放開始,在這之前可能會有一些差距,但是差距一定不大。那麼改革開放42年的時間裡,大概也就是經歷了2代人,在中國最多也就傳遞到了第三代。
  • 寒窗十年,輸給別人幾代人的努力?做題家,也會輸給努力的網紅?
    憑什麼我家幾代人的努力,輸給你只有十年的寒窗苦讀?這句話在各個網絡上不斷看到。這句話有沒有道理呢?我覺得從大的方向上來說,這句話是沒有錯的。一般說這句話的人基本上是各種二代。而作為社會底層的普通人,十年寒窗,可能僅僅是讀了十年的書,所經歷的苦難、折磨、艱辛,遠遠沒有一代們的所經受的苦難多。從公平角度來說,僅有的十年寒窗,確實沒有可以贏別人幾代人努力的理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