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很多的人覺得寒門難出貴子是社會的不公平,但是你在哪兒見過絕對的公平?
從另一個角度想,寒門難出貴子,難道不是體現的恰恰是對奮鬥者的公平嗎?別人幾代人累計下來的財富,才有了讓自己的小孩贏在起跑線,那是因為別人前幾輩的人就一直在奔跑。抱怨沒有用,人生從來就不是單獨的一場跑步比賽,它是一場接力賽,一輩人一輩人的接力賽,除非你自動退出跑道,不參與這場競爭,否則你現在每荒廢的一分鐘,都會在你的後輩身上換回來。
我們家是從農村出來的,小時候在老家,見過很多勤奮的農民,但也見過很多男的種田戶口,女的天天打麻將的人,這樣的人卻整天把希望寄托在兒子身上,希望兒子讀書能改變家族的命運,這樣的家庭出來的孩子,逆襲的多嗎?我在我們老家沒有見過。我見過逆襲的是家裡父母除了種田就是整天在外打零工賺錢的,他們分工明確,父母在能力範圍內努力賺錢,小孩在能力範圍內好好讀書,這種家庭的小孩我見過不少最後上了大學有一份體面的工作,他們實現了自己的階層跨越。
常常聽說的所謂階層固化,是這兩年的事。在改革開放之前,城鄉之間的交流並不多,城鄉之間的差距明沒有那麼明顯的擺在大家的面前,僅30@年來的高速發展,城鄉之間的頻繁交流以及網際網路的普及,讓更多的人開始了分化。
之前幾十年的經濟發展,每個人,只要有點智商、肯吃苦努力、願意跟時代一起前進,都有機會走出自己的階層,過踮起腳尖夠得著的生活,同樣,也有很多的人在這場競爭中掉下隊來。原本就是城裡的人,奮鬥的人現在更富了,不思進取的那一批也只有一套房,遠遠比不上早年到城裡奮鬥的農村人,在這裡,奮鬥的農村人就趕上了部分城裡人,這場接力賽中,他們實現了超越,他們的小孩將會有一個更靠前的起點。
前幾年回了一趟老家,周圍那麼大的幾個村,我知道的除了我,就只有村支書家的兒子上了軍校離開了農村,另一個是早年父母就到城裡謀生闖蕩離開了農村,其他的會都是在外打工,城裡的房子是不可能買了,過著和父輩差不多的生活。
但是奇怪的是,他們確實過的很悠閒,你要是說生活質量,我覺得他們過得確實很好,一輩子不爭什麼,40幾歲就開始過上含飴弄孫的生活,說實話,我挺替我父母羨慕他們的,因為作為最早一批從農村來城裡闖蕩的人來說,我父母他們這一輩子吃的苦太多了,他們用自己一輩子的拼搏做了城裡人兩倍的事,這才讓我有了和城裡的三代們站在同一起跑線的資本。
按常理,窮則思變,一個人窮,應該會很上進,知道生活的不容易,但我看到更多的是,越窮越不努力,反而那些觀點說的你這些努力的人都不知道怎麼反駁。
我相信很多的朋友回老家會遇到這樣的親戚「你現在一個月賺多少錢啊?哦哦,才這麼點啊,我兒子不讀書現在一個月都多少多少,讀書有個屁用」,說實話,現在的農村,已經很多人不讀書了,對於他們說的話,我也真的是不知道怎麼說,我也不會反駁他們,他們覺得好就好吧,他們會跟我們爭論讀書沒有用,但我們什麼都不會跟他們爭論,這可能也是一點點區別吧——我不會因為你弱而看不起你,但你會因為你自己沒讀書而看不起讀書的人。
仔細想想吧,這場接力賽如果你想贏,就不要抱怨自己的起點比別人靠後,沒有哪個家族從一開始就是領先的,別人總有一代人是付出過超越他同時代家族人的努力,才讓自己的後代領先於別人的。如果你不想退出賽道,那你就開始拼搏,因為你一個人苦讀十年就想追上別人幾代人的努力,這本身就是對你努力的不尊重(不要說那些概率小的可憐的特例,喜歡說這些的人你看看自己現在在賽道的什麼地方?)
多的就不說了,不想奮鬥不想和別人比的你就混著吧,離開賽道過你的悠閒生活去,你可以過得很舒服,如果你的後代也和你一樣一直不想進賽道的話,他們也可以過的很悠閒。
但是
你後代中但凡有一代人他們想重回賽道了,那個時候就不要抱怨為什麼別人的起點就是你終生難以達到的,再也不要抱怨「為什麼我苦讀十年依然比不上富二代」
祝好
2020年9月14日19.00